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卷不动了!-《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

  一个月后,h省第一中学。

  当高二三班那四十多个“活着的传说”重新踏入校园时,整个学校都炸了。

  “卧槽!真的回来了!”

  “那个最矮的就是张勤?看起来好小只啊…”

  “我爸在省政府,说她们现在是国宝级别,碰都不能碰的那种!”

  议论声从四面八方涌来。

  然而,这群“国宝”却个个面色平静,脸上都带着一丝…倦怠。

  一个月的高强度营养补充让他们脸上长了些肉,但那股从骨子里透出的疲惫,怎么也掩盖不住。

  他们就像一群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看什么都是“就这?”的表情。

  “你可算来了!”李向阳看到张勤,大步流星走过来,“再不来,我都要以为你被抓回去继续科研了。”

  赵亚男挽住张勤的胳膊,白了李向阳一眼:“走,去新教室,听说给我们换到三楼最好的位置了。”

  一群人说说笑笑往楼上走,完全无视周围的目光。

  刚到三楼,高二(3)班崭新的班牌下,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突然跳出来拦路。

  他手里抱着一本厚得像砖头的习题集!

  “张勤同学!”他推了推眼镜,声音洪亮得像在演讲,“我是高二一班的王凯,年级第二!我听说你们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对着高二(3)班所有人说道:“但我也很好奇,荒废了一年学业的你们,现在还叫学神吗?”

  周围瞬间安静。

  所有路过的学生都停下脚步,眼神在看戏。

  李向阳懒洋洋地靠在门框上,掏了掏耳朵:“哥们,有话直说,没事别拦路。我们赶着回去休息呢。”

  王凯脸瞬间涨红:“休息?你们就这态度?我是想来请教问题的!别太傲慢了!”

  “请教?”李向阳笑了,那笑容里带着看小孩的无奈,“兄弟,我们已经金盆洗手,退出内卷了。真的卷不动了。”

  “没错,”另一个同学有气无力地趴在李向阳肩上,“我现在看到化学方程式就想吐,只想当个快乐废物。”

  “你要真想卷,出门左转二班,他们精神头足。”

  “哈哈哈——”

  全班同学都笑了,那笑声轻松又散漫,像在看一个不懂事的熊孩子。

  王凯被这群“老油条”的姿态彻底整懵了。

  这…这就是传说中捅破天的学神天团?

  他气得浑身发抖,猛地翻开习题集,指着上面一道密密麻麻的题目吼道:

  “你们不敢?这道科大少年班的压轴题,我们一班研究了整整三天都没解出来!全年级没人会做!你们要是能…”

  话音未落。

  一直没说话的吕为民推了推厚厚的眼镜,凑过去瞄了一眼。

  “哦,这个啊。”

  他随手从王凯手里抽出笔,在题目旁边“唰唰唰”写下几行推演。

  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

  然后,他把习题集塞回王凯怀里:“一种思路而已,还有四种更简单的解法,懒得写了。同学,可以让路了吗?我们班主任催着开会呢。”

  王凯呆呆地看着习题集上那行云流水的解法,大脑一片空白。

  那困扰了整个年级尖子生三天三夜的天堑,就这样…被对方用一分钟,云淡风轻地秒杀了?

  围观的学生们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妈呀…”

  “这就是降维打击吗?”

  “人家是真的退出江湖了,不是装的…”

  王凯僵硬地挪开身体,眼睁睁看着这群人懒洋洋地走进教室,留给他一串欠揍的背影。

  他这才明白。

  他们不是在摆烂。

  他们是在…降维打击!

  ————————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十二月。

  高二三班的“摆烂”传说,越传越邪乎。

  他们上课睡觉、打球、看小说,就是不刷题。可每次月考,年级第一的宝座依旧被他们以断崖式分数差距死死焊住。

  最离谱的是,其他班的尖子生开始排队来“求带”。

  “张勤学神,我能转到你们班吗?”

  “求求了,教教我们怎么不刷题也能考第一!”

  “这就是传说中的无为而治吗?”

  这天下午,班主任杨志超拿着一封信,满面红光地冲进教室。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他展开信纸,声音激动得发颤:“京市王院士来信!星火二号赖氨酸项目,工业化转化极其顺利!产率已经稳定突破50%!第一座万人级示范工厂,已经在东北破土动工!”

  “卧槽!”

  “真的假的?”

  “我们真的改变历史了?”

  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所有人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那种改变世界的成就感,瞬间冲散了几个月来的疲惫。

  “另外!”杨志超脸上露出神秘笑容,“为了感谢大家,王院士和省里刘主任决定,期末考后来咱们学校,在食堂三楼开庆功会!”

