从慈宁宫回来的第二日,林砚正坐在窗边整理从太后那里得来的伤药,青禾端着一盆刚洗好的樱桃走进来,脚步轻快得像是踩在棉花上:“姑娘,您快尝尝这樱桃!是昨日李尚书派人送来的,说是刚从江南运过来的,新鲜得很呢!”
玛瑙般的樱桃盛在白瓷盘里,沾着晶莹的水珠,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林砚捏起一颗放进嘴里,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她刚想再拿一颗,就听到院外传来萧澈的声音,带着几分雀跃:“林砚!林砚!我又查到新瓜了!”
萧澈风风火火地跑进来,额角还沾着薄汗,手里攥着一张折叠的纸条。他也顾不上擦汗,把纸条递到林砚面前:“你看!这是我爹的侍卫查到的,礼部侍郎家的二公子,竟然偷偷跟户部尚书家的庶女私会!听说两人还约定好了,等过几日户部尚书去江南巡查,就一起私奔呢!”
林砚接过纸条,上面用简洁的文字记录着两人私会的时间和地点,甚至连他们约定私奔时要带的东西都写得清清楚楚。她看完忍不住笑了:“这两人胆子也太大了吧?户部尚书最看重规矩,要是知道他女儿要跟人私奔,怕是要气晕过去。”
“可不是嘛!” 萧澈凑到桌边,拿起一颗樱桃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我还听说,礼部侍郎早就想跟户部尚书联姻了,只是户部尚书觉得礼部侍郎家的官职太低,一直没同意。现在他儿子跟人家庶女私会,要是传出去,两家的脸都要丢尽了!”
林砚放下纸条,若有所思道:“你说,这件事会不会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毕竟礼部侍郎最近一直在跟三皇子的余党走动,而户部尚书又是站在你爹这边的,说不定有人想借这件事挑拨两家的关系。”
萧澈愣了一下,随即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我爹也说,三皇子虽然被抓了,但他的余党还没清理干净,这些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搅乱朝堂。我这就把你的想法告诉我爹,让他派人去查查,看看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有人在背后搞鬼!”
说着,萧澈就转身往外跑,刚跑到门口,又想起什么,回头对林砚道:“对了!明日京城里有个庙会,听说特别热闹,还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我们一起去逛逛吧?说不定还能吃到新瓜呢!”
林砚笑着点头:“好啊!正好我也想看看京城的庙会是什么样子的。”
萧澈得到肯定的答复,开心地跑走了。青禾看着他的背影,笑着道:“萧公子跟姑娘真是投缘,每次有新瓜,第一个就来告诉姑娘。”
林砚拿起一颗樱桃,轻轻咬了一口:“他也喜欢听八卦,我们算是志同道合吧。不过,这次礼部侍郎家的事,要是真的有人在背后搞鬼,恐怕没那么容易解决。三皇子的余党藏得很深,我们得小心点,别被他们算计了。”
接下来的大半天,林砚都在整理行李 —— 再过几日,他们就要回镇北侯府了,虽然在京城待的时间不长,但收获的赏赐和需要带回去的东西却不少。祖母也在忙着跟京城里的旧友告别,偶尔会回来跟林砚说些京城里的趣事,大多是关于哪家官员又闹出了笑话,哪家的公子小姐又有了新的传闻。
傍晚时分,萧澈又派人送来了消息,说靖安王已经派人去查礼部侍郎家二公子私会的事了,果然发现有三皇子的余党在背后挑拨,那些人故意把两人私会的消息透露给京城里的好事者,还伪造了一些书信,想让两家彻底反目。不过,靖安王已经把那些人抓了起来,还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礼部侍郎和户部尚书,两家虽然有些尴尬,但也没真的闹起来。
林砚看完消息,心里松了口气 —— 还好发现得及时,不然真的被三皇子的余党得逞了,朝堂上又要掀起一场风波。她把消息告诉祖母,祖母点点头:“靖安王做事稳妥,有他在,京城里的这些小动作翻不起什么大浪。不过,我们还是要尽快回侯府,京城虽然热闹,但也危险,多待一天,就多一分风险。”
林砚知道祖母说得对,京城是权力的中心,也是各种阴谋诡计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待得越久,就越容易被卷进朝堂的纷争里。她点点头:“我知道了祖母,我们尽快收拾好行李,早点回侯府。”
第二日一早,萧澈就带着侍卫来接林砚去庙会了。林砚换上一身轻便的粉色襦裙,头发上只簪了一支简单的珍珠发钗,看起来既可爱又不失端庄。祖母担心她的安全,让家里的几个侍卫跟着一起去,还叮嘱她一定要跟紧萧澈,不要乱跑。
庙会设在京城的东市,还没到地方,就听到街上热闹的声音。走进东市,更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叫卖声和欢笑声。路边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好吃的糖画、糖葫芦,有好玩的风车、皮影戏,还有好看的首饰、布料,看得林砚眼花缭乱。
萧澈拉着林砚的手,兴奋地给她介绍:“你看那个糖画!我每次来庙会都要买一个!还有前面那个皮影戏,听说今天演的是《三打白骨精》,可好看了!”
