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亭前新芽,檐下旧铃-《骨戒:剩余寿命730天》

  总坛的秋天来得沉静。守脉亭前的承脉苗已长到半尺高,叶片舒展,脉络清晰,像极了缩小的地脉网。石敢当每日清晨都会来松土,他的铁锹总是恰到好处地避开根须的走向,力道轻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地脉。

  水灵儿则在亭柱上挂了串新做的风铃,用的是九阁的特产材料:雪域的冰珠、东海的贝壳、焚天谷的火纹石……风一吹,铃声清越,竟能让承脉苗的叶片微微颤动,像是在跟着节奏摇摆。

  “它喜欢这声音。”水灵儿蹲在苗边,手指轻点叶片,“昨天我试着换了种铃绳,它就蔫了半天,直到换回这串才精神起来。”

  陈默站在亭外,看着两个年轻人忙碌的身影,手腕上的地脉印记传来温暖的悸动。白长老拄着拐杖走过来,目光落在承脉苗上,眼中满是欣慰:“当年玄山公种下第一株望岳草时,怕是也像现在这样,盼着它能扎下根吧。”

  “守脉亭的风铃,倒是和望岳阁的铜铃很像。”陈默望着檐下晃动的铃铛,“都能安抚地脉。”

  “本就是一脉相承。”白长老笑道,“望岳阁的铜铃是初代守阁人用自己的法器熔铸的,这串风铃,用的是你们带回的九阁信物边角料,算是把新老守护连在了一起。”

  正说着,石敢当突然“呀”了一声,指着承脉苗的根部:“长老快看!它长侧芽了!”

  众人凑近一看,果然有个小小的绿芽从主根旁冒出来,芽尖泛着淡淡的金光,与九阁信物的光芒同色。水灵儿立刻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了片刻后惊喜道:“是地脉在给它送养分!侧芽里藏着‘守脉诀’的片段,说是能让新苗更快适应不同地域的地脉!”

  “守脉诀?”陈默想起玄山公手札里的记载,那是套能与地脉沟通的口诀,早已失传,“看来地脉是想让这门手艺重新传下来。”

  石敢当立刻拿出纸笔:“我把它记下来!以后教给新来的弟子!”

  水灵儿则轻轻抚摸侧芽:“它说别急,等侧芽再长大些,口诀会自己浮现在叶片上,现在记下来会伤着它。”

  灰棱趴在亭柱旁,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地面,额间的星屑与承脉苗的金光遥相呼应。陈默摸了摸它的头,小家伙顺势蹭了蹭他的手心,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入秋后的第一场雨来得突然,淅淅沥沥下了整夜。第二天清晨,众人发现守脉亭的周围竟冒出了一圈地脉花,紫色的花瓣上沾着雨水,在阳光下闪着光。

  “是承脉苗引来的。”苏清月蹲下身,仔细观察花瓣的纹路,“这些花的根须都连着承脉苗的主根,像是在给它搭防护网。”

  陈默望着这圈围绕着新苗的地脉花,忽然想起南岭的望岳草——当年它开花时,周围的地脉也像这样,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新的希望。

  疯和尚扛着新做的防雨棚走来,棚顶铺着观潮台的防水布:“昨晚梦见这苗被雨淋得打蔫,赶紧做了个棚子,看来是我多心了,地脉自己就把它护得好好的。”

  阿木则在亭柱上刻下新的符文,补充防护阵:“按地脉花的分布来看,这里以后会成为新的地脉节点,等承脉苗长大,说不定能像镇岳石一样,稳定整个总坛的地脉。”

  陈默抬头望向九阁的方向,守脉亭的风铃还在轻响,与远处传来的隐约钟声相和。他知道,这株承脉苗就像个新的起点,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连接着每一个守护过这片土地的人,也连接着那些即将接过守护接力棒的年轻身影。

  石敢当和水灵儿正蹲在苗边,小声讨论着该给侧芽起什么名字。少年说叫“续脉芽”,寓意延续地脉;少女说叫“传心芽”,因为侧芽里藏着的不仅是口诀,更是守脉人的心意。

  陈默没有打扰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阳光透过守脉亭的檐角,在承脉苗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新苗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回应着什么。

  他知道,属于这株新苗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他们能做的,就是像当年的玄山公一样,为它挡住风雨,看着它扎根、生长,然后把守护的故事,继续讲给下一个秋天听。

  守脉亭的风铃还在响,檐下的旧铃与亭前的新芽,在秋日的阳光下,构成了一幅最安稳的画面——那是传承,也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