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玩街时,已是春分。老槐树上冒出嫩绿的新芽,素面馆的伙计正往门口的花盆里栽新苗,见陈默和苏清月回来,隔着街就喊:“陈哥!苏姐!疯和尚炖了排骨藕汤,就等你们了!”
听骨轩的门没锁,推开门,一股熟悉的灰尘味混着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博古架上的凡骨罐摆得整整齐齐,最上面那罐“老黄牛”前,多了张新卡片,是疯和尚的字迹:“今年开春,后山的地翻得格外顺,该是老黄牛在帮忙。”
陈默笑着擦掉罐上的薄尘,指尖碰到罐身,传来一阵温和的震动——像是老黄牛在打鼻响。
素面馆里,疯和尚正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排骨藕汤的香气漫了满街。他见陈默进来,往灶膛里添了块柴:“早算着你们今天到,汤炖了三个时辰,藕是从秦岭捎来的,面藕,吸汤。”
三人围坐在小院的石桌旁,喝着热汤,听疯和尚讲他们走后的趣事:城西的王婶家丢了只老猫,最后在听骨轩的柜台下找到,正抱着凡骨罐睡觉;博物馆的王馆长送来面锦旗,绣着“妙手回春”,被他挂在了素面馆的后厨。
“林野那边有消息吗?”苏清月喝了口汤,轻声问。
疯和尚舀汤的手顿了顿,往灶膛里又添了块柴:“石老传讯,说他拿着假骨甲在陨骨谷发疯,被护陵阵困在冰窟里了,守陵人没杀他,就把他关着,让他天天对着冰墙反省。”
陈默笑了。这样的结局,或许比杀了他更好。让他在无尽的寒冷里,看着自己追逐一生的力量化为泡影,或许才能真正明白,他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
日子回到正轨,却又有些不同。陈默修复旧物时,不再仅仅是修补裂痕,更像是在倾听故事。有次一个年轻人拿来块碎掉的玉佩,说是和女友吵架时摔的,玉佩上刻着两人的名字。
陈默用骨胶粘合时,“骨视”能力看到他们初遇的画面:在大学图书馆,男生不小心碰掉了女生的书,两人蹲下去捡,头撞在了一起。
“修好了。”他将玉佩递给年轻人,裂纹处填了金,像道温柔的疤痕,“有些裂痕,填了金,反而更耐看。”
年轻人愣了愣,红着脸跑了。后来听说,他拿着玉佩去道歉,两人和好了,还来素面馆请了客。
苏清月把玄老的古籍整理成册,在听骨轩开了个小小的“骨事讲堂”,每周三下午开课,教街坊邻居怎么辨别带怨气的旧物,怎么用简单的草木灰和艾草驱散晦气。来听课的大多是老太太,手里捧着针线笸箩,听得津津有味。
疯和尚的素面馆推出了“故事面”,顾客可以把自己的旧物故事写在纸条上,挂在店里的“念想树”上,选中的故事能免费换一碗面。树上很快挂满了纸条,有写“奶奶的银镯子总在雨天发烫”的,有写“爸爸的旧钢笔还能写出字”的,字里行间都是烟火气。
入夏时,古玩街来了个陌生的年轻人,背着个旧帆布包,站在听骨轩门口犹豫了半天,才怯生生地走进来。他从包里掏出个褪色的布偶,是用旧袜子做的,少了只眼睛。
“能修吗?”年轻人的声音很轻,“是我妹妹做的,她走的时候,就攥着这个。”
陈默接过布偶,指尖传来淡淡的怨气,却更多的是思念。他找出颗黑色的纽扣,缝在布偶的眼眶上,又用红绳在布偶脖子上系了个小小的平安结——用的是陨骨谷的冰蚕丝。
“好了。”他把布偶递回去,“它会陪着你。”
年轻人接过布偶,眼泪突然掉了下来:“谢谢……我总觉得她没走,就躲在哪个角落看着我。”
陈默没说话,只是递给了他一张听骨轩的名片:“以后要是有解不开的心事,随时来。”
年轻人走后,苏清月看着陈默,轻声说:“玄老说,守陵人的道场,不在昆仑,而在人间。”
陈默抬头望向窗外,老槐树上的蝉鸣此起彼伏,素面馆的伙计正和街坊邻居说笑,阳光透过叶隙洒在地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他笑了。是啊,这人间烟火,吵吵闹闹,却又热热闹闹,可不就是最好的道场么。
夜里关店时,陈默习惯性地摸了摸胸口的骨纹印记,那里温温的,像揣着颗小太阳。幽冥戒安静地待在手指上,绿光柔和,映着博古架上的凡骨罐,罐身上的卡片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远处的昆仑,或许还飘着雪;陨骨谷的冰窟里,林野或许还在对着冰墙发呆。但这些,似乎都离得很远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明天早起,给博古架上的凡骨罐浇点清水,看看老槐树的新叶又长了多少,然后去素面馆,喝一碗疯和尚新熬的绿豆汤。
