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州的捷报传至京都的时候,江问天在朝堂上大肆的赞扬姜家父子,
称其为国之栋梁,家之柱石。
如此之高的评价让京都的官员那个羡慕嫉妒,
一众武将心中后悔莫迭,心想这么轻易的将辽州收复,为什么当时自己不站出来?
他们自己也不瞧瞧?
当初江问天询问前去收复辽州的时候,一个个像个鹌鹑一样,生怕被发现。
现在姜家父子收复辽州后,巴不得当初去的是自己。
江浩然在知晓辽州收复回来后,
紧迫的心也松下来,
要是辽州无法收复,那自己就得考虑是不是应该整军备战。
好在有着皇朝的老将出马,
对于姜天泽,孟有为可是称赞有加,他与姜天泽是同一批士兵出身。
两人最后没有同属一军,各自也是惺惺相惜。
姜天泽负责皇朝内部的稳定,孟有为则是率领镇岳军不断的为皇朝开疆扩土,
可以说当时的两人一内一外,大商皇朝的局势非常稳定。
可惜因为孟有为被人陷害,大商皇朝对外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自此解散,姜天泽也主动请缨放弃自己的军权,做一个闲散的武将。
要不是这次辽州的原因,
或许姜天泽根本不会再次出山。
不过辽州被收复了,可姜天泽在辽州的所作所为被有心人大肆的传播,
京都中,对于姜天泽的评价有好有坏,
有人认为姜天泽的狠厉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有些人则认为不应该将投降的敌军杀害,可以利用他们开垦辽州的土地。
一些与姜天泽有过节的武将趁机在朝堂上抨击姜天泽,
江问天丢下一句话,
“等姜老回来”
“你们可以当着面指出他的错误”
众官员哑然,他们就是趁着姜天泽没有回来才敢抨击,
要是人家回来,谁有那么大的胆子去抨击人家?
姜天泽在安排完辽州的暂时事宜后,便率领着从京都附近赶来的五十万军队返回,
来自黑州,吉州,沧州的军队则是由原先的将领率领。
回去的路上,
每路过一处州府就有当地的官员亲自招待,
放在之前姜天泽绝对会拒绝,
现在大军携带的粮食早已消耗结束,他自然不会拒绝,
这可是苦了那些想要表现一番的官员,最后都是硬着头皮打开粮仓招待姜天泽率领的大军。
待姜天泽率军回到京都的当天,
江问天率领百官在京都外迎接,这可是江问天第一次在城门外迎接,
以往有将领立功,最多也只是在问天殿内等候为其赏赐。
不一样的待遇,让官员里的某些人心中更加不平衡,
当姜天泽的身影越来越清晰的时候,
在场的官员不自觉的屏住呼吸,人还没到跟前一股凌冽的杀气迎面而来,
这种感觉让那些养尊处优的官员非常难受,
“怎么回事?”
“为什么感觉有些难受呢?”
没有人回应,因为他们此刻难受的说不出话来。
马上的姜天泽看到为首之人是皇主的时候,主动下马,并命所有将士原地待命。
自带着儿子一同走向城墙下,
随着姜天泽走近,江问天这个修炼过的武者都从其身上感受到一股压迫,
身为皇主不能在臣子面前丢脸,
运转真气将那股不适压下去。
姜天泽注意到这一幕后,反应过来自己在战场上可以不受约束,在这里不能。
将身上的杀气试着收回去,
感受到那股压迫感消失不见,在场的官员全部松了口气,
那些想要当场进谏的官员,将所有的话全部咽回肚子。
“姜老将军”
“你果然是雄风不减当年啊!”
姜天泽没有居功自傲,反倒是将所有的功劳推到儿子身上,
“皇主”
“您过誉了”
“要不是我儿丹奎稳住局面”
“我去也是无济于事”
明白姜天泽是想要培养儿子,江问天也有培养他的心思,也就默认下来。
“既然如此”
江问天变得严肃起来,看向姜丹奎,
“姜丹奎”
“臣在”
姜丹奎向前一步单膝跪在江问天面前,
心中已经猜测到些什么,整个人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
“你临危受命”
“挽狂澜与辽州”
“功劳天下百姓皆知”
“朕”
“今封你为安疆将军”
“领兵二十万”
封赏一出,百官哗然,赐予姜丹奎封号,授予领兵实权,可谓是一步登天啊!
