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斯波高原的冰雪刚刚融化,广袤的中洲大地开始焕发生机时,“朝阳行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德普士的“中洲大军团”作为战略铁拳,与整编后的四十万斯波-阿伯联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如潮水般涌入了当时仍处于英吉帝国和沙罗帝国势力范围下的中洲中部地区——伊克和叙亚。
消息传来,整个世界为之震惊。正在库斯克前线准备夏季攻势的沙皇尼古拉三世,和正在伦敦堡为北黑的胜利而庆祝的英吉首相丘吉尔,都感到了来自南方的刺骨寒意。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在东线战场已经岌岌可危的德普士,竟然还有余力,开辟一条全新的南方战线。
驻扎在中洲中部的英吉帝国总督,金汉姆爵士,在巴达的官邸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手中只有大约两个师的英印殖民军,和一些战斗力堪忧的本地警察部队,根本无法抵挡隆美尔的雷霆一击。他立刻向伦敦堡和沙罗发出了最紧急的求援电报,同时,他也紧急联系了沙罗帝国外高索军区的司令员,秋列涅夫大将,请求沙罗军队南下,协同抵抗“德-斯-阿法西斯联军”的入侵。
一场规模空前、形势复杂、战法奇特的中洲争夺战,就此爆发。
中洲中部广袤的沙漠和戈壁,成为了机械化部队和骑兵的天堂。隆美尔将其在北非的“闪电战”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装甲矛头,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割着英吉军队薄弱的防线,利用速度和机动性,不断穿插、迂回,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包围圈。德普士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再次成为了地面部队的开路先锋,刺耳的警报声,让那些从未见过如此阵仗的英印士兵,闻风丧胆。
然而,英吉和沙罗军队也并非等闲之辈。从本土和埃及紧急调来的英吉第七装甲师“沙漠之鼠”,是隆美尔的老对手。而从高加索南下的沙罗哥克骑兵军,则以其惊人的耐力和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给德普士的后勤线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战场的划分,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象。最精锐的部队,都在进行着捉对厮杀。德普士坦克,与英吉的坦克,在两河流域的平原上,展开了一场场教科书式的坦克对决。德普士的山地师,则与沙罗的内务部山地旅,在库尔德斯坦的崎岖山地中,进行着艰苦的拉锯战。
而规模更庞大、战况也更加惨烈的,则是仆从军之间的战斗。隆美尔非常狡猾地,将正面攻坚和清剿占领区这些“脏活累活”,都交给了他的斯波和阿伯盟友。而英吉人,也驱使着他们麾下的殖民地的部队,投入到这场混战之中。
这是一场没有规则、没有怜悯的战争。双方的士兵,都带着深刻的种族和宗教仇恨。斯波士兵,要洗刷过去的耻辱;阿伯战士,要为建立大阿伯而战;而英吉麾下的殖民地士兵,则为了国王和每天额外的朗姆酒配给而战。战斗的残暴程度,远超白洲战场。这里没有人道主义,没有战俘待遇。被俘,往往意味着被当场处决,甚至遭受更加残酷的折磨。小规模的遭遇战、村庄的争夺战、对水源的突袭战,每天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生。双方的游击队和骑兵部队,如同狼群一般,在沙漠中互相追逐、猎杀。曾经繁华的丝绸之路古道,如今变成了白骨累累的死亡之路。
整个中洲中部,彻底乱成了一锅粥。但在这片混乱之中,隆美尔的战略意图,却异常清晰。他命令斯波和阿伯联军,像一张大网一样,尽可能地向前铺开,去占领城市,去清剿抵抗,去吸引英吉和沙罗联军主力的注意力。他们就像被放出笼的猎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尽情地释放着被压抑了数百年的战斗欲望。
