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争仔细回想了一下各个细节,用他75点的智力将各路线索串联在一起,得到了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结果——暗地里资助夔州叛军、将他们和白莲教勾连在一起、又约好同时举事的有可能就是襄阳卫的人。
只有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偷偷救下并安置这些叛军残部,也是他们能够暗地里供养这么多的人手。
至于为何如此,估计这襄阳卫的人想要军功想疯掉了。
刚才酒席之上他们也谈论到了这一点,襄阳卫中郎将蔡同鑫今年五十有八,他儿子蔡俊凡成年后一连十几年都未能通过武举考试。
按照朝廷规定,除非获得了足够的军功,否则蔡俊凡无法担任偏将以上的职务。
那么等蔡同鑫告老之后,襄阳卫就不再姓蔡了。
这样一来,蔡同鑫自然想要另辟蹊径,就像是游戏里面刷经验一样给自己单开个房间刷军功。
到时候儿子有了军功就可以成功继承襄阳卫中郎将的位置,说不得他蔡同鑫还能凭此一举封爵,那可就三代富贵无忧了。
想到这里,李不争不由地替齐先竹和白莲教感到悲哀,这真的是被人卖了还要替人数钱。
此时远在长寿的齐先竹也是暴跳如雷,他把手中的密信团成一团丢在地上,破口大骂道:“这狗入的蔡同鑫竟然卖了老子!”
一名文士模样的中年人捡起密信,一打开就看到上面写着:“蔡未反,出城平叛。”
字迹歪歪扭扭,显然写字之人心中的焦急慌乱,已经大失分寸。
“首领,不如弃城而走,以待他时?”文士小心地出言建议道。
“还能待什么他时?”齐先竹双目通红,心中悔恨不已,大吼道:“眼下三弟、诸部人马都已经举事,分散在各州各县,怎么能一句弃城而走就解决得了。”
说到这里他咬紧牙关说道:“不行,我要拼死一搏,若是能击溃襄阳卫、逼迫蔡同鑫一起造反那事情就还有转机。
传令让儿郎们抓紧裹挟青壮,编练诸营。
同时往长林送信,将襄阳卫的事情告知白莲教,邀他们十日后和我一同北上进攻乐乡。”
本来齐先松拿下长寿之后也在努力地维持军纪,除了抢夺军仓和县官的家产外,只逼迫城中大户上供钱粮,在平民中的口碑也算是不差。
但是裹挟的命令一下,这些贼军立刻两眼放光,挨家挨户地闯将进去,抢夺财物、奸淫妇女,稍有反抗便直接砍杀,不到半日整个长寿县城就哀声遍野,惨死者、被侮辱者不知有多少。
有些青壮家中老幼被杀,女眷被辱,自己也被刀枪逼着入了贼营,胆敢反抗者早已横尸当场,剩下的这些人不敢反抗,既仇恨又恐惧地听从贼兵的指挥编练成一支支部队。
接到齐先竹报信的白莲教主这时候也有些慌了神,原本说好的队友不但没有一起组队,反而是跳反去了对面,而且是最强的那个队友,这让他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看到齐先竹的邀请,他总算是安下心来,连忙发号施令:“让诸位坛主抓紧组织教兵,数日后便北上进攻襄州。”
白莲教做的事情不像齐先松那么粗暴,他们毕竟是宗教出身,在打下长林、当阳之后一面扫平城外的豪强,然后开仓放粮,安抚人心。
荆州一带兼并严重,加上近两年收成不佳,连官道两旁都不时地出现饿殍。
所以白莲教这么一放粮,百姓饥民踊跃参与,短时间就聚众数万,声势浩大。
吓得原本还想东来平乱的峡州州兵连忙偃旗息鼓,只是老实地把持住通往荆州的要道,防止贼人逃窜入境。
