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既成,主仆名分已定,别苑内的气氛似乎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春熙和夏耘伺候得愈发周到恭敬,眼神中却多了几分对“自己人”的审视。聿先生并未在别苑久留,次日清晨便带着大部分人手离去,只留下数名护卫和必要的仆役,并告知沈青禾,此处可作为她暂时的根基,安心住下即可。
沈青禾知道,这“安心住下”并非让她真的做个闲人。聿先生投入如此成本,必然要看到回报。而她展现价值的第一个机会,很快便不期而至。
那是在她入住别苑的第三日午后,聿先生身边一名叫做“玄十七”的护卫匆匆而来,带来一个密封的铜管。
“沈姑娘,主上有令,此乃近日截获的、自西南传来的部分零散军报及京城各方动向摘要,请姑娘过目,并呈上您的见解。”玄十七语气平板,将铜管递上。
沈青禾接过那沉甸甸的铜管,心中明了,这是聿先生给她的第一道考题。考校她的分析能力,也试探她的立场。
她回到书房,屏退左右,独自打开了铜管。里面是数张写满密麻小字的纸条,内容纷繁复杂:有关于周承海残部退守某处关隘的零星消息,有朝廷内部对于如何处置镇北王兵败一事的争议,有几位皇子及其背后势力对此事的反应,甚至还有柳如烟父亲、当朝吏部尚书柳文正近日频繁会见某些边军将领的记录……
信息碎片化,真伪难辨,却如同一张巨大的蛛网,隐约勾勒出周承海倒台后,京城乃至整个大周朝堂暗流汹涌的局势。
沈青禾看得心惊肉跳。这些信息,绝非普通人能接触到。聿先生的能量,果然深不可测。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铺开纸张,提起笔。她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先将所有信息分门别类,梳理脉络。
周承海兵败,留下的权力真空巨大。兵权、王府庞大的产业、西南的势力范围……都成了各方势力觊觎的肥肉。朝廷想收回权力,皇子们想趁机扩张势力,边军将领们则在观望站队。而柳如烟及其家族,显然不甘心就此没落,正在积极活动,试图保住部分利益,甚至……可能想利用周承海“下落不明”这一点做文章。
那么,聿先生,或者说他背后的势力,在这盘棋中,又想扮演什么角色?是某位皇子?还是另有图谋?
沈青禾沉吟良久,蘸饱墨,开始写下自己的分析。她没有妄加猜测聿先生的立场,而是客观地剖析了当前局势的几个关键点:
其一,周承海生死是关键。若生还,局势尚有变数;若确认身亡,瓜分其势力的进程将大大加快。
其二,柳文正频繁接触边将,用意深远。可能是为自保,也可能是在为某位皇子铺路,需密切关注其接触对象及后续动作。
其三,朝廷内部争议,根源在于对藩镇势力的忌惮与对稳定西南局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任何决策,都需平衡这两点。
其四,……(她结合自己对王府内部人事的了解,补充了几点关于王府旧部可能的人心向背和潜在隐患)。
最后,她笔锋一转,写下了自己的建议:
“眼下局势未明,宜静观其变,暗中收集各方确凿证据,尤其是关于柳氏动向及西南残部实际情况。同时,可适当散播周承海可能已暗中回京或另有人选的谣言,以加剧各方猜忌,扰乱对手布局,为我方争取时间与空间。”
她写下的,并非具体的行动计划,而是一种战略性的思路——制造混乱,火中取栗。这符合她目前对聿先生势力处于暗中观察、伺机而动阶段的判断。
写完后,她将分析报告仔细封好,交给等候在外的玄十七。
“有劳。”
玄十七接过,一言不发,转身离去。
送走玄十七,沈青禾站在窗前,心中并不平静。这第一次“献策”,无异于一次冒险的投名状。她的分析是否准确?建议是否合乎聿先生的心意?她无从得知。
接下来的两日,风平浪静。聿先生那边没有任何反馈。
直到第二日深夜,玄十七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听竹轩。
“沈姑娘,主上对您的分析甚为满意。”玄十七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但语气似乎缓和了一丝,“主上有令,即日起,有关京城各方动向及西南情报,会定期送至姑娘处,由姑娘先行梳理分析。另,主上问,姑娘对王府旧库中,可能存在的《幽冥图》其他残片或相关记载,有何看法?”
沈青禾心中先是一松,随即又是一紧。松的是第一关似乎过了,聿先生认可了她的能力。紧的是,第二个问题直接指向了幽冥图,并且牵扯到王府旧库!那是柳如烟如今牢牢掌控的地方!
