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身在浪头却无风-《反贼》

  毕景安打开纸卷,刚看了两行便冷汗淋漓,他没敢再看下去,而是拜倒在地将头深深地伏下,不再言语。

  老皇帝盯着他看了足足得有两三分钟,大殿里安静的吓人,殿中的内侍们也低着头看着自己地脚尖,大气都不敢喘。

  看着毕景安既不说话也没有动作,老皇帝走上前去,狠狠地一脚踢在他的肩膀上,把他踢倒在地。

  毕景安顾不得肩膀上的钻心疼痛,翻起身来仍然老老实实地跪伏在地上。

  “解释解释吧。”老皇帝捡起桑皮卷,低头看了两眼,平静地说道。

  桑皮卷来自襄阳卫,是蔡同鑫写的密折:“夔州兵变,叛贼残部逃过追捕乃是有人故意为之,此人乃前任兵部左侍郎于春卓。。。”

  于春卓已于三年前病逝,但此人是毕景安的挚友,并且当时的兵部尚书还是毕景安兼任的。

  所以毕景安看过之后一言不发,即便他不知晓此事,也难逃干系。

  挚友兼下属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你当真不知情?

  要说蔡同鑫之所以写出此事,还是因为前天大朝会上的那份战功。

  实际上当日就是老皇帝偷偷派人将战功簿送出京城,一共两份,一处是襄阳卫另一处则是前线的黄永处。

  当日朝会之上老皇帝引而不发,实则是认为当场喝斥并不能起到什么效果。

  但当皇帝认可这份功劳簿之后,若是再找到什么蹊跷点,那老皇帝就可以借题发挥了,毕竟这就算是欺君之罪了,而且还不是未遂。

  但这个时间必须要卡死,得赶在朝廷封赏昭告天下之前,不然就是朝廷与皇帝一通蒙羞了。

  只是老皇帝提前收到黄永的密报,认为曲伍做的事情所起作用很小,但他又担心蔡同鑫这里也拿不出来什么决定性的东西来,于是先找毕景安通一下气,准备把封赏给搁置下,免得到最后真的面上无光。

  这便是政治与军阵的不同,军阵上是真刀真枪地拼个你死我活,但政治上都是看不到的刀剑在过招,只是真的是会死人的。

  蔡同鑫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在他从传信的内侍手中接过这份名单的时候就懂了,老皇帝是需要他做这一把刀。

  翻看过名单他当场就被气得发笑,若是按照兵部的这个安排,他父子二人都排名出前三了,且不谈能不能封爵,恐怕连蔡俊凡能不能因功升任中郎将都是两说。

  “你们不仁,就休怪我不义了。”蔡同鑫狞笑着,手中的名单被他握成一团。

  关于曲伍他手上倒是没有什么好把柄,毕竟曲伍这次南下连襄州地界都没有进,更别提和他打交道了。

  但是蔡同鑫和齐先竹谋划的时候曾经和他交过底,得知夔州兵败后叛军的各种经历,包括如何从官军包围圈中逃出去、逃出去在哪里藏身,甚至连后面积攒人手所需的兵甲、粮草是如何提供的,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毕竟当时齐先竹是一心想要复仇,好容易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实权中郎将,那还不把老底统统说清楚。

  又恰巧遇到蔡俊凡被兵部刁难,连续数次武举落榜让蔡同鑫有意跟兵部搞好关系,于是就假意和齐先竹这个兵部大佬的棋子合作。

  天见可怜,蔡同鑫一开始真的有一同举事的想法的,后面发现就算他给于春卓面子并未对齐先竹发难,兵部仍然继续卡蔡俊凡的武举功名,再加上不久后于春卓的病逝,他才逐渐开始谋划通过齐先竹来刷战功。

  既然老皇帝需要,他自然要送上这把快刀,桑皮卷中不但有具体的经过时间,连这些年他偷偷收集的一些证据都写得清清楚楚的。

  清楚到老皇帝拿到这卷密奏的时候都是吓了一跳的,他可以容忍臣子贪污受贿,可以容忍皇子相互倾轧,可以容忍军官倒卖物资,但绝不能容忍臣子勾结叛贼。

  甚至于还没有想好该怎么调查处理,就第一时间将毕景安喊了回来——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丞相究竟参与了多少,有没有留下什么后手。

  若是毕大丞相出了皇城发现了此事,然后亮出后手奋起一搏,那事情可就大条了。

  瞥了瞥还低头伏在地上的毕景安,老皇帝心中松了口气,看来这位右相是真的不知道此事。

  “哑巴了?解释解释。”老皇帝语气中带了点不耐烦。

  毕景安浑身被冷汗浸透,他是真的没想到于春卓的胆子是如此之大,那段时间自己刚大权独揽没多久,说是兼任兵部尚书,实际上兵部大小事务都是于春卓处理,许多事情都没有跟自己商量过,这件事他也未曾耳闻。

  刚才老皇帝用平静地语气问话的时候他没敢回答,因为那个时候的陛下是真的起了杀心,不过现在这语气中满满的不耐烦倒是说明皇帝心中的杀机弥散了。

  他的思绪一时间疯狂地转动着,飞快地想着该如何回答。

  这段心理历程写出来很多,实际上只是一瞬。

  一瞬之间毕景安就想好了如何回答,他先是取下头上的翼善冠,抬头望着皇帝哽咽道:“老臣遇人不察,更御下不严,请陛下革去老臣一应官职,再交于有司论罪。”

  他泪流满面,泪珠甚至沿着胡须往下滴,能短时间内流出这么多泪水,这本事也是不小。

  老皇帝也似乎有些心软,他冷哼道:“革去官职有什么用?你失职失的大了,他们可以养出来一个齐先竹,以后说不定还会养出来张先竹、赵先竹。”

  他越说越气,又拿起一个花瓶狠狠地砸在一旁的柱子上,狠狠地喘了两口气,老皇帝说道:“你这个丞相不用做了,但是先留在宫里,协助内廷司查明真相,再打发你回原籍吧。”

  毕景安心中一松,小命保住了,不过想到老皇帝刚才说的要打发自己回原籍,心中又有些不舍,毕竟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啊。

  毕景安被扣留在宫中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朝堂,无数人伸长了脖子望向皇宫的方向,想要看看这位“相爷”将会是什么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