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线的另一侧,樱花国第58师团的临时指挥部里,气氛同样压抑。山下奉文大将,刚刚结束了与东京大本营的无线电通话。电话那头,杉山元陆相的咆哮声,几乎要震破他的耳膜。
“一个月!山下君!你用了整整一个月,动用了帝国最精锐的师团和战车部队,却连一个小小的布拉尼亚半岛都拿不下来!皇帝陛下,非常失望!”
“将军,敌人抵抗之顽强,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山下文耐着性子解释,“他们的防御工事,如同迷宫。他们的炮火,精准而致命。我们的士兵,虽然英勇,但伤亡……实在是太大了。”
“伤亡,是武士的荣耀!”杉山元的声音,冷酷无情,“我不要听借口!我只要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在下一个月内,给我拿下维多利亚港!这是命令!”
通话中断了。山下文放下听筒,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他,“马来之虎”,曾经用七十天的时间,就席卷了整个马来半岛,迫使十万英军投降。而现在,他却被哈灵顿这个“顽固的英国佬”,用最原始的战壕和炮火,死死地拖在了这片泥潭里。
他赢得了天空,却输给了大地。
他的“樱花”战机,可以摧毁敌人的机场和补给站,但无法摧毁那些深埋地下的指挥部和工事。他的坦克洪流,在冲破了第一道防线后,就陷入了雷区、反坦克壕和侧翼火力的重重陷阱之中。他引以为傲的步兵,拥有无与伦比的勇气,但这种勇气,在面对由机枪、铁丝网和炮弹碎片组成的死亡之墙时,显得如此廉价。
他每天都能收到前线雪片般飞来的战报,但内容却千篇一律:
“第114联队,对303高地北坡发动第十次攻击,在付出了六百人伤亡后,占领了2号碉堡,但随即在敌炮火覆盖下,被迫撤退。”
“第3战车联队,在支援步兵攻击时,遭遇敌反坦克炮伏击,损失‘四式’战车七辆,‘九七式改’十二辆。”
“第58师团,减员已超过百分之四十,请求补充兵员。”
胜利,看起来遥遥无期。而他所付出的,却是帝国陆军最精锐、最有经验的一批老兵。那些从黄洲北部一路打过来的百战之士,正在这个无名的半岛上,被毫无意义地消耗掉。新补充上来的士兵,大多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和学生。他们虽然被武士道精神洗脑,狂热而悍不畏死,但他们缺乏最基本的战场生存技能。他们不知道如何躲避炮火,不知道如何利用地形,甚至不知道如何在冲锋时,保持最基本的队形。他们成群地冲锋,又成群地倒下。
坦克兵曹长石川健夫,现在是第3战车联队一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坦克排的排长。他的新座驾,是一辆修复后的“四式中战车”,车身上,还留着几个无法修复的弹孔。他的新车组成员,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排长,我们……我们真的要从那片开阔地冲过去吗?”新的驾驶员,一个名叫小林的一等兵,紧张地问。那片开阔地,被双方士兵称为“坦克坟场”,上面布满了数十辆坦克的残骸。
“这是命令。”石川冷冷地回答。他已经变得麻木了。他知道,这次冲锋,生还的希望,微乎其微。但他必须执行。
当冲锋的信号弹升起时,小林因为过度紧张,竟然忘了挂挡。坦克在原地,徒劳地轰鸣着。
“你在干什么!?”石川怒吼道。
“对……对不起!”小林哭着,胡乱地拨动着操纵杆。
就在这短短几秒的耽搁里,一发从侧翼射来的17磅炮穿甲弹,准确地击中了他们的炮塔。石川只感到眼前一黑,随即,就被巨大的爆炸和烈火吞噬。他最后的意识,是听到小林那声充满恐惧和悔恨的尖叫。
在后方的野战医院里,景象更是如同地狱。伤兵,挤满了所有的走廊和帐篷。因为缺乏药品,特别是盘尼西林(青霉素),许多原本可以被救活的士兵,只能在痛苦的感染中,慢慢死去。截肢手术,是最常见的外科处理方式。每天,都有成筐的、血淋淋的断肢,被运出去掩埋。
一名军医,在连续工作了三十六个小时后,精神崩溃了。他扔掉手术刀,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救不完……根本救不完……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去死……”
山下奉文,也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他取得了战术上的无数次“胜利”,占领了一段又一段的战壕,摧毁了一个又一个的碉堡。但这些胜利,都是空洞的。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山一样高的尸体作为代价。而敌人的防线,虽然摇摇欲坠,却总能在最后关头,奇迹般地稳住。
他的后勤,也开始出现问题。虽然“深渊海蛇”在大洋上,战绩辉煌,但在布拉尼亚半岛这个小小的角落,北约军集中了所有能动用的反潜力量,不计成本地为他们的运输船队护航。樱花国的潜艇,在这里的损失率,急剧上升。运往前线的弹药和燃油,开始出现短缺。
一天晚上,山下文独自一人,登上了后方的一个小山丘。他望着远处,那条被炮火映红的、连绵不绝的战线,听着那永不停歇的枪炮声。他知道,这场战争,已经变成了一台失控的机器。维系它运转的,不再是战略目标,而是一种空洞的、被宣传机器煽动起来的狂热。
他意识到,他和他的对手哈灵顿,都成了这场巨大悲剧的导演。他们指挥着数百万的演员,在这片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关于死亡和毁灭的戏剧。而真正决定戏剧结局的,并不在这片泥泞的土地上。
他回到指挥部,向山本一郎元帅,发去了一封绝密的电报。电报的内容很短:
“陆上已成僵局,徒增伤亡。帝国之命运,唯有依靠联合舰队,在海上寻求最终之解决。恳请元帅,早做决断。”
“一个月!山下君!你用了整整一个月,动用了帝国最精锐的师团和战车部队,却连一个小小的布拉尼亚半岛都拿不下来!皇帝陛下,非常失望!”