十日之后,齐先竹一把火烧了长寿县城,带着本部三千贼兵并裹挟来的万余名青壮渡过了汉水,沿着汉水一路向北杀去。
沿途的村庄、渡口纷纷遭了殃,房舍被一把火烧毁,财物粮食被洗劫一空,人口被裹挟着加入贼军。
半路上就遇到了白莲教的数万教兵,双方合兵一处,浩浩荡荡地往乐乡赶去。
乐乡县又称乐乡关,是秦楚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关隘,这里依靠着汉水,左右两边都有大山,恰好在中间有一条通道。
齐先竹毕竟是带过兵的,在他的建议下,联军把大营安在天台山脚下。
这个天台山不是“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那个天台山,而是乐乡东南方向的一小片山区,主峰只有几百米高。
双方合兵近十万人,在山脚下联营十数里,几乎比整个天台山的范围都大。
齐先竹骑着一匹缴获来的战马,带着一队亲卫前往乐乡城下观察敌情。
距离乐乡城墙约一里地有个十几米高的土坡,高度和位置极其适合查看城头的守卫情况,所以也被贼军哨兵占下作为一个观察位。
齐先竹下了马爬上土坡,站在土坡上光明正大地观察着县城。
他在观察乐乡县城的时候,城头上一位戴着褐色兜鍪、须发皆白的老将也在看着这边。
老将相隔甚远竟然一眼就认出来齐先竹,似乎是知道他的想法,老将冷笑着命令道:“将老夫的帅旗竖起来!”
随着一面绣着斗大蔡字的金边流苏帅旗竖起,齐先竹的脸色逐渐铁青起来,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很好,蔡同鑫这个老匹夫竟然也在这里。回营,准备攻城!”
回到大营之后,齐先竹将情况跟白莲教主说了一下,白莲教主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行军打仗这一块他是比不过齐先竹的,于是说道:“齐将军,这一战我们白莲教麾下听从你的指挥,你说怎么打就怎么打!”
白莲教主的话算是给齐先竹吃了一剂定心丸,让他心中松了口气,本身他们兵员素质就是良莠不齐,若是在临阵指挥上都不能达成一致、各打各的,那他们这些人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确定指挥权统一之后,齐先竹便发号施令,让人开始伐木制作攻城器械。
只有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偷偷救下并安置这些叛军残部,也是他们能够暗地里供养这么多的人手。
至于为何如此,估计这襄阳卫的人想要军功想疯掉了。
刚才酒席之上他们也谈论到了这一点,襄阳卫中郎将蔡同鑫今年五十有八,他儿子蔡俊凡成年后一连十几年都未能通过武举考试。
按照朝廷规定,除非获得了足够的军功,否则蔡俊凡无法担任偏将以上的职务。
那么等蔡同鑫告老之后,襄阳卫就不再姓蔡了。
这样一来,蔡同鑫自然想要另辟蹊径,就像是游戏里面刷经验一样给自己单开个房间刷军功。
到时候儿子有了军功就可以成功继承襄阳卫中郎将的位置,说不得他蔡同鑫还能凭此一举封爵,那可就三代富贵无忧了。
想到这里,李不争不由地替齐先竹和白莲教感到悲哀,这真的是被人卖了还要替人数钱。
此时远在长寿的齐先竹也是暴跳如雷,他把手中的密信团成一团丢在地上,破口大骂道:“这狗入的蔡同鑫竟然卖了老子!”
