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新的港湾-《重生五八:从长白山打猎开始崛起》

  自从地窖救人那件事之后,靠山屯的气氛就变了。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的沉默,笼罩在屯子上空。

  再没人敢在陆家门口探头探脑。

  连走路经过,都下意识地放轻脚步,绕着走。

  姜淑云出门,以前那些爱嚼舌根的婆娘,如今见了她,都跟耗子见了猫一样,要么低头快步溜走,要么就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结结巴巴地喊一声“淑云嫂子”。

  陆峰承诺过母亲和妹妹,要给她们一个安稳的家。

  现在,是时候了。

  他没有去找村长陆解放商量。

  他直接走到了村西头,王铁柱的家门口。

  王铁柱正在院子里劈柴,看见陆峰,立马扔了斧子,憨笑着迎了过来。

  “峰哥,你咋来了?”

  “你爹呢。”陆峰问。

  “屋里编筐呢。”

  陆峰迈步走进那间低矮的土屋。

  屋里光线昏暗,一个干瘦的老头正坐在小马扎上,手指翻飞,将一根根柔韧的荆条编织成筐。

  是老猎户王大爷。

  村里公认手艺最好的木匠和石匠,都是他年轻时候的本事。

  王大爷听见动静,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见陆峰,手里的动作一顿。

  他站起身,显得有些局促。

  “峰……峰子来了,快坐。”

  陆峰没有坐。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布包着的,沉甸甸的包裹,放在了屋里那张破旧的八仙桌上。

  “王大爷,我想推了家里的土房,盖个新的。”

  “请你掌眼,再帮我找几个村里手艺好的,工钱,我照镇上师傅的价给。”

  包裹在桌上被解开。

  一沓厚厚的,带着油墨香的大黑拾,静静地躺在那里。

  王大爷的呼吸,瞬间就停了。

  王铁柱更是瞪圆了眼睛,死死盯着那笔钱。

  这么多钱!

  怕是得有三四百块!

  靠山屯一户人家,一年到头能剩下二十块钱,都算是富裕户了。

  这笔钱,足够在村里盖三间最好的青砖大瓦房。

  “峰子……这……这使不得……”王大爷的声音都在发抖。

  他不是没见过钱,可他没见过一个十七岁的半大孩子,能面不改色地拿出这么多钱。

  陆峰的钱,是卖了黑太岁和那支极品老山参得来的。

  马主任给的价钱,远超他的预期。

  “这是定金。”陆峰的声音没有起伏,“房子盖好了,还有一半。”

  王大爷看着陆峰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把所有拒绝的话,都咽了回去。

  他知道,这事,他拒绝不了。

  陆峰要盖房子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天之内就飞遍了整个靠山屯。

  第二天一早。

  当王大爷带着两个村里最好的泥瓦匠,扛着工具来到陆家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陆家的院子门口,已经站满了人。

  王铁柱第一个到的,二话不说就抄起一把铁锹。

  狩猎队的李四、赵二狗他们,也都来了。

  还有一些受过陆峰恩惠,分到过肉的村民,也扛着自家的工具,默默地站在那里。

  甚至,连村长陆解放都来了。

  没人组织。

  全是自发的。

  陆峰看着这群人,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他只是从屋里拿出一张画满了奇怪线条的草纸,铺在地上。

  “按这个盖。”

  王大爷凑过去一看,当场就懵了。

  这图纸,他干了一辈子活,从没见过。

  墙体要砌空心层。

  窗户要开得又大又亮。

  最奇怪的是那个炕,不是盘在屋里,而是要顺着一面墙,从东屋一直连到西屋,形成一面“火墙”。

  “峰子,这……这窗户开这么大,冬天冷气都跑进来了。”一个老瓦匠忍不住说。

  “这炕……哪有这么盘的?烟不都倒灌了?”

  陆峰没有解释什么热对流,也没有说什么采光和通风。

  他只是用手指,在图纸上点了点。

  “这里,砌烟道。”

  “这里,留气孔。”

  “窗户,用双层。”

  他的话不多,但每个字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王大爷盯着图纸看了半天,他看不懂里面的门道,但他看懂了陆峰的眼神。

  他一咬牙,对身边的人吼道:“都愣着干啥!听峰子的,拆房!”

