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竞争激烈-《回城不让进家门,我带爹妈成首富》

  程树解释:“我三婶和奶奶做服装批发生意呢。平时只去广府进货,刚好来海市,就去转转。”

  “广府呀?那边港城东西多。可惜我平时对口的是西北单位,去不了广府。”张经理惋惜。

  港剧他也看过,人家那边的衣服才是衣服呢。

  程树说:“这有什么,回头您给我留个电话,有什么新款我给您邮过来就行。今年流行的……”

  程树提了几件春装,张经理眼睛都放光。

  赵臻和严红玲跟在他们身后,面面相觑。

  两人都不是喜欢打扮的,对衣服的认知就是几片布,不走光能保暖就行。

  哪有这么多讲究?

  尤其是严红玲,现在还穿着烧鸡厂的工服呢。

  张经理起先觉得程树随口说说,没想到程树真记下了张经理的电话。

  对于新款衣服也是头头是道。

  张经理也不占人家便宜,透露了几个消息。

  想要这条生产线的不少,厂里更倾向国营厂。

  觉得私人企业不大靠谱。

  程树不服气:“我们又不是不给钱,怎么还能拿了跑不成?”

  张经理之前也对私人企业有偏见,这时候肯定不能这样讲:“厂里领导嘛,各有各的顾虑。如果,您请你们当地政府出具介绍信,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我也不能保证。”

  “有几家来看?”

  张经理竖起巴掌,“五家。其中河东一家市级单位,最有意向,就是价格有些争议,来洽谈的人正在跟厂里申请。”

  毕竟是国营企业,手续就得一大堆。

  程树要是晚来几天,什么都买不到。

  剩下几家,不是觉得贵,就是想要分期付。

  张经理告诉程树,如果她们能够抢在河东国营厂前面凑到钱,再去疏通好负责这件事的徐副厂长的关系,应该就能拿到生产线。

  “钱不是问题,这是汇款单,到时候去取就行。”

  程树拿出汇款单。

  估摸这一两天就能到账。

  张经理嘴角抽了抽。

  谁家几十万汇款单交给个未成年保管?

  不过上面好多零,张经理也是看清楚了的。

  三人去了生产车间,见到了已经退居二线的生产线。

  赵臻检查完,朝程树点点头。

  “保养非常好,起码九成新。”赵臻有些兴奋。“就是到时候得派技术员去咱们那儿指导下。”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程树已经疯狂心动了。

  尤其是听到生产主管报的数据,自己烧鸡厂产能立马提升好几倍。

  如今安岭县养殖户的规模日渐增加,原料问题根本不用担心。

  等生产线到位,烧鸡厂就能够朝着整个安省发展。

  中午他们请张经理吃了饭,张经理被程树哄得眉开眼笑,同意带她去见一见徐副厂长。

  徐副厂长在厂里开会,程树三人坐在会客室,等着见人。

  “程树,你来我们单位干什么?”

  熟悉声音传来。

  程树看见了沈家萱走进来。

  正一脸警惕地瞪着程树。

  “家萱姐,我来办事。”

  “你有什么事办?谁带你过来的?”

  厂办的人和沈家萱很熟,“是你们张经理带来的。”

  沈家萱是销售科的副经理,身后跟着两个手拿公文包的男人。

  她转头,对着那两人,就是一脸笑容:“方厂长、何经理,咱们先坐,我们徐副厂长很快就开完会!”

  也是来见徐副厂长的?

  程树竖起耳朵。

  难道是河东那些人?

  张经理有事处理,原本以为让厂办的人带着几人去见徐副厂长就行。

  没想到被沈家萱截胡。

  等徐副厂长开完会,沈家萱带着几个人就凑过去。

  程树只看见徐副厂长的背影,就被人拦住。

  等他们出来,徐副厂长又有事要出去。

  程树找到刚才张经理交代的那人身前套近乎,得知沈家萱负责的就是河东那边的负责人。

  “难道他们要签约了?”

  程树岂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张经理有事,徐副厂长也出去没回来。

  程树几个人等到下班也没见到人。

  不免有些气馁。

  “先吃饭吧,明天我有事。”程树几个到了门口的饭店。

  正好看见下午跟在沈家萱身后那两个人。

  那两人刚才点菜。

  程树朝赵臻挤挤眼,过去问能不能拼桌。

  饭店人多,拼桌很正常。

  那两人也很爽快的朝边上挪了挪。

  吃饭的时候,那两人还要了几两白酒,不停谈论着接下来的事情。

  他们显然不记得程树几个,有些愁眉苦脸。

  其中一个问:“厂长,咱们真的要买这条生产线?这样就抢不到市里的补助了。”

  程树耳朵一下竖起来,吃饭的速度都放慢了。

  难道他们有别的计划?

  厂长摇头:“你当我不想争取?但进口生产线哪那么容易争取到?咱们要资源没资源,要人脉没人脉,外贸部的凭什么给咱们?”

  “明明是市里出外汇,又不占外贸部的名额。”

  几番交谈,程树听懂了。

  人家河东厂子其实中意的是进口生产线。

  食品厂的这条旧生产线,只是备选。

  偏价格也不低,厂里也拿不定主意。故而一直拖着。

  外贸?

  程树也不懂这块儿啊。

  但程树听明白了,人家还想争取最后的机会,过几天外贸部有个交流会,他们准备参加。

  也就是说这几天,对方估计要耽误几天。

  程树出了饭店,就给方继武打了电话。

  方继武是省厅主管食品方面的领导,有什么困难找他就对了。

  “你们厂子要买生产线?是要贷款?上次的贷款还了吗?”

  逢年过节,方继武总能收到几大包烧鸡,跟程树也熟络起来。

  “不是资金的事情。银行那边已经贷过了。”

  怕钱不够,程树也去找过银行。

  现在烧鸡厂的规模挺大,银行也乐意贷款,不再像之前那样困难。

  程树说了食品厂的事,“方主任,咱们私人企业也是省里的企业,也是规规矩矩交税的。光就业岗位,现在有近百个,如果发展起来,还能翻几翻。政府也得给予支持呀?我们钱都凑齐了,结果因为私人企业的身份,对方不愿意跟我们谈,这太伤我们这么老实本分商人的心了。”

  程树大倒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