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首次实弹-《东南亚军阀混战》

  武器识别与拆装的课程尘埃落定,空气中弥漫的枪油味尚未完全散去,一种新的、更令人血脉偾张的气息已经开始在训练场上凝聚——那是硝烟与火药即将被点燃的预兆。首次实弹射击训练,终于要来了。

  对于这群在军校中饱受锤炼的学员而言,理论知识、武器结构乃至蒙眼拆装,都像是餐前的开胃小菜。而实弹射击,才是真正的主菜,是检验他们这段时间所有努力成果的试金石,也是通往合格战士之路上必须跨越的一道铁门槛。兴奋、紧张、期待、乃至一丝恐惧,种种情绪混杂在一起,让整个队伍的气氛变得凝重而躁动。

  训练场被彻底清空并戒严。远处,一排崭新的胸环靶、半身靶以及更复杂的隐显靶,如同沉默的哨兵,矗立在百米、一百五十米乃至两百米开外的土坡上。靶场周围插满了红色的警戒旗,荷枪实弹的警戒哨兵目光锐利地巡视着四周,确保绝对安全。

  助教们推着满载黄澄澄子弹的木箱,脚步声沉重。打开箱盖时,子弹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如同金币洒落,刺激着每个人的耳膜。这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死亡的请柬。

  黑熊教官站在队列前,脸色比以往更加严肃,甚至带着一种神圣感。“菜鸟们!今天,你们手里的烧火棍,终于要发出真正的咆哮了!记住你们学过的每一个要点:据枪要稳,瞄准要精,击发要柔!子弹不长眼,它只认规矩!谁要是敢把枪口对着自己人,哪怕是无意的,老子立刻把他踢出军校,永不录用!”

  他目光如刀,扫过每一张年轻的面孔,最后在陆小龙脸上微微停顿了一下,似乎蕴含着额外的期许。“按照编号,依次进入射击地线!领弹,装弹,听我口令统一射击!”

  学员们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有序地走向指定的射击位置。沙袋垒成的简易射击台,冰冷的土地,这就是他们即将展现技艺的舞台。每人领到了十发子弹,对于初次实弹而言,这数量既足以检验水平,又不会因过度紧张而造成太大浪费。

  陆小龙深吸一口气,走到自己的三号靶位。他拿起分配给他的一支保养得不错的AK-47,再次熟练地检查枪况,确认膛内无物,保险到位。他的动作沉稳,不见丝毫慌乱,但指尖触及冰凉的钢制弹匣时,能感受到微微加速的心跳。这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即将释放力量的兴奋。他脑海中闪过父亲倒在血泊中的画面,那支杀害父亲的枪,与手中这支何其相似。仇恨如同暗流,在冷静的外表下涌动,赋予他一种异乎寻常的专注。

  “卧姿装子弹!”黑熊教官的口令如同炸雷般响起。

  陆小龙迅速卧倒,身体与地面呈完美角度,两肘稳固支撑。他取出弹匣,将十发子弹一颗颗压入,动作流畅,没有丝毫卡滞。装上弹匣,拉枪机送弹上膛,清脆的“咔嚓”声宣告武器进入待击状态。他调整呼吸,将腮部贴紧枪托,右眼透过机械瞄具(照门和准星)望向远处的百米胸环靶。世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目标、准星和缓慢平稳的呼吸。

  梭温在相邻的四号靶位,眼角余光瞥见陆小龙行云流水般的准备动作,心中冷哼一声,也加快了自己的动作,不愿落后。

  “自由射击!开始!”口令下达。

  刹那间,靶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枪声!砰砰砰——!AK-47特有的响亮枪声连绵不绝,打破了山谷的寂静,惊起飞鸟无数。炽热的弹壳欢快地从抛壳窗跳出,划出弧线落在土地上,冒着缕缕青烟。浓烈的硝烟味迅速弥漫开来,刺激着鼻腔,这是独属于战场的味道。

  许多初次接触实弹的学员,被巨大的后坐力和声响吓了一跳。有人身体下意识后仰,导致子弹不知飞向何处;有人扣扳机过于紧张,导致猛扣,破坏了瞄准线;还有人甚至因为枪声太响而短暂耳鸣。

  陆小龙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枪声、硝烟、后坐力……这些外在干扰似乎都被他自动过滤了。他的身体如同磐石般稳定,每一次后坐力传来,都被他扎实的卧姿和强健的肩臂肌肉有效吸收。他的呼吸悠长而平稳,在两次心跳的间隙,轻轻预压扳机,直至击发。动作柔和得不像是在操作一件狂暴的武器,而是在进行一种精密的仪式。