聿先生这是在告诉她,合作已经开始,她需要拿出更多实质性的东西,甚至……可能要开始针对王府采取行动了。
她沉吟片刻,谨慎答道:“王府旧库浩瀚,且有柳氏严防死守,直接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风险极高。妾身以为,或可从当年经手库房整理、或与先父有过交往的旧人入手,旁敲侧击,或许能有所得。此事需从长计议,周密安排。”
她没有大包大揽,而是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思路。
玄十七点了点头:“属下会将姑娘的意思回禀主上。”说完,再次消失在夜色中。
沈青禾知道,平静的日子结束了。她已经被卷入了聿先生的棋局之中,成为了一枚正在被评估价值的棋子。
她必须尽快展现出更多的价值,才能在这新的漩涡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而不是永远被动地听从指令。
她的目光,再次落向了京城的方向。那座吞噬了她青春与希望的王府,如今,似乎又成了她必须回去面对的战场。
只是这一次,她不再是被束缚的囚鸟,而是带着秘密与利刃的……归客。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完
沈青禾知道,这“安心住下”并非让她真的做个闲人。聿先生投入如此成本,必然要看到回报。而她展现价值的第一个机会,很快便不期而至。
那是在她入住别苑的第三日午后,聿先生身边一名叫做“玄十七”的护卫匆匆而来,带来一个密封的铜管。
“沈姑娘,主上有令,此乃近日截获的、自西南传来的部分零散军报及京城各方动向摘要,请姑娘过目,并呈上您的见解。”玄十七语气平板,将铜管递上。
沈青禾接过那沉甸甸的铜管,心中明了,这是聿先生给她的第一道考题。考校她的分析能力,也试探她的立场。
她回到书房,屏退左右,独自打开了铜管。里面是数张写满密麻小字的纸条,内容纷繁复杂:有关于周承海残部退守某处关隘的零星消息,有朝廷内部对于如何处置镇北王兵败一事的争议,有几位皇子及其背后势力对此事的反应,甚至还有柳如烟父亲、当朝吏部尚书柳文正近日频繁会见某些边军将领的记录……
信息碎片化,真伪难辨,却如同一张巨大的蛛网,隐约勾勒出周承海倒台后,京城乃至整个大周朝堂暗流汹涌的局势。
沈青禾看得心惊肉跳。这些信息,绝非普通人能接触到。聿先生的能量,果然深不可测。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铺开纸张,提起笔。她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先将所有信息分门别类,梳理脉络。
周承海兵败,留下的权力真空巨大。兵权、王府庞大的产业、西南的势力范围……都成了各方势力觊觎的肥肉。朝廷想收回权力,皇子们想趁机扩张势力,边军将领们则在观望站队。而柳如烟及其家族,显然不甘心就此没落,正在积极活动,试图保住部分利益,甚至……可能想利用周承海“下落不明”这一点做文章。
那么,聿先生,或者说他背后的势力,在这盘棋中,又想扮演什么角色?是某位皇子?还是另有图谋?
沈青禾沉吟良久,蘸饱墨,开始写下自己的分析。她没有妄加猜测聿先生的立场,而是客观地剖析了当前局势的几个关键点:
其一,周承海生死是关键。若生还,局势尚有变数;若确认身亡,瓜分其势力的进程将大大加快。
其二,柳文正频繁接触边将,用意深远。可能是为自保,也可能是在为某位皇子铺路,需密切关注其接触对象及后续动作。
其三,朝廷内部争议,根源在于对藩镇势力的忌惮与对稳定西南局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任何决策,都需平衡这两点。
其四,……(她结合自己对王府内部人事的了解,补充了几点关于王府旧部可能的人心向背和潜在隐患)。
最后,她笔锋一转,写下了自己的建议:
“眼下局势未明,宜静观其变,暗中收集各方确凿证据,尤其是关于柳氏动向及西南残部实际情况。同时,可适当散播周承海可能已暗中回京或另有人选的谣言,以加剧各方猜忌,扰乱对手布局,为我方争取时间与空间。”
她写下的,并非具体的行动计划,而是一种战略性的思路——制造混乱,火中取栗。这符合她目前对聿先生势力处于暗中观察、伺机而动阶段的判断。
写完后,她将分析报告仔细封好,交给等候在外的玄十七。
“有劳。”
玄十七接过,一言不发,转身离去。
送走玄十七,沈青禾站在窗前,心中并不平静。这第一次“献策”,无异于一次冒险的投名状。她的分析是否准确?建议是否合乎聿先生的心意?她无从得知。
接下来的两日,风平浪静。聿先生那边没有任何反馈。
直到第二日深夜,玄十七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听竹轩。
“沈姑娘,主上对您的分析甚为满意。”玄十七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但语气似乎缓和了一丝,“主上有令,即日起,有关京城各方动向及西南情报,会定期送至姑娘处,由姑娘先行梳理分析。另,主上问,姑娘对王府旧库中,可能存在的《幽冥图》其他残片或相关记载,有何看法?”
沈青禾心中先是一松,随即又是一紧。松的是第一关似乎过了,聿先生认可了她的能力。紧的是,第二个问题直接指向了幽冥图,并且牵扯到王府旧库!那是柳如烟如今牢牢掌控的地方!
聿先生这是在告诉她,合作已经开始,她需要拿出更多实质性的东西,甚至……可能要开始针对王府采取行动了。
她沉吟片刻,谨慎答道:“王府旧库浩瀚,且有柳氏严防死守,直接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风险极高。妾身以为,或可从当年经手库房整理、或与先父有过交往的旧人入手,旁敲侧击,或许能有所得。此事需从长计议,周密安排。”
她没有大包大揽,而是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思路。
玄十七点了点头:“属下会将姑娘的意思回禀主上。”说完,再次消失在夜色中。
沈青禾知道,平静的日子结束了。她已经被卷入了聿先生的棋局之中,成为了一枚正在被评估价值的棋子。
她必须尽快展现出更多的价值,才能在这新的漩涡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而不是永远被动地听从指令。
她的目光,再次落向了京城的方向。那座吞噬了她青春与希望的王府,如今,似乎又成了她必须回去面对的战场。
只是这一次,她不再是被束缚的囚鸟,而是带着秘密与利刃的……归客。
第一百四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