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在暮色中驶离落笛屿,石老靠在船板上,伤口用苏清月带来的草药简单包扎过,脸色苍白得像礁石上的盐霜。灰棱蹲在他脚边,用狼爪轻轻蹭着他的手背,喉咙里发出安抚的呜咽。陈默握着骨笛站在船头,海风带着水汽扑在脸上,笛身的云纹在最后一缕天光里泛着淡蓝,像落笛屿的海水。
“往东南走,”石老喘着气指方向,“过了三道浪涌,就能看见茶山的灯塔……老族长在那儿等了快半年。”他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片巴掌大的骨瓷,薄得透光,边缘描着圈金线,“这是‘承露盏’,玄老当年说,用它接茶山的晨露,能让冰玉显影。”
疯和尚正用破布擦着船板上的血迹,闻言凑过来:“显影?是能看出冰玉里藏着画?”他戳了戳陈默怀里的布袋,“老和尚说玉石里常有‘气’,说不定这冰玉里困着个神仙!”
苏清月把骨瓷片摆在船头,月光落在上面,竟映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子。“玄老笔记里提过‘骨瓷引气’,”她指着瓷片边缘的金线,“这线是用陨骨粉混着金箔画的,能导冰玉里的寒气。”
船行至后半夜,果然见远处亮起盏红灯,像颗悬在山间的星。灰棱突然站起来,对着灯塔的方向长嘶,声音里带着股亲昵——是茶山到了。码头早泊着艘竹筏,个穿粗布衫的汉子正举着灯笼等,看见灰棱,眼睛一亮:“是老族长让我来接的!”
汉子叫阿木,就是常给陈默寄茶叶的那个。他熟练地把小船系在竹筏旁,见石老伤重,二话不说背起就走:“山上有药庐,我师父在那儿等着。”
茶山的夜比海边凉,石板路两旁的茶树散发着清苦的香。陈默提着布袋跟在后面,骨笛在腰间轻轻磕碰,与石板路的“嗒嗒”声应和着,像在数台阶。走到半山腰的药庐时,个白胡子老人正站在门口,手里拄着根茶木拐杖,杖头雕着片茶叶,与玄老笔记里的“守茶翁”画像分毫不差。
“终于来了。”老族长把他们迎进庐内,炉上正煮着茶,水汽里混着药香,“石老的伤不碍事,倒是这冰玉……”他指了指陈默的布袋,“得用晨露来验。”
天刚蒙蒙亮,老族长就带着陈默去了茶园最高处。那里有块平整的青石,石上摆着那片骨瓷“承露盏”。灰棱蹲在旁边,看着露水顺着瓷片边缘的金线往下滴,在石上积成小小的水洼。陈默掏出冰玉放在水洼里,奇迹突然发生——原本半透明的玉里,竟渐渐浮现出纹路,不是守陵人的符号,而是幅地图,标注着从茶山到昆仑的路线,每个拐点都画着支骨笛。
“是玄老画的‘传讯图’。”老族长抚着胡须笑,“他知道冰玉遇露会显影,特意把路线藏在里面,怕被海匪抢去。”他指着图上的红点,“这里是‘陨骨谷’,冰玉的源头,也是守陵人的根。”
陈默突然想起骨笛,掏出来放在冰玉旁。笛身的云纹与图上的路线瞬间重合,像把钥匙插进了锁孔。灰棱额间的晶石猛地亮起,与冰玉、骨笛的光芒连成一片,茶园里的茶树竟跟着轻轻摇晃,叶片上的露珠“簌簌”落下,像在鼓掌。
老族长端起承露盏,往骨瓷杯里倒了点茶水:“尝尝这‘显影茶’,用冰玉化的露水泡的,玄老说喝了能记起前尘事。”
陈默抿了口,茶水清苦,咽下去却有股暖意从丹田升起。他仿佛看见玄老站在陨骨谷的冰窟里,正用这支骨笛对着冰玉吹奏,石老在旁边记录路线,灰棱的祖辈蹲在洞口放哨……这些画面像潮水般涌来,又像茶气般散去,只在心里留下点温热的印记。
他知道,冰玉显影只是开始,那幅路线图指向的,是场横跨山海的约定。而骨瓷盏里剩下的茶露,还在轻轻晃动,像在说:路还长,茶要慢慢喝,故事要慢慢讲。
“往东南走,”石老喘着气指方向,“过了三道浪涌,就能看见茶山的灯塔……老族长在那儿等了快半年。”他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片巴掌大的骨瓷,薄得透光,边缘描着圈金线,“这是‘承露盏’,玄老当年说,用它接茶山的晨露,能让冰玉显影。”
疯和尚正用破布擦着船板上的血迹,闻言凑过来:“显影?是能看出冰玉里藏着画?”他戳了戳陈默怀里的布袋,“老和尚说玉石里常有‘气’,说不定这冰玉里困着个神仙!”
