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泄露技术机密!-《抗战:时空倒爷,老李要欣赏樱花》

  走到团部门口时,众人惊讶地发现一辆车停在那里。

  这是一辆看起来非常威猛的越野车,车身造型硬朗,像装甲车一般令人望而生畏。

  车身涂装是土黄色的数码迷彩。

  这正是李清河从现代时空带来的第三代改进版东风猛士,在拆除了部分可能泄密的设备后带了过来。

  “这车比小鬼子的豆战车大多了!”

  李云龙一眼就被吸引住了。

  “李老弟,能不能给我匀一辆?”

  他忍不住问道。

  李清河扫了他一眼,说:“就这一辆独一份,不过如果你想有车用的话,我可以给你搞一辆吉普车来。”

  他提到的越野车显然是民国时期美军配备的军用吉普。

  别说一辆,就算是一百辆,他也照样能想办法弄到。

  这倒不是李清河故意小气。

  虽然东风猛士价格不菲,但要搞几辆过来也并非难事。

  只是老问题依旧存在——容易泄露技术机密。

  对于独立团的保密能力,他始终心存疑虑。

  更何况,独立团里还藏着个朱子明,这本身就是个潜在隐患。

  “轰轰轰……”

  车辆发动后,一阵烟尘扬起,随即直奔羊头崖而去。

  羊头崖果然如其名,形似羊头,在两道山脊之间夹着一块开阔平地。

  高耸的悬崖将这里遮蔽得严严实实,非常适合用来隐藏物资。

  李云龙一下车,便看到空地上整齐堆放着一箱箱物资。

  李清河开口道:“这次我总共运来了260吨货物。”

  “其中100吨归总部所有,剩下的则是这次交易的报酬。”

  这批100吨物资以布料和棉花为主。

  寒冬将至,对缺乏过冬物资的八路军战士来说,这些布料和棉花堪称救命之物,足够武装数万人。

  加上之前储备的资源,基本能够保证每人都有一套御寒装备。

  而当李云龙的知这160吨物资中竟有大半属于独立团时,整个人顿时愣住了。

  “发了!”

  这是他脑海中的第一反应。

  160吨分摊到独立团2000名战士身上,每人可分得80公斤。

  而这160吨物资中,100吨是粮食、肉类等生活补给,主要用于改善士兵伙食;剩余的60吨,则是用来换装的武器弹药。

  李清河撬开其中一个武器箱,露出里面崭新的装备。

  几把锃亮的81式半自动步枪安静地躺在箱内。

  不得不说,这批武器状态极佳,即便历经三四十年,依然成色如新。

  “这是什么步枪?”

  李云龙皱着眉头问道。

  并不是他孤陋寡闻,而是这种型号确实从未见过。

  不只是他,就连赵刚眼中也满是疑惑。

  这种步枪外形与传统单发或半自动步枪截然不同,枪身更短,显然在近战刺刀格斗中会处于劣势。

  李清河随手拿起一把81式自动步枪,又从旁边拾起一个满载子弹的弹匣插了上去。

  “你听说过自动步枪吗?”

  这句话是对赵刚说的,至于李云龙,根本不用问——他肯定不知道。

  赵刚点了点头,说道:“听过,这难道就是自动步枪?”

  自动步枪的概念并不陌生,比如全威力勃朗宁自动步枪便是其中之一。

  只是目前的自动步枪技术尚不完善,后坐力过于强烈,仅能当作轻机枪来使用。

  李清河点头说道:“没错,这就是我这次给你们带来的新型武器——81式自动步枪。”

  听到“81式自动步枪”这几个字,赵刚的目光顿时一亮。

  对八路军战士来说,“81”这个数字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款81式自动步枪总重3.5千克,采用7.62x39毫米钢芯弹,弹匣容量为30发,当然之前的铜壳弹也能兼容。”

  “其理论射速可达每分钟750发,有效射程可达400米。”

  听完李清河的介绍,李云龙不禁喜形于色。

  “好东西啊!真是宝物。”

  SKS半自动步枪已经相当出色了。

  不再像之前日军的步枪那样,每次射击都需要拉动枪栓才能发射下一发子弹,而是能够连续射击。

  而这款81式自动步枪更厉害,竟然可以像冲锋枪一样连发。

  不仅射程比冲锋枪更远,威力也更大。

  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冲锋枪要被淘汰了?

