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风带着樱花的甜香,从敞开的窗户溜进教室,吹动了林溪桌上的试卷边角。她正埋头订正数学错题,笔尖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着,忽然听到前排传来一阵骚动,夹杂着惊讶的抽气声。
“天哪!语文成绩单出来了!”课代表抱着一摞试卷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这次咱们班出了个大惊喜!”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摞试卷上。语文成绩向来是班里的“重灾区”,尤其是作文评分标准严格,很少有人能拿到高分。林溪的心跳莫名快了些,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她对自己的语文一直有些信心,尤其是阅读理解和作文,寒假里还特意练了好几篇记叙文。
“谁啊谁啊?总分多少?”陆知行第一个凑过去,脖子伸得像长颈鹿,“是不是江翊?他连语文都要霸榜吗?”
课代表笑着摇摇头,故意卖关子:“这次还真不是江翊,不过分数差得不多。”他清了清嗓子,扬声念道,“本次语文摸底考全班第一——林溪,96分!”
“哗——”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林溪猛地抬起头,怀疑自己听错了:“我?”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橡皮,指节泛白,“是不是念错了?”
“没念错!”课代表把试卷递给她,语气里满是佩服,“你的作文被张老师当成范文了,说情感真挚文笔细腻,差点给了满分!”
试卷上鲜红的“96”分刺痛了眼睛,林溪的手指抚过作文题旁边那个鲜红的“A ”,指尖微微颤抖。她快速翻看试卷,阅读理解几乎全对,古诗文默写一个没错,连平时容易失分的语言运用题都只错了一道。
“溪溪你太牛了!”苏晓晓尖叫着扑过来,抢过试卷仔细翻看,“这作文分数也太高了吧!快给我看看神仙作文!”她念起作文开头,“‘外婆的槐花糕蒸在记忆里,甜香漫过整个童年’——哇!这个开头绝了!”
周围的同学纷纷围过来,传阅着林溪的试卷,惊叹声此起彼伏:
“阅读理解最后一道题我都没看懂,她居然拿了满分!”
“古诗文赏析写得比参考答案还透彻,难怪得分高!”
“原来林溪不光画画好,语文也这么厉害啊!”
林溪被围在中间,脸颊烫得像火烧。她不太习惯这样的关注,尤其是在经历了谣言风波后,总觉得大家的目光里藏着别的意味。她下意识地看向江翊,想从他那里找到些平静。
江翊坐在座位上,手里拿着自己的语文试卷,分数是94分。他抬起头,正好对上林溪的目光,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弧度,眼神里带着真诚的祝贺:“恭喜你,实至名归。”
听到这句话,林溪心里的不安像被风吹散的云,瞬间消散了。她用力点点头,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心里像揣了块甜甜的槐花糕,暖融融甜丝丝的。
“让开让开,学霸交流时间到!”陆知行挤开人群,手里拿着自己刚及格的语文试卷,哭丧着脸,“溪溪你快教教我,作文怎么写才能不跑题?我这次把‘亲情’写成‘友情’了,张老师给我批了个‘离题万里’!”
他的话引得大家一阵哄笑,紧张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林溪看着他惨不忍睹的作文分数,忍住笑意:“写作文前先列提纲,把主题关键词圈出来,写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别跑偏。”
“江翊你呢?你怎么也没考过林溪?”有同学打趣道,“是不是故意让着她啊?”
江翊坦然地耸耸肩:“她确实比我写得好,尤其是作文情感更饱满。”他翻开自己的试卷,指着作文部分,“我的议论文逻辑还行,但缺少真情实感,张老师说得对。”
这种坦荡的承认让大家更佩服了,有人感慨:“果然学霸的世界都是互相欣赏的!”
上课铃声响起时,张老师走进教室,看到还在讨论试卷的同学们,笑着敲了敲讲台:“看来大家对语文成绩很关注啊。这次摸底考整体不错,尤其是林溪同学,进步非常大,我们用掌声祝贺她!”
掌声雷动中,林溪站起来鞠躬,心跳得像打鼓。张老师拿出林溪的作文纸,投影在屏幕上:“这篇《槐花里的时光》大家要好好学学,首先立意就很新颖,用槐花糕串联起祖孙情,细节描写尤其出色——”
屏幕上的文字被放大,林溪的字迹清秀工整,每一笔都带着温度。张老师逐段讲解,重点分析那些细腻的描写:“‘外婆的银镯子碰在搪瓷盆上,叮当声和着槐花的甜香’,用声音和气味调动感官,这就是高手写法!”
