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乐清风云2-《我穿越在温州》

  柳市的东边界外,是一片低矮的灌木丛,灌木丛再往东,就是乐清地区其他23个部落的聚居地。这些部落大多规模不大,人数多则三四百,少则一百出头,像散落在平原上的碎石,在柳市、北白象的富庶与八大部落的蛮横之间,艰难地生存着。

  黄华部落是离柳市最近的一个小部落,只有186人,全靠在柳市的稻田里帮工过活。每年春耕和秋收时,黄华的男女老少都会背着工具来柳市,帮着插秧、收割、脱粒,柳市则会给他们分一些粮食和布匹作为报酬。部落的首领老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脸上刻满了皱纹,他的左手少了两根手指——十年前,他带着部落的人去八大部落的地盘附近砍柴,被城南部落的武士抓住,对方说他偷了部落的柴火,硬生生砍断了他的两根手指,还抢走了他们所有的柴火。

  “阿荞管事,今年的稻子真好啊。”老黄蹲在田边,看着柳市的人收割稻子,眼神里满是羡慕。他的部落只有几块贫瘠的土地,每年种出来的粮食连自己都不够吃,只能靠帮柳市干活过日子。

  阿荞递给老黄一个装着米的陶罐,说:“今年收成好,等秋收结束,给你们部落多留两袋稻谷。不过最近北边不太平,你们帮工的时候多盯着点,要是看到八大部落的人,立刻告诉我们。”

  老黄接过陶罐,连忙点头:“放心吧阿荞管事,我们都记着呢!上次城东部落的人来抢你们的粮,我们部落的人还帮着你们守过栅栏呢!”

  阿荞笑了笑,心里却有些发酸。这些小部落就像依附大树的藤蔓,靠着柳市和北白象的接济生存,可一旦遇到八大部落的威胁,他们也只能跟着遭殃。去年冬天,八大部落抢完柳市和北白象后,又去了离他们最近的磐石部落——磐石部落只有120人,根本抵挡不住八大部落的武士,粮仓被抢空,连部落里的女人和孩子都被抓走了几个,最后还是柳市和北白象派武士过去,才把人救回来,可抢走的粮食却再也没能要回来。

  离黄华部落不远的七里港部落,情况更糟。他们的聚居地在海边,土地盐碱化严重,种不出多少粮食,只能靠捕鱼为生。可每年秋天,八大部落的人不仅会抢柳市和北白象的粮,还会来抢七里港的鱼干。部落的人只能把晒好的鱼干藏在海边的岩洞里,可还是经常被八大部落的人找到。有一次,七里港的首领为了保护鱼干,和城南部落的武士打了起来,最后被对方用石斧劈中了脑袋,死在了海边的礁石上,他的尸体被海浪冲了三天,才被部落的人找到。

  “阿荞姐,七里港的人来了,说他们的鱼干被白石部落的人抢了。”一个年轻的武士跑过来,对阿荞说。

  阿荞皱了皱眉,白石部落是八大部落里人数最少的一个,只有272人,可却最贪婪,经常抢附近小部落的东西。“让他们的人先去部落里休息,我派几个武士跟他们去看看,能不能把鱼干抢回来。”

  武士点点头,转身去安排。阿荞看着远处的海平面,心里一阵烦躁。这些小部落就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根本不是八大部落的对手,只能靠着柳市和北白象的帮助勉强生存。可柳市和北白象自身都面临着八大部落的威胁,能帮他们的也有限。

  就在这时,阿禾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用树皮做的地图,说:“阿荞管事,首领让你去石屋开会,北白象的首领也来了,还带了他们部落的谋士,说要商量怎么应对八大部落。”

  阿荞点点头,跟着阿禾朝着石屋走去。路上,她看到柳市的人都在忙着收割稻子,青壮年们扛着装满稻谷的麻袋往粮仓跑,老人们坐在家门口脱粒,孩子们则拿着小篮子,在田边捡拾掉落的谷粒。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手里的活——他们都知道,这些稻子是他们的命,要是被八大部落抢走了,今年冬天就只能挨饿。

  石屋门口,柳市的首领阿松正和北白象的首领阿石说话,两人的脸色都很凝重。看到阿荞过来,阿松招了招手,说:“阿荞,你来了,快进来,我们正说今年的防御计划呢。”

  阿荞走进石屋,里面已经坐了十几个部落的管事和武士,北白象的谋士阿智也在,他正拿着一根木棍,在地上画着柳市和北白象的地形,还有八大部落的位置。

  “阿荞,你负责农作,最清楚我们的粮仓位置,你说说,今年该怎么保护粮仓?”阿松看着阿荞,问道。

  阿荞走到地图前,指着柳市西边的两座粮仓说:“这两座粮仓离边界最近,去年就被八大部落抢过,今年我想在粮仓周围加筑木栅栏,再派二十个武士日夜看守,另外,把粮仓里的粮食分一部分运到部落中心的粮仓,那里离边界远,更安全。”

  阿智点点头,说:“这个主意好。另外,八大部落每年都会从翁垟和城南部落的方向过来,我们可以在这两个方向的边界埋上更多的石片,再派侦查兵盯着,一旦发现他们的踪迹,就立刻点燃烽火,通知两部落的武士汇合。”

  阿石也说:“我们北白象会派五十个武士去柳市的西边界支援,再留五十个武士守着我们自己的东边界,确保两边都有足够的人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石屋里的气氛渐渐变得坚定起来。阿荞看着地图上柳市和北白象的位置,心里默默想着:今年,一定要守住这些稻子,守住部落里的人,不能再让八大部落的人肆意妄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