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年货市场-《回城不让进家门,我带爹妈成首富》

  梁杰招呼众人上课,对张智博说:“你咋也来了?不提前跟我说一声?要不是三姨打电话我都不知道。你去我哪儿住吧?”

  “可别,我得跟着大部队走。我又不是来玩的,我是来做买卖的。”张智博摇头晃脑。

  梁杰哈哈大笑,“出息了啊,都来做生意了。成,我们年底也忙,我就不管你了。”

  梁杰也确实没说谎,忙得脱不开身。要不是这次张智博跟着来,他都抽不开时间来接站。

  放下人到招待所,梁杰开着车离开。

  临走时对程树他们说:“你们要是不赶时间,去这边年货市场转转,可比咱们那边热闹多了。”

  程树惊讶:“这么早?这才腊月十五呀。”

  她们老家是小年前后才开始准备年货。

  “正式的花市还没开始,已经有商家上年货。”梁杰指了方向,“那边新开的市场,啥货都有,你们没事可以去逛逛。”

  正午刚过,她们放了行李,先找地方吃了午饭。

  陈素怡坐了两天火车,要回去休息。

  吴金巧也有些累,就没跟着一块去。

  她拿出两百递给程永福:“年货先别买多,钱得留着买衣服。”

  程永福接过钱,“行,我先逛着。”

  程树他们年轻人就精力充沛许多,在火车上萎靡,一下车就生龙活虎。

  程永娇虽说有点乏,可还新鲜着,顾不上休息,也跟着他们前往市场。

  一踏进市场,就感到了浓浓年味。

  放眼望去尽是一片火红,每家店前都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大批年货已经摆上了货架。

  卖对联挂饰的、卖腊肉干货的、卖糕点的、卖水产的、卖广绣的,还有卖花卖树的。

  高大的金桔树和桃树绑上红丝带,竟有不少人买。

  过去问了才知道,有大吉大利和大展宏图的寓意。

  还没开始挑,眼睛就花了。

  程永福还想买对联,但到了货架,一眼望去都是红彤彤一片。

  对联、窗花、福纸、灯笼、红包、年画、挂历、平安结及挂饰,程永福每样都喜欢。

  程树也觉得对联不错,但这里明显是零卖,批发就不划算。

  “咱们大后天的火车,时间还早。”程树说。

  她买了点陈皮和腊肉虾干,这是李芸点名要的。

  程永娇买了些干桂圆和糖果。

  这里糖果种类可比省城百货公司种类多,且价格便宜。

  拿回去过年招待亲戚最好。

  至于张智博他们,各个手里提着嘴里塞的,尤其是张智博,两手都提满了。

  都是要给家里带的点心和吃的。

  赵臻也给奶奶买了几斤糕点。

  老年人年纪大,就喜欢吃软的食物。

  逛了到下午,也还是没逛完。

  几个人意犹未尽,直到太阳落山才提着大包小包回到招待所。

  “吃得买这么早不怕放坏啊?”

  陈素怡看着眼皮直跳。

  “还好吧……保质期时间都挺长,还有些没买,就等走的那天买。”

  程树拆来一包点心,觉得自己不用吃晚饭了。

  晚饭过后,张智博交给程树五千块。

  林红军也拿出来一千块。

  看到张智博的钱,两人都很吃惊。

  租书摊这半年赚了两千多,每人分账八百。

  林红军凑一千整数简单,可张智博这也太多了。

  “你就装身上啊,也不怕丢!”

  “我揣了一路。主要是你说得太晚,电汇来不及。”张智博说。

  “我自己的一千块。又问家里人借了点,我爷爷奶奶一千,我爸妈一千五,我小叔小婶一千五。”

  程树叹气,这才是有钱人,随随便便借点,就有几千块。

  “你就不怕赔了?我可不保证挣钱。”

  程树把丑话说在前头。

  张智博指着房间里的人说:“红军和赵臻都在,他们都是人证,不行再叫上我表哥。这做生意都有风险,我保证,亏了我认,绝不怪你。”

  程树也不是那磨叽的,要不是张智博借钱,她也不会说这些。

  别人好说,张智博借姚丽夫妻的,真亏掉,和青州啤酒厂的生意还怎么做?

  张智博笑道:“你放心,我爸妈和爷爷奶奶的钱无所谓。小叔小婶的真要亏了,我爸妈说他们帮我赔。”

  他家就他一个孩子,没那么重的负担。

  程树:“……”

  行吧。

  她把钱收起来。

  赵臻没有入股,他对这些不感兴趣,只想赶紧去零件市场。

  第二天大早,他们轻车熟路来到服装批发市场。

  赵臻和张智博他们坐车去了零件市场。

  零件市场和电子中心在一条街,听梁杰说那边有很多盗版书和盗版磁带。

  张智博和林红军要去买磁带。

  吴金巧来了好几次,已经把市场摸透了。

  有好几家都是多次拿货,但过年新货多,吴金巧还要多看。

  陈素怡让程永娇自己看,挑中什么记下来,让她自己锻炼。

  程树这次的目标明确,要进针织衫。

  纯腈纶毛衫,十来块。

  腈纶混纺的二十出头。

  吴金巧曾进过,卖得很好。

  但她选择质量比较好的,比程树选的厚实,价格在三十多左右。

  纯羊毛的就贵很多,最少也得五十块批发价。

  商家吴金巧来过几次,混得熟了。

  他见程树对腈纶毛衣感兴趣,对程树说:“这是年前最后一批,还剩二千五件。你要都要,我给算十一。”

  吴金巧皱眉,对程树说:“腈纶毛衣质量一般,不保暖,不如买混纺的。”

  她进的冬装,腈纶最便宜,却是卖得最差的。

  “咱们两个卖的对象不一样。你服装店小有名气了,都知道你那的货好,能去你那儿消费的当然是冲着好东西去的。起码不能太差。我是去县城农村卖,腈纶毛衣足够了。”

  光腈纶毛衣,就花去两万七千五。

  她汇了三万过来,身上装了两百。

  张智博和林红军又凑了六千。

  还剩的钱,程树又磨着老板,要了四百条腈纶混纺的。

  老板被她磨得心口疼,“这些批发价都要二十五。”

  “咱都是老熟人了,我三婶儿还要进毛衣,就给个折扣,凑个整数吉利。”

  “四百还吉利?”

  “我不嫌,这样好算账。”程树说。

  “哎哎,你们也是老顾客,要不是我等着回家,真不想卖给你。”老板无奈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