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林溪坐在座位上,听着老师分析自己的作文,心里既自豪又羞涩。那些关于外婆的记忆涌上心头,槐花糕的甜香仿佛从文字里飘出来,漫过整个教室。
她想起寒假里,外婆坐在藤椅上教她写作文的样子。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外婆的白发上,她指着作文本说:“写文章要写真事,说真话,心里的情意装不住,自然就从笔尖流出来了。”当时觉得朴实的道理,此刻却有了深刻的意义。
下课铃响后,张老师把林溪叫到办公室。办公桌上摆着几盆绿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老师递给她一杯菊花茶,温和地说:“你的作文进步很大,尤其是情感表达,比以前细腻了很多。”
“谢谢老师。”林溪双手捧着杯子,指尖感受到温热的暖意。
“我知道你喜欢画画,”张老师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期许,“其实写作和画画是相通的,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你把画画的灵气用到写作上,未来会更出色。”她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保持这种轻松的心态最重要。”
林溪点点头,心里明白老师是在担心她因为这次的成绩骄傲。她认真地说:“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老师指导。”
走出办公室时,走廊里洒满阳光。江翊靠在栏杆上,手里拿着一本语文笔记本,似乎在等她。看到林溪出来,他把笔记本递过来:“这是我整理的文言文常见考点,可能对你有用。”
笔记本上字迹工整,分类整理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每个知识点后面都附带着例句。林溪翻开最后一页,发现上面抄着几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林溪同学,愿保持文字本真。”
“谢谢你。”林溪的心跳漏了一拍,把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像珍藏着一份秘密。
“你的作文里提到外婆的槐花糕,”江翊看着她,眼神温柔,“写得很动人,能让人闻到香味。”
这句话戳中了林溪的心事,她想起外婆蒸槐花糕时的样子,眼睛有些发热:“外婆做的槐花糕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等槐花开了,我带给你尝尝。”
“好。”江翊的眼睛亮了亮,像落满了星光。
回到教室时,林溪的座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拿着语文试卷排队请教问题,从阅读理解技巧到作文素材积累,问题五花八门。陆知行最积极,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活像个虔诚的信徒。
“问完了吗问完了吗?”苏晓晓挤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溪溪我们成立个语文学习小组吧!你当组长,江翊当顾问,保证大家下次都能进步!”
“我同意!”陆知行第一个举手,“我要摆脱作文不及格的命运!”
大家纷纷响应,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个男生都报了名。林溪看着热情高涨的同学们,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原来被认可的感觉是这样的,不是因为谣言和猜测,而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实力。
接下来的几天,语文学习小组正式成立了。每天午休时间,大家都聚集在教室里讨论问题,林溪负责讲解阅读理解和作文技巧,江翊则帮大家攻克古诗文难关。
“这个‘之’字在这里是助词还是代词?”一个女生指着文言文问。
林溪刚要开口,江翊已经拿起笔:“看语境,前面有名词‘书’,后面接动词‘读’,所以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他画了个结构图,清晰明了。
林溪看着他认真讲解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们配合得很默契,她擅长感性的理解,他精通理性的分析,刚好互补。苏晓晓在旁边看得眉开眼笑,偷偷对林溪说:“你们俩简直是最佳教学搭档!”
陆知行进步最大,不仅不再写离题作文,还学会了用细节描写。他写的《篮球场上的兄弟》被林溪表扬后,激动得差点把篮球框扣坏。
周五下午的语文自习课,张老师让林溪给全班同学分享写作经验。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几十双眼睛,林溪想起了不久前被谣言包围的自己,那时的她连解释都不敢大声,而现在却能自信地站在这里分享心得。
“写好作文其实没有捷径,”林溪的声音清晰而稳定,“但有个小技巧,就是随身携带小本子,把生活中打动你的瞬间记下来——比如外婆蒸槐花糕时的背影,朋友递来的一颗糖,甚至是雨后树叶上的水珠。这些细微的美好,都是写作的灵感。”
她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笔记本,里面贴满了树叶标本、电影票根,还有随手画的小插画,旁边写着零碎的感悟。同学们看得惊叹不已,原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写作素材。
“最重要的是真诚,”林溪看着大家,眼神认真,“就像张老师说的,心里的情意装不住,自然就从笔尖流出来了。”
掌声响起时,林溪看到江翊坐在座位上,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阳光照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一层金边,侧脸的线条柔和而专注。
自习课结束后,林溪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江翊走过来,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是他清秀的字迹:“你的分享很棒,比我的文言文讲解生动多了。”下面画着一个小小的槐花糕,旁边标着“甜”字。
林溪的脸颊瞬间发烫,刚想说话,就看到陆知行和苏晓晓跑过来。陆知行手里拿着篮球,兴奋地说:“周末去我家打球吧!我妈说要给我们做好吃的!”