林砚跟着萧澈走到糖画摊前,摊主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个勺子,正在石板上飞快地作画。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做好了,萧澈赶紧掏钱买下来,递给林砚:“给你!这个兔子跟你一样可爱!”
林砚接过糖画,心里一阵温暖,她笑着道:“谢谢你,萧澈。我们也给你买一个吧?”
萧澈摇摇头:“不用啦!我看着你吃就好!我们再去前面看看,听说今天还有杂耍表演呢!”
两人边走边逛,吃了糖葫芦,看了皮影戏,还买了几个好看的小玩意儿。就在他们准备去看杂耍表演的时候,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争吵声,围了不少人。
萧澈好奇地拉着林砚挤进去,只见一个穿着锦袍的公子正指着一个卖字画的书生骂道:“你这字画是假的!还敢拿出来卖!我看你就是想骗钱!”
书生涨红了脸,争辩道:“公子明察!这字画是我家传的,绝对是真的!您要是不喜欢,不买就是了,何必污蔑我呢?”
锦袍公子冷笑一声:“污蔑你?我爹就是专门研究字画的,我从小就跟着他学,怎么会看走眼?你这字画的笔法和墨迹都不对,分明是仿品!今天我要是不揭穿你,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被你骗呢!”
说着,他就要伸手去抢书生手里的字画。书生赶紧把字画护在怀里,不肯给他。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有的说锦袍公子仗势欺人,有的说书生可能真的在卖假字画。
林砚看着锦袍公子,觉得有些眼熟,她想了一会儿,突然想起这个人是谁 —— 他是工部侍郎家的公子,叫张磊。前几日在太后的寿宴上,她还见过他,当时他还跟王侍郎家的公子一起嘲笑过萧澈。
萧澈也认出了张磊,他皱了皱眉,对林砚小声道:“这个张磊最是蛮横无理,他爹工部侍郎跟三皇子走得很近,说不定他今天也是故意来找茬的。”
林砚点点头,目光落在书生手里的字画上。她虽然不懂字画,但她继承了原身母亲的武力传承,对物品的质感和年代感有着敏锐的感知。她能感觉到,那幅字画上有一种古朴的气息,不像是仿品。而且,张磊虽然嘴上说字画是假的,但眼神却一直盯着字画的角落,像是在寻找什么。
林砚心里一动,她走到张磊面前,仰着小脸道:“张公子,你说这字画是假的,你有证据吗?要是没有证据,就不能随便污蔑别人。”
张磊低头看到林砚,认出她是镇北侯府的嫡女,也是跟靖安王儿子走得很近的那个小姑娘。他心里有些忌惮,但还是强撑着面子道:“我说是假的就是假的!我爹是工部侍郎,我家有的是真字画,还能看错?你一个小丫头片子,懂什么字画?”
林砚不慌不忙道:“我是不懂字画,但我知道,做人要讲证据。你要是真的能拿出证据,证明这字画是假的,那我们就信你。要是拿不出证据,你就是在欺负人。”
周围的人也跟着附和:“对啊!拿不出证据就别乱说!”“人家书生看着也不像骗子!”
张磊被说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想了一会儿,突然指着字画的角落道:“你们看!这字画的角落没有我爹说的那个印章!真的字画都有那个印章,这个没有,肯定是假的!”
林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字画的角落有一块空白的地方,像是少了什么。但她仔细一看,发现那块空白的地方有一层淡淡的墨迹,像是被人故意擦掉了。
林砚心里明白了 —— 张磊根本不是觉得字画是假的,他是想要这幅字画,所以才故意污蔑书生,想把字画抢过去。而且,他说的那个印章,很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标记,说不定这幅字画里藏着什么秘密。
林砚刚想拆穿张磊,就看到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男子从人群外走进来。男子面无表情,眼神却很锐利,他走到书生面前,拿出一锭银子递给书生:“这锭银子给你,这幅字画我买了。”
书生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张磊就抢先道:“你是谁?这字画是假的,你买它干什么?”