毕竟,守护这人间烟火,才是最要紧的事啊。
听骨轩的门没锁,推开门,一股熟悉的灰尘味混着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博古架上的凡骨罐摆得整整齐齐,最上面那罐“老黄牛”前,多了张新卡片,是疯和尚的字迹:“今年开春,后山的地翻得格外顺,该是老黄牛在帮忙。”
陈默笑着擦掉罐上的薄尘,指尖碰到罐身,传来一阵温和的震动——像是老黄牛在打鼻响。
素面馆里,疯和尚正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排骨藕汤的香气漫了满街。他见陈默进来,往灶膛里添了块柴:“早算着你们今天到,汤炖了三个时辰,藕是从秦岭捎来的,面藕,吸汤。”
三人围坐在小院的石桌旁,喝着热汤,听疯和尚讲他们走后的趣事:城西的王婶家丢了只老猫,最后在听骨轩的柜台下找到,正抱着凡骨罐睡觉;博物馆的王馆长送来面锦旗,绣着“妙手回春”,被他挂在了素面馆的后厨。
“林野那边有消息吗?”苏清月喝了口汤,轻声问。
疯和尚舀汤的手顿了顿,往灶膛里又添了块柴:“石老传讯,说他拿着假骨甲在陨骨谷发疯,被护陵阵困在冰窟里了,守陵人没杀他,就把他关着,让他天天对着冰墙反省。”
陈默笑了。这样的结局,或许比杀了他更好。让他在无尽的寒冷里,看着自己追逐一生的力量化为泡影,或许才能真正明白,他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
日子回到正轨,却又有些不同。陈默修复旧物时,不再仅仅是修补裂痕,更像是在倾听故事。有次一个年轻人拿来块碎掉的玉佩,说是和女友吵架时摔的,玉佩上刻着两人的名字。
陈默用骨胶粘合时,“骨视”能力看到他们初遇的画面:在大学图书馆,男生不小心碰掉了女生的书,两人蹲下去捡,头撞在了一起。
“修好了。”他将玉佩递给年轻人,裂纹处填了金,像道温柔的疤痕,“有些裂痕,填了金,反而更耐看。”
年轻人愣了愣,红着脸跑了。后来听说,他拿着玉佩去道歉,两人和好了,还来素面馆请了客。
苏清月把玄老的古籍整理成册,在听骨轩开了个小小的“骨事讲堂”,每周三下午开课,教街坊邻居怎么辨别带怨气的旧物,怎么用简单的草木灰和艾草驱散晦气。来听课的大多是老太太,手里捧着针线笸箩,听得津津有味。
疯和尚的素面馆推出了“故事面”,顾客可以把自己的旧物故事写在纸条上,挂在店里的“念想树”上,选中的故事能免费换一碗面。树上很快挂满了纸条,有写“奶奶的银镯子总在雨天发烫”的,有写“爸爸的旧钢笔还能写出字”的,字里行间都是烟火气。
入夏时,古玩街来了个陌生的年轻人,背着个旧帆布包,站在听骨轩门口犹豫了半天,才怯生生地走进来。他从包里掏出个褪色的布偶,是用旧袜子做的,少了只眼睛。
“能修吗?”年轻人的声音很轻,“是我妹妹做的,她走的时候,就攥着这个。”
陈默接过布偶,指尖传来淡淡的怨气,却更多的是思念。他找出颗黑色的纽扣,缝在布偶的眼眶上,又用红绳在布偶脖子上系了个小小的平安结——用的是陨骨谷的冰蚕丝。
“好了。”他把布偶递回去,“它会陪着你。”
年轻人接过布偶,眼泪突然掉了下来:“谢谢……我总觉得她没走,就躲在哪个角落看着我。”
陈默没说话,只是递给了他一张听骨轩的名片:“以后要是有解不开的心事,随时来。”
年轻人走后,苏清月看着陈默,轻声说:“玄老说,守陵人的道场,不在昆仑,而在人间。”
陈默抬头望向窗外,老槐树上的蝉鸣此起彼伏,素面馆的伙计正和街坊邻居说笑,阳光透过叶隙洒在地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他笑了。是啊,这人间烟火,吵吵闹闹,却又热热闹闹,可不就是最好的道场么。
夜里关店时,陈默习惯性地摸了摸胸口的骨纹印记,那里温温的,像揣着颗小太阳。幽冥戒安静地待在手指上,绿光柔和,映着博古架上的凡骨罐,罐身上的卡片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远处的昆仑,或许还飘着雪;陨骨谷的冰窟里,林野或许还在对着冰墙发呆。但这些,似乎都离得很远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明天早起,给博古架上的凡骨罐浇点清水,看看老槐树的新叶又长了多少,然后去素面馆,喝一碗疯和尚新熬的绿豆汤。
毕竟,守护这人间烟火,才是最要紧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