而隆美尔自己,则亲率着最精锐的“中洲大军团”,像一条隐蔽在沙浪之下的毒蛇,沿着幼发底河谷,避开所有不必要的战斗,以惊人的速度,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也是“朝阳行动”第一阶段的最终节点——港口城市,巴拉,全速突进。
他知道,占领巴达或是大马革,都只是象征性的胜利。只有控制了巴拉,打通了通往中洲湾的海上通道,才能真正与大夏帝国在咖喱国的势力范围连接起来。那条横贯中洲的“钢铁大动脉”,才有了修建的基石。这场疯狂的豪赌,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而此时,在咖喱国的卡奇港,无数来自大夏帝国的工程师和工人,已经带着成千上万吨的铁轨和设备,登上了运输船,静静地等待着对岸那声胜利的炮响。
“朝阳行动”开始后的第七天,巴达,这座千年古城,昔日阿拔斯王朝的荣光之地,第一次听到了来自白洲的战争交响曲。那不是英吉帝国殖民者皮靴的沉闷脚步声,而是一种更加恐怖、更加具有毁灭性的声音——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凄厉的尖啸。
“耶利哥的号角”,德普士士兵们如此称呼这种安装在飞机起落架上的发声装置。当数十轰炸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撕裂巴格达上空蔚蓝的天幕时,那仿佛来自地狱的哀嚎,足以摧毁任何未经战火洗礼的士兵的意志。驻守城内的英印第10步兵师的士兵们,大多是刚刚从本地征召的年轻人,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攻击方式。炸弹在他们精确的计算下,准确地命中了城防司令部、通讯中心以及横跨底格里斯河的重要桥梁。黑色的烟柱,如同恶魔的手指,从城市的各个角落伸向天空。
紧随其后的是隆美尔的装甲先锋。第21装甲师的重型坦克,卷起漫天黄沙,如同一群钢铁巨兽,从西面的沙漠中猛扑而来。他们的战术简单而高效:利用精准的炮火敲掉为数不多的几个反坦克炮阵地,然后用并列机枪扫清街道上的抵抗。英吉士兵的步枪,在这些移动的钢铁堡垒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德普士的“中洲大军团”作为战略铁拳,与整编后的四十万斯波-阿伯联军,号称五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如潮水般涌入了当时仍处于英吉帝国和沙罗帝国势力范围下的中洲中部地区——伊克和叙亚。
消息传来,整个世界为之震惊。正在库斯克前线准备夏季攻势的沙皇尼古拉三世,和正在伦敦堡为北黑的胜利而庆祝的英吉首相丘吉尔,都感到了来自南方的刺骨寒意。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在东线战场已经岌岌可危的德普士,竟然还有余力,开辟一条全新的南方战线。
驻扎在中洲中部的英吉帝国总督,金汉姆爵士,在巴达的官邸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手中只有大约两个师的英印殖民军,和一些战斗力堪忧的本地警察部队,根本无法抵挡隆美尔的雷霆一击。他立刻向伦敦堡和沙罗发出了最紧急的求援电报,同时,他也紧急联系了沙罗帝国外高索军区的司令员,秋列涅夫大将,请求沙罗军队南下,协同抵抗“德-斯-阿法西斯联军”的入侵。
一场规模空前、形势复杂、战法奇特的中洲争夺战,就此爆发。
中洲中部广袤的沙漠和戈壁,成为了机械化部队和骑兵的天堂。隆美尔将其在北非的“闪电战”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装甲矛头,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割着英吉军队薄弱的防线,利用速度和机动性,不断穿插、迂回,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包围圈。德普士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再次成为了地面部队的开路先锋,刺耳的警报声,让那些从未见过如此阵仗的英印士兵,闻风丧胆。
