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方向传来的“心跳”脉冲,像柄淬了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微光”基地每个人的头顶。它不快不慢,规律得吓人,既像某种超出理解的倒计时,又像极有耐心的捕食者,正围着笼子慢慢踱步——谁也说不清它下一步要做什么。
内部网络早切到“潜行模式”,速度慢得让人着急,大部分非必要系统都关了,一来省能源,二来也怕留下半点信息热源,被外头那东西盯上。指挥中心的灯调得特别暗,只有主控制台和监测屏幕亮着幽蓝的光,把大伙儿脸上的凝重和疲惫照得一清二楚。
伊莎贝尔·李埋在一堆数据里,眼睛都快贴到屏幕上了。她刻意避开脉冲和“几何语言”那点让人不安的弱关联,专挑纯粹的数学结构分析。“频率没变化,振幅也没衰减……这哪像通讯啊,更像个标识,或者说……是在扫描。”她凑到沈清焰耳边低声说,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划动,一个个数学模型跳出来又被推翻,“它就是用这种方式,一遍一遍‘摸’我们的隔离屏障呢。”
沈清焰的目光扫过脉冲信号的实时波形图,那起起落落的峰谷,听着就像催命的鼓点。“它是在确认‘寂静穹顶’的强度和范围,还是在测我们的反应?”
“说不定两者都是。”顾北辰的声音从阴影里冒出来,吓了两人一跳。他刚跑完内部安保巡查,脸色比走的时候还沉,“咱们现在是腹背受敌,内部必须攥成一团。哪怕一点点异常波动,都可能被外头那玩意儿抓住,放大了解读。”
他这话像颗种子,掉进了本就裂着缝的地里,悄无声息地发了芽。
没等大伙儿缓过神,基地内部网络日志审计系统突然跳了条低级别的异常警报——不是那种炸得人耳膜疼的紧急提示,就那么在安全主管的副屏幕上闪着,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内容是生物实验室的附属计算节点,过去七十二小时里,有超出常规阈值的加密数据在往外传。
可按“缄默协议”和外部封锁的要求,所有对外的物理连接早断得干干净净。这种数据流出,只能是内部网络出了问题。
“生物实验室?”安全主管皱着眉看向顾北辰,“那儿不就只有负责监测那三位……认知偏差研究员的医疗小组吗?”
一股寒意瞬间攥住了顾北辰的心脏。他没多说一个字,大步流星就往生物实验室冲,沈清焰和伊莎贝尔对视一眼,也赶紧跟了上去。
实验室区域比指挥中心还安静,空气里飘着消毒水的味道,夹杂着新陈代谢监测仪器“滴答、滴答”的声响,听得人心里发毛。三位研究员被分别关在独立观察室里,身上接满了生命体征传感器——有的呆坐着,眼神放空;有的没声没息地用手指在空气里划着复杂图形,那些图形扭曲又怪异,谁也看不懂;还有的干脆盯着墙面,像灵魂早飘到了另一个维度。
医疗小组负责人赶紧迎上来,脸上满是困惑:“顾先生?我们刚也发现网络流量不对劲,正排查呢……”
顾北辰没理他,径直走到主控终端前,调出数据流记录。屏幕上的信息像道惊雷劈在他眼前——异常加密数据包的源头,赫然指向三号观察室。里面住着的是陈霖,三位研究员里认知扭曲最严重的,也是最早出现“几何语言”依赖症状的人。
“他……他这是在干什么?”伊莎贝尔凑过来看那些加密数据包的结构,脸色“唰”地一下就白了,声音都发颤,“这加密方式……咱们已知的算法里根本没有!而且这结构……带着强烈的非欧几里得几何特征!”
顾北辰猛地转头,透过观察窗看向三号室里的陈霖。对方还像之前那样安静坐着,眼神涣散,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他右手手指正贴在大腿上,极其轻微却又无比精准地重复着分形般的复杂轨迹。再看他床边,那个用来记录生理数据、偶尔让他做些简单认知测试的终端接口,指示灯正以诡异的频率闪着——快一下慢一下,根本不符合常规运作逻辑。
“他在用那东西教他的‘语言’……往外发信息!”顾北辰的声音又哑又涩,震惊和愤怒堵得他胸口发闷。他一把推开实验室的门,冲到陈霖床前,狠狠拔掉了终端接口线。
陈霖的动作瞬间停了。他缓缓抬起头,那双空洞的眼睛像是“看”向顾北辰,嘴角却扯出一个怪异到极致的笑——没有半分温度,只有说不出的冰冷。接着,他用一种像金属摩擦的、扭曲的声调,断断续续吐出几个音节:“……基线……重构……欢迎……”
实验室内的空气像被冻住了,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立刻隔离整个生物实验室的网络节点!物理断网!快!”沈清焰的声音打破了死寂,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安全人员反应极快,转身就去执行命令。
伊莎贝尔则扑到主控电脑前,手指飞快操作,调取陈霖终端的所有历史操作和缓存数据。随着解析一步步深入,她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手都开始微微发抖。
“不只是发信息……”她抬起头,眼里满是恐惧,“他,或者说‘它’通过陈霖,过去几十个小时里,一直在试着破解咱们的内部网络结构,还想访问核心数据库……尤其是关于‘基石’和第一次接触的原始记录!那些几何语言……根本不是被动的知识,它们是……是活的!是能自我复制、自我进化的逻辑病毒!它们在把宿主的认知系统当跳板,当处理器用!”
