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天王敬茶:李导,给个机会!-《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

  暮色渐浓。

  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霓虹次第亮起,勾勒出香港最迷人的天际线。

  一辆黑色的劳斯莱斯幻影悄无声息地滑入半岛酒店门廊。

  身穿白色制服、戴白手套的侍者训练有素地拉开车门。

  动作优雅而克制。

  李扬和宋轶刚踏上酒店那着名的花岗岩地面。

  一位身着定制西装、气质沉稳的经理已静候在旋转门旁。

  他微微躬身,笑容恰到好处:

  李导演,宋小姐,晚上好。刘先生在顶楼套间恭候二位。

  没有前呼后拥的阵仗,没有闪烁的镁光灯。

  只有一种被精心安排却不露痕迹的妥帖。

  经理亲自引领他们穿过大堂,来到一部需要专用钥匙才能启动的电梯前。

  电梯内部装饰着精致的木质镶板和抛光黄铜,运行起来几乎听不见声音,平稳得让人感觉不到移动。

  这是酒店的创始人专用电梯,经理微笑着解释,平时不对外开放,刘先生特意安排的。

  宋轶轻轻碰了碰李扬的手肘,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他们都感受到了这份不动声色的重视。

  电梯门无声滑开,令人惊讶的是,门外并非预想中的走廊,而是直接通向一个宽敞的玄关。

  刘德华就站在那里,一身深色休闲装,简约得体,脸上是那标志性的温暖笑容。

  李导,宋小姐,欢迎来香江。

  他上前一步,伸出手。

  握手的时间不长不短,力道扎实,既显热情又不失分寸。

  华哥,太客气了。

  李扬笑着回应,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玄关一侧墙上悬挂的水墨画。

  那是一幅岭南画派大家的真迹,意境空灵,笔法老辣,绝非酒店标配的装饰品。

  刘德华引他们进入客厅。

  这是一个拥有270度全景落地窗的套间,整个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在眼前铺展。

  港岛摩天大楼的灯光与九龙半岛的霓虹交相辉映,偶尔有渡轮在漆黑的水面上划出粼粼波光。

  室内的装饰并非极尽奢靡,却处处透着不凡的品味。

  低调的意大利真皮沙发舒适得恰到好处,茶几是由整块原木打磨而成,纹理自然优美。

  上面摆放的不是酒店常见的鲜花,而是一盆精心养护的盆景,松树虬枝盘曲,姿态优雅如舞者。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若有若无的古琴曲在空间中流淌,音量控制得如此精妙,既营造了氛围,又不会干扰交谈。

  不知道你们喜欢喝什么,就准备了点普洱,还有些简单的点心。

  刘德华说着,亲自走到一侧的中式茶海前。

  那是一整套紫砂茶具,色泽温润,显然经常使用。

  他熟练地温壶、洗茶、冲泡,动作行云流水,显然是个中高手。

  宋轶在李扬身边轻轻坐下,趁刘德华专注沏茶的空隙,极快地在李扬耳边低语:

  从专用电梯到真迹名画,再到这全景套房,华哥这接待,规格真不是一般的高。

  李扬微微点头。

  他感觉到了。

  这种高规格,并非用金钱堆砌的张扬,而是一种浸润在细节里的尊重和用心。

  仿佛刘德华只是邀请两位重要的老朋友到家里小聚。

  只不过,这个恰好是半岛酒店的顶级套房。

  准备的是搭配了贝卢伽鱼子酱和现烤英式松饼的经典半岛下午茶升级版。

  以及旁边酒架上那几瓶明显价值不菲、却并未刻意炫耀的麦卡伦珍稀系列单一麦芽威士忌。

  来,试试这茶。

  刘德华将两杯橙红透亮的茶汤推到他们面前。

  这是八十年代的乾仓普洱,朋友珍藏的,说是配香港的夜景正好。

  茶香袅袅中,闲聊从香港的天气、美食,自然地过渡到电影。

  几杯茶后,刘德华轻轻放下茶杯,语气平和却带着几分无奈:

  李导,不瞒你说,这两年我常常感到困惑。

  去年拍了《三国之见龙卸甲》,今年和王晶合作了《未来警察》,投入都不小,制作也算精良,但市场的反响……

  总是差强人意。

  他微微前倾身子,手指无意识地在杯沿滑动:

  有时候我觉得,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整个市场生态都变了。

  你看,杜琪峰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徐克更是直接把工作室搬到了内地。

  留在香港的导演,像尔冬升他们,也常常感叹预算越来越紧,题材放不开手脚。

  刘德华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前几天和几个老友饮茶,都是当年一起打拼的伙伴。

  大家都很迷茫,明明还是那班人,技术更好了,钱按理说也更多了……

  但就是拍不出当年《无间道》那种让全亚洲为之疯狂的味道了。

  他苦笑着摇头:可能真是我们这批人老了吧,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李扬静静地听着,手中的茶杯温热的触感让他思绪流转。

  他清楚地知道,香港电影的式微,其根源远比刘德华所说的要深刻得多。

  这不仅仅是创作力衰退或者人才流失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他的认知里……

  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制度优势,偶然成为了中西文化的交汇点,这才孕育出了影响整个亚洲的流行文化。

  但它的市场规模终究有限,七百万人口的支持,如何与内地十四亿人的广阔天地竞争?