然而,英吉和沙罗军队也并非等闲之辈。从本土和埃及紧急调来的英吉第七装甲师“沙漠之鼠”,是隆美尔的老对手。而从高加索南下的沙罗哥克骑兵军,则以其惊人的耐力和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给德普士的后勤线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战场的划分,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象。最精锐的部队,都在进行着捉对厮杀。德普士坦克,与英吉的坦克,在两河流域的平原上,展开了一场场教科书式的坦克对决。德普士的山地师,则与沙罗的内务部山地旅,在库尔德斯坦的崎岖山地中,进行着艰苦的拉锯战。
而规模更庞大、战况也更加惨烈的,则是仆从军之间的战斗。隆美尔非常狡猾地,将正面攻坚和清剿占领区这些“脏活累活”,都交给了他的斯波和阿伯盟友。而英吉人,也驱使着他们麾下的殖民地的部队,投入到这场混战之中。
这是一场没有规则、没有怜悯的战争。双方的士兵,都带着深刻的种族和宗教仇恨。斯波士兵,要洗刷过去的耻辱;阿伯战士,要为建立大阿伯而战;而英吉麾下的殖民地士兵,则为了国王和每天额外的朗姆酒配给而战。战斗的残暴程度,远超白洲战场。这里没有人道主义,没有战俘待遇。被俘,往往意味着被当场处决,甚至遭受更加残酷的折磨。小规模的遭遇战、村庄的争夺战、对水源的突袭战,每天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生。双方的游击队和骑兵部队,如同狼群一般,在沙漠中互相追逐、猎杀。曾经繁华的丝绸之路古道,如今变成了白骨累累的死亡之路。
整个中洲中部,彻底乱成了一锅粥。但在这片混乱之中,隆美尔的战略意图,却异常清晰。他命令斯波和阿伯联军,像一张大网一样,尽可能地向前铺开,去占领城市,去清剿抵抗,去吸引英吉和沙罗联军主力的注意力。他们就像被放出笼的猎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尽情地释放着被压抑了数百年的战斗欲望。
而隆美尔自己,则亲率着最精锐的“中洲大军团”,像一条隐蔽在沙浪之下的毒蛇,沿着幼发底河谷,避开所有不必要的战斗,以惊人的速度,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也是“朝阳行动”第一阶段的最终节点——港口城市,巴拉,全速突进。
他知道,占领巴达或是大马革,都只是象征性的胜利。只有控制了巴拉,打通了通往中洲湾的海上通道,才能真正与大夏帝国在咖喱国的势力范围连接起来。那条横贯中洲的“钢铁大动脉”,才有了修建的基石。这场疯狂的豪赌,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而此时,在咖喱国的卡奇港,无数来自大夏帝国的工程师和工人,已经带着成千上万吨的铁轨和设备,登上了运输船,静静地等待着对岸那声胜利的炮响。
“朝阳行动”开始后的第七天,巴达,这座千年古城,昔日阿拔斯王朝的荣光之地,第一次听到了来自白洲的战争交响曲。那不是英吉帝国殖民者皮靴的沉闷脚步声,而是一种更加恐怖、更加具有毁灭性的声音——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凄厉的尖啸。
“耶利哥的号角”,德普士士兵们如此称呼这种安装在飞机起落架上的发声装置。当数十轰炸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撕裂巴格达上空蔚蓝的天幕时,那仿佛来自地狱的哀嚎,足以摧毁任何未经战火洗礼的士兵的意志。驻守城内的英印第10步兵师的士兵们,大多是刚刚从本地征召的年轻人,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攻击方式。炸弹在他们精确的计算下,准确地命中了城防司令部、通讯中心以及横跨底格里斯河的重要桥梁。黑色的烟柱,如同恶魔的手指,从城市的各个角落伸向天空。
紧随其后的是隆美尔的装甲先锋。第21装甲师的重型坦克,卷起漫天黄沙,如同一群钢铁巨兽,从西面的沙漠中猛扑而来。他们的战术简单而高效:利用精准的炮火敲掉为数不多的几个反坦克炮阵地,然后用并列机枪扫清街道上的抵抗。英吉士兵的步枪,在这些移动的钢铁堡垒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