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易书虽然没有战场经验,但他有着极为警觉的第六感,在他很小的时候曾经依靠这种玄之又玄的感觉从虎口逃生。
原本他是准备过两日再返回彭城的,结果昨晚刚入夜他突然心血来潮,总感觉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仔细思索了一下,还是决定提前拔营回彭城。
等李不争渡过泗水地时候大军已经在大路上走出很远了,只是蒋易书的运气似乎没有这么一直好下去。
刚走了十几里地,便有斥候回报:“将军,前方八石集被一伙反贼占领了!”
蒋易书吓了一跳,连忙抓住斥候问道:“有多少人,打着什么旗号,装备如何?”
斥候早已探查清楚,脱口而出道:“约莫三千,没有旗号,穿的衣服是五花八门,武器倒是挺统一的全部是长枪。”
呼!
蒋易书松了口气,他现在最担心地就是遇到泗水对面的那支打着李姓旗号的部队,撤退途中如果遇到如此装备精良的兵马拦路,那些普通的反贼再一拥而上,那大军就别想全身而退了。
既然前面是最普通的反贼,蒋易书便没有什么顾忌,他漫不经心地下令道:“分出千人,占领八石集!”
随后一名校尉便迅速集结起自己所部的千人队,稍稍整理了一个阵型,便朝着八石集杀了过去。
这伙反贼虽然衣着五花八门,但是带队的头目倒是很聪明,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堵住蒋易书的去路,那就干脆守在八石集里面,任凭官兵在外面叫骂也不出战。
这一点,他比马谡还要强上半筹。
八石集的名字由来是因为村子就建在八块巨石的中央,大路从村子中穿过,又因此一些商品在这里汇聚,便形成了集市。
这些反贼占领八石集之后就开始将大路挖断,他们本来就是河工劳役出身,最擅长挖掘。
在将大路挖成几截之后,他们又驱使百姓搬运土石木砖依托着这八块巨石堆起一处处路障。
官兵不管想要从哪个方向攻进村子,都得将其一一翻越才行。
这样一来官兵就会被分割成一块块地不成体系,藏在村里的反贼们就可以从容地进行围攻。
校尉见士兵几番叫骂都不能激怒反贼出来作战,他心中有些犹豫,看到那些层峦叠嶂般的路障也能猜到反贼的想法,所以他并不想将麾下士兵投入到这种地方去攻坚。
他有心想要让弓箭手射上两轮,偏偏这些反贼又躲在建筑里不出来,只有几个贼兵趴在路障后面观察情况。
“进!”又在外面耽误了一些时间,直到蒋易书派人来催促,校尉这才硬着头皮命令部下进行强攻。
官兵三五成群地沿着一个又一个路障地翻越,每翻过一道路障,队伍就会稀稀拉拉地散开。
不过这校尉还是有些水平的,每一处路障后面都是七八个人抱团警戒。
彭城卫对于这种复杂地形下的小规模战斗其实也不算陌生,他们平日里若有进山剿匪的任务就会遇到这种情况,山里的地形比这里要复杂地多。
所以官兵即使散成一个个的小队,也保证了每一处都有一个盾牌兵一个弓箭手,随时可以为同袍进行支援。
很快最前面的官兵就和反贼交上手,这些反贼也是狡猾,知道自己在装备和训练方面比不上官兵,照面之后不管不顾便是一通投掷物招呼过来。
