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移山转水易,无声无息改舆图-《踏碎灵山:悟空以混沌重定天道!》

  栖云山中,取经队伍依旧如陷泥沼。

  数月光阴虚耗,护法伽蓝与金头揭谛早已焦头烂额,各种驱邪破障的法子用尽,那迷阵却似附骨之疽,随灭随生。

  消息传回灵山,观音菩萨眉间蹙痕更深。

  她不再满足于隔空推算,一道凝练的慧光分身已驾云而起,亲临栖云山上空,俯瞰这片云雾缭绕却透着诡异的重峦叠嶂。

  菩萨亲至,“九曲迷仙障”虽妙,但终究是借自然之势,面对菩萨这等大能的近距离审视,能否继续隐藏?

  若被看破,玄明乃至整个丹霞山将直面佛门怒火。

  玄明于丹霞小世界中心生感应。他知晓,仅靠迷阵拖延,终非长久之计。

  菩萨有的是耐心和手段,一点点磨也能磨出一条路来。

  他需要制造更根本、更“合理”的障碍,让佛门即便怀疑,也抓不住任何把柄。

  “迷阵终是术,地势方为根。”

  玄明自语。

  他目光投向栖云山更东方,那里是取经路线的下一段——一片相对开阔,依靠数条河流与特定山谷通道连接的区域。

  他再次悄然离开小世界,这次的目标,是这片区域的地脉与水元根本。

  玄明身形化作一缕清风,融入山川大地。

  他并非施展搬山填海的大神通,那样动静太大。

  而是如同最高明的医者,以混沌阵眼精准定位地壳的脆弱节点,引动地底深处极其细微的应力变化。

  在地底深处,传来一连串微不可闻的“咔嚓”声,那是岩层在精准引导下发生的微观断裂和位移。

  与此同时,他引导地下暗河的水脉,使其悄然改道,渗入更深的岩层,或从其他无关方向涌出。

  栖云山东麓,那条取经队伍原计划渡过的“通天河”支流,水位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河床裸露,淤泥干裂。不过一夜之间,一条数十丈宽、作为重要路标的河流,竟几近断流!

  这还不够。

  玄明引动地脉中淤积的、本会缓慢释放的地煞之气,控制其规模,在几处关键的山隘和谷地同时引发一系列小范围的、恰到好处的“地龙翻身”。

  没有天崩地裂,只有沉闷的隆隆声从地底传来。

  大地轻微震颤,几处本就陡峭的山坡在震动中滑下巨量土石,将山谷通道彻底堵死。

  另一些地方,地面裂开尺许宽的缝隙,虽不致命,却足以让车马难行。

  观音菩萨的慧光分身悬浮于空,佛眼如炬,扫视着下方断流的河道、崩塌的山谷。

  她能清晰“看”到地脉的变动,水源的流失,山体的滑坡。

  然而,在她浩瀚的感知中,这些变动无一例外,都带着纯粹自然的烙印——地壳应力的自然释放,水脉因地质变动而自然改道,山体因结构不稳而自然滑坡。

  每一处变化,都能找到合乎“地理”的解释。

  菩萨试图回溯时光,查看变故发生时的景象,看到的也只是地气升腾、山石滚落的自然画面,毫无法力干预的波动残留!

  玄明的引导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河流断流,导致下游植被开始枯萎;通道被堵,迫使动物迁徙,打破了当地生态;地裂之处,开始积聚雨水,形成新的沼泽……

  所有这些后续变化,层层叠加,使得这片区域的地形地貌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剧变。

  当取经队伍在护法神只的帮助下,终于狼狈不堪地走出栖云山时,面对的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天地。

  原定的路线图已成废纸!

  通天河支流不见了,熟悉的峡谷变成了乱石堆,平坦的路径化为了险峻的峭壁或危险的沼泽。

  唐僧望着眼前天堑,面露绝望。

  护法伽蓝们面面相觑,纵有神通,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清理出如此大规模的自然障碍,更何况,他们隐隐感觉,若强行改变,恐会引来更大的天地反噬。

  观音菩萨分身沉默良久。

  她目光再次扫过这片面目全非的土地,一切痕迹都指向“天意”与“地变”。

  她甚至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在新的地形下,正缓缓形成新的、相对稳定的自然平衡。

  “阿弥陀佛。”

  菩萨轻叹一声,“此地连番地变,乃天道运转,非人力可为。取经之路,应该多磨。另寻他路吧。”

  最终,取经队伍被迫绕行。

  这一绕,何止千里!需要翻越更多穷山恶水,经历更多未知险阻,日程被大大拖延。

  玄明于丹霞山,感知到取经气运被迫转向,绕行远路,目光平静无波。

  移山转水,无声无息。

  他以天地为棋,以自然为刃,未曾显露半分自身气息,便让佛门东进之势,再次受挫。

  菩萨虽心有疑虑,却也只能将这归咎于“劫数”。

  而这,正是玄明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