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的霓虹还在脑海中残留着些许光影,林凡已踏上了返回东源村的归途。
火车穿梭在田野与山峦之间,窗外的景色从都市的繁华渐次过渡到乡村的宁静。
林凡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飞速梳理着此行的收获与接下来的规划。
手提箱里,装着与“曼华珠玉”初步达成的、小批量供应高品质金纹珍珠的意向协议,以及《亚太珠宝鉴赏》周编辑的名片和约定的专访大纲。
更重要的是,他带回了一笔可观的预售款,以及比金钱更珍贵的市场认可和行业关注。
【当前气运值:38.5\/100】
气运值在稳步增长,沪市之行的成功无疑是主要推动力。
当“海丰号”熟悉的轮廓出现在码头时,林凡心中涌起一股踏实感。
阿明、小玲、李叔等核心成员早已等在岸边,脸上洋溢着期待和些许忐忑。
“凡哥!”
“林总!”
众人围了上来。林凡笑着拍了拍阿明的肩膀,对小玲点了点头:“一切顺利,回去细说。”
回到仓库基地,林凡先去了隔离培育池和实验区。
金藻长势良好,叶脉中的金光似乎更加浓郁;实验组的紫珍珠贝状态稳定,有几只贝壳内隐约可见新生的、带着淡金晕彩的珠层。
家里的一切,都在按照计划稳步推进,这让他彻底安心下来。
在临时布置的会议室里,林凡将沪市之行的情况向核心团队做了简要通报。
听到“曼华珠玉”的意向和杂志专访,阿明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李叔抚着下巴,满脸欣慰,小玲则快速记录着要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是好事,也是压力。”林凡等大家稍微平静后,语气转为严肃,“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得到了顶级市场的初步认可,但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能稳定地提供符合其标准的高品质珍珠。我们现有的产量,远远不够。”
他看向小玲:“小玲,根据我们实验成功的参数,立刻制定一份‘金纹珍珠’扩产计划。包括需要增加的贝苗数量、优化后的饵料配比、以及扩大隔离养殖区所需的场地和设备清单。”
“明白,林总!数据都是现成的,我尽快拿出方案。”小玲干劲十足。
“阿明,李叔,”林凡又转向他们,“扩产需要更多的人手。你们在村里物色几个手脚麻利、嘴巴严实、信得过的年轻人,重点是品行。可以先从基础工作做起,慢慢培养。工钱可以比市场价高一到两成。”
“没问题,包在我们身上!”阿明和李叔拍着胸脯保证。
现在林凡在村里的号召力非同一般,只要他开口,愿意跟着干的人多得是。
“另外,”林凡沉吟道,“加工场的进度要再加快一些。光是初级加工和冷藏不够,我们要预留出未来可能进行珍珠初步分选、清洁和包装的区域。大牛,这方面你多费心。”
“交给我,凡哥!保证不拖后腿!”大牛瓮声瓮气地应道。
安排完生产扩张的事情,林凡提到了另一个重点:“这次出去,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品牌和故事的重要性。我们的珍珠好,但要让更多人知道它为什么好,它的独特价值在哪里。所以,小玲,你要牵头,把我们的生态混养模式、发现金藻的过程,用通俗易懂、有吸引力的方式整理出来,形成我们‘东源金纹’的品牌故事。以后无论是专访,还是对外宣传,这都是我们的核心素材。”
“我明白了,林总。我会结合科学数据和人文情怀来打造这个故事。”
小玲立刻领会了林凡的意图。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林氏海洋”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效运转起来。
小玲熬夜做出了详尽的扩产计划;阿明和李叔很快就找来了五六个踏实肯干的村里小伙,开始在划定的新区域搭建更规范的养殖筏架;大牛的加工场里,叮叮当当的声音更加密集。
林凡自己则忙着两件事。一是利用沪市带回的资金,通过赵老板的渠道,紧急采购了一批品质优良的紫珍珠贝苗和扩建所需的物资。
二是他亲自带着新招募的人手,讲解操作规范,强调注意事项,尤其是保密纪律。他深知,规模扩大,管理必须跟上,人心也必须凝聚。
忙碌中,林凡也时刻关注着系统的【市场舆情监测】。
关于“东源金纹”在沪市沙龙引起关注的小范围报道开始出现,虽然只是圈内流传,但确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同时,他也注意到,“万洋渔业”与省海洋大学的那个合作项目,似乎已经启动了首批样品采集,动作很快。
这天傍晚,林凡正在检查新到的贝苗,老村长背着手溜达了过来。
“三爷爷。”林凡连忙打招呼。
老村长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脸上笑开了花:“好啊,好啊!小林,咱们东源村,多久没这么有生气喽!大家都说,跟着你干,有奔头!”