像什么投枪、飞刀,乃至砖块,虽然官兵身上有甲但也不是处处都可以保护得到,像手臂和大腿就只穿着布衣,因此没多久便有不少人受伤。
官兵们也不慌张,他们将伤员层层转运到后方,而后面又有新的士兵顶到前面的位置。
只是反贼人数太多而且极为谨慎,甚至可以称的上是胆小了——哪怕官兵受伤了他们也不近身交战,而是继续朝着这边丢东西。
并且不知道谁出的馊主意,偏偏只攻击未受伤的官兵,头目说了,他们的任务只是为了延缓官兵的行军速度,那么伤兵多了自然就走不快——一个伤兵至少要两个人抬着,这样的话不但拖延行军速度,连作战能力都得大打折扣。
而反贼们准备的又充足,也不知道那些投掷物有多少,总之好似不要钱地往外扔。
前面也说了八石集是个集市,恰好有商队拉了一批凿子,得有好几百把,原本是要拉去江淮卖给采石场的,结果因为战事滞留在了这里,被反贼们给一锅端。
凿子本身就很适合当投掷物,也可以绑上木棍、竹竿用来平衡重心,让其能飞得更远一些。
数斤重的凿子做头,带着半米多长的木杆,被人大力掷出,砸到身上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很快官兵因此负伤撤下来的就有数十人之多,但取得的战果却是寥寥,也不过十几名反贼中箭。
校尉皱了皱眉头先让士兵们退了回来,他想出了个主意,于是快马来到蒋易书的身边,小声跟他说着些什么。
“放火也不是不行。”蒋易书听到之后也是一皱眉,校尉的想法是直接纵火将这些反贼逼出来,只是不过大火烧起来也会把大路给笼罩在火海中,大军依然不能前行。
有人就要问了,将村子一把火烧了,然后大军从边上的荒地里绕过去就是了。
这样确实也可以,但大军出征,带的可不仅仅是士兵、战马,还有拉满辎重的大车,那些载重的东西可不能从荒野、田地这种蓬松的地质上走。
尤其是昨天刚下过雨,到处都是泥泞,一不小心车轮便会陷进去。
再说了,若是可以绕过去,干脆直接绕行就是了,干嘛还要攻打八石集,又是散兵推进又是放火地。
就不信有数百骑兵虎视眈眈的看着,这数千乌合之众敢出来浪战?
而蒋易书所想的是可以先放上一把火将反贼逼出来,然后官兵再紧跟着灭火,如果时间掐得准不超过两个时辰就可以继续行军。
原本他是准备过两日再返回彭城的,结果昨晚刚入夜他突然心血来潮,总感觉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仔细思索了一下,还是决定提前拔营回彭城。
等李不争渡过泗水地时候大军已经在大路上走出很远了,只是蒋易书的运气似乎没有这么一直好下去。
刚走了十几里地,便有斥候回报:“将军,前方八石集被一伙反贼占领了!”
蒋易书吓了一跳,连忙抓住斥候问道:“有多少人,打着什么旗号,装备如何?”
斥候早已探查清楚,脱口而出道:“约莫三千,没有旗号,穿的衣服是五花八门,武器倒是挺统一的全部是长枪。”
呼!
蒋易书松了口气,他现在最担心地就是遇到泗水对面的那支打着李姓旗号的部队,撤退途中如果遇到如此装备精良的兵马拦路,那些普通的反贼再一拥而上,那大军就别想全身而退了。
既然前面是最普通的反贼,蒋易书便没有什么顾忌,他漫不经心地下令道:“分出千人,占领八石集!”
