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冰魄溯源
北疆屯垦的成效如春风化雨,渐润边陲,朝堂之上对太子妃林雪的赞誉之声也日益增多。她不再仅仅是那个凭借救驾之功上位的传奇女子,更以其卓绝的见识与安邦定策的智慧,赢得了越来越多务实派官员的真心敬重。凝雪阁内,前来请教政事或单纯示好的命妇络绎不绝,林雪皆能从容应对,言辞得体,气度雍容。
然而,在这表面的风光与忙碌之下,唯有林雪自己知道,她体内那股源自林家血脉的《冰心诀》内力,其恢复速度远远低于预期。断裂的经脉在太医院无数珍稀药物的滋养下已续接完好,丹田气海也不再枯竭,但内力流转间,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滞涩感,仿佛冰层之下暗藏着无形的枷锁。更让她隐隐不安的是,每当夜深人静,她全力运转心法试图冲击瓶颈时,识海深处偶尔会闪过一些极其破碎、光怪陆离的画面——并非是莲尊邪力的侵蚀,而是一些更加古老、更加苍凉的景象:冰封的荒原、断裂的碑文、以及一枚……与她毁去的蟠龙令牌形制相似,却更加古朴、通体宛若玄冰雕琢的令符虚影!
这绝非偶然!林雪确信,《冰心诀》与那蟠龙令牌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超越寻常武学与邪器关联的古老渊源。这渊源,或许关乎林家的真正来历,也关乎她自身力量的根源。
这一日,她向朱常洛提出,想查阅宫中收藏的前朝典籍、野史秘闻,尤其是关于一些古老传说、隐世宗门以及奇异物事的记载。
朱常洛虽觉意外,但对她几乎是有求必应,立刻下令开放部分皇家书库,允她随意翻阅。他甚至调派了几名精通古籍的翰林编修协助她。
于是,林雪的生活重心,暂时从朝堂政事转移到了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她每日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弥漫着陈旧墨香的书库里,埋首于那些落满灰尘、字迹斑驳的竹简、帛书与线装古籍之中。
她翻阅《山海异志》,追寻关于极北寒域、冰魄生灵的零星记载;她查找《百宗源流考》,试图从那些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宗门名号里,找到与“冰寒属性”内力相关的线索;她甚至调阅了前朝皇室密档中,关于一些“祥瑞”、“异宝”的记录。
过程枯燥而漫长,如同大海捞针。那几名翰林编修起初还兢兢业业,但时日一久,见林雪所寻内容虚无缥缈,不着边际,难免有些懈怠,私下议论太子妃是否因伤势影响了心神。
唯有林雪心志如铁,不为所动。她凭借着《冰心诀》带来的超凡记忆力与专注力,以及一种冥冥中的直觉,在无数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捕捉着那一丝可能的联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一日,她在翻阅一本名为《九州禹迹图考》的前朝地理孤本时,目光被其中一页关于西北昆仑山脉的附录吸引。附录并非正統地理志,更像是一篇夹杂着神话传说的游记,其中一段模糊的文字记载,提到了一个名为“玄冰宗”的古老隐世门派。据传此宗门人世代居于昆仑雪线之上,修炼一种至阴至寒的奇特功法,内力精纯,可凝水成冰,封冻万物,但其传承极其隐秘,极少涉足凡尘。更关键的是,文中提及,该宗信物,乃是一枚“玄冰令”,形制古朴,非金非玉,触手生寒,有调和阴阳、镇压邪祟之能。
“玄冰令”!“玄冰宗”!
林雪的心脏猛地一跳!她立刻联想到自己识海中闪过的那枚玄冰令符虚影,以及《冰心诀》那远超寻常武学的冰寒特性!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继续追查。然而,关于“玄冰宗”的记载实在太少,在其他典籍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佐证,仿佛这个宗门只存在于口耳相传的迷雾之中。
线索似乎又断了。
林雪并未气馁。她将目光投向了与“玄冰宗”可能同时代的其他记载。终于,在一部记录前朝宫廷秘闻的残卷《龙韬凤略》中,她找到了一段看似无关,却让她瞳孔骤缩的文字:
“……帝(指前朝某位皇帝)好长生,广罗方士。有西域番僧献‘赤莲秘术’,言可沟通幽冥,汲取血魄,成就莲华法身,帝颇心动。然,时有隐士谏言,称‘赤莲’乃邪魔外道,需以至寒之物克制。帝问何物?隐士对曰:‘昆仑有玄冰,幽冥亦冻结。’后,帝遣使往昆仑,求取‘玄冰魄’未果,事乃寝。番僧亦不知所踪……”
赤莲秘术!莲华法身!
