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上的硝烟尚未散尽,鲜血渗入焦土。
陆小龙独立山巅,俯瞰着自己用命搏来的防区。
岩迈递来缴获的望远镜,镜片上还沾着敌人的血。
“营长,司令部急电——政府军可能要动真格的了。”
远处的乌云正滚滚而来,而十九岁的少年将领嘴角,却扬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阵地上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和血腥混合的气味,泥土被炮火反复耕耘,呈现出一种焦黑的色泽,其间暗红点点,那是刚刚渗入不久、还未来得及凝固的鲜血。
夕阳如血,将天际线和远山都染上了一层悲壮的橘红。
陆小龙独立在最前沿的高地上,身上那件原本绿色的SNLA军装早已被尘土、汗水与暗色的血渍浸染得看不出本来面目,肩章上的中尉标志也蒙着一层灰。他站在那里,身形挺拔如枪,年轻的脸上没有任何劫后余生的庆幸,只有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沉静,以及那双深邃眼眸中跳动的、冰冷而灼热的光。
他缓缓环视着这片刚刚经历过惨烈厮火的战场。
散兵坑和堑壕里,疲惫不堪的士兵们或坐或躺,抓紧这宝贵的间隙喘息、包扎伤口、检查所剩无几的弹药。医护兵的身影在残破的工事间穿梭,低声安慰着伤员,偶尔传来压抑的呻吟。远处,由扎图指挥的工兵正在布设新的诡雷,叮当作响的金属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格外清晰。
这就是他的营,他一手从涣散、质疑中带出来的部队。经此一役,虽然伤亡不小,但眼神里却多了一股之前没有的狠厉和韧性。这是血与火淬炼出的魂。
脚步声从身后传来,沉稳有力。
“营长。”是岩迈的声音,带着激战后的沙哑。他走到陆小龙身旁,递过来一个物件——一副军用望远镜,德制的高档货,镜筒上有一处新鲜的凹痕,目镜边缘还沾着几点已然发黑的血迹。“从那个政府军少校身上搜出来的,好东西。”
陆小龙接过,入手沉甸甸,冰冷的金属质感透过皮肤传来。他用拇指擦去那片血污,动作仔细而平静,仿佛在擦拭一件心爱的艺术品。然后,他将望远镜举到眼前,调整焦距。
视野瞬间拉近。敌军溃退的方向,尘土尚未落定,丢弃的武器装备、隐约可见的尸体散布在焦黄的土地上。更远处,山峦叠嶂,密林如海,那是吴登势力盘踞的更深区域,也象征着更未知的危险与挑战。
他看得极其专注,目光锐利得像要穿透那片层峦叠嶂,看清所有隐藏的敌人和机遇。
“司令部急电。”岩迈的声音打断了沉寂,他递上一张电文纸,上面的字迹潦草,显然是在紧急情况下抄收的。“情报确认,缅甸政府军第五步兵旅正在向景栋方向集结,配备重炮和少量装甲车。波岩司令判断,他们这次的目标很可能不只是骚扰,而是要配合吴登,对我们防区乃至更大范围的SNLA控制区,来一次彻底的‘大扫荡’。”
陆小龙放下望远镜,接过电文,快速扫过。内容与岩迈所说无异,字里行间透着急促和压力。最后的落款是波岩司令的代号和印章。
他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将电文纸慢慢折好,塞进军装的上衣口袋。这个动作他做得不疾不徐,与电文传递的紧急信息形成微妙反差。
“大扫荡……”他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那不是恐惧,更像是一种……遇到值得一战的对手时的兴奋,尽管这兴奋被冰冷的外壳紧紧包裹着。