随后一名校尉便迅速集结起自己所部的千人队,稍稍整理了一个阵型,便朝着八石集杀了过去。
这伙反贼虽然衣着五花八门,但是带队的头目倒是很聪明,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堵住蒋易书的去路,那就干脆守在八石集里面,任凭官兵在外面叫骂也不出战。
这一点,他比马谡还要强上半筹。
八石集的名字由来是因为村子就建在八块巨石的中央,大路从村子中穿过,又因此一些商品在这里汇聚,便形成了集市。
这些反贼占领八石集之后就开始将大路挖断,他们本来就是河工劳役出身,最擅长挖掘。
在将大路挖成几截之后,他们又驱使百姓搬运土石木砖依托着这八块巨石堆起一处处路障。
官兵不管想要从哪个方向攻进村子,都得将其一一翻越才行。
这样一来官兵就会被分割成一块块地不成体系,藏在村里的反贼们就可以从容地进行围攻。
校尉见士兵几番叫骂都不能激怒反贼出来作战,他心中有些犹豫,看到那些层峦叠嶂般的路障也能猜到反贼的想法,所以他并不想将麾下士兵投入到这种地方去攻坚。
他有心想要让弓箭手射上两轮,偏偏这些反贼又躲在建筑里不出来,只有几个贼兵趴在路障后面观察情况。
“进!”又在外面耽误了一些时间,直到蒋易书派人来催促,校尉这才硬着头皮命令部下进行强攻。
官兵三五成群地沿着一个又一个路障地翻越,每翻过一道路障,队伍就会稀稀拉拉地散开。
不过这校尉还是有些水平的,每一处路障后面都是七八个人抱团警戒。
彭城卫对于这种复杂地形下的小规模战斗其实也不算陌生,他们平日里若有进山剿匪的任务就会遇到这种情况,山里的地形比这里要复杂地多。
所以官兵即使散成一个个的小队,也保证了每一处都有一个盾牌兵一个弓箭手,随时可以为同袍进行支援。
很快最前面的官兵就和反贼交上手,这些反贼也是狡猾,知道自己在装备和训练方面比不上官兵,照面之后不管不顾便是一通投掷物招呼过来。
像什么投枪、飞刀,乃至砖块,虽然官兵身上有甲但也不是处处都可以保护得到,像手臂和大腿就只穿着布衣,因此没多久便有不少人受伤。
官兵们也不慌张,他们将伤员层层转运到后方,而后面又有新的士兵顶到前面的位置。
只是反贼人数太多而且极为谨慎,甚至可以称的上是胆小了——哪怕官兵受伤了他们也不近身交战,而是继续朝着这边丢东西。
并且不知道谁出的馊主意,偏偏只攻击未受伤的官兵,头目说了,他们的任务只是为了延缓官兵的行军速度,那么伤兵多了自然就走不快——一个伤兵至少要两个人抬着,这样的话不但拖延行军速度,连作战能力都得大打折扣。
而反贼们准备的又充足,也不知道那些投掷物有多少,总之好似不要钱地往外扔。
前面也说了八石集是个集市,恰好有商队拉了一批凿子,得有好几百把,原本是要拉去江淮卖给采石场的,结果因为战事滞留在了这里,被反贼们给一锅端。
凿子本身就很适合当投掷物,也可以绑上木棍、竹竿用来平衡重心,让其能飞得更远一些。
数斤重的凿子做头,带着半米多长的木杆,被人大力掷出,砸到身上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很快官兵因此负伤撤下来的就有数十人之多,但取得的战果却是寥寥,也不过十几名反贼中箭。
校尉皱了皱眉头先让士兵们退了回来,他想出了个主意,于是快马来到蒋易书的身边,小声跟他说着些什么。
“放火也不是不行。”蒋易书听到之后也是一皱眉,校尉的想法是直接纵火将这些反贼逼出来,只是不过大火烧起来也会把大路给笼罩在火海中,大军依然不能前行。
有人就要问了,将村子一把火烧了,然后大军从边上的荒地里绕过去就是了。
这样确实也可以,但大军出征,带的可不仅仅是士兵、战马,还有拉满辎重的大车,那些载重的东西可不能从荒野、田地这种蓬松的地质上走。
尤其是昨天刚下过雨,到处都是泥泞,一不小心车轮便会陷进去。
再说了,若是可以绕过去,干脆直接绕行就是了,干嘛还要攻打八石集,又是散兵推进又是放火地。
就不信有数百骑兵虎视眈眈的看着,这数千乌合之众敢出来浪战?
而蒋易书所想的是可以先放上一把火将反贼逼出来,然后官兵再紧跟着灭火,如果时间掐得准不超过两个时辰就可以继续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