一名文士模样的中年人捡起密信,一打开就看到上面写着:“蔡未反,出城平叛。”
字迹歪歪扭扭,显然写字之人心中的焦急慌乱,已经大失分寸。
“首领,不如弃城而走,以待他时?”文士小心地出言建议道。
“还能待什么他时?”齐先竹双目通红,心中悔恨不已,大吼道:“眼下三弟、诸部人马都已经举事,分散在各州各县,怎么能一句弃城而走就解决得了。”
说到这里他咬紧牙关说道:“不行,我要拼死一搏,若是能击溃襄阳卫、逼迫蔡同鑫一起造反那事情就还有转机。
传令让儿郎们抓紧裹挟青壮,编练诸营。
同时往长林送信,将襄阳卫的事情告知白莲教,邀他们十日后和我一同北上进攻乐乡。”
本来齐先松拿下长寿之后也在努力地维持军纪,除了抢夺军仓和县官的家产外,只逼迫城中大户上供钱粮,在平民中的口碑也算是不差。
但是裹挟的命令一下,这些贼军立刻两眼放光,挨家挨户地闯将进去,抢夺财物、奸淫妇女,稍有反抗便直接砍杀,不到半日整个长寿县城就哀声遍野,惨死者、被侮辱者不知有多少。
有些青壮家中老幼被杀,女眷被辱,自己也被刀枪逼着入了贼营,胆敢反抗者早已横尸当场,剩下的这些人不敢反抗,既仇恨又恐惧地听从贼兵的指挥编练成一支支部队。
接到齐先竹报信的白莲教主这时候也有些慌了神,原本说好的队友不但没有一起组队,反而是跳反去了对面,而且是最强的那个队友,这让他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看到齐先竹的邀请,他总算是安下心来,连忙发号施令:“让诸位坛主抓紧组织教兵,数日后便北上进攻襄州。”
白莲教做的事情不像齐先松那么粗暴,他们毕竟是宗教出身,在打下长林、当阳之后一面扫平城外的豪强,然后开仓放粮,安抚人心。
荆州一带兼并严重,加上近两年收成不佳,连官道两旁都不时地出现饿殍。
所以白莲教这么一放粮,百姓饥民踊跃参与,短时间就聚众数万,声势浩大。
吓得原本还想东来平乱的峡州州兵连忙偃旗息鼓,只是老实地把持住通往荆州的要道,防止贼人逃窜入境。
十日之后,齐先竹一把火烧了长寿县城,带着本部三千贼兵并裹挟来的万余名青壮渡过了汉水,沿着汉水一路向北杀去。
沿途的村庄、渡口纷纷遭了殃,房舍被一把火烧毁,财物粮食被洗劫一空,人口被裹挟着加入贼军。
半路上就遇到了白莲教的数万教兵,双方合兵一处,浩浩荡荡地往乐乡赶去。
乐乡县又称乐乡关,是秦楚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关隘,这里依靠着汉水,左右两边都有大山,恰好在中间有一条通道。
齐先竹毕竟是带过兵的,在他的建议下,联军把大营安在天台山脚下。
这个天台山不是“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那个天台山,而是乐乡东南方向的一小片山区,主峰只有几百米高。
双方合兵近十万人,在山脚下联营十数里,几乎比整个天台山的范围都大。
齐先竹骑着一匹缴获来的战马,带着一队亲卫前往乐乡城下观察敌情。
距离乐乡城墙约一里地有个十几米高的土坡,高度和位置极其适合查看城头的守卫情况,所以也被贼军哨兵占下作为一个观察位。
齐先竹下了马爬上土坡,站在土坡上光明正大地观察着县城。
他在观察乐乡县城的时候,城头上一位戴着褐色兜鍪、须发皆白的老将也在看着这边。
老将相隔甚远竟然一眼就认出来齐先竹,似乎是知道他的想法,老将冷笑着命令道:“将老夫的帅旗竖起来!”
随着一面绣着斗大蔡字的金边流苏帅旗竖起,齐先竹的脸色逐渐铁青起来,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很好,蔡同鑫这个老匹夫竟然也在这里。回营,准备攻城!”
回到大营之后,齐先竹将情况跟白莲教主说了一下,白莲教主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行军打仗这一块他是比不过齐先竹的,于是说道:“齐将军,这一战我们白莲教麾下听从你的指挥,你说怎么打就怎么打!”
白莲教主的话算是给齐先竹吃了一剂定心丸,让他心中松了口气,本身他们兵员素质就是良莠不齐,若是在临阵指挥上都不能达成一致、各打各的,那他们这些人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确定指挥权统一之后,齐先竹便发号施令,让人开始伐木制作攻城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