  砰!第一发子弹射出。他迅速修正,根据弹着点观察员(通过望远镜观察靶纸)的反馈(如果有,或自己观察远处靶位溅起的尘土),微调瞄准点。

  砰!砰!砰!接下来的射击越发沉稳精准。他打得不快,但每一枪都极有节奏,充满了自信。百米外的胸环靶上,弹孔逐渐集中在中心区域,显示出良好的精度。

  十发子弹很快射完。

  “停火!验枪!”教官口令再次响起。

  枪声戛然而止,靶场上只剩下袅袅硝烟和学员们粗重的喘息。许多人这才感到肩膀被枪托撞得生疼,耳朵里嗡嗡作响。

  报靶员开始挥舞信号旗,或用扩音器通报各靶位成绩。

  “一号靶,六十五环!”

  “二号靶,七十一环!”

  “三号靶……九十二环!”报靶员的声音带着一丝惊讶。

  一阵低低的惊呼在学员中响起。九十二环!在首次实弹中,这几乎是顶尖的成绩了!这意味着陆小龙的十发子弹,平均都在九环以内,甚至有命中十环的。

  黑熊教官走到陆小龙身后,看了看他依旧保持着射击姿势的身影,又望了望远处的靶纸,微微点了点头,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中的赞许是显而易见的。

  梭温的成绩是八十五环,也算优秀,但比起陆小龙的九十二环,明显逊色一筹。他脸色阴沉,用力卸下空弹匣,心中满是不服。他认为这只是陆小龙运气好,或者那支枪特别准。

  “静态打靶,是个人都能练出来!真正的本事,得看接下来的!”梭温低声嘟囔,像是在给自己打气,也像是在挑衅。

  接下来的训练科目,果然开始增加难度。先是一百五十米精度射击,目标变小,距离更远,对瞄准和弹道判断要求更高。陆小龙依旧稳定发挥,取得了八十八环的好成绩,依然名列前茅。梭温则略有下降,八十分,脸色更加难看。

  然后是无依托立姿射击。失去了地面的支撑,完全依靠身体的核心力量和手臂的稳定性。这对体能和技巧是更大的考验。学员们摇摇晃晃,成绩普遍大幅下滑。陆小龙虽然也感到吃力,但他凭借出色的腰腹力量和平衡感,以及刻意放缓的射击节奏,依然打出了八十三环,再次让众人侧目。梭温则只打出七十二环, frustration(挫败感)几乎写在脸上。

  “看来,有些人只是趴着厉害,一站起来就原形毕露了。”梭温忍不住阴阳怪气地讽刺了一句,声音不大,但足够让附近几个人听到。

  陆小龙仿佛没听见,只是默默验枪,清理导气孔附近的火药残渣,神情专注。这种无视的态度,反而更让梭温恼火。

  真正的挑战,紧接着到来。

  “下一项,移动靶射击!”黑熊教官吼道。

  训练场一侧,设置了简单的轨道,几个半身靶开始以不同的速度横向移动。目标不再是静止的,考验的是学员的动态视觉、提前量估算和快速瞄准击发的能力。这是从“打靶”向“打人”过渡的关键一步。

  “目标出现,自由射击!”

  学员们顿时手忙脚乱。移动的靶子仿佛有了生命,难以捕捉。很多人仓促开枪,子弹要么落后,要么超前,纷纷脱靶。靶场上空响起了更多报“脱靶”的声音。

  陆小龙也遇到了麻烦。他的静态射击天赋在动态目标面前,似乎打了折扣。他努力追踪目标,计算提前量,但第一次实战估算总是不准。第一枪,子弹擦着靶子边缘飞过。第二枪,又打在了靶子身后的土坡上。他皱起了眉头,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短板。他回想起在丛林中狩猎移动猎物的经验,但那更多是依靠直觉和运气,与这种系统化的移动靶射击有很大不同。

  他沉住气,不再急于开枪,而是仔细观察靶子的移动规律和速度,尝试寻找节奏。第三枪,终于命中,但只是擦边,环数很低。第四枪、第五枪……他逐渐找到了一些感觉,命中率有所提升,但弹着点分布很散,远不如静态射击时那么精准。最终十发子弹,他命中了六发,平均环数却只有可怜的四十环左右。这个成绩,在学员中只能算中上游,与他之前惊艳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另一边,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梭温在移动靶射击中竟然表现不俗!他似乎对移动目标有某种天生的节奏感,估算提前量颇为准确。虽然动作略显急躁,枪法也不如陆小龙细腻,但十发子弹命中了八发,平均环数达到了六十五环,明显胜过了陆小龙。

