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隆美尔的先头部队,那些伤痕累累的坦克,从“库拉血廊”的烟雾和烈火中冲出来,看到地平线上,那道由第一、第二近卫坦克集团军组成的钢铁长城时,许多德普士坦克兵的脸上,都露出了绝望的神情。
他们刚刚从一个地狱里爬出来,却发现自己,正一头撞向另一个,更加坚固的地狱。他们的坦克,燃料和弹药,都已经在长达数天的突围战中,消耗殆尽。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再去啃下这块硬骨头了。
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侧后方,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引擎轰鸣声。
是施坦因纳的“欧根亲王”师!
这支一直作为援军,负责从外部打开缺口的精锐部队,此刻,终于发挥了它作为“铁锤”的真正作用。施坦因纳,在接到隆美尔的求援信号后,立刻将他麾下所有还能开动的坦克,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攻击集群,如同出鞘的利剑,狠狠地,从侧翼,撞向了刚刚部署完毕,阵脚未稳的沙罗坦克防线。
数十辆“重型坦克,一马当先。它们那足以让所有对手感到恐惧的88毫米主炮,开始发出怒吼。
沙罗的重型坦克,虽然性能优异,但在仓促之间建立的防线上,面对德普士最精锐的装甲师,从最薄弱的侧翼发动的突袭,瞬间就陷入了巨大的混乱。
一场规模空前的坦克大决战,在库拉河西岸的原野上,猛烈地爆发了。
数百辆坦克,在广阔的战场上,追逐、射击、爆炸。炮弹的呼啸声,金属被撕裂的尖锐声,坦克殉爆的巨大轰鸣声,交织成了一曲死亡的交响乐。
从走廊里冲出来的,隆美尔麾下的残存坦克,也加入了战团。他们虽然弹药不多,但他们经验丰富的老兵车组,像经验丰富的猎手一样,专挑沙罗坦克的薄弱部位下手。
这场混战,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以施坦因纳装甲集群的惨胜而告终。朱可夫的两个近卫坦克集团军,虽然给德普士人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他们的防线,最终还是被撕开了一个缺口。他们没能完成合围隆美尔最后主力的任务。
当夜幕降临时,隆美尔和施坦因纳,两位德意志的将军,终于在一片燃烧的坦克残骸旁,会面了。
隆美尔从他的指挥车上走下来,他的军服,已经满是硝烟和污渍,脸上写满了难以言喻的疲惫。他看着眼前这位比他年轻许多,眼神中却充满了冰冷和傲慢的党卫军将领,伸出了自己的手。
“施坦因纳将军,我代表东方军团所有活下来的弟兄,感谢你。”
施坦因纳握住了他的手,语气中,却听不出太多的尊敬。“我的元帅,我只是在执行皇帝陛下的命令。不过,你看起来,情况不太好。”
隆美尔的目光,越过施坦因纳的肩膀,望向自己身后,那条还在冒着黑烟的“血色走廊”。后续的部队,从里面走出来。他们衣衫褴褛,许多人身上都带着伤。
一名参谋,递上了一份初步的伤亡统计报告。隆美尔只看了一眼,身体就无法抑制地晃动了一下。
出发时,包围圈内的德普士和中洲军队,总计八十万人。
现在,成功突围,与援军会合的,不足六十万。其中,德普士“东方军团”的精锐,损失超过六万人,几乎被打残。而那些中洲盟军,更是损失惨重。
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乎所有的重装备,坦克、火炮、卡车,都永远地留在了那条走廊里,或者留在了胡贝将军的殿后阵地上。
他成功地率领大部分军队,逃出了生天。但是,这支军队,已经不再是那支曾经让整个东方战线都为之颤抖的,无敌的“东方军团”了。他们,只是一群需要休整、补充、重建的残兵败将,这需要时间。
“我们……赢了吗?”隆美尔喃喃自语。
施坦因纳看着他,没有回答。
这是一场苦涩的重逢。胜利的喜悦,被巨大的伤亡和损失,冲刷得一干二净。他们虽然逃出了皮可夫的包围圈,但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输掉的,或许更多。
柏林堡,帝国宣传部长戈尔的办公室里,洋溢着一片欢庆的气氛。所有的报纸,都在用最醒目的标题,欢呼着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胜利”。
“隆美尔奇迹!八十万大军,于皮可夫的天罗地网中,胜利转进!”
“沙漠之狐,再创神话!击溃百万沙罗大军,稳固帝国东疆!”
“世界第一名将,隆美尔,帝国不落的雄鹰!”
隆美尔的名字,被推上了神坛。他被塑造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日耳曼战神的化身。无数的德普士民众,走上街头,欢呼着,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无忧宫内,威廉皇帝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看着手中,隆美尔发来的,经过参谋部“修饰”过的战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朕就知道,朕没有看错人!”皇帝激动地对身边的将领们说,“隆美尔,没有让朕失望!他保住了帝国在东方的基石!朕当初力排众议,派遣援军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皇帝,立刻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授勋隆美尔为伯爵,授予其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正式任命隆美尔元帅,为整个‘中洲战区’总司令,全权负责东方战线的一切军务!朕,不再插手!”
