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塞上弦歌-《女镖王的复仇路》

  第八十一章塞上弦歌

  北疆的屯垦与民防体系如同一张日益坚韧的网,牢牢扎根于边塞的土地,但太子朱常洛与林雪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单纯的防御,终究被动。欲要北疆真正长治久安,需使此地由朝廷的负担,转变为繁荣的屏障,甚至……出击的跳板。

  这一日,朱常洛与林雪、顾清风、以及新任兵部尚书(原北疆屯垦安边使孙传庭因功擢升)等人,于东宫密室再度议事,议题核心便是——**边贸**与**强军**。

  “屯垦安民,已见成效。然北地贫瘠,物产单一,若仅靠朝廷输血,非长久之计。”朱常洛指着地图上蜿蜒的边境线,“昔日禁令重重,边市凋敝,商旅不通,致使良马、皮货不得入关,盐铁茶帛不得出塞,边民困苦,亦使部落心生怨望,易为奸人所乘。”

  林雪接口道:“殿下所言极是。堵不如疏。臣妾以为,当重启并扩大边贸。于几处关键隘口,设立官督商办的‘榷场’,允许归附部落乃至更远方的游牧民族,以其良马、牛羊、皮货、药材,交换我朝的茶叶、丝绸、瓷器、铁器(非军械)、盐巴。朝廷抽取适量税赋,既可充盈国库,更能使边疆物阜民丰,化潜在之敌为互利之友。”

  她顿了顿,补充道:“尤其茶叶与铁锅,乃草原生活必需,掌控此二者,其重要性不亚于千军万马。”这是她在江湖行走时,从一些常年往来塞外的商队首领口中得知的洞察。

  孙传庭抚掌赞同:“太子妃娘娘高见!以利相结,确比单纯武力威慑更能收服人心。且开放边贸,可使我朝耳目延伸至草原深处,便于探查动向。”

  朱常洛决断道:“好!便依此议。孙卿,此事由你兵部牵头,会同户部、工部,速拟详细章程,选定榷场地界,制定贸易规则与税则,务求公平有序,严防奸商盘剥,亦防违禁物资流出。”

  **边贸之策既定,另一项关乎生死存亡的议题随之浮上水面——如何应对北方游牧民族最犀利的武器:骑兵。**

  顾清风沉声道:“北疆地势开阔,最利骑兵驰骋。我朝边军虽勇,但多以步卒为主,面对来去如风的骑兵,往往被动挨打,即便有民防预警,若无法有效杀伤、阻滞其精锐骑兵,终究难以扭转战局。”

  林雪走到一幅巨大的北疆地貌沙盘前,凝视良久,缓缓道:“骑兵之利,在于速度、冲击与机动。欲破之,需扬长避短,限制其优势,攻击其弱点。”

  她指尖点向沙盘上的山川河流、沟壑丘陵:“其一,**‘因地制骑’**。教导步卒与民防团练,充分利用北疆并非一马平川之地形。于骑兵必经之路,广设陷马坑、绊马索、拒马枪;利用山坡、河谷、林地,布置弓弩手,居高临下,攒射其马匹、骑士;训练小队步卒,习练‘钩镰枪阵’、‘盾刀合击’等专克骑兵的简易战法,近身搏杀时,专砍马腿,使其冲击力顿失。”

  这些都是她在《边塞守御纲要》基础上,结合对骑兵特点的深入思考,提炼出的更具针对性的战术。

  “其二,”林雪目光锐利,“**‘以骑制骑’**。被动防御,终非上策。我朝亦需建立一支强大的、属于我们自己的骑兵!”

  朱常洛眼中精光一闪:“雪儿是说……组建新军骑兵?”

  “不错。”林雪点头,“北疆如今良马渐多,归附部落中亦不乏精通骑射之士。可从中遴选忠勇可靠、骑术精湛者,与边军中原有骑兵骨干、以及内地招募的善骑之士混合编练,组建一支全新的‘北疆铁骑’!其训练,不可再沿袭旧法,需博采众长。”

  她看向顾清风和孙传庭:“顾大哥熟知江湖路数,或可引入一些提升个人骑射、马背格斗的技巧;孙大人久历戎行,精通军阵之道。需将游牧民族的骑射之利,与中原军阵的纪律、配合融为一体。既要能如狼群般散开游击,袭扰侦查,也要能如磐石般集结冲锋,破阵摧锋!”