  “哼,看来光会死瞄没用,还得看实战天赋!”梭温这下终于找到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得意地瞥了陆小龙一眼,声音也提高了不少。

  陆小龙没有理会梭温的挑衅。他盯着远处还在移动的靶子,眼神锐利,默默记下自己每一次失误的原因:是预判慢了?还是击发瞬间身体晃动了?他深知,在真实的战场上,敌人绝不会站着不动让你打。移动靶射击的短板,是致命的弱点。

  最后一项,也是最贴近实战的“反应射击”训练。学员需要从警戒状态快速进入射击姿势,对突然出现的多个目标(有匪徒靶,也有人质靶)进行识别和选择性射击。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判断、瞄准和击发,并且不能误伤人质。

  这项训练不仅考验枪法,更考验心理素质、反应速度和 situational awareness(情境感知能力)。

  第一次尝试,警报响起,三个靶子同时弹出:一个持枪匪徒,一个举手投降的匪徒,一个无辜人质。

  陆小龙反应极快,几乎在靶子弹起的瞬间就完成了出枪、瞄准。但他过于追求速度,第一枪击中了持枪匪徒,却因为紧张和急于寻找下一个目标,第二枪险些打中那个举手投降的靶子,幸好关键时刻手指松了一下,子弹打偏。而那个人质靶,他完全忽略了。成绩判定:击毙一名威胁,警告性射击一名潜在威胁(算合格),但未能保护人质(严重失误)。

  梭温的表现则再次让人意外。他虽然出枪比陆小龙稍慢,但判断却更冷静。他果断击毙持枪匪徒,然后迅速将枪口指向举手投降的靶子,但没有开枪,而是保持警戒,同时用眼角余光确认了人质的位置。成绩判定:有效清除威胁,控制潜在威胁,保护人质成功。表现优于陆小龙。

  连续两个贴近实战的科目被梭温压过一头,队伍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一些原本敬佩陆小龙静态射击技术的学员,开始窃窃私语。梭温及其跟班更是面露得色。

  “训练场上的神枪手,未必是战场上的好猎手。”梭温故意大声说道,挑衅意味十足。

  陆小龙紧抿着嘴唇,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不是因为梭温的嘲讽而生气,而是因为真切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静态射击的精准,源于他的冷静和专注,但那更像是一种“匠气”。而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需要的是更野性的本能、更快速的应变能力,这恰恰是他所缺乏的实战经验。

  他没有争辩,也没有沮丧。在接下来的几轮反应射击中,他一次比一次专注,努力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强迫自己先观察、再判断、后开枪。虽然成绩依然起伏不定,有时能完美处理,有时还会犯错,但他每一次失误后的眼神都更加锐利,总结更加深刻。

  训练结束,夕阳将靶场染成一片金黄。学员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交还武器,清理弹壳。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实弹射击带来的兴奋与刺激中。

  陆小龙却独自一人留在靶场边缘,望着那些布满弹孔的靶子沉思。今日之训,如同一次精准的诊断。他看清了自己的优势——无与伦比的静态稳定性和精度,也暴露了致命的短板——动态射击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欠缺。

  “怎么,被梭温那小子比下去,心里不痛快了?”岩迈走过来,递给他一壶水。

  陆小龙接过水壶,喝了一口,摇摇头:“不是不痛快。是明白了差距在哪里。打固定靶,杀不了吴登。”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决心。他知道,真正的复仇之路,不会给他从容瞄准的机会。他需要更快,更狠,更准!需要在运动中杀戮,在电光石火间决断。

  “走吧,”岩迈拍拍他的肩膀,“知道差在哪儿,练就完了。你小子学东西快,这点困难难不住你。”

  陆小龙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靶场。他将今日的成绩单——那张标志着辉煌与不足的纸张——仔细折好,塞进衣兜。这不仅是成绩单,更是一份提醒,一份鞭策。

  夜幕降临,当其他学员沉浸在首次实弹的兴奋讨论或疲惫酣睡时,陆小龙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空旷的操场上。他没有枪,也没有子弹,只是反复练习着快速出枪、转向、瞄准的模拟动作,对着虚空中的假想敌,一遍,又一遍。汗水浸透了他的军装,但他的眼神,在夜色中亮得惊人。

  首次实弹的硝烟已然散去,但淬炼之火,才刚刚在他心中燃起。他不仅要成为武器大师,更要成为能在任何环境下、用最快速度将敌人送入地狱的杀戮大师。这条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