皇帝彻底放手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那个可以为他赢得整个东方战争的天才。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隆美尔的身上。
然而,在遥远的高索前线,刚刚接管了“中洲战区”指挥权的隆美尔,却没有丝毫的喜悦。他站在一座小山丘上,看着自己麾下那支士气低落、装备残缺的军队,心中充满了苦涩。
他赢得了荣誉,赢得了皇帝的信任,赢得了“世界第一名将”的头衔。但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输掉了什么。他输掉了他最精锐的装甲军,输掉了未来半年内,在东线发动任何大规模进攻的能力。
他用一场战术上的奇迹,换来的,是战略上的巨大被动。
而在他对面,沙罗帝国,南方方面军指挥部。
皮可夫,正站在同一张沙盘前。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失败的沮气。他刚刚结束了与圣彼冬宫的通讯。
电话里,沙皇尼古拉三世,对他未能全歼隆美尔,表达了“些许的失望”。但是,当朱可夫向他汇报了最终的战果后,沙皇的语气,立刻变得满意起来。
“……是的,陛下。隆美尔逃脱了,但是,他付出了超过二十万精锐士兵和几乎全部重装备的代价。他的‘东方军团’,在未来一年内,都将不具备任何进攻能力。”
“……是的,陛下。我们虽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但我们的战略目标,已经全部达成。巴库及其周边的油田区,已经全部被我军收复。德普士人,再也无法威胁到我们的石油生命线。”
“……是的,陛下。我已经下令,方面军转入全线防御。利用我们获得的宝贵时间,以及北约源源不断的援助,我们将重建我们的军队。下一次,当我们发动进攻时,我们将直捣柏林堡。”
挂断电话,皮可夫看着地图上,那条由隆美尔突围后,形成的新的、漫长的对峙线。
他失败了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的。他没能抓住那只最狡猾的狐狸。
但他胜利了吗?从战略层面上说,是的。他以巨大的代价,彻底摧毁了德普士帝国在东线的主动权,保住了帝国的经济命脉,为最终的胜利,赢得了时间。
这是一场没有真正胜利者的战役。
隆美尔赢得了名声,却输掉了主动。朱可夫输掉了面子,却赢得了时间。
两位统帅,都站在自己胜利的巅峰,感受着高处不胜寒的寂寥。他们都知道,这场残酷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下一次的对决,将会更加血腥,更加残酷。而世界的命运,就悬于他们二人,以及他们背后那两个庞大帝国的意志之间。
他们刚刚从一个地狱里爬出来,却发现自己,正一头撞向另一个,更加坚固的地狱。他们的坦克,燃料和弹药,都已经在长达数天的突围战中,消耗殆尽。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再去啃下这块硬骨头了。
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侧后方,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引擎轰鸣声。
是施坦因纳的“欧根亲王”师!
这支一直作为援军,负责从外部打开缺口的精锐部队,此刻,终于发挥了它作为“铁锤”的真正作用。施坦因纳,在接到隆美尔的求援信号后,立刻将他麾下所有还能开动的坦克,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攻击集群,如同出鞘的利剑,狠狠地,从侧翼,撞向了刚刚部署完毕,阵脚未稳的沙罗坦克防线。
数十辆“重型坦克,一马当先。它们那足以让所有对手感到恐惧的88毫米主炮,开始发出怒吼。
沙罗的重型坦克,虽然性能优异,但在仓促之间建立的防线上,面对德普士最精锐的装甲师,从最薄弱的侧翼发动的突袭,瞬间就陷入了巨大的混乱。
一场规模空前的坦克大决战,在库拉河西岸的原野上,猛烈地爆发了。
数百辆坦克,在广阔的战场上,追逐、射击、爆炸。炮弹的呼啸声,金属被撕裂的尖锐声,坦克殉爆的巨大轰鸣声,交织成了一曲死亡的交响乐。
从走廊里冲出来的,隆美尔麾下的残存坦克,也加入了战团。他们虽然弹药不多,但他们经验丰富的老兵车组,像经验丰富的猎手一样,专挑沙罗坦克的薄弱部位下手。
这场混战,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以施坦因纳装甲集群的惨胜而告终。朱可夫的两个近卫坦克集团军,虽然给德普士人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他们的防线,最终还是被撕开了一个缺口。他们没能完成合围隆美尔最后主力的任务。
当夜幕降临时,隆美尔和施坦因纳,两位德意志的将军,终于在一片燃烧的坦克残骸旁,会面了。
隆美尔从他的指挥车上走下来,他的军服,已经满是硝烟和污渍,脸上写满了难以言喻的疲惫。他看着眼前这位比他年轻许多,眼神中却充满了冰冷和傲慢的党卫军将领,伸出了自己的手。
“施坦因纳将军,我代表东方军团所有活下来的弟兄,感谢你。”
施坦因纳握住了他的手,语气中,却听不出太多的尊敬。“我的元帅,我只是在执行皇帝陛下的命令。不过,你看起来,情况不太好。”
隆美尔的目光,越过施坦因纳的肩膀,望向自己身后,那条还在冒着黑烟的“血色走廊”。后续的部队,从里面走出来。他们衣衫褴褛,许多人身上都带着伤。