“将军,敌人抵抗之顽强,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山下文耐着性子解释,“他们的防御工事,如同迷宫。他们的炮火,精准而致命。我们的士兵,虽然英勇,但伤亡……实在是太大了。”
“伤亡,是武士的荣耀!”杉山元的声音,冷酷无情,“我不要听借口!我只要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在下一个月内,给我拿下维多利亚港!这是命令!”
通话中断了。山下文放下听筒,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他,“马来之虎”,曾经用七十天的时间,就席卷了整个马来半岛,迫使十万英军投降。而现在,他却被哈灵顿这个“顽固的英国佬”,用最原始的战壕和炮火,死死地拖在了这片泥潭里。
他赢得了天空,却输给了大地。
他的“樱花”战机,可以摧毁敌人的机场和补给站,但无法摧毁那些深埋地下的指挥部和工事。他的坦克洪流,在冲破了第一道防线后,就陷入了雷区、反坦克壕和侧翼火力的重重陷阱之中。他引以为傲的步兵,拥有无与伦比的勇气,但这种勇气,在面对由机枪、铁丝网和炮弹碎片组成的死亡之墙时,显得如此廉价。
他每天都能收到前线雪片般飞来的战报,但内容却千篇一律:
“第114联队,对303高地北坡发动第十次攻击,在付出了六百人伤亡后,占领了2号碉堡,但随即在敌炮火覆盖下,被迫撤退。”
“第3战车联队,在支援步兵攻击时,遭遇敌反坦克炮伏击,损失‘四式’战车七辆,‘九七式改’十二辆。”
“第58师团,减员已超过百分之四十,请求补充兵员。”
胜利,看起来遥遥无期。而他所付出的,却是帝国陆军最精锐、最有经验的一批老兵。那些从黄洲北部一路打过来的百战之士,正在这个无名的半岛上,被毫无意义地消耗掉。新补充上来的士兵,大多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和学生。他们虽然被武士道精神洗脑,狂热而悍不畏死,但他们缺乏最基本的战场生存技能。他们不知道如何躲避炮火,不知道如何利用地形,甚至不知道如何在冲锋时,保持最基本的队形。他们成群地冲锋,又成群地倒下。
坦克兵曹长石川健夫,现在是第3战车联队一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坦克排的排长。他的新座驾,是一辆修复后的“四式中战车”,车身上,还留着几个无法修复的弹孔。他的新车组成员,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
“排长,我们……我们真的要从那片开阔地冲过去吗?”新的驾驶员,一个名叫小林的一等兵,紧张地问。那片开阔地,被双方士兵称为“坦克坟场”,上面布满了数十辆坦克的残骸。
“这是命令。”石川冷冷地回答。他已经变得麻木了。他知道,这次冲锋,生还的希望,微乎其微。但他必须执行。
当冲锋的信号弹升起时,小林因为过度紧张,竟然忘了挂挡。坦克在原地,徒劳地轰鸣着。
“你在干什么!?”石川怒吼道。
“对……对不起!”小林哭着,胡乱地拨动着操纵杆。
就在这短短几秒的耽搁里,一发从侧翼射来的17磅炮穿甲弹,准确地击中了他们的炮塔。石川只感到眼前一黑,随即,就被巨大的爆炸和烈火吞噬。他最后的意识,是听到小林那声充满恐惧和悔恨的尖叫。
在后方的野战医院里,景象更是如同地狱。伤兵,挤满了所有的走廊和帐篷。因为缺乏药品,特别是盘尼西林(青霉素),许多原本可以被救活的士兵,只能在痛苦的感染中,慢慢死去。截肢手术,是最常见的外科处理方式。每天,都有成筐的、血淋淋的断肢,被运出去掩埋。
一名军医,在连续工作了三十六个小时后,精神崩溃了。他扔掉手术刀,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救不完……根本救不完……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去死……”
山下奉文,也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他取得了战术上的无数次“胜利”,占领了一段又一段的战壕,摧毁了一个又一个的碉堡。但这些胜利,都是空洞的。他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山一样高的尸体作为代价。而敌人的防线,虽然摇摇欲坠,却总能在最后关头,奇迹般地稳住。
他的后勤,也开始出现问题。虽然“深渊海蛇”在大洋上,战绩辉煌,但在布拉尼亚半岛这个小小的角落,北约军集中了所有能动用的反潜力量,不计成本地为他们的运输船队护航。樱花国的潜艇,在这里的损失率,急剧上升。运往前线的弹药和燃油,开始出现短缺。
一天晚上,山下文独自一人,登上了后方的一个小山丘。他望着远处,那条被炮火映红的、连绵不绝的战线,听着那永不停歇的枪炮声。他知道,这场战争,已经变成了一台失控的机器。维系它运转的,不再是战略目标,而是一种空洞的、被宣传机器煽动起来的狂热。
他意识到,他和他的对手哈灵顿,都成了这场巨大悲剧的导演。他们指挥着数百万的演员,在这片舞台上,上演着一出关于死亡和毁灭的戏剧。而真正决定戏剧结局的,并不在这片泥泞的土地上。
他回到指挥部,向山本一郎元帅,发去了一封绝密的电报。电报的内容很短:
“陆上已成僵局,徒增伤亡。帝国之命运,唯有依靠联合舰队,在海上寻求最终之解决。恳请元帅,早做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