  一声令下。

  整个靠山屯,都陷入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拆土墙,挖地基,和泥,砌砖。

  男人们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汗水浸湿了黝黑的背脊。

  女人们也没闲着,烧水,送饭,帮着搬运些轻巧的物料。

  陆峰家的院子,成了全村的中心。

  陆峰自己也没闲着。

  他像个最严苛的监工,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把关。

  地基要挖多深,砖缝要用什么比例的泥浆,房梁要用哪种木头。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精准得像是用尺子量过。

  一开始还有人质疑,可干着干着,所有人都服了。

  他们发现,按照陆峰的方法,活儿干得又快又好。

  尤其是王铁柱他们这些狩猎队的成员,更是把陆峰的话当成了圣旨。

  峰哥让他们往东,他们绝不往西。

  峰哥说这块石头不合格,他们立马就搬走砸碎。

  那种绝对的服从,让所有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就在新房的地基打好,墙体开始一天天向上垒高的时候。

  一个穿着绿色邮政制服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路打听着来到了靠山屯。

  “谁是陆峰?有你一封从省城来的信!”

  邮递员的嗓门很大。

  整个工地上的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省城来的信?

  在这个年代,能跟省城扯上关系的,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陆峰正在检查一段新砌的墙体。

  他听到喊声,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走了过去。

  他从邮递员手里接过那封信。

  信封是牛皮纸的,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

  发信人,苏晓倩。

  陆峰的心,像是被一根看不见的羽毛,轻轻扫了一下。

  他拿着信,走到一个无人的角落,拆开了信封。

  信纸上,是同样的娟秀字迹。

  信里的内容很简单。

  苏晓倩告诉他,她已经平安回到了单位,身体也恢复得很好。

  她在信里,用了很多文字来感谢陆峰的救命之恩。

  她还说,她把这次的经历,向组织做了详细汇报,特别提到了陆峰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和果决。

  信的末尾,她问陆峰,那支步枪修好了没有,如果需要什么零件,她可以想办法帮忙找。

  信里没有一个暧昧的字眼。

  通篇都是同志式的感激和关心。

  可陆峰看着那行“冷静和果决”,眼神却微微闪动了一下。

  他的脑海里,闪过了那个女技术员在危急关头,虽然害怕,却依旧努力保持镇定的脸。

  那是一种,属于同类的气息。

  一种脱离了靠山屯这种愚昧和落后环境的,理性的气息。

  他将信纸仔细地叠好,放回信封,揣进了怀里。

  整个过程,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波澜。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封信,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他那片早已沉寂如深渊的心湖。

  虽然没有激起浪花,却让水面,荡开了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

  一个月后。

  靠山屯最东头,一座崭新的青砖大瓦房,拔地而起。

  三间正房,两间厢房,院子用青石板铺得平平整整。

  宽敞明亮的玻璃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屋顶上,黑色的瓦片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高高翘起的屋檐。

  跟周围那些低矮破败的土坯房比起来,这座房子,简直就像是皇宫。

  新房落成那天,陆峰没请客,但全村的人都来了。

  家家户户,都端来了自己舍不得吃的白面馒头,或是几颗鸡蛋。

  院子里,摆开了好几张桌子。

  姜淑云穿着一身崭新的蓝布衣裳,站在新家的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乡亲,激动得一直在抹眼泪。

  她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陆灵更是像一只快活的小麻雀,在新房子里跑来跑去。

  她一会摸摸光滑的墙壁,一会趴在干净的窗台上朝外看,小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

  陆峰没有去应酬那些热情的村民。

  他站在廊檐下,看着院子里的一切。

  看着母亲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容,看着妹妹在新家里撒欢的身影。

  他的胸膛里,一种陌生的,温热的情绪在缓缓流淌。

  这就是家。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属于他的港湾。

  他不再是那个漂泊无依,枕戈待旦的孤狼。

  在这里,他有需要守护的人,也有了可以让他卸下所有防备的,温暖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