  这消息像炸弹一样点燃全班!

  ————————

  庆功会当天。

  学校食堂三楼被布置得像国宴现场。雪白桌布,山珍海味,空气中飘着烤乳猪和橘子汽水的香甜。

  王院士、周正、刘振华,还有一众专家们看着这群恢复了少年朝气的孩子,眼里满是欣慰。

  “来来来!孩子们!今天你们是主角!”刘振华举起汽水杯,“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干杯!”

  “干杯!”

  清脆的玻璃碰撞声中,气氛瞬间被点燃。

  三杯汽水下肚,少年人的天性彻底解放。

  李向阳和几个男生围着生物专家,用花生米和蚕豆在盘子里摆基因模型,激烈讨论“孟德尔遗传定律在三代杂交育种上的应用悖论”。

  那专家被问得冷汗直流,掏出小本子边记边喃喃自语:“不对…这思路…天啊,我怎么从没想过…”

  另一边,赵亚男和几个女生缠着王院士:

  “王爷爷,既然赖氨酸能合成,是不是所有氨基酸都能?我们能不能合成一种学霸药,吃了就过目不忘?”

  王院士被这群丫头片子吵得头大,只能苦笑着擦汗。

  ————————

  狂欢结束后,张勤终于迎来久违的寒假。

  除夕夜,家里热闹得像过节。三叔一家已经在省城安顿下来,小堂弟满屋子跑,笑声不断。

  “嫂子,这肉包子绝了!”三婶李凤萍一边包饺子,一边夸赞林文静的手艺。

  “多包点,明天初一还要吃呢。”林文静笑着回应。

  正说着,外面传来敲门声。

  张勤抬头看了一眼,这个点还有人来?

  “我去开门。”她放下手里的面皮,走向门口。

  门一开,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门外。

  军装笔挺,腰杆挺得像松树,脸上带着高原风霜痕迹。

  “表哥?”张勤愣了一下。

  “小勤!”林伟咧嘴一笑,那张曾经桀骜不驯的脸,现在透着军人特有的坚毅,“我回来了!”

  他比一年前又高了不少,整个人散发着铁血气息。

  “快进来!外面冷。”张勤赶紧让开身子。

  林伟进屋,看到满屋子热闹,脸上露出久违的温暖笑容。

  “爸!”他冲着林文兵喊了一声。

  “哎!回来了!”林文兵激动得差点摔了酒杯,“瘦了,也黑了,但精神!”

  一家人围着林伟问长问短。

  吃完年夜饭,林伟主动找到张勤。

  “出去走走?”

  两人走到院子里,夜空中偶尔传来鞭炮声。

  “表哥,部队怎么样?”张勤问。

  林伟点点头:“苦,真的苦。但值得。”

  他转过身,看着张勤:

  “小勤,我在部队听到了很多事。关于你的事。”

  张勤心里一紧。

  “首长们私下聊天,我听到了。说你是国宝,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林伟的声音很认真,“我才知道,你到底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

  “我也知道了,这个国家的太平,是多少人用命换来的。边防线上,那些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兵,为了守住一寸土地,可以冻死在雪山上。”

  张勤默默听着。

  “所以我想明白了。”林伟的声音有些哽咽,“以前我是个混蛋,不知道什么叫责任。现在我知道了。”

  他突然给张勤行了个标准军礼。

  “小勤,以后我要申请调到你身边。保护你,就是保护这个国家的未来。”

  张勤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表哥,”她伸手拉他,“你能有这个觉悟,我很高兴。但你的战场在边疆,在需要你的地方。我这里,暂时还安全。”

  林伟站起身,眼里闪着坚定的光:

  “那我就在部队好好干,争取早日成为真正的军官。到时候,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能保护你。”

  “好。”张勤点头,“我等着。”

  送走表哥后,张勤回到房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她走到窗前,看着外面万家灯火。

  十年后的下岗潮,已经在她心里盘踞很久。那将是一场席卷全国的风暴。无数像三叔这样的工人,会在一夜之间失去依靠。

  她必须提前布局。

  张勤拿出纸笔,开始写写画画。

  化肥厂的成功,只是第一步。赖氨酸项目的突破,也只是开始。

  她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在那场风暴来临时,能够接住更多的人。

  让他们有一口饭吃,有一份尊严.

  她要让这个国家,少一些遗憾。

  少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少一些本不该承受的苦痛。

  纸上,一个宏大的计划雏形逐渐清晰。

  但光有计划还不够。她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时间。

  而这一切,都要从高中毕业后开始。

  新的一年,新的挑战。

  她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