“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林凡谦逊道。
“嗯,不骄不躁,好!”老村长点点头,随即压低了些声音,“不过啊,树大招风。你这边动静这么大,外面肯定有人眼红。最近村里倒是没见啥生面孔,但你出门在外,还是得多加小心。”
“谢谢三爷爷提醒,我记下了。”林凡心中凛然,知道老村长的担忧不无道理。
晚上,林凡独自在仓库的“研发角”,审视着系统界面。
气运值已经增长到41.2点。扩产计划的稳步推进、团队的高效执行、以及外部正面的市场反馈,都在持续转化为气运。
他注意到,在兑换列表中,随着气运值突破40,又有一些新的选项变得清晰了一些。
其中一个名为【初级环境伪装涂层】的物品引起了他的注意。
【初级环境伪装涂层:兑换需气运值45点。可涂抹于特定物体表面,使其在特定探测手段(如普通红外、声呐)下呈现出与周围环境相似的信号特征,有效降低被发现的概率。效果持续15天。】
这东西……或许可以用来保护那处海底的石构和金藻源?或者,在必要时,用于“海丰号”的某些特殊行动?林凡将其记在心里,作为下一个兑换的备选。
他走出仓库,夜幕下的东源村宁静祥和,只有海浪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
远处,新搭建的养殖筏架在月光下显出朦胧的轮廓,象征着正在扩张的产业。
沪市之行打开了局面,归乡后的布局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林凡知道,他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未来的路虽然挑战重重,但方向明确,步履坚定。
他不仅要让东源村因海而兴,更要让“林氏海洋”的名字,在这片蔚蓝的疆域上,刻下深深的印记。
火车穿梭在田野与山峦之间,窗外的景色从都市的繁华渐次过渡到乡村的宁静。
林凡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飞速梳理着此行的收获与接下来的规划。
手提箱里,装着与“曼华珠玉”初步达成的、小批量供应高品质金纹珍珠的意向协议,以及《亚太珠宝鉴赏》周编辑的名片和约定的专访大纲。
更重要的是,他带回了一笔可观的预售款,以及比金钱更珍贵的市场认可和行业关注。
【当前气运值:38.5\/100】
气运值在稳步增长,沪市之行的成功无疑是主要推动力。
当“海丰号”熟悉的轮廓出现在码头时,林凡心中涌起一股踏实感。
阿明、小玲、李叔等核心成员早已等在岸边,脸上洋溢着期待和些许忐忑。
“凡哥!”
“林总!”