“不去打球!”苏晓晓反驳,“周末有书画展,溪溪肯定想去看!”她拉着林溪的胳膊撒娇,“去嘛去嘛,听说有很多名家的花鸟画!”
林溪为难地看着他们,江翊笑着说:“上午去看画展,下午去打球,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
“这个主意好!”陆知行拍着大腿,“我妈做的糖醋排骨等着你们!”
四人一起走出教室,夕阳把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红色。樱花花瓣随风飘落,粘在林溪的发梢上,江翊伸手帮她摘下来,指尖不经意间碰到她的耳廓,像触电般迅速收回手。
林溪的心跳漏了一拍,脸颊烫得能煎鸡蛋。她低下头假装看地上的花瓣,嘴角却忍不住向上扬起。苏晓晓在前面和陆知行打闹,清脆的笑声像风铃一样响。
晚风吹拂着香樟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林溪看着手里的语文试卷,又想起那个鲜红的“96”分,心里充满了踏实的喜悦。她知道,这次语文考第一的意义,不止是分数的提升,更是自信的回归。
那些曾经因为谣言而黯淡的日子,那些因为不被相信而委屈的时刻,都在这个春天里被治愈了。就像她作文里写的那样,时光会带走流言蜚语,却会留下真诚和努力的印记,像外婆的槐花糕,永远甜在记忆里。
夕阳的金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林溪抬头看向天边的晚霞,觉得这个春天格外美好,因为有绽放的樱花,有温暖的鼓励,还有身边这些可爱的朋友,陪着她一起成长,一起走向更明亮的未来。
“天哪!语文成绩单出来了!”课代表抱着一摞试卷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这次咱们班出了个大惊喜!”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摞试卷上。语文成绩向来是班里的“重灾区”,尤其是作文评分标准严格,很少有人能拿到高分。林溪的心跳莫名快了些,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她对自己的语文一直有些信心,尤其是阅读理解和作文,寒假里还特意练了好几篇记叙文。
“谁啊谁啊?总分多少?”陆知行第一个凑过去,脖子伸得像长颈鹿,“是不是江翊?他连语文都要霸榜吗?”
课代表笑着摇摇头,故意卖关子:“这次还真不是江翊,不过分数差得不多。”他清了清嗓子,扬声念道,“本次语文摸底考全班第一——林溪,96分!”
“哗——”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林溪猛地抬起头,怀疑自己听错了:“我?”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橡皮,指节泛白,“是不是念错了?”
“没念错!”课代表把试卷递给她,语气里满是佩服,“你的作文被张老师当成范文了,说情感真挚文笔细腻,差点给了满分!”
试卷上鲜红的“96”分刺痛了眼睛,林溪的手指抚过作文题旁边那个鲜红的“A ”,指尖微微颤抖。她快速翻看试卷,阅读理解几乎全对,古诗文默写一个没错,连平时容易失分的语言运用题都只错了一道。
“溪溪你太牛了!”苏晓晓尖叫着扑过来,抢过试卷仔细翻看,“这作文分数也太高了吧!快给我看看神仙作文!”她念起作文开头,“‘外婆的槐花糕蒸在记忆里,甜香漫过整个童年’——哇!这个开头绝了!”
周围的同学纷纷围过来,传阅着林溪的试卷,惊叹声此起彼伏:
“阅读理解最后一道题我都没看懂,她居然拿了满分!”
“古诗文赏析写得比参考答案还透彻,难怪得分高!”
“原来林溪不光画画好,语文也这么厉害啊!”