灰色长袍男子看都没看张磊,只是对书生道:“这锭银子够你在京城买个小院,安稳过日子了。把字画给我,你赶紧离开这里。”
书生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银子,把字画递给了灰色长袍男子。灰色长袍男子接过字画,转身就走。张磊想拦他,却被男子身边的侍卫拦住了。
林砚看着灰色长袍男子的背影,觉得有些眼熟 —— 这个人,好像就是之前在皇宫外给她递纸条的那个人!他为什么要买下这幅字画?这幅字画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萧澈走到林砚身边,小声道:“这个人是谁啊?看起来好神秘。”
林砚摇摇头:“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他不简单。而且,我总觉得这幅字画里藏着什么秘密,张磊和这个灰色长袍男子,好像都在找这个秘密。”
就在这时,灰色长袍男子突然回头,看了林砚一眼。他的眼神很深,像是藏着很多心事,然后又转身,很快消失在人群里。
林砚心里一阵疑惑 —— 这个灰色长袍男子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注意到自己?这幅字画里的秘密,又跟三皇子的余党有没有关系?
接下来的庙会,林砚再也没有之前的兴致了。她满脑子都是灰色长袍男子和那幅字画的事。萧澈看出她有心事,也没再拉着她逛,只是陪她慢慢往回走。
回到宅院,林砚把今天在庙会遇到的事告诉了祖母。祖母听完,脸色变得有些凝重:“那个灰色长袍男子,说不定是某个大人物的人。而且,那幅字画里很可能藏着三皇子余党的秘密,不然张磊和那个男子不会这么在意。看来,京城的瓜,比我们想的还要复杂啊。”
林砚点点头,心里更加坚定了要尽快回侯府的想法。她总觉得,京城接下来还会发生更多的事,而这些事,很可能会把他们也卷进去。
晚上,林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灰色长袍男子看她的眼神,想起那幅字画里的秘密,还有三皇子余党的小动作。她总觉得,这些事情之间好像有着某种联系,而她,好像正一步步接近一个更大的瓜。
就在这时,她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林砚立刻警惕起来,她悄悄走到窗边,掀开窗帘一角 —— 只见一个黑影在院子里徘徊了一会儿,然后把一个纸条塞进门缝里,转身就走了。
林砚赶紧打开门,捡起纸条。纸条上只有一句话:“小心灰色长袍男子,他不是好人。”
玛瑙般的樱桃盛在白瓷盘里,沾着晶莹的水珠,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林砚捏起一颗放进嘴里,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她刚想再拿一颗,就听到院外传来萧澈的声音,带着几分雀跃:“林砚!林砚!我又查到新瓜了!”
萧澈风风火火地跑进来,额角还沾着薄汗,手里攥着一张折叠的纸条。他也顾不上擦汗,把纸条递到林砚面前:“你看!这是我爹的侍卫查到的,礼部侍郎家的二公子,竟然偷偷跟户部尚书家的庶女私会!听说两人还约定好了,等过几日户部尚书去江南巡查,就一起私奔呢!”
林砚接过纸条,上面用简洁的文字记录着两人私会的时间和地点,甚至连他们约定私奔时要带的东西都写得清清楚楚。她看完忍不住笑了:“这两人胆子也太大了吧?户部尚书最看重规矩,要是知道他女儿要跟人私奔,怕是要气晕过去。”
“可不是嘛!” 萧澈凑到桌边,拿起一颗樱桃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我还听说,礼部侍郎早就想跟户部尚书联姻了,只是户部尚书觉得礼部侍郎家的官职太低,一直没同意。现在他儿子跟人家庶女私会,要是传出去,两家的脸都要丢尽了!”
林砚放下纸条,若有所思道:“你说,这件事会不会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毕竟礼部侍郎最近一直在跟三皇子的余党走动,而户部尚书又是站在你爹这边的,说不定有人想借这件事挑拨两家的关系。”
萧澈愣了一下,随即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我爹也说,三皇子虽然被抓了,但他的余党还没清理干净,这些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搅乱朝堂。我这就把你的想法告诉我爹,让他派人去查查,看看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有人在背后搞鬼!”
说着,萧澈就转身往外跑,刚跑到门口,又想起什么,回头对林砚道:“对了!明日京城里有个庙会,听说特别热闹,还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我们一起去逛逛吧?说不定还能吃到新瓜呢!”