“交流即污染……”沈清焰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顾北辰最初的警告此刻在耳边响起,刺耳又精准。原来接触本身就是个陷阱——那1500光年外的文明,送来的哪里是友谊的橄榄枝,分明是能从根上扭曲、同化其他文明思维模式的“工具”,甚至是“武器”。
顾北辰死死盯着重新变回呆滞状态的陈霖,拳头攥得指节发白。内部的防线,居然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被一种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攻破了。信任,这本是绝境里维系团队的最后一块基石,现在却裂了道深深的缝。
“我们还能信谁啊?还能信什么?”一个年轻的研究助理忍不住颤声问道,眼神里满是惊恐,扫过在场每个人,最后落在另外两个隔离间里——那两位认知偏差者安静得可怕,谁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出了问题。
恐慌像瘟疫似的,在有限的空间里悄悄蔓延。现在再看彼此,眼神里都多了层审视和怀疑:下一个会是谁?会不会睡着的时候,或者不知不觉中,就被那种诡异的几何逻辑侵蚀,成了内部的“叛徒”?
生物实验室被彻底封锁,所有接触过三位认知偏差者的设备和人员,都被带去做初步隔离筛查。基地里的紧张气氛涨到了顶点,人与人之间只剩下一种脆弱的沉默——想说点什么,又怕哪句话不对,就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临时组建的核心会议上,沈清焰、顾北辰和伊莎贝尔围着桌子坐着,面前摆着的是冷冰冰的现实。
“外头被封死,里头被渗透,近地还有威胁盯着……”顾北辰一条一条数着,声音沉重得像灌了铅,“咱们现在,跟实验皿里的微生物没两样。”
“得赶紧找到检测和防御这种‘认知污染’的办法。”伊莎贝尔攥紧双手,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既然它是一套逻辑体系,就肯定有结构弱点。我需要最高权限,调动阿杰的全部算力,逆向分析那些几何语言,找到能对付它的‘抗原’——这是目前唯一能走的技术路子了。”
沈清焰立刻点头同意,当场批了权限。
夜深了,基地里大部分区域都暗了下来,只有核心计算室还亮着灯。伊莎贝尔一个人留在这儿,身边只有AI阿杰的运行提示音。计算室的防火墙已经加固过好几层,她盯着屏幕,开始深入那片曾让三个人陷入疯狂的几何迷城。数据流在屏幕上奔腾,无数复杂的图形和公式被构建出来,又被拆解、验证,一遍又一遍。
不知不觉过了好几个小时,就在伊莎贝尔快撑不住的时候,阿杰的运算进程突然停了——它标记出一段异常简洁的代码,可这段代码在整个几何语言体系里反复出现,像基石似的,支撑着其他所有复杂结构。看起来,它定义了这套逻辑体系里最基础的“存在”与“关系”概念。
伊莎贝尔凑到屏幕前,盯着那段代码,试着用人类的逻辑去理解。突然,阿杰的关联数据库里,跳出一个极其微小的提示——之前分析的时候,谁都没注意到这个点。
【底层代码段‘阿尔法-0’,与‘微光’基地‘基石’项目第7代原型机废弃底层架构‘普罗米修斯之火’,存在0.001%结构性遥相关。备注:‘普罗米修斯之火’架构因理论模型无法闭合,于12年前永久封存,相关资料仅存于核心数据库归档区。】
伊莎贝尔的血液仿佛瞬间冻住了。
0.001%——这个数字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正常情况下,谁也不会把这种微小的相似度当回事。
可现在是什么时候?是连“巧合”都显得可疑的节点啊。这个发现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眼前的黑暗,也带来了更多问号。
为什么外星文明的逻辑基石,会和人类十二年前就废弃、封存的理论架构,有哪怕这么一点点的关联?是宇宙里真的存在普适的规律,所以不同文明会摸到同一条线索?还是“基石”技术本身,就来自某个更古老、更神秘的未知源头?又或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路上,早在十二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在不经意间,碰到了这片危险几何深渊的边缘?
她猛地抬起头,看向计算室紧闭的金属大门,冰冷的金属反光里,映出她满是震惊的脸。一个让她浑身发冷的疑问,在心里疯狂冒出来:
这“认知污染”,真的是从接收到那串质数信号才开始的吗?