在场的武官看似位高权重,
可实际上没有一个是拥有自己封号的,更不用说领兵的权利。
江问天接下来的话,
更是让百官震惊。
“姜天泽”
“老臣在”
相对于儿子,面对赏赐,姜天泽没有太多的惊讶。
“姜家两代忠臣”
“赐你武安侯封号”
“可世代沿袭”
“赏食邑千亩”
世代沿袭?
这是所有官员梦寐以求,自江问天继任以来,这是第一次赐予爵位可以世代沿袭。
往后只有姜家不叛国,根本不用担心家族没落。
姜天泽没有想到皇主竟然会赐予自己世代沿袭的爵位,
眼神中出现一抹波动,
“老臣谢过皇主”
赏赐过后,江问天与姜天泽共乘马车返回皇宫,
回去的路上,姜天泽主动问出来,
“皇主”
“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老臣?”
“嗯”
江问天没有想着隐瞒,姜天泽是他为数不多可以信任的老臣,
不然这次他也不会大张旗鼓的为其赏赐,
以往想要为其赏赐,朝中众多官员阻挠,这一次有着如此的赫赫战功,赏赐无可厚非,那些腐儒的老臣也无话可说。
“姜老”
“我想召集各地藩王和边关主将进京”
“你觉得会不会有势力到时候借机生事?”
...
“他们暂时不会”
“我下令屠戮边关将士二十万”
“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还想不开”
江问天有些意外,自己以为姜天泽会隐瞒杀害二十万将士的事实,没想到坦然的说出来。
当时知晓姜天泽下令屠戮投降的十万将士时,
江问天就有些气愤,皇朝培养士兵每年都消耗巨大,
十万已经投降的士兵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可在姜天泽返回的这段时间,他慢慢的想清楚一些东西。
姜天泽不下令,以后不定会有边关将领毫无顾忌叛乱。
仅此一战,那些边关将领想要兵变,戍守的将士都不会答应。
称其为国之栋梁,家之柱石。
如此之高的评价让京都的官员那个羡慕嫉妒,
一众武将心中后悔莫迭,心想这么轻易的将辽州收复,为什么当时自己不站出来?
他们自己也不瞧瞧?
当初江问天询问前去收复辽州的时候,一个个像个鹌鹑一样,生怕被发现。
现在姜家父子收复辽州后,巴不得当初去的是自己。
江浩然在知晓辽州收复回来后,
紧迫的心也松下来,
要是辽州无法收复,那自己就得考虑是不是应该整军备战。
好在有着皇朝的老将出马,
对于姜天泽,孟有为可是称赞有加,他与姜天泽是同一批士兵出身。
两人最后没有同属一军,各自也是惺惺相惜。
姜天泽负责皇朝内部的稳定,孟有为则是率领镇岳军不断的为皇朝开疆扩土,
可以说当时的两人一内一外,大商皇朝的局势非常稳定。
可惜因为孟有为被人陷害,大商皇朝对外最强大的一支军队自此解散,姜天泽也主动请缨放弃自己的军权,做一个闲散的武将。
要不是这次辽州的原因,
或许姜天泽根本不会再次出山。
不过辽州被收复了,可姜天泽在辽州的所作所为被有心人大肆的传播,
京都中,对于姜天泽的评价有好有坏,
有人认为姜天泽的狠厉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有些人则认为不应该将投降的敌军杀害,可以利用他们开垦辽州的土地。
一些与姜天泽有过节的武将趁机在朝堂上抨击姜天泽,
江问天丢下一句话,
“等姜老回来”
“你们可以当着面指出他的错误”
众官员哑然,他们就是趁着姜天泽没有回来才敢抨击,
要是人家回来,谁有那么大的胆子去抨击人家?