这分明就是莲尊邪教的源头!而克制它的,正是“玄冰”,是那“玄冰魄”!
一个大胆的推测在林雪脑海中逐渐成形:那所谓的“玄冰宗”,或许就是远古时期守护“玄冰魄”或者类似至寒之力的隐世宗门。而莲尊邪教(赤莲秘术)则是其对立面。自己林家祖传的《冰心诀》,极有可能就是“玄冰宗”流传下来的部分传承!而那蟠龙令牌……为何既能引动邪力,又能被《冰心诀》催动克制邪力?难道它本身,就是一件糅合了“玄冰”与“赤莲”两种相反力量本源的古代造物?所谓的“阴阳双令”,并非指形状,而是指其内蕴的冰火、正邪双重属性?
自己毁去的副令偏向“冰寒”,魏忠贤手中的主令偏向“邪火”,二者合一,或许才是完整的、能够真正平衡甚至掌控那种古老力量的钥匙?自己当日强行引爆副令,看似摧毁了它,但那混沌的光芒,是否在某种意义上,反而促使了某种更深层次的变化?
想到这里,林雪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并非《冰心诀》的寒气,而是一种窥见历史深渊的悚然。林家的灭门,自己的复仇之路,与这跨越了不知多少岁月的正邪之争,难道从一开始就紧密相连?
她合上手中的残卷,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窗外,已是暮色四合。
“玄冰宗……赤莲教……蟠龙令……”她低声咀嚼着这几个词汇,清冷的眼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她体内的《冰心诀》内力,似乎感应到了主人心绪的激荡与认知的突破,那一直存在的滞涩感,竟悄然松动了一丝,一股更加精纯、更加古老的寒意,自丹田最深处悄然滋生,缓缓流转。
冰魄溯源,迷雾初开。
她隐隐感觉到,自己武功恢复的契机,乃至彻底解决莲尊教隐患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苦修,而在于揭开这层笼罩在历史与血脉之上的神秘面纱。
前方的路,依旧漫长而未知,但至少,她终于找到了方向。
林雪站起身,走向书库门口,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拉得很长。她知道,接下来,她需要去寻找更多、更直接的证据,或许……该去问问那位,同样与江湖渊源极深的崆峒派弃徒——顾清风了。他师父当年因探寻上古秘辛而被逐出师门,或许,会知道一些连皇家书库都没有记载的……真正的江湖秘闻。
北疆屯垦的成效如春风化雨,渐润边陲,朝堂之上对太子妃林雪的赞誉之声也日益增多。她不再仅仅是那个凭借救驾之功上位的传奇女子,更以其卓绝的见识与安邦定策的智慧,赢得了越来越多务实派官员的真心敬重。凝雪阁内,前来请教政事或单纯示好的命妇络绎不绝,林雪皆能从容应对,言辞得体,气度雍容。
然而,在这表面的风光与忙碌之下,唯有林雪自己知道,她体内那股源自林家血脉的《冰心诀》内力,其恢复速度远远低于预期。断裂的经脉在太医院无数珍稀药物的滋养下已续接完好,丹田气海也不再枯竭,但内力流转间,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滞涩感,仿佛冰层之下暗藏着无形的枷锁。更让她隐隐不安的是,每当夜深人静,她全力运转心法试图冲击瓶颈时,识海深处偶尔会闪过一些极其破碎、光怪陆离的画面——并非是莲尊邪力的侵蚀,而是一些更加古老、更加苍凉的景象:冰封的荒原、断裂的碑文、以及一枚……与她毁去的蟠龙令牌形制相似,却更加古朴、通体宛若玄冰雕琢的令符虚影!
