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陨骨谷时,春风已经吹绿了山脚的草芽。陈默一行人踏着融雪后的泥泞往茶山走,灰棱跑前跑后,时不时用爪子扒开积雪,露出下面鲜嫩的青草,兴奋地甩着尾巴。
“老族长说今年的春茶长得特别好,”阿木扛着个竹篓,里面装着刚采的茶青,香气顺着篓缝飘出来,清冽又提神,“说要给咱们泡今年的第一壶雨前茶。”
疯和尚凑过去闻了闻,咂咂嘴:“比冰窟里的寒气好闻多了!我跟你们说,我昨晚梦见啃酱肘子了,等会儿到了茶山,高低得让厨房给咱整两盘!”
苏清月笑着摇头:“就知道吃。老族长让咱们去,怕是不止为了喝茶。”她转头看向陈默,“你觉不觉得,玄老留下的骨笛,最近总在发烫?”
陈默摸了摸腰间的骨笛,确实比平时温热些,笛身上的纹路似乎也更清晰了,像有什么东西要破纹而出。“或许……是有新的线索要出现了。”
到了茶山,老族长正坐在竹楼前的石桌旁,用竹筛晒着茶青。见他们来,笑着招呼:“来得正好,茶刚炒好,就等你们了。”
石桌上摆着套粗陶茶具,老族长捻起一撮茶叶,放进盖碗,用沸水冲泡。茶叶在碗里翻滚舒展,渐渐沉底,汤色碧绿清澈,一股清香瞬间弥漫开来。
“尝尝?”老族长推过一碗茶。
陈默端起茶碗,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口。茶水入喉,先是微苦,随即涌上一股甘甜,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的疲惫仿佛都被涤荡干净了。“好茶。”
“这茶啊,得用山泉水泡,还得有耐心等它舒展,”老族长慢悠悠地说,“就像有些事,急不得,得等时机到了,自然就明了。”他指了指陈默腰间的骨笛,“这几日,茶山的地脉总在震动,怕是与你这骨器有关。”
陈默心中一动,取下骨笛放在桌上。刚一放下,笛身突然剧烈震动起来,笛身上的纹路亮起金光,竟与桌上的茶水产生了共鸣——茶水中浮现出细碎的光点,慢慢聚成一幅模糊的图案,像是一张地图,标注着茶山深处的某个位置。
“这是……”苏清月凑近细看,“像是座祭坛?”
老族长捻须沉吟:“茶山深处确实有座老祭坛,据说以前是用来祭祀山神的,后来年久失修,渐渐被人遗忘了。玄老年轻时,倒常去那里打坐。”
陈默的骨笛震动得更厉害了,仿佛在催促他们前往。“看来,我们得去一趟祭坛。”
疯和尚刚端起茶碗,闻言一口把茶喝干,抹了抹嘴:“去!怎么不去!说不定祭坛底下藏着好酒好菜呢!”
老族长笑着递给陈默一个布包:“这里面是些干粮和伤药,祭坛那边路不好走,你们小心些。对了,玄老以前说过,祭坛的石碑后,藏着‘守陵人的初心’。”
往祭坛走的路上,山路渐渐陡峭,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密,阳光只能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骨笛的震动越来越强,到了一处被藤蔓覆盖的山洞口,竟“嗡”的一声从陈默手中飞起,悬在洞口上方,笛身上的纹路射出一道金光,将藤蔓烧成了灰烬。
洞口豁然开朗,里面果然有座石碑,碑上刻着古老的符文,与骨笛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陈默走上前,骨笛突然落在石碑上,与碑上的符文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刹那间,石碑发出耀眼的光芒,符文一个个亮起,在洞壁上投射出守陵人的影像——他们不是在冰冷的冰窟里守着骨器,而是在田埂上劳作,在竹楼里制茶,在篝火旁唱歌,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
“这才是守陵人啊……”石老喃喃道,“不是守着一座空窟,是守着这片土地,守着烟火气。”
骨笛从石碑上落下,回到陈默手中,笛身上的纹路已经变成了茶山的轮廓,温润如玉。陈默明白了玄老的意思——守陵人的责任,从来不是困在过去的荣光里,而是融入这片土地,守护这里的生机与烟火。
离开祭坛时,夕阳正染红天际。疯和尚扛着从祭坛角落找到的一坛老酒,笑得合不拢嘴:“我就说有好东西吧!今晚不醉不归!”
