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彭祖故国轻易主-《反贼》

  周均脑海中生起这个念头的,他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只觉得天旋地转,整个人瘫软在地。

  城下的这些狄丘冶的监兵自然是李不争带人假扮的,城门刚刚打开他们便暴起夺门,迅速地往城中杀去。

  而城外的那些所谓的追兵则是左宇率领两千人紧跟其后,看到城门被李不争夺下,他们快速奔跑起来,等到他们杀到浮桥边,桥身上还没有烧起来的火头轻松便被扑灭,左宇率部沿着河岸直接进城。

  城中守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见城门已破,再也无心恋战,纷纷丢下兵器四散而逃。

  城中百姓也被突如其来的贼兵吓得抱头鼠窜,整个彭城顿时乱作一团。

  彭城东城,这里是整个徐州最繁华的地方,徐州刺史府和彭城县衙都坐落在这里,州内的世家大族也多在此地购置房产,彭城卫卫军衙门也坐落在这里,卫军衙门边上便是蒋易书忽的府邸。

  蒋易书正在自己的书房里写着书信,朝廷平叛大军即将开拔,颖桥伯娄天纵想要将大营设在彭城,所以提前写信,让他先勘测好合适的大营位置。

  他这些日子一直在彭城附近查看,挑选了几处适合大军扎营的地方,准备回信给娄天纵,供其自行挑选。

  就在他将回信写好准备让信使送出的时候,突然城中喊杀声大作,吓得他连忙起身拔剑。

  蒋易书稍微侧耳倾听一下,发现这喊杀声距此还有些距离,于是他这才松了口气,大步走出房门喊道:“是哪里传来的喊杀声!”门外的随从们也是一头雾水,不过有那机灵点的已经跑去前院打听消息了。

  过了一会管家焦急地从外面跑了进来:“老爷,大事不好了,贼兵进城了!”

  “胡说,贼兵被挡在前线寸步不能前行,哪来的贼兵?”蒋易书满脸不信,他昨晚还收到吕梁镇的战报,说击退了下邳来的贼兵,对方在镇外扎营,似乎是不想走。

  就算贼兵一夜之间攻破了吕梁镇,也不可能飞进这彭城里。

  至于说南面就更不可能了,胡文海一家都在隔壁宅子,要是挡不住贼兵他绝对会回来安置家人的。

  管家焦急道:“贼兵是从北面进的城,老爷快走,晚了就走不了了!”

  蒋易书心中一惊,随后便是愤怒,这些贼兵竟然会从北门进城,这守城的军官是吃屎长大的吗?

  但此时显然不是追究贼兵如何进城对的时候了,听得这喊杀声逐渐靠近,蒋易书连忙吩咐道:“带上夫人少爷,咱们从南门走!”

  他府中奴仆随从曾经都是彭城卫退下的士卒,做事也最讲究雷厉风行,也没有舍不得宅子地契的事情,只是带着些金银细软,便匆匆地出了门。

  此时门前的大街上已经能看到贼军的身影了,蒋易书说道:“去把胡文海的家眷也带上。”蒋易书指着胡文海的宅子说道。

  胡文海的家中只有夫人和幼子二人,他夫人也是将门出身,在听到城中响起喊杀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收拾细软,听到蒋易书的管家来喊她逃走,毫不犹豫地带着幼子跟着出了门。

  两家人快速地来到南门,此时南门的门口已经挤成了一团,那些反应过来的富商、世族都选择从这里出城——毕竟东门就是泗水出城后也无处可逃,而西门离得较远,只有南门最适合。

  看到南门被堵得水泄不通,蒋易书指着侧边的小门道:“走腰门出城!”

  原来这彭城也跟洛京一样,在大门侧边掏了一个过粪车的腰门,这些人急于逃命却忘了这里还有个出口。

  蒋易书一行人忍着恶臭从这里出了城,一出城便朝着南边的官兵防线赶去。

  徐成的两千人并未全部进城,李不争留了人在北门处通知他分兵沿着外城奔袭其余东西两门,成功地在东门把准备出逃的一众官吏给堵住了。

  而李不争带兵沿着大街一路追击,很快也杀到南门,将堵在南门的这些人统统留了下来。

  随后便是分兵占领各处衙门、军库、民仓,以及清点各种物资缴获了。

  很快李不争就来到了蒋易书的府邸,看到空无一人的宅院,他对着左右笑骂道:“这家伙还真的是机灵,又让他给跑了。”

  看着这座面积比南漳侯府还要大的宅子,李不争不由地起了参观的想法,他沿着前厅、大厅、中院依次往里走,走到书房的门口时,却看到书房中散落着一些纸张。

  他有些好奇地走了进去,俯身捡起散落在地上的信纸,轻轻地弹了下上面的灰尘,仔细翻看了一下内容。

  当看到这封是写给娄天纵的回信时,他顿时心情愉悦起来,开心地大笑道:“原来这回的主帅是娄天纵啊,这朝廷的兵马还未动弹,而彭城又已经在我手里,朝廷各部官员真的是一群酒囊饭袋!”

  从齐先竹起事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朝廷的平叛大军也在一个月前就已经集结完毕,只是由于各方掣肘,一直到现在在攒齐各种物资。

  这支平叛大军的各种花销走的是皇帝的内帑,按照道理朝廷各部是没有权利过问的,只是在政斗的背景下花了钱的未必是大爷。

  先前曲伍一事晋王党给太子党上了眼药,眼下晋王一脉的娄天纵领兵出征,太子党自然也不会让他顺顺利利的。

  先是礼部官员针对出兵的时间展开了友好而又激烈的辩论,认为这一天卯酉相冲、乃是破日,那一天又是四废日、五行势弱,需要慎行。

  就这样争吵了许久始终定不下来出征的日子,最后在毕景安的强力拍板下选了个勉强能说得过去的时间。

  然而户部又借口赈济荆襄道遭了兵灾的百姓,所以拨不出来足够的物资。

  最后工部又以各地冶铁监未及时将上半年的兵器送京入库为由又拖延了向兵部移交武器的时间,寻找兵部拨付往年库存武器时又被借口去年已经将大部分库存提供给了荆襄的平叛大军,所以无法足额提供给颖桥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