姜天泽在安排完辽州的暂时事宜后,便率领着从京都附近赶来的五十万军队返回,
来自黑州,吉州,沧州的军队则是由原先的将领率领。
回去的路上,
每路过一处州府就有当地的官员亲自招待,
放在之前姜天泽绝对会拒绝,
现在大军携带的粮食早已消耗结束,他自然不会拒绝,
这可是苦了那些想要表现一番的官员,最后都是硬着头皮打开粮仓招待姜天泽率领的大军。
待姜天泽率军回到京都的当天,
江问天率领百官在京都外迎接,这可是江问天第一次在城门外迎接,
以往有将领立功,最多也只是在问天殿内等候为其赏赐。
不一样的待遇,让官员里的某些人心中更加不平衡,
当姜天泽的身影越来越清晰的时候,
在场的官员不自觉的屏住呼吸,人还没到跟前一股凌冽的杀气迎面而来,
这种感觉让那些养尊处优的官员非常难受,
“怎么回事?”
“为什么感觉有些难受呢?”
没有人回应,因为他们此刻难受的说不出话来。
马上的姜天泽看到为首之人是皇主的时候,主动下马,并命所有将士原地待命。
自带着儿子一同走向城墙下,
随着姜天泽走近,江问天这个修炼过的武者都从其身上感受到一股压迫,
身为皇主不能在臣子面前丢脸,
运转真气将那股不适压下去。
姜天泽注意到这一幕后,反应过来自己在战场上可以不受约束,在这里不能。
将身上的杀气试着收回去,
感受到那股压迫感消失不见,在场的官员全部松了口气,
那些想要当场进谏的官员,将所有的话全部咽回肚子。
“姜老将军”
“你果然是雄风不减当年啊!”
姜天泽没有居功自傲,反倒是将所有的功劳推到儿子身上,
“皇主”
“您过誉了”
“要不是我儿丹奎稳住局面”
“我去也是无济于事”
明白姜天泽是想要培养儿子,江问天也有培养他的心思,也就默认下来。
“既然如此”
江问天变得严肃起来,看向姜丹奎,
“姜丹奎”
“臣在”
姜丹奎向前一步单膝跪在江问天面前,
心中已经猜测到些什么,整个人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
“你临危受命”
“挽狂澜与辽州”
“功劳天下百姓皆知”
“朕”
“今封你为安疆将军”
“领兵二十万”
封赏一出,百官哗然,赐予姜丹奎封号,授予领兵实权,可谓是一步登天啊!
在场的武官看似位高权重,
可实际上没有一个是拥有自己封号的,更不用说领兵的权利。
江问天接下来的话,
更是让百官震惊。
“姜天泽”
“老臣在”
相对于儿子,面对赏赐,姜天泽没有太多的惊讶。
“姜家两代忠臣”
“赐你武安侯封号”
“可世代沿袭”
“赏食邑千亩”
世代沿袭?
这是所有官员梦寐以求,自江问天继任以来,这是第一次赐予爵位可以世代沿袭。
往后只有姜家不叛国,根本不用担心家族没落。
姜天泽没有想到皇主竟然会赐予自己世代沿袭的爵位,
眼神中出现一抹波动,
“老臣谢过皇主”
赏赐过后,江问天与姜天泽共乘马车返回皇宫,
回去的路上,姜天泽主动问出来,
“皇主”
“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老臣?”
“嗯”
江问天没有想着隐瞒,姜天泽是他为数不多可以信任的老臣,
不然这次他也不会大张旗鼓的为其赏赐,
以往想要为其赏赐,朝中众多官员阻挠,这一次有着如此的赫赫战功,赏赐无可厚非,那些腐儒的老臣也无话可说。
“姜老”
“我想召集各地藩王和边关主将进京”
“你觉得会不会有势力到时候借机生事?”
...
“他们暂时不会”
“我下令屠戮边关将士二十万”
“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还想不开”
江问天有些意外,自己以为姜天泽会隐瞒杀害二十万将士的事实,没想到坦然的说出来。
当时知晓姜天泽下令屠戮投降的十万将士时,
江问天就有些气愤,皇朝培养士兵每年都消耗巨大,
十万已经投降的士兵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可在姜天泽返回的这段时间,他慢慢的想清楚一些东西。
姜天泽不下令,以后不定会有边关将领毫无顾忌叛乱。
仅此一战,那些边关将领想要兵变,戍守的将士都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