这绝非偶然!林雪确信,《冰心诀》与那蟠龙令牌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超越寻常武学与邪器关联的古老渊源。这渊源,或许关乎林家的真正来历,也关乎她自身力量的根源。
这一日,她向朱常洛提出,想查阅宫中收藏的前朝典籍、野史秘闻,尤其是关于一些古老传说、隐世宗门以及奇异物事的记载。
朱常洛虽觉意外,但对她几乎是有求必应,立刻下令开放部分皇家书库,允她随意翻阅。他甚至调派了几名精通古籍的翰林编修协助她。
于是,林雪的生活重心,暂时从朝堂政事转移到了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她每日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弥漫着陈旧墨香的书库里,埋首于那些落满灰尘、字迹斑驳的竹简、帛书与线装古籍之中。
她翻阅《山海异志》,追寻关于极北寒域、冰魄生灵的零星记载;她查找《百宗源流考》,试图从那些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宗门名号里,找到与“冰寒属性”内力相关的线索;她甚至调阅了前朝皇室密档中,关于一些“祥瑞”、“异宝”的记录。
过程枯燥而漫长,如同大海捞针。那几名翰林编修起初还兢兢业业,但时日一久,见林雪所寻内容虚无缥缈,不着边际,难免有些懈怠,私下议论太子妃是否因伤势影响了心神。
唯有林雪心志如铁,不为所动。她凭借着《冰心诀》带来的超凡记忆力与专注力,以及一种冥冥中的直觉,在无数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捕捉着那一丝可能的联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一日,她在翻阅一本名为《九州禹迹图考》的前朝地理孤本时,目光被其中一页关于西北昆仑山脉的附录吸引。附录并非正統地理志,更像是一篇夹杂着神话传说的游记,其中一段模糊的文字记载,提到了一个名为“玄冰宗”的古老隐世门派。据传此宗门人世代居于昆仑雪线之上,修炼一种至阴至寒的奇特功法,内力精纯,可凝水成冰,封冻万物,但其传承极其隐秘,极少涉足凡尘。更关键的是,文中提及,该宗信物,乃是一枚“玄冰令”,形制古朴,非金非玉,触手生寒,有调和阴阳、镇压邪祟之能。
“玄冰令”!“玄冰宗”!
林雪的心脏猛地一跳!她立刻联想到自己识海中闪过的那枚玄冰令符虚影,以及《冰心诀》那远超寻常武学的冰寒特性!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继续追查。然而,关于“玄冰宗”的记载实在太少,在其他典籍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佐证,仿佛这个宗门只存在于口耳相传的迷雾之中。
线索似乎又断了。
林雪并未气馁。她将目光投向了与“玄冰宗”可能同时代的其他记载。终于,在一部记录前朝宫廷秘闻的残卷《龙韬凤略》中,她找到了一段看似无关,却让她瞳孔骤缩的文字:
“……帝(指前朝某位皇帝)好长生,广罗方士。有西域番僧献‘赤莲秘术’,言可沟通幽冥,汲取血魄,成就莲华法身,帝颇心动。然,时有隐士谏言,称‘赤莲’乃邪魔外道,需以至寒之物克制。帝问何物?隐士对曰:‘昆仑有玄冰,幽冥亦冻结。’后,帝遣使往昆仑,求取‘玄冰魄’未果,事乃寝。番僧亦不知所踪……”
赤莲秘术!莲华法身!
这分明就是莲尊邪教的源头!而克制它的,正是“玄冰”,是那“玄冰魄”!
一个大胆的推测在林雪脑海中逐渐成形:那所谓的“玄冰宗”,或许就是远古时期守护“玄冰魄”或者类似至寒之力的隐世宗门。而莲尊邪教(赤莲秘术)则是其对立面。自己林家祖传的《冰心诀》,极有可能就是“玄冰宗”流传下来的部分传承!而那蟠龙令牌……为何既能引动邪力,又能被《冰心诀》催动克制邪力?难道它本身,就是一件糅合了“玄冰”与“赤莲”两种相反力量本源的古代造物?所谓的“阴阳双令”,并非指形状,而是指其内蕴的冰火、正邪双重属性?
自己毁去的副令偏向“冰寒”,魏忠贤手中的主令偏向“邪火”,二者合一,或许才是完整的、能够真正平衡甚至掌控那种古老力量的钥匙?自己当日强行引爆副令,看似摧毁了它,但那混沌的光芒,是否在某种意义上,反而促使了某种更深层次的变化?
想到这里,林雪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并非《冰心诀》的寒气,而是一种窥见历史深渊的悚然。林家的灭门,自己的复仇之路,与这跨越了不知多少岁月的正邪之争,难道从一开始就紧密相连?
她合上手中的残卷,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窗外,已是暮色四合。
“玄冰宗……赤莲教……蟠龙令……”她低声咀嚼着这几个词汇,清冷的眼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她体内的《冰心诀》内力,似乎感应到了主人心绪的激荡与认知的突破,那一直存在的滞涩感,竟悄然松动了一丝,一股更加精纯、更加古老的寒意,自丹田最深处悄然滋生,缓缓流转。
冰魄溯源,迷雾初开。
她隐隐感觉到,自己武功恢复的契机,乃至彻底解决莲尊教隐患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苦修,而在于揭开这层笼罩在历史与血脉之上的神秘面纱。
前方的路,依旧漫长而未知,但至少,她终于找到了方向。
林雪站起身,走向书库门口,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拉得很长。她知道,接下来,她需要去寻找更多、更直接的证据,或许……该去问问那位,同样与江湖渊源极深的崆峒派弃徒——顾清风了。他师父当年因探寻上古秘辛而被逐出师门,或许,会知道一些连皇家书库都没有记载的……真正的江湖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