苏清月把骨瓷片摆在船头,月光落在上面,竟映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子。“玄老笔记里提过‘骨瓷引气’,”她指着瓷片边缘的金线,“这线是用陨骨粉混着金箔画的,能导冰玉里的寒气。”
船行至后半夜,果然见远处亮起盏红灯,像颗悬在山间的星。灰棱突然站起来,对着灯塔的方向长嘶,声音里带着股亲昵——是茶山到了。码头早泊着艘竹筏,个穿粗布衫的汉子正举着灯笼等,看见灰棱,眼睛一亮:“是老族长让我来接的!”
汉子叫阿木,就是常给陈默寄茶叶的那个。他熟练地把小船系在竹筏旁,见石老伤重,二话不说背起就走:“山上有药庐,我师父在那儿等着。”
茶山的夜比海边凉,石板路两旁的茶树散发着清苦的香。陈默提着布袋跟在后面,骨笛在腰间轻轻磕碰,与石板路的“嗒嗒”声应和着,像在数台阶。走到半山腰的药庐时,个白胡子老人正站在门口,手里拄着根茶木拐杖,杖头雕着片茶叶,与玄老笔记里的“守茶翁”画像分毫不差。
“终于来了。”老族长把他们迎进庐内,炉上正煮着茶,水汽里混着药香,“石老的伤不碍事,倒是这冰玉……”他指了指陈默的布袋,“得用晨露来验。”
天刚蒙蒙亮,老族长就带着陈默去了茶园最高处。那里有块平整的青石,石上摆着那片骨瓷“承露盏”。灰棱蹲在旁边,看着露水顺着瓷片边缘的金线往下滴,在石上积成小小的水洼。陈默掏出冰玉放在水洼里,奇迹突然发生——原本半透明的玉里,竟渐渐浮现出纹路,不是守陵人的符号,而是幅地图,标注着从茶山到昆仑的路线,每个拐点都画着支骨笛。
“是玄老画的‘传讯图’。”老族长抚着胡须笑,“他知道冰玉遇露会显影,特意把路线藏在里面,怕被海匪抢去。”他指着图上的红点,“这里是‘陨骨谷’,冰玉的源头,也是守陵人的根。”
陈默突然想起骨笛,掏出来放在冰玉旁。笛身的云纹与图上的路线瞬间重合,像把钥匙插进了锁孔。灰棱额间的晶石猛地亮起,与冰玉、骨笛的光芒连成一片,茶园里的茶树竟跟着轻轻摇晃,叶片上的露珠“簌簌”落下,像在鼓掌。
老族长端起承露盏,往骨瓷杯里倒了点茶水:“尝尝这‘显影茶’,用冰玉化的露水泡的,玄老说喝了能记起前尘事。”
陈默抿了口,茶水清苦,咽下去却有股暖意从丹田升起。他仿佛看见玄老站在陨骨谷的冰窟里,正用这支骨笛对着冰玉吹奏,石老在旁边记录路线,灰棱的祖辈蹲在洞口放哨……这些画面像潮水般涌来,又像茶气般散去,只在心里留下点温热的印记。
他知道,冰玉显影只是开始,那幅路线图指向的,是场横跨山海的约定。而骨瓷盏里剩下的茶露,还在轻轻晃动,像在说:路还长,茶要慢慢喝,故事要慢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