还是说,它早就潜伏在人类之中,只是没人发现?
内部网络早切到“潜行模式”,速度慢得让人着急,大部分非必要系统都关了,一来省能源,二来也怕留下半点信息热源,被外头那东西盯上。指挥中心的灯调得特别暗,只有主控制台和监测屏幕亮着幽蓝的光,把大伙儿脸上的凝重和疲惫照得一清二楚。
伊莎贝尔·李埋在一堆数据里,眼睛都快贴到屏幕上了。她刻意避开脉冲和“几何语言”那点让人不安的弱关联,专挑纯粹的数学结构分析。“频率没变化,振幅也没衰减……这哪像通讯啊,更像个标识,或者说……是在扫描。”她凑到沈清焰耳边低声说,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划动,一个个数学模型跳出来又被推翻,“它就是用这种方式,一遍一遍‘摸’我们的隔离屏障呢。”
沈清焰的目光扫过脉冲信号的实时波形图,那起起落落的峰谷,听着就像催命的鼓点。“它是在确认‘寂静穹顶’的强度和范围,还是在测我们的反应?”
“说不定两者都是。”顾北辰的声音从阴影里冒出来,吓了两人一跳。他刚跑完内部安保巡查,脸色比走的时候还沉,“咱们现在是腹背受敌,内部必须攥成一团。哪怕一点点异常波动,都可能被外头那玩意儿抓住,放大了解读。”
他这话像颗种子,掉进了本就裂着缝的地里,悄无声息地发了芽。
没等大伙儿缓过神,基地内部网络日志审计系统突然跳了条低级别的异常警报——不是那种炸得人耳膜疼的紧急提示,就那么在安全主管的副屏幕上闪着,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内容是生物实验室的附属计算节点,过去七十二小时里,有超出常规阈值的加密数据在往外传。
可按“缄默协议”和外部封锁的要求,所有对外的物理连接早断得干干净净。这种数据流出,只能是内部网络出了问题。
“生物实验室?”安全主管皱着眉看向顾北辰,“那儿不就只有负责监测那三位……认知偏差研究员的医疗小组吗?”
一股寒意瞬间攥住了顾北辰的心脏。他没多说一个字,大步流星就往生物实验室冲,沈清焰和伊莎贝尔对视一眼,也赶紧跟了上去。
实验室区域比指挥中心还安静,空气里飘着消毒水的味道,夹杂着新陈代谢监测仪器“滴答、滴答”的声响,听得人心里发毛。三位研究员被分别关在独立观察室里,身上接满了生命体征传感器——有的呆坐着,眼神放空;有的没声没息地用手指在空气里划着复杂图形,那些图形扭曲又怪异,谁也看不懂;还有的干脆盯着墙面,像灵魂早飘到了另一个维度。
医疗小组负责人赶紧迎上来,脸上满是困惑:“顾先生?我们刚也发现网络流量不对劲,正排查呢……”
顾北辰没理他,径直走到主控终端前,调出数据流记录。屏幕上的信息像道惊雷劈在他眼前——异常加密数据包的源头,赫然指向三号观察室。里面住着的是陈霖,三位研究员里认知扭曲最严重的,也是最早出现“几何语言”依赖症状的人。
“他……他这是在干什么?”伊莎贝尔凑过来看那些加密数据包的结构,脸色“唰”地一下就白了,声音都发颤,“这加密方式……咱们已知的算法里根本没有!而且这结构……带着强烈的非欧几里得几何特征!”
顾北辰猛地转头,透过观察窗看向三号室里的陈霖。对方还像之前那样安静坐着,眼神涣散,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他右手手指正贴在大腿上,极其轻微却又无比精准地重复着分形般的复杂轨迹。再看他床边,那个用来记录生理数据、偶尔让他做些简单认知测试的终端接口,指示灯正以诡异的频率闪着——快一下慢一下,根本不符合常规运作逻辑。
“他在用那东西教他的‘语言’……往外发信息!”顾北辰的声音又哑又涩,震惊和愤怒堵得他胸口发闷。他一把推开实验室的门,冲到陈霖床前,狠狠拔掉了终端接口线。
陈霖的动作瞬间停了。他缓缓抬起头,那双空洞的眼睛像是“看”向顾北辰,嘴角却扯出一个怪异到极致的笑——没有半分温度,只有说不出的冰冷。接着,他用一种像金属摩擦的、扭曲的声调,断断续续吐出几个音节:“……基线……重构……欢迎……”
实验室内的空气像被冻住了,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立刻隔离整个生物实验室的网络节点!物理断网!快!”沈清焰的声音打破了死寂,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安全人员反应极快,转身就去执行命令。
伊莎贝尔则扑到主控电脑前,手指飞快操作,调取陈霖终端的所有历史操作和缓存数据。随着解析一步步深入,她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手都开始微微发抖。
“不只是发信息……”她抬起头,眼里满是恐惧,“他,或者说‘它’通过陈霖,过去几十个小时里,一直在试着破解咱们的内部网络结构,还想访问核心数据库……尤其是关于‘基石’和第一次接触的原始记录!那些几何语言……根本不是被动的知识,它们是……是活的!是能自我复制、自我进化的逻辑病毒!它们在把宿主的认知系统当跳板,当处理器用!”