陈默看着远处竹楼的灯火,又摸了摸手中温热的骨笛,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茶香还在鼻尖萦绕,新的故事,已经在这烟火气里,悄悄开篇了。
“老族长说今年的春茶长得特别好,”阿木扛着个竹篓,里面装着刚采的茶青,香气顺着篓缝飘出来,清冽又提神,“说要给咱们泡今年的第一壶雨前茶。”
疯和尚凑过去闻了闻,咂咂嘴:“比冰窟里的寒气好闻多了!我跟你们说,我昨晚梦见啃酱肘子了,等会儿到了茶山,高低得让厨房给咱整两盘!”
苏清月笑着摇头:“就知道吃。老族长让咱们去,怕是不止为了喝茶。”她转头看向陈默,“你觉不觉得,玄老留下的骨笛,最近总在发烫?”
陈默摸了摸腰间的骨笛,确实比平时温热些,笛身上的纹路似乎也更清晰了,像有什么东西要破纹而出。“或许……是有新的线索要出现了。”
到了茶山,老族长正坐在竹楼前的石桌旁,用竹筛晒着茶青。见他们来,笑着招呼:“来得正好,茶刚炒好,就等你们了。”
石桌上摆着套粗陶茶具,老族长捻起一撮茶叶,放进盖碗,用沸水冲泡。茶叶在碗里翻滚舒展,渐渐沉底,汤色碧绿清澈,一股清香瞬间弥漫开来。
“尝尝?”老族长推过一碗茶。
陈默端起茶碗,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口。茶水入喉,先是微苦,随即涌上一股甘甜,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的疲惫仿佛都被涤荡干净了。“好茶。”
“这茶啊,得用山泉水泡,还得有耐心等它舒展,”老族长慢悠悠地说,“就像有些事,急不得,得等时机到了,自然就明了。”他指了指陈默腰间的骨笛,“这几日,茶山的地脉总在震动,怕是与你这骨器有关。”
陈默心中一动,取下骨笛放在桌上。刚一放下,笛身突然剧烈震动起来,笛身上的纹路亮起金光,竟与桌上的茶水产生了共鸣——茶水中浮现出细碎的光点,慢慢聚成一幅模糊的图案,像是一张地图,标注着茶山深处的某个位置。
“这是……”苏清月凑近细看,“像是座祭坛?”
老族长捻须沉吟:“茶山深处确实有座老祭坛,据说以前是用来祭祀山神的,后来年久失修,渐渐被人遗忘了。玄老年轻时,倒常去那里打坐。”
陈默的骨笛震动得更厉害了,仿佛在催促他们前往。“看来,我们得去一趟祭坛。”
疯和尚刚端起茶碗,闻言一口把茶喝干,抹了抹嘴:“去!怎么不去!说不定祭坛底下藏着好酒好菜呢!”
老族长笑着递给陈默一个布包:“这里面是些干粮和伤药,祭坛那边路不好走,你们小心些。对了,玄老以前说过,祭坛的石碑后,藏着‘守陵人的初心’。”
往祭坛走的路上,山路渐渐陡峭,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密,阳光只能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骨笛的震动越来越强,到了一处被藤蔓覆盖的山洞口,竟“嗡”的一声从陈默手中飞起,悬在洞口上方,笛身上的纹路射出一道金光,将藤蔓烧成了灰烬。
洞口豁然开朗,里面果然有座石碑,碑上刻着古老的符文,与骨笛上的纹路如出一辙。
陈默走上前,骨笛突然落在石碑上,与碑上的符文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刹那间,石碑发出耀眼的光芒,符文一个个亮起,在洞壁上投射出守陵人的影像——他们不是在冰冷的冰窟里守着骨器,而是在田埂上劳作,在竹楼里制茶,在篝火旁唱歌,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
“这才是守陵人啊……”石老喃喃道,“不是守着一座空窟,是守着这片土地,守着烟火气。”
骨笛从石碑上落下,回到陈默手中,笛身上的纹路已经变成了茶山的轮廓,温润如玉。陈默明白了玄老的意思——守陵人的责任,从来不是困在过去的荣光里,而是融入这片土地,守护这里的生机与烟火。
离开祭坛时,夕阳正染红天际。疯和尚扛着从祭坛角落找到的一坛老酒,笑得合不拢嘴:“我就说有好东西吧!今晚不醉不归!”
陈默看着远处竹楼的灯火,又摸了摸手中温热的骨笛,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茶香还在鼻尖萦绕,新的故事,已经在这烟火气里,悄悄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