林溪被围在中间,脸颊烫得像火烧。她不太习惯这样的关注,尤其是在经历了谣言风波后,总觉得大家的目光里藏着别的意味。她下意识地看向江翊,想从他那里找到些平静。
江翊坐在座位上,手里拿着自己的语文试卷,分数是94分。他抬起头,正好对上林溪的目光,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弧度,眼神里带着真诚的祝贺:“恭喜你,实至名归。”
听到这句话,林溪心里的不安像被风吹散的云,瞬间消散了。她用力点点头,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心里像揣了块甜甜的槐花糕,暖融融甜丝丝的。
“让开让开,学霸交流时间到!”陆知行挤开人群,手里拿着自己刚及格的语文试卷,哭丧着脸,“溪溪你快教教我,作文怎么写才能不跑题?我这次把‘亲情’写成‘友情’了,张老师给我批了个‘离题万里’!”
他的话引得大家一阵哄笑,紧张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林溪看着他惨不忍睹的作文分数,忍住笑意:“写作文前先列提纲,把主题关键词圈出来,写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别跑偏。”
“江翊你呢?你怎么也没考过林溪?”有同学打趣道,“是不是故意让着她啊?”
江翊坦然地耸耸肩:“她确实比我写得好,尤其是作文情感更饱满。”他翻开自己的试卷,指着作文部分,“我的议论文逻辑还行,但缺少真情实感,张老师说得对。”
这种坦荡的承认让大家更佩服了,有人感慨:“果然学霸的世界都是互相欣赏的!”
上课铃声响起时,张老师走进教室,看到还在讨论试卷的同学们,笑着敲了敲讲台:“看来大家对语文成绩很关注啊。这次摸底考整体不错,尤其是林溪同学,进步非常大,我们用掌声祝贺她!”
掌声雷动中,林溪站起来鞠躬,心跳得像打鼓。张老师拿出林溪的作文纸,投影在屏幕上:“这篇《槐花里的时光》大家要好好学学,首先立意就很新颖,用槐花糕串联起祖孙情,细节描写尤其出色——”
屏幕上的文字被放大,林溪的字迹清秀工整,每一笔都带着温度。张老师逐段讲解,重点分析那些细腻的描写:“‘外婆的银镯子碰在搪瓷盆上,叮当声和着槐花的甜香’,用声音和气味调动感官,这就是高手写法!”
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林溪坐在座位上,听着老师分析自己的作文,心里既自豪又羞涩。那些关于外婆的记忆涌上心头,槐花糕的甜香仿佛从文字里飘出来,漫过整个教室。
她想起寒假里,外婆坐在藤椅上教她写作文的样子。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外婆的白发上,她指着作文本说:“写文章要写真事,说真话,心里的情意装不住,自然就从笔尖流出来了。”当时觉得朴实的道理,此刻却有了深刻的意义。
下课铃响后,张老师把林溪叫到办公室。办公桌上摆着几盆绿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老师递给她一杯菊花茶,温和地说:“你的作文进步很大,尤其是情感表达,比以前细腻了很多。”
“谢谢老师。”林溪双手捧着杯子,指尖感受到温热的暖意。
“我知道你喜欢画画,”张老师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期许,“其实写作和画画是相通的,都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你把画画的灵气用到写作上,未来会更出色。”她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保持这种轻松的心态最重要。”
林溪点点头,心里明白老师是在担心她因为这次的成绩骄傲。她认真地说:“我会继续努力的,谢谢老师指导。”
走出办公室时,走廊里洒满阳光。江翊靠在栏杆上,手里拿着一本语文笔记本,似乎在等她。看到林溪出来,他把笔记本递过来:“这是我整理的文言文常见考点,可能对你有用。”
笔记本上字迹工整,分类整理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每个知识点后面都附带着例句。林溪翻开最后一页,发现上面抄着几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林溪同学,愿保持文字本真。”
“谢谢你。”林溪的心跳漏了一拍,把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像珍藏着一份秘密。
“你的作文里提到外婆的槐花糕,”江翊看着她,眼神温柔,“写得很动人,能让人闻到香味。”
这句话戳中了林溪的心事,她想起外婆蒸槐花糕时的样子,眼睛有些发热:“外婆做的槐花糕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等槐花开了,我带给你尝尝。”
“好。”江翊的眼睛亮了亮,像落满了星光。
回到教室时,林溪的座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拿着语文试卷排队请教问题,从阅读理解技巧到作文素材积累,问题五花八门。陆知行最积极,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活像个虔诚的信徒。
“问完了吗问完了吗?”苏晓晓挤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溪溪我们成立个语文学习小组吧!你当组长,江翊当顾问,保证大家下次都能进步!”