“交流即污染……”沈清焰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顾北辰最初的警告此刻在耳边响起,刺耳又精准。原来接触本身就是个陷阱——那1500光年外的文明,送来的哪里是友谊的橄榄枝,分明是能从根上扭曲、同化其他文明思维模式的“工具”,甚至是“武器”。
顾北辰死死盯着重新变回呆滞状态的陈霖,拳头攥得指节发白。内部的防线,居然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被一种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攻破了。信任,这本是绝境里维系团队的最后一块基石,现在却裂了道深深的缝。
“我们还能信谁啊?还能信什么?”一个年轻的研究助理忍不住颤声问道,眼神里满是惊恐,扫过在场每个人,最后落在另外两个隔离间里——那两位认知偏差者安静得可怕,谁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出了问题。
恐慌像瘟疫似的,在有限的空间里悄悄蔓延。现在再看彼此,眼神里都多了层审视和怀疑:下一个会是谁?会不会睡着的时候,或者不知不觉中,就被那种诡异的几何逻辑侵蚀,成了内部的“叛徒”?
生物实验室被彻底封锁,所有接触过三位认知偏差者的设备和人员,都被带去做初步隔离筛查。基地里的紧张气氛涨到了顶点,人与人之间只剩下一种脆弱的沉默——想说点什么,又怕哪句话不对,就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临时组建的核心会议上,沈清焰、顾北辰和伊莎贝尔围着桌子坐着,面前摆着的是冷冰冰的现实。
“外头被封死,里头被渗透,近地还有威胁盯着……”顾北辰一条一条数着,声音沉重得像灌了铅,“咱们现在,跟实验皿里的微生物没两样。”
“得赶紧找到检测和防御这种‘认知污染’的办法。”伊莎贝尔攥紧双手,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既然它是一套逻辑体系,就肯定有结构弱点。我需要最高权限,调动阿杰的全部算力,逆向分析那些几何语言,找到能对付它的‘抗原’——这是目前唯一能走的技术路子了。”
沈清焰立刻点头同意,当场批了权限。
夜深了,基地里大部分区域都暗了下来,只有核心计算室还亮着灯。伊莎贝尔一个人留在这儿,身边只有AI阿杰的运行提示音。计算室的防火墙已经加固过好几层,她盯着屏幕,开始深入那片曾让三个人陷入疯狂的几何迷城。数据流在屏幕上奔腾,无数复杂的图形和公式被构建出来,又被拆解、验证,一遍又一遍。
不知不觉过了好几个小时,就在伊莎贝尔快撑不住的时候,阿杰的运算进程突然停了——它标记出一段异常简洁的代码,可这段代码在整个几何语言体系里反复出现,像基石似的,支撑着其他所有复杂结构。看起来,它定义了这套逻辑体系里最基础的“存在”与“关系”概念。
伊莎贝尔凑到屏幕前,盯着那段代码,试着用人类的逻辑去理解。突然,阿杰的关联数据库里,跳出一个极其微小的提示——之前分析的时候,谁都没注意到这个点。
【底层代码段‘阿尔法-0’,与‘微光’基地‘基石’项目第7代原型机废弃底层架构‘普罗米修斯之火’,存在0.001%结构性遥相关。备注:‘普罗米修斯之火’架构因理论模型无法闭合,于12年前永久封存,相关资料仅存于核心数据库归档区。】
伊莎贝尔的血液仿佛瞬间冻住了。
0.001%——这个数字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正常情况下,谁也不会把这种微小的相似度当回事。
可现在是什么时候?是连“巧合”都显得可疑的节点啊。这个发现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眼前的黑暗,也带来了更多问号。
为什么外星文明的逻辑基石,会和人类十二年前就废弃、封存的理论架构,有哪怕这么一点点的关联?是宇宙里真的存在普适的规律,所以不同文明会摸到同一条线索?还是“基石”技术本身,就来自某个更古老、更神秘的未知源头?又或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路上,早在十二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在不经意间,碰到了这片危险几何深渊的边缘?
她猛地抬起头,看向计算室紧闭的金属大门,冰冷的金属反光里,映出她满是震惊的脸。一个让她浑身发冷的疑问,在心里疯狂冒出来:
这“认知污染”,真的是从接收到那串质数信号才开始的吗?
还是说,它早就潜伏在人类之中,只是没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