  当内地经济腾飞,电影市场随着银幕数暴增而崛起时。

  香港电影从曾经的引领者变成普通的参与者,是再正常不过的回归。

  这不是任何人的过错,而是时代巨轮碾过的必然轨迹。

  那个依靠港片启蒙内地电影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现在轮到内地用其庞大的市场容量和快速进步的工业体系,来重新定义华语电影的未来了。

  不过,这些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分析,李扬并没有说出口。

  他看着眼前这位亲历过港片黄金时代、奉献了无数经典作品的巨星,那双依旧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的困惑与不甘,让他选择保留对方最后的尊严和体面。

  有些真相,不需要用语言来戳破。

  华哥言重了。

  李扬斟酌着用词。

  不是你们老了,是市场环境变了。

  内地观众基数大,需求多元,这给了不同类型电影成长的空间。

  像我们正在做的《流浪地球》这样的硬科幻,放在十年前的内地市场根本不敢想象。

  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时代给所有华语电影人的机遇和挑战。

  刘德华认真地点着头,目光坦诚地看向李扬:

  所以,李导,我今天有个不情之请。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

  我看过你们青锋发布的计划。”

  “《流浪地球》的格局和野心,让我很受震撼。这是华语电影从未有过的尝试。”

  “我很想……”

  “参与其中,哪怕是任何一个你觉得合适的角色。

  他的语气诚恳,甚至带着一丝这个级别的巨星很少在外人面前显露的请求意味。

  戏份多少真的没关系,重要的是项目本身,是能和你们这样的团队合作学习的机会。”

  “我觉得,要理解现在的市场,最好的方式就是融入其中。

  看着眼前这位红了三十年、获奖无数、却依旧保持着如此强烈进取心和危机感的巨星,李扬心中不禁感慨。

  这份清醒和谦逊,这种敢于放下身段、从头学起的勇气,或许正是他能够长红不衰的秘诀之一。

  这时,李扬想起了当初《南京照相馆》立项时,自己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学生导演,刘德华却通过余伟国给予了雪中送炭般的投资支持。

  虽然金额不算巨大,但那份信任和眼光,在李扬创业初期显得尤为珍贵。

  华哥……

  李扬放下茶杯,语气郑重。

  其实在规划流浪地球系列时,我们早就已经为您预留了一个重要位置。

  刘德华微微一怔,显然对这个回答感到意外。

  李扬继续道:

  第一部的主要角色确实已经定妥,演员们都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

  “但在第二部的剧本构思中,我们设计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空间站工程师,戏份吃重,是整个故事线的关键人物之一。”

  “这个角色需要一位有分量、有观众缘,同时能够传达出坚韧与智慧的演员来诠释。

  他直视着刘德华的眼睛,真诚地说:

  除了您,我想不到更合适的人选。”

  “我们原本就计划在合适的时机向您发出邀请,没想到您今天先提出来了。

  刘德华眼中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他没想到李扬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更是早已为他做好了长远规划。

  这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让这位见惯风雨的巨星也不禁动容。

  李导……

  刘德华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立刻举起茶杯。

  这份知遇之恩,我记在心里。”

  “说实话,我来之前已经做好了被婉拒的准备,没想到.……”

  “以茶代酒,我先谢过!

  华哥太客气了。

  李扬也举杯相迎。

  该说感谢的是我。”

  “当初《南京照相馆》要是没有您和余先生的支持,可能就没有今天的青锋影业。”

  “这份情谊,我一直记得。

  宋轶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这一幕,适时地补充道:

  华哥,李扬经常跟我们说,做人不能忘本。”

  “在青锋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会铭记在心。

  刘德华感慨地摇头。

  当年那点投资,跟你们现在的成就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李导能有今天,全靠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不……

  李扬语气认真。

  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帮助,这对任何创业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华哥当年的决定,不仅仅是资金的支持,更是一种认可,这比什么都重要。

  窗外的维多利亚港依旧灯火璀璨,太平山下的这座不夜城永远充满着活力与变化。

  套间内,茶香袅袅,三人之间的交谈越发深入。

  他们从电影技术聊到市场趋势,从表演艺术谈到制片管理,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

  在这次会面中,李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刘德华……

  不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天王巨星,而是一个对电影充满热爱、对行业充满思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同行。

  而刘德华也在这个年轻导演身上,看到了华语电影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当会面接近尾声时,刘德华亲自将李扬和宋轶送到电梯口。

  剧本方面有任何需要我配合的,随时联系。

  他握着李扬的手说,我很期待这次合作。

  我们也是,华哥。

  李扬真诚地回应。

  流浪地球的世界因为您的加入而更加完整。

  电梯门缓缓关上,将香港最美的夜景隔绝在外。

  宋轶轻声对李扬说:华哥真是谦逊得让人敬佩。

  李扬点头,若有所思:真正强大的人从不害怕示弱,这才是他能够红三十年的原因。

  在返回酒店的车上,李扬望着窗外流动的霓虹,心中已开始勾勒《流浪地球2》的蓝图。

  有了刘德华的加入,这个华语科幻史诗必将更加精彩。

  而这次半岛茶叙,也将成为华语电影新时代开启的一个小小注脚。

  在这个注脚里,没有新旧势力的更替。

  只有两个电影人对艺术的共同追求,以及一份跨越时代的理解与尊重。

  或许,这就是华语电影最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