  “只听这些数据几位可能没什么概念,还是让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那太好了。”

  “咔哒。”

  当李清河将射击模式切换到半自动时,他端起步枪瞄准远处的岩壁。

  “砰砰砰……”

  随着手指迅速扣动扳机,步枪发出一阵低沉的声音。

  子弹击中岩壁,扬起一片尘土。

  在打出近十发子弹后,李清河将射击模式调整为全自动。

  枪口虽然不断跳动,但仿佛没有受到太多后坐力影响,子弹准确地集中在一点周围。

  这把枪的精度确实不错。

  否则,81式步枪也不会在军队和民间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相比仿制AK的56式冲锋枪,81式步枪采用了短活塞行程的自动方式,既保证了可靠性又提高了精度。

  同时延长的机匣允许安装更长的复进簧,所以在精度和后坐力控制方面都优于56式。

  这也是李清河选择81式而非56式的原因。

  李云龙虽不懂自动步枪的工作原理,但看到这把步枪在百米外全自动模式下弹道如此密集,便知是把好枪。

  “让我也试试!”

  李云龙过了一把枪瘾后,对81式步枪爱不释手。

  “老弟,你这次带来了多少这种枪?”

  李清河竖起三根手指,说:“不多,这次因为重量限制,只带了3000支,还有50万发子弹。”

  “而且这次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新式武器。”

  说完,李清河走向另一个箱子。

  “这儿存放的就是81式轻机枪,这种轻机枪和81式步枪同属一个枪系。”

  “枪系?那是什么东西?”

  赵刚略显疑惑地皱了皱眉,将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李清河笑了笑,耐心解释道:“简单来说,枪系就是两种不同枪械之间的零部件可以高度通用。”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积木。”

  “比如这个81式枪系,零部件的通用率能达到75%,大部分零件都能互相替换。”

  赵刚听完眼睛一亮,说道:“这样的话就特别方便维修了,战场上如果某把枪的零件坏了,完全可以用其他坏掉的枪拆零件来修。”

  “而且损坏的零件还能拆下来循环利用,这确实是个很巧妙的设计理念。”

  随后,李云龙仔细清点了李清河送来的这批装备,嘴角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3000支81式自动步枪、100挺81式班用机枪、子弹50万发、82式手雷10万枚,外加一些迫击炮弹、RpG火箭弹以及107mm火箭弹等武器。

  “扩军!”

  武器弹药和粮食物资的限制已经不存在了,李云龙当即决定扩充部队规模,以应对日军可能发动的更猛烈进攻。

  这次李清河也参与到独立团的扩军计划中,不过这次的重点不再是单纯增加人数,而是优化整体战斗力。

  独立团依旧保持四个步兵营的编制,但火力得到了显着增强。

  其中变化最大的是班组和连队的配置。

  借助李清河提供的新装备,每个班都将配备1挺81式班用机枪。

  这样的火力配置,即便放在中央军嫡系精锐部队中也是顶尖水平。

  同时,每个班的人数从9人扩充到了12人,新增加的成员主要是机枪组的两人,以及一名火箭筒手。

  火箭筒手携带的主要武器是RpG-7反坦克火箭筒。

  实际上,当李清河提出这个“疯狂”的建议时,赵刚起初并不太赞同,认为这样的火力对一个班来说显得有些过剩。

  然而李云龙却双手赞成——显然他和李清河一样,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火力不足恐惧症。

  此外,每个连除了三个步兵排外,还将增设一个火力加强排,配备两门自制掷弹筒。

  自从引进那批设备后,八路军的兵工厂不仅开始生产迫击炮,还能够制造掷弹筒。

  张万和那边生产了一批掷弹筒后,直接送到了独立团进行测试,名义上是为了检验性能,实际上是还李云龙一个人情。

  毕竟机器是他带来的,别人也没什么可说的。

  有了掷弹筒,自然得派上用场。

  通常情况下,50米以内用手榴弹,超过200米则用迫击炮,而掷弹筒正好填补了这一火力空白。

  从50米到150米之间的这段差距,其实少了一样关键的武器来填补,而掷弹筒正好能够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

  这一点,李清河似乎有所忽略。

  在现代战场上,已经有类似的装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枪榴弹。

  他毕竟不是军事发烧友,下次再来时记得带上就行。

  除了两门掷弹筒外,加强火力排还将配备三挺pKm通用机枪。

  这是步兵连的重要辅助力量。

  每个步兵营还额外组建了一个火力支援连,这是对火力加强排的一次全面升级。

  新成立的火力支援连主要装备包括两门60毫米迫击炮、两挺重机枪以及四门82毫米无后坐力炮。

  这样的火力配置堪称豪华。

  如今,每个步兵营的人数已扩充至600余人。

  除了四个步兵营外,独立团还下设一个骑兵连、一个高射机枪连、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火箭炮连。

  原本专门负责反坦克任务的无后坐力炮连被取消了,所有无后坐力炮都被分散到了各个连队和排级单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