“我同意!”陆知行第一个举手,“我要摆脱作文不及格的命运!”
大家纷纷响应,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个男生都报了名。林溪看着热情高涨的同学们,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原来被认可的感觉是这样的,不是因为谣言和猜测,而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实力。
接下来的几天,语文学习小组正式成立了。每天午休时间,大家都聚集在教室里讨论问题,林溪负责讲解阅读理解和作文技巧,江翊则帮大家攻克古诗文难关。
“这个‘之’字在这里是助词还是代词?”一个女生指着文言文问。
林溪刚要开口,江翊已经拿起笔:“看语境,前面有名词‘书’,后面接动词‘读’,所以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他画了个结构图,清晰明了。
林溪看着他认真讲解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们配合得很默契,她擅长感性的理解,他精通理性的分析,刚好互补。苏晓晓在旁边看得眉开眼笑,偷偷对林溪说:“你们俩简直是最佳教学搭档!”
陆知行进步最大,不仅不再写离题作文,还学会了用细节描写。他写的《篮球场上的兄弟》被林溪表扬后,激动得差点把篮球框扣坏。
周五下午的语文自习课,张老师让林溪给全班同学分享写作经验。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几十双眼睛,林溪想起了不久前被谣言包围的自己,那时的她连解释都不敢大声,而现在却能自信地站在这里分享心得。
“写好作文其实没有捷径,”林溪的声音清晰而稳定,“但有个小技巧,就是随身携带小本子,把生活中打动你的瞬间记下来——比如外婆蒸槐花糕时的背影,朋友递来的一颗糖,甚至是雨后树叶上的水珠。这些细微的美好,都是写作的灵感。”
她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笔记本,里面贴满了树叶标本、电影票根,还有随手画的小插画,旁边写着零碎的感悟。同学们看得惊叹不已,原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写作素材。
“最重要的是真诚,”林溪看着大家,眼神认真,“就像张老师说的,心里的情意装不住,自然就从笔尖流出来了。”
掌声响起时,林溪看到江翊坐在座位上,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阳光照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一层金边,侧脸的线条柔和而专注。
自习课结束后,林溪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江翊走过来,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是他清秀的字迹:“你的分享很棒,比我的文言文讲解生动多了。”下面画着一个小小的槐花糕,旁边标着“甜”字。
林溪的脸颊瞬间发烫,刚想说话,就看到陆知行和苏晓晓跑过来。陆知行手里拿着篮球,兴奋地说:“周末去我家打球吧!我妈说要给我们做好吃的!”
“不去打球!”苏晓晓反驳,“周末有书画展,溪溪肯定想去看!”她拉着林溪的胳膊撒娇,“去嘛去嘛,听说有很多名家的花鸟画!”
林溪为难地看着他们,江翊笑着说:“上午去看画展,下午去打球,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
“这个主意好!”陆知行拍着大腿,“我妈做的糖醋排骨等着你们!”
四人一起走出教室,夕阳把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红色。樱花花瓣随风飘落,粘在林溪的发梢上,江翊伸手帮她摘下来,指尖不经意间碰到她的耳廓,像触电般迅速收回手。
林溪的心跳漏了一拍,脸颊烫得能煎鸡蛋。她低下头假装看地上的花瓣,嘴角却忍不住向上扬起。苏晓晓在前面和陆知行打闹,清脆的笑声像风铃一样响。
晚风吹拂着香樟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林溪看着手里的语文试卷,又想起那个鲜红的“96”分,心里充满了踏实的喜悦。她知道,这次语文考第一的意义,不止是分数的提升,更是自信的回归。
那些曾经因为谣言而黯淡的日子,那些因为不被相信而委屈的时刻,都在这个春天里被治愈了。就像她作文里写的那样,时光会带走流言蜚语,却会留下真诚和努力的印记,像外婆的槐花糕,永远甜在记忆里。
夕阳的金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林溪抬头看向天边的晚霞,觉得这个春天格外美好,因为有绽放的樱花,有温暖的鼓励,还有身边这些可爱的朋友,陪着她一起成长,一起走向更明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