  林雪的构想,勾勒出了一支兼具灵活性、纪律性与强大冲击力的骑兵蓝图。

  朱常洛听得心潮澎湃,霍然起身:“善!大善!边贸以富之,新骑以强之!此乃北疆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孙卿,顾卿,此事亦需尽快落实!兵部负责兵员遴选、装备配置、粮草供给;顾卿,你负责协助制定骑兵训练操典,尤其是那些……江湖之法与军阵结合的细节!”

  战略既定,庞大的国家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边境线上,几处地理位置优越的关隘开始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宏大的榷场,朝廷派出的官吏与招募的商人进驻,制定详细的贸易规则。很快,来自草原的驼队马帮,载着皮毛、牲畜、药材,与中原商人的茶叶、布匹、铁锅、瓷器汇聚于此,讨价还价之声,取代了往日的金戈铁马,繁荣的景象开始在北疆蔓延。

  而在各大军镇与屯垦区,一场针对骑兵的战术变革也悄然展开。教导官们带着最新的训练手册,指导步卒和民防团练习如何利用地形设置障碍,如何配合使用长枪、盾牌和弓弩对抗骑兵冲锋,“砍马腿”成了训练场上的热门科目。虽然初期显得笨拙,但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加,边军将士们眼中开始闪烁出自信的光芒——他们不再视骑兵为不可战胜的噩梦。

  与此同时,一支支选拔队伍深入各归附部落和边军驻地,遴选骑术精湛、弓马娴熟的勇士。许多部落青年闻讯踊跃报名,将这视为融入大明、获取荣耀的绝佳机会。一支暂命名为“北疆先锋骑”的新军开始组建,营地设在距离边境不远的一处水草丰茂之地。

  顾清风亲自坐镇训练营。他将崆峒派锻炼身法、眼力的法门简化,融入骑兵的基础训练;借鉴江湖中小巧腾挪的功夫,增强骑士在马背上的平衡与闪避能力;甚至将一些暗器手法改良,用于马背上投掷短矛、飞石。同时,他更强调纪律与协同,要求骑士们不仅能个人武勇,更要熟悉各种旗号、哨音,能在高速奔驰中保持阵型,完成迂回、包抄、分割、冲击等战术动作。

  训练是艰苦的,摔伤、磨合期的混乱时有发生。但在充足的粮饷、精良的装备(得益于北疆土法锻铁的支撑)以及明确的晋升通道激励下,这支新生的骑兵部队,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数月之后,朱常洛与林雪借巡视北疆屯垦之机,秘密视察了这支“北疆先锋骑”。

  校场之上,五千铁骑列阵肃立,人马皆静,唯有旌旗在塞外风中猎猎作响。这些骑士,有的面孔带着草原风霜的痕迹,有的眼神透着边军特有的坚毅,此刻却融为一体,散发出一种锐利无匹的气息。

  随着顾清风手中令旗挥动,骑兵们动了起来。先是小股部队散开,如同灵动的游骑,在复杂地形间穿梭,弓弦响处,箭矢精准命中百步外的草靶;继而号角长鸣,分散的骑队迅速汇聚,形成数个锋矢阵,马蹄声如同沉雷滚动,对着模拟的“敌阵”发起了势不可挡的冲锋,刀光闪烁间,木制的靶桩被劈得粉碎!其动作之迅猛,配合之默契,冲击之强悍,令观者无不动容!

  朱常洛看得心驰神往,用力握紧了拳。林雪站在他身侧,清冷的眼眸中也掠过一丝欣慰。她知道,这支融合了各方长处、在她与众人共同努力下诞生的铁骑,将成为未来北疆最锋利的矛,最坚固的盾。

  塞上风起,不再只有苍凉的古调,更增添了铁骑奔腾的雄浑弦歌。

  边贸的繁荣与新锐骑兵的成型,如同给北疆插上了一对坚实的翅膀。大明王朝的北疆战略,从此由被动防御,转向了积极进取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然而,塞外的风雪从未停歇,暗处的敌人也从未放弃觊觎。这支新生的力量,很快便将迎来血与火的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