一名参谋,递上了一份初步的伤亡统计报告。隆美尔只看了一眼,身体就无法抑制地晃动了一下。
出发时,包围圈内的德普士和中洲军队,总计八十万人。
现在,成功突围,与援军会合的,不足六十万。其中,德普士“东方军团”的精锐,损失超过六万人,几乎被打残。而那些中洲盟军,更是损失惨重。
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乎所有的重装备,坦克、火炮、卡车,都永远地留在了那条走廊里,或者留在了胡贝将军的殿后阵地上。
他成功地率领大部分军队,逃出了生天。但是,这支军队,已经不再是那支曾经让整个东方战线都为之颤抖的,无敌的“东方军团”了。他们,只是一群需要休整、补充、重建的残兵败将,这需要时间。
“我们……赢了吗?”隆美尔喃喃自语。
施坦因纳看着他,没有回答。
这是一场苦涩的重逢。胜利的喜悦,被巨大的伤亡和损失,冲刷得一干二净。他们虽然逃出了皮可夫的包围圈,但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输掉的,或许更多。
柏林堡,帝国宣传部长戈尔的办公室里,洋溢着一片欢庆的气氛。所有的报纸,都在用最醒目的标题,欢呼着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胜利”。
“隆美尔奇迹!八十万大军,于皮可夫的天罗地网中,胜利转进!”
“沙漠之狐,再创神话!击溃百万沙罗大军,稳固帝国东疆!”
“世界第一名将,隆美尔,帝国不落的雄鹰!”
隆美尔的名字,被推上了神坛。他被塑造成了一个战无不胜的,日耳曼战神的化身。无数的德普士民众,走上街头,欢呼着,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无忧宫内,威廉皇帝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看着手中,隆美尔发来的,经过参谋部“修饰”过的战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朕就知道,朕没有看错人!”皇帝激动地对身边的将领们说,“隆美尔,没有让朕失望!他保住了帝国在东方的基石!朕当初力排众议,派遣援军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皇帝,立刻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授勋隆美尔为伯爵,授予其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
“正式任命隆美尔元帅,为整个‘中洲战区’总司令,全权负责东方战线的一切军务!朕,不再插手!”
皇帝彻底放手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那个可以为他赢得整个东方战争的天才。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隆美尔的身上。
然而,在遥远的高索前线,刚刚接管了“中洲战区”指挥权的隆美尔,却没有丝毫的喜悦。他站在一座小山丘上,看着自己麾下那支士气低落、装备残缺的军队,心中充满了苦涩。
他赢得了荣誉,赢得了皇帝的信任,赢得了“世界第一名将”的头衔。但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输掉了什么。他输掉了他最精锐的装甲军,输掉了未来半年内,在东线发动任何大规模进攻的能力。
他用一场战术上的奇迹,换来的,是战略上的巨大被动。
而在他对面,沙罗帝国,南方方面军指挥部。
皮可夫,正站在同一张沙盘前。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失败的沮气。他刚刚结束了与圣彼冬宫的通讯。
电话里,沙皇尼古拉三世,对他未能全歼隆美尔,表达了“些许的失望”。但是,当朱可夫向他汇报了最终的战果后,沙皇的语气,立刻变得满意起来。
“……是的,陛下。隆美尔逃脱了,但是,他付出了超过二十万精锐士兵和几乎全部重装备的代价。他的‘东方军团’,在未来一年内,都将不具备任何进攻能力。”
“……是的,陛下。我们虽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但我们的战略目标,已经全部达成。巴库及其周边的油田区,已经全部被我军收复。德普士人,再也无法威胁到我们的石油生命线。”
“……是的,陛下。我已经下令,方面军转入全线防御。利用我们获得的宝贵时间,以及北约源源不断的援助,我们将重建我们的军队。下一次,当我们发动进攻时,我们将直捣柏林堡。”
挂断电话,皮可夫看着地图上,那条由隆美尔突围后,形成的新的、漫长的对峙线。
他失败了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的。他没能抓住那只最狡猾的狐狸。
但他胜利了吗?从战略层面上说,是的。他以巨大的代价,彻底摧毁了德普士帝国在东线的主动权,保住了帝国的经济命脉,为最终的胜利,赢得了时间。
这是一场没有真正胜利者的战役。
隆美尔赢得了名声,却输掉了主动。朱可夫输掉了面子,却赢得了时间。
两位统帅,都站在自己胜利的巅峰,感受着高处不胜寒的寂寥。他们都知道,这场残酷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下一次的对决,将会更加血腥,更加残酷。而世界的命运,就悬于他们二人,以及他们背后那两个庞大帝国的意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