众人围了上来。林凡笑着拍了拍阿明的肩膀,对小玲点了点头:“一切顺利,回去细说。”
回到仓库基地,林凡先去了隔离培育池和实验区。
金藻长势良好,叶脉中的金光似乎更加浓郁;实验组的紫珍珠贝状态稳定,有几只贝壳内隐约可见新生的、带着淡金晕彩的珠层。
家里的一切,都在按照计划稳步推进,这让他彻底安心下来。
在临时布置的会议室里,林凡将沪市之行的情况向核心团队做了简要通报。
听到“曼华珠玉”的意向和杂志专访,阿明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李叔抚着下巴,满脸欣慰,小玲则快速记录着要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是好事,也是压力。”林凡等大家稍微平静后,语气转为严肃,“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得到了顶级市场的初步认可,但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能稳定地提供符合其标准的高品质珍珠。我们现有的产量,远远不够。”
他看向小玲:“小玲,根据我们实验成功的参数,立刻制定一份‘金纹珍珠’扩产计划。包括需要增加的贝苗数量、优化后的饵料配比、以及扩大隔离养殖区所需的场地和设备清单。”
“明白,林总!数据都是现成的,我尽快拿出方案。”小玲干劲十足。
“阿明,李叔,”林凡又转向他们,“扩产需要更多的人手。你们在村里物色几个手脚麻利、嘴巴严实、信得过的年轻人,重点是品行。可以先从基础工作做起,慢慢培养。工钱可以比市场价高一到两成。”
“没问题,包在我们身上!”阿明和李叔拍着胸脯保证。
现在林凡在村里的号召力非同一般,只要他开口,愿意跟着干的人多得是。
“另外,”林凡沉吟道,“加工场的进度要再加快一些。光是初级加工和冷藏不够,我们要预留出未来可能进行珍珠初步分选、清洁和包装的区域。大牛,这方面你多费心。”
“交给我,凡哥!保证不拖后腿!”大牛瓮声瓮气地应道。
安排完生产扩张的事情,林凡提到了另一个重点:“这次出去,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品牌和故事的重要性。我们的珍珠好,但要让更多人知道它为什么好,它的独特价值在哪里。所以,小玲,你要牵头,把我们的生态混养模式、发现金藻的过程,用通俗易懂、有吸引力的方式整理出来,形成我们‘东源金纹’的品牌故事。以后无论是专访,还是对外宣传,这都是我们的核心素材。”
“我明白了,林总。我会结合科学数据和人文情怀来打造这个故事。”
小玲立刻领会了林凡的意图。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林氏海洋”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高效运转起来。
小玲熬夜做出了详尽的扩产计划;阿明和李叔很快就找来了五六个踏实肯干的村里小伙,开始在划定的新区域搭建更规范的养殖筏架;大牛的加工场里,叮叮当当的声音更加密集。
林凡自己则忙着两件事。一是利用沪市带回的资金,通过赵老板的渠道,紧急采购了一批品质优良的紫珍珠贝苗和扩建所需的物资。
二是他亲自带着新招募的人手,讲解操作规范,强调注意事项,尤其是保密纪律。他深知,规模扩大,管理必须跟上,人心也必须凝聚。
忙碌中,林凡也时刻关注着系统的【市场舆情监测】。
关于“东源金纹”在沪市沙龙引起关注的小范围报道开始出现,虽然只是圈内流传,但确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同时,他也注意到,“万洋渔业”与省海洋大学的那个合作项目,似乎已经启动了首批样品采集,动作很快。
这天傍晚,林凡正在检查新到的贝苗,老村长背着手溜达了过来。
“三爷爷。”林凡连忙打招呼。
老村长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脸上笑开了花:“好啊,好啊!小林,咱们东源村,多久没这么有生气喽!大家都说,跟着你干,有奔头!”
“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林凡谦逊道。
“嗯,不骄不躁,好!”老村长点点头,随即压低了些声音,“不过啊,树大招风。你这边动静这么大,外面肯定有人眼红。最近村里倒是没见啥生面孔,但你出门在外,还是得多加小心。”
“谢谢三爷爷提醒,我记下了。”林凡心中凛然,知道老村长的担忧不无道理。
晚上,林凡独自在仓库的“研发角”,审视着系统界面。
气运值已经增长到41.2点。扩产计划的稳步推进、团队的高效执行、以及外部正面的市场反馈,都在持续转化为气运。
他注意到,在兑换列表中,随着气运值突破40,又有一些新的选项变得清晰了一些。
其中一个名为【初级环境伪装涂层】的物品引起了他的注意。
【初级环境伪装涂层:兑换需气运值45点。可涂抹于特定物体表面,使其在特定探测手段(如普通红外、声呐)下呈现出与周围环境相似的信号特征,有效降低被发现的概率。效果持续15天。】
这东西……或许可以用来保护那处海底的石构和金藻源?或者,在必要时,用于“海丰号”的某些特殊行动?林凡将其记在心里,作为下一个兑换的备选。
他走出仓库,夜幕下的东源村宁静祥和,只有海浪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
远处,新搭建的养殖筏架在月光下显出朦胧的轮廓,象征着正在扩张的产业。
沪市之行打开了局面,归乡后的布局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林凡知道,他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未来的路虽然挑战重重,但方向明确,步履坚定。
他不仅要让东源村因海而兴,更要让“林氏海洋”的名字,在这片蔚蓝的疆域上,刻下深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