林砚笑着点头:“好啊!正好我也想看看京城的庙会是什么样子的。”
萧澈得到肯定的答复,开心地跑走了。青禾看着他的背影,笑着道:“萧公子跟姑娘真是投缘,每次有新瓜,第一个就来告诉姑娘。”
林砚拿起一颗樱桃,轻轻咬了一口:“他也喜欢听八卦,我们算是志同道合吧。不过,这次礼部侍郎家的事,要是真的有人在背后搞鬼,恐怕没那么容易解决。三皇子的余党藏得很深,我们得小心点,别被他们算计了。”
接下来的大半天,林砚都在整理行李 —— 再过几日,他们就要回镇北侯府了,虽然在京城待的时间不长,但收获的赏赐和需要带回去的东西却不少。祖母也在忙着跟京城里的旧友告别,偶尔会回来跟林砚说些京城里的趣事,大多是关于哪家官员又闹出了笑话,哪家的公子小姐又有了新的传闻。
傍晚时分,萧澈又派人送来了消息,说靖安王已经派人去查礼部侍郎家二公子私会的事了,果然发现有三皇子的余党在背后挑拨,那些人故意把两人私会的消息透露给京城里的好事者,还伪造了一些书信,想让两家彻底反目。不过,靖安王已经把那些人抓了起来,还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礼部侍郎和户部尚书,两家虽然有些尴尬,但也没真的闹起来。
林砚看完消息,心里松了口气 —— 还好发现得及时,不然真的被三皇子的余党得逞了,朝堂上又要掀起一场风波。她把消息告诉祖母,祖母点点头:“靖安王做事稳妥,有他在,京城里的这些小动作翻不起什么大浪。不过,我们还是要尽快回侯府,京城虽然热闹,但也危险,多待一天,就多一分风险。”
林砚知道祖母说得对,京城是权力的中心,也是各种阴谋诡计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待得越久,就越容易被卷进朝堂的纷争里。她点点头:“我知道了祖母,我们尽快收拾好行李,早点回侯府。”
第二日一早,萧澈就带着侍卫来接林砚去庙会了。林砚换上一身轻便的粉色襦裙,头发上只簪了一支简单的珍珠发钗,看起来既可爱又不失端庄。祖母担心她的安全,让家里的几个侍卫跟着一起去,还叮嘱她一定要跟紧萧澈,不要乱跑。
庙会设在京城的东市,还没到地方,就听到街上热闹的声音。走进东市,更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叫卖声和欢笑声。路边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好吃的糖画、糖葫芦,有好玩的风车、皮影戏,还有好看的首饰、布料,看得林砚眼花缭乱。
萧澈拉着林砚的手,兴奋地给她介绍:“你看那个糖画!我每次来庙会都要买一个!还有前面那个皮影戏,听说今天演的是《三打白骨精》,可好看了!”
林砚跟着萧澈走到糖画摊前,摊主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个勺子,正在石板上飞快地作画。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做好了,萧澈赶紧掏钱买下来,递给林砚:“给你!这个兔子跟你一样可爱!”
林砚接过糖画,心里一阵温暖,她笑着道:“谢谢你,萧澈。我们也给你买一个吧?”
萧澈摇摇头:“不用啦!我看着你吃就好!我们再去前面看看,听说今天还有杂耍表演呢!”
两人边走边逛,吃了糖葫芦,看了皮影戏,还买了几个好看的小玩意儿。就在他们准备去看杂耍表演的时候,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争吵声,围了不少人。
萧澈好奇地拉着林砚挤进去,只见一个穿着锦袍的公子正指着一个卖字画的书生骂道:“你这字画是假的!还敢拿出来卖!我看你就是想骗钱!”
书生涨红了脸,争辩道:“公子明察!这字画是我家传的,绝对是真的!您要是不喜欢,不买就是了,何必污蔑我呢?”
锦袍公子冷笑一声:“污蔑你?我爹就是专门研究字画的,我从小就跟着他学,怎么会看走眼?你这字画的笔法和墨迹都不对,分明是仿品!今天我要是不揭穿你,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被你骗呢!”