岩迈看着他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他还记得一年多前,在丛林里第一次见到这个少年时的样子——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唯有那双眼睛里燃烧着刻骨的仇恨和求生的欲望。如今,仇恨并未消失,却似乎沉淀成了更庞大、更坚硬的东西。少年的稚气已在无数次厮杀和抉择中褪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权谋感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不再是那个只凭着血勇和仇恨冲锋陷阵的尖兵,而是真正开始懂得如何运用力量、权衡利弊、掌控局面的指挥官,一个手握近千人生杀大权、在SNLA内部声名鹊起的青年将领。
“我们伤亡统计初步出来了,”岩迈继续汇报,语气沉重,“阵亡八十七人,重伤失去战斗力四十一人,轻伤不算。弹药消耗超过七成,尤其是机枪子弹和手榴弹。药品……快见底了。”
每一组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陆小龙沉默地听着,目光再次投向脚下的阵地。他看到几个士兵正合力将一具战友的遗体从炸塌的战壕里抬出来,用一块破雨布轻轻盖上。
他的心微微抽搐了一下,但脸上依旧波澜不惊。慈不掌兵,这是岩坎教官很早以前就告诉过他的。尤其是在这金三角,心软和犹豫只会让更多的人死去。
“让后勤官清点所有缴获的武器弹药,优先补充一线部队。重伤员……尽快联系司令部野战医院,看能否后送。如果运输线被切断,”他顿了顿,声音没有任何起伏,“按预案,就地分散安置到信得过的村寨,留下足够的药品和银元。”
“明白。”岩迈点头,他知道所谓的“分散安置”意味着什么,在这战乱之地,重伤员的后路往往极其艰难。但这就是现实。
“还有,”陆小龙转过头,看着岩迈,眼神锐利,“把我们抓获的那个俘虏——就是那个吓得尿裤子的中尉,和他提供的情报分开详细审。重点问清楚政府军这次集结的具体配置、后勤补给点、以及和吴登部之间的协同方式和矛盾。我相信,他们绝非铁板一块。”
“是!我亲自去办。”岩迈眼中闪过一丝佩服。营长不仅想着防御,已经在寻找反击的突破口了。这份冷静和洞察力,远超同龄人。
“告诉兄弟们,”陆小龙提高了声音,确保附近休息的士兵都能听到,“这一仗,我们打退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守住了阵地!我们是好样的!司令部来电嘉奖!但恶战还未结束,更大的考验就在眼前!都给我抓紧时间休息、补充、修复工事!谁他妈也别想在老子的一亩三分地上撒野!”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和感染力,疲惫的士兵们纷纷抬起头,看着他们年轻却如同磐石般的营长,眼神里重新燃起斗志。有人甚至低吼着回应:“誓死追随营长!”
陆小龙点了点头,不再多言。激励士气点到即止,过犹不及。
他转身,再次望向远方。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正掠过他年轻却已刻满风霜的脸庞。那片即将被夜幕和战火笼罩的山河,在他眼中不再仅仅是需要防御的阵地,更像是一张巨大的棋盘,而他已经从一颗被动应对的棋子,开始学着如何去做那个对弈的人。
军校里学到的战术战略,参谋部里接触到的全局视野,一次次血战积累的经验教训,甚至包括与司令部、与其他部队、与地方势力打交道的点滴……所有这些,都如同锤击和淬火,将他这块充满仇恨的粗坯,锤炼成了一把寒光凛冽、刚柔并济的利刃。
复仇,依然是他内心最深的执念,吴登和那些仇人的名字早已刻入骨髓。但他明白,仅凭个人的勇武和仇恨,永远无法颠覆这盘根错节的黑暗。他需要更强的力量,更大的权力,更稳固的地盘,更需要懂得如何在这乱世的规则下行事,甚至……利用这些规则。
军校的淬炼已然完成,将他从一块顽铁锻成了精钢。而接下来,真正的乱世枭雄之路,才刚在他脚下铺开第一段染血的基石。前路注定是更残酷的厮杀、更诡谲的博弈、更艰难的抉择。
他深吸一口带着硝烟和血腥味的空气,感觉胸腔里那股力量在奔涌、在咆哮。
“岩迈。”
“在!”
