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李扬的“大规模超前点映”论-《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

  中影集团的会议室里,长条红木桌旁坐着几方代表。

  映艺娱乐的余伟国、中影集团的发行部副总孙斌、青锋影业的李扬和宋轶,以及一位来自电影局的年轻处长周铭。空气里弥漫着茶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感。

  孙斌率先开口,推了推眼镜。

  \"龙标拿到了,现在是讨论具体上映策略的时候。”

  “按惯例,我们有两种方案:一是在北上广深做几场小规模点映,邀请媒体和影评人先看,看看口碑反馈再决定宣传力度。”

  “二是直接全面上映,趁现在话题热度还在,抢占元旦档期。\"

  余伟国点头附和:\"小规模点映更稳妥,风险可控。我们可以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策略。\"

  \"我不同意这两种方案。\"李扬的声音平静却坚定,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周铭处长微微前倾身体:\"哦?李导有不同想法?\"

  \"小规模点映就像往湖里扔小石子,涟漪有限。\"

  李扬目光扫过在场每个人,\"我们的电影需要的是海啸。既然对质量有信心,就不该只让少数人先看。\"

  \"那直接全面上映?\"孙斌问道。

  \"直接上映是把所有赌注押在首周末两天。\"李扬摇头。

  \"一旦口碑传播跟不上,排片和票房就会断崖式下跌。我们需要一个缓冲区。\"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宋轶轻轻碰了碰李扬的手背,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提议,在原定元旦正式公映前一周,进行为期四天的大规模超前点映。\"

  \"大规模?\"孙斌皱眉,\"多大规模?\"

  \"覆盖全国所有主力票仓城市,一线加核心二线共30个城市。\"

  李扬语速平稳,\"每个城市的重点影院,拿出一个厅,每天安排3-5个场次专门点映。”

  “全部公开售票,不是邀请制。\"

  余伟国惊讶地放下茶杯:\"这...这成本可不低啊。而且万一...\"

  \"万一口碑不好,就没有挽回余地了。\"周铭接话,眼神锐利。

  李迎迎上他的目光:\"正因为我们对电影质量有绝对自信,才敢这么做。”

  “大规模点映能在短时间内制造无数个口碑发源地。”

  “观众看完会立即在天涯、豆瓣、贴吧、博客和qq群讨论。”

  “这种集中爆发的口碑,会形成热点效应和围观心理。\"

  他继续解释:\"点映场次有限,一票难求的局面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

  “'抢不到点映票'的抱怨会推高影片的稀缺性和期待值。\"

  王紫逸忍不住插话:\"这间接形成了饥饿营销的外部环境!\"

  \"没错。\"李扬点头。

  \"更重要的是,点映的高口碑和上座率数据,会成为正式上映前最有力的武器,说服院线给出黄金场次。”

  “通过大规模点映,我们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完成最有效的口碑试错和市场预热。”

  “点映爆了,正式上映的排片不用我们争取,院线自己就会加到最高。”

  “这相当于为我们正式上映买了一份保险。\"

  孙斌沉吟道:\"但这样会不会透支正式上映的票房?\"

  \"真正的好作品不会因为观众提前几天看到而影响票房。\"

  李扬语气坚定,\"反而会因口碑发酵吸引更多增量观众。”

  “我们不是在分蛋糕,而是在把蛋糕做大。\"

  余伟国若有所思:\"成本方面...\"

  \"点映的收入可以覆盖大部分成本。\"李扬早有准备,\"与之相比,它带来的宣传效果远比投入同等费用的传统广告更有效。\"

  周铭缓缓开口:\"这个策略很大胆,但如果点映口碑未达预期...\"

  \"我们现在最大的风险不是大胆,而是平庸。\"

  李扬直视周铭,\"非常之局,必需非常之策。”

  “电影局希望我们挽回市场信心,这就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这部电影现在不缺关注度,缺的是一个将关注度转化为信任和购票行为的‘催化剂’。”

  “大规模点映就是这个催化剂,它能最快速度地将影片‘好’的信息传递出去。”

  “我的目标是将电影上映本身打造成一个文化事件,吸引那些原本不关注电影但关注此历史话题的人走进电影院。”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

  韩三坪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显然已经听了一会儿。

  \"李扬之前所有的判断,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对市场的预判,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韩三坪走进来,目光扫过全场,\"这一次,我选择再相信这个年轻人的眼光,中影支持这个方案。\"

  余伟国与香港总部简短通话后,也表了态:\"刘先生也看好李扬的魄力,映艺没问题。\"

  周铭最后点头:\"电影局会关注点映效果。既然各位都有共识,那就大胆去干。\"

  宋轶悄悄在桌下握住李扬的手,发现他掌心全是汗。

  王紫逸兴奋地差点跳起来,被李扬用眼神制止。

  会议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

  韩三坪拍拍李扬的肩膀:\"年轻人,压力很大吧?\"

  李扬微笑:\"值得。\"

  站在窗前,看着长安街上的车流,李扬知道这又是一次违背行业常规的冒险。

  但他深信,这将是《南京照相馆》引爆市场的关键一步。

  余伟国临走前意味深长地说:\"就看你能带给我们什么惊喜了。\"

  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和院线协调工作,随即全面启动。

  一场改变中国电影上映模式的运动,悄然展开。

  窗外,北京冬日的阳光刺破云层,照在会议室的红木桌上。

  那张标注着\"大规模超前点映\"战略图的白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