说着,他就要伸手去抢书生手里的字画。书生赶紧把字画护在怀里,不肯给他。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有的说锦袍公子仗势欺人,有的说书生可能真的在卖假字画。
林砚看着锦袍公子,觉得有些眼熟,她想了一会儿,突然想起这个人是谁 —— 他是工部侍郎家的公子,叫张磊。前几日在太后的寿宴上,她还见过他,当时他还跟王侍郎家的公子一起嘲笑过萧澈。
萧澈也认出了张磊,他皱了皱眉,对林砚小声道:“这个张磊最是蛮横无理,他爹工部侍郎跟三皇子走得很近,说不定他今天也是故意来找茬的。”
林砚点点头,目光落在书生手里的字画上。她虽然不懂字画,但她继承了原身母亲的武力传承,对物品的质感和年代感有着敏锐的感知。她能感觉到,那幅字画上有一种古朴的气息,不像是仿品。而且,张磊虽然嘴上说字画是假的,但眼神却一直盯着字画的角落,像是在寻找什么。
林砚心里一动,她走到张磊面前,仰着小脸道:“张公子,你说这字画是假的,你有证据吗?要是没有证据,就不能随便污蔑别人。”
张磊低头看到林砚,认出她是镇北侯府的嫡女,也是跟靖安王儿子走得很近的那个小姑娘。他心里有些忌惮,但还是强撑着面子道:“我说是假的就是假的!我爹是工部侍郎,我家有的是真字画,还能看错?你一个小丫头片子,懂什么字画?”
林砚不慌不忙道:“我是不懂字画,但我知道,做人要讲证据。你要是真的能拿出证据,证明这字画是假的,那我们就信你。要是拿不出证据,你就是在欺负人。”
周围的人也跟着附和:“对啊!拿不出证据就别乱说!”“人家书生看着也不像骗子!”
张磊被说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想了一会儿,突然指着字画的角落道:“你们看!这字画的角落没有我爹说的那个印章!真的字画都有那个印章,这个没有,肯定是假的!”
林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字画的角落有一块空白的地方,像是少了什么。但她仔细一看,发现那块空白的地方有一层淡淡的墨迹,像是被人故意擦掉了。
林砚心里明白了 —— 张磊根本不是觉得字画是假的,他是想要这幅字画,所以才故意污蔑书生,想把字画抢过去。而且,他说的那个印章,很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标记,说不定这幅字画里藏着什么秘密。
林砚刚想拆穿张磊,就看到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男子从人群外走进来。男子面无表情,眼神却很锐利,他走到书生面前,拿出一锭银子递给书生:“这锭银子给你,这幅字画我买了。”
书生愣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张磊就抢先道:“你是谁?这字画是假的,你买它干什么?”
灰色长袍男子看都没看张磊,只是对书生道:“这锭银子够你在京城买个小院,安稳过日子了。把字画给我,你赶紧离开这里。”
书生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银子,把字画递给了灰色长袍男子。灰色长袍男子接过字画,转身就走。张磊想拦他,却被男子身边的侍卫拦住了。
林砚看着灰色长袍男子的背影,觉得有些眼熟 —— 这个人,好像就是之前在皇宫外给她递纸条的那个人!他为什么要买下这幅字画?这幅字画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萧澈走到林砚身边,小声道:“这个人是谁啊?看起来好神秘。”
林砚摇摇头:“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他不简单。而且,我总觉得这幅字画里藏着什么秘密,张磊和这个灰色长袍男子,好像都在找这个秘密。”
就在这时,灰色长袍男子突然回头,看了林砚一眼。他的眼神很深,像是藏着很多心事,然后又转身,很快消失在人群里。
林砚心里一阵疑惑 —— 这个灰色长袍男子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注意到自己?这幅字画里的秘密,又跟三皇子的余党有没有关系?
接下来的庙会,林砚再也没有之前的兴致了。她满脑子都是灰色长袍男子和那幅字画的事。萧澈看出她有心事,也没再拉着她逛,只是陪她慢慢往回走。
回到宅院,林砚把今天在庙会遇到的事告诉了祖母。祖母听完,脸色变得有些凝重:“那个灰色长袍男子,说不定是某个大人物的人。而且,那幅字画里很可能藏着三皇子余党的秘密,不然张磊和那个男子不会这么在意。看来,京城的瓜,比我们想的还要复杂啊。”
林砚点点头,心里更加坚定了要尽快回侯府的想法。她总觉得,京城接下来还会发生更多的事,而这些事,很可能会把他们也卷进去。
晚上,林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灰色长袍男子看她的眼神,想起那幅字画里的秘密,还有三皇子余党的小动作。她总觉得,这些事情之间好像有着某种联系,而她,好像正一步步接近一个更大的瓜。
就在这时,她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林砚立刻警惕起来,她悄悄走到窗边,掀开窗帘一角 —— 只见一个黑影在院子里徘徊了一会儿,然后把一个纸条塞进门缝里,转身就走了。
林砚赶紧打开门,捡起纸条。纸条上只有一句话:“小心灰色长袍男子,他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