“回营部。把地图铺开,再把我们之前研究的,关于防区东侧那条秘密河谷通道的方案找出来。”陆小龙的声音冷静而坚定,“敌人想扫荡我们?那就看看,谁的牙口更硬!风暴要来,那就让它来得更猛烈些吧!”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轮即将沉入地平线以下的血色残阳,转身,大步走向山下那片灯火初燃的营部。背影在渐浓的暮色中,拉得很长,仿佛与脚下这片饱经创伤却又孕育着顽强生机的土地融为了一体。
陆小龙独立山巅,俯瞰着自己用命搏来的防区。
岩迈递来缴获的望远镜,镜片上还沾着敌人的血。
“营长,司令部急电——政府军可能要动真格的了。”
远处的乌云正滚滚而来,而十九岁的少年将领嘴角,却扬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阵地上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和血腥混合的气味,泥土被炮火反复耕耘,呈现出一种焦黑的色泽,其间暗红点点,那是刚刚渗入不久、还未来得及凝固的鲜血。
夕阳如血,将天际线和远山都染上了一层悲壮的橘红。
陆小龙独立在最前沿的高地上,身上那件原本绿色的SNLA军装早已被尘土、汗水与暗色的血渍浸染得看不出本来面目,肩章上的中尉标志也蒙着一层灰。他站在那里,身形挺拔如枪,年轻的脸上没有任何劫后余生的庆幸,只有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沉静,以及那双深邃眼眸中跳动的、冰冷而灼热的光。
他缓缓环视着这片刚刚经历过惨烈厮火的战场。
散兵坑和堑壕里,疲惫不堪的士兵们或坐或躺,抓紧这宝贵的间隙喘息、包扎伤口、检查所剩无几的弹药。医护兵的身影在残破的工事间穿梭,低声安慰着伤员,偶尔传来压抑的呻吟。远处,由扎图指挥的工兵正在布设新的诡雷,叮当作响的金属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格外清晰。
这就是他的营,他一手从涣散、质疑中带出来的部队。经此一役,虽然伤亡不小,但眼神里却多了一股之前没有的狠厉和韧性。这是血与火淬炼出的魂。
脚步声从身后传来,沉稳有力。
“营长。”是岩迈的声音,带着激战后的沙哑。他走到陆小龙身旁,递过来一个物件——一副军用望远镜,德制的高档货,镜筒上有一处新鲜的凹痕,目镜边缘还沾着几点已然发黑的血迹。“从那个政府军少校身上搜出来的,好东西。”
陆小龙接过,入手沉甸甸,冰冷的金属质感透过皮肤传来。他用拇指擦去那片血污,动作仔细而平静,仿佛在擦拭一件心爱的艺术品。然后,他将望远镜举到眼前,调整焦距。
视野瞬间拉近。敌军溃退的方向,尘土尚未落定,丢弃的武器装备、隐约可见的尸体散布在焦黄的土地上。更远处,山峦叠嶂,密林如海,那是吴登势力盘踞的更深区域,也象征着更未知的危险与挑战。
他看得极其专注,目光锐利得像要穿透那片层峦叠嶂,看清所有隐藏的敌人和机遇。
“司令部急电。”岩迈的声音打断了沉寂,他递上一张电文纸,上面的字迹潦草,显然是在紧急情况下抄收的。“情报确认,缅甸政府军第五步兵旅正在向景栋方向集结,配备重炮和少量装甲车。波岩司令判断,他们这次的目标很可能不只是骚扰,而是要配合吴登,对我们防区乃至更大范围的SNLA控制区,来一次彻底的‘大扫荡’。”
陆小龙放下望远镜,接过电文,快速扫过。内容与岩迈所说无异,字里行间透着急促和压力。最后的落款是波岩司令的代号和印章。
他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将电文纸慢慢折好,塞进军装的上衣口袋。这个动作他做得不疾不徐,与电文传递的紧急信息形成微妙反差。
“大扫荡……”他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三个字,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那不是恐惧,更像是一种……遇到值得一战的对手时的兴奋,尽管这兴奋被冰冷的外壳紧紧包裹着。
岩迈看着他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他还记得一年多前,在丛林里第一次见到这个少年时的样子——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唯有那双眼睛里燃烧着刻骨的仇恨和求生的欲望。如今,仇恨并未消失,却似乎沉淀成了更庞大、更坚硬的东西。少年的稚气已在无数次厮杀和抉择中褪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权谋感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不再是那个只凭着血勇和仇恨冲锋陷阵的尖兵,而是真正开始懂得如何运用力量、权衡利弊、掌控局面的指挥官,一个手握近千人生杀大权、在SNLA内部声名鹊起的青年将领。
“我们伤亡统计初步出来了,”岩迈继续汇报,语气沉重,“阵亡八十七人,重伤失去战斗力四十一人,轻伤不算。弹药消耗超过七成,尤其是机枪子弹和手榴弹。药品……快见底了。”
每一组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陆小龙沉默地听着,目光再次投向脚下的阵地。他看到几个士兵正合力将一具战友的遗体从炸塌的战壕里抬出来,用一块破雨布轻轻盖上。
他的心微微抽搐了一下,但脸上依旧波澜不惊。慈不掌兵,这是岩坎教官很早以前就告诉过他的。尤其是在这金三角,心软和犹豫只会让更多的人死去。
“让后勤官清点所有缴获的武器弹药,优先补充一线部队。重伤员……尽快联系司令部野战医院,看能否后送。如果运输线被切断,”他顿了顿,声音没有任何起伏,“按预案,就地分散安置到信得过的村寨,留下足够的药品和银元。”
“明白。”岩迈点头,他知道所谓的“分散安置”意味着什么,在这战乱之地,重伤员的后路往往极其艰难。但这就是现实。
“还有,”陆小龙转过头,看着岩迈,眼神锐利,“把我们抓获的那个俘虏——就是那个吓得尿裤子的中尉,和他提供的情报分开详细审。重点问清楚政府军这次集结的具体配置、后勤补给点、以及和吴登部之间的协同方式和矛盾。我相信,他们绝非铁板一块。”
“是!我亲自去办。”岩迈眼中闪过一丝佩服。营长不仅想着防御,已经在寻找反击的突破口了。这份冷静和洞察力,远超同龄人。
“告诉兄弟们,”陆小龙提高了声音,确保附近休息的士兵都能听到,“这一仗,我们打退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守住了阵地!我们是好样的!司令部来电嘉奖!但恶战还未结束,更大的考验就在眼前!都给我抓紧时间休息、补充、修复工事!谁他妈也别想在老子的一亩三分地上撒野!”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和感染力,疲惫的士兵们纷纷抬起头,看着他们年轻却如同磐石般的营长,眼神里重新燃起斗志。有人甚至低吼着回应:“誓死追随营长!”
陆小龙点了点头,不再多言。激励士气点到即止,过犹不及。
他转身,再次望向远方。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正掠过他年轻却已刻满风霜的脸庞。那片即将被夜幕和战火笼罩的山河,在他眼中不再仅仅是需要防御的阵地,更像是一张巨大的棋盘,而他已经从一颗被动应对的棋子,开始学着如何去做那个对弈的人。
军校里学到的战术战略,参谋部里接触到的全局视野,一次次血战积累的经验教训,甚至包括与司令部、与其他部队、与地方势力打交道的点滴……所有这些,都如同锤击和淬火,将他这块充满仇恨的粗坯,锤炼成了一把寒光凛冽、刚柔并济的利刃。
复仇,依然是他内心最深的执念,吴登和那些仇人的名字早已刻入骨髓。但他明白,仅凭个人的勇武和仇恨,永远无法颠覆这盘根错节的黑暗。他需要更强的力量,更大的权力,更稳固的地盘,更需要懂得如何在这乱世的规则下行事,甚至……利用这些规则。
军校的淬炼已然完成,将他从一块顽铁锻成了精钢。而接下来,真正的乱世枭雄之路,才刚在他脚下铺开第一段染血的基石。前路注定是更残酷的厮杀、更诡谲的博弈、更艰难的抉择。
他深吸一口带着硝烟和血腥味的空气,感觉胸腔里那股力量在奔涌、在咆哮。
“岩迈。”
“在!”
“回营部。把地图铺开,再把我们之前研究的,关于防区东侧那条秘密河谷通道的方案找出来。”陆小龙的声音冷静而坚定,“敌人想扫荡我们?那就看看,谁的牙口更硬!风暴要来,那就让它来得更猛烈些吧!”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轮即将沉入地平线以下的血色残阳,转身,大步走向山下那片灯火初燃的营部。背影在渐浓的暮色中,拉得很长,仿佛与脚下这片饱经创伤却又孕育着顽强生机的土地融为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