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台堡休整了两日,商队再次出发,李不争也告别了王永龄父子跟着一同上路,他虽然没有带着王锐,但承诺只要在燕郡安定下来便将王锐带到身边教导。
看着商队远去的身影,王永龄对王锐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位师父是个本领高强的人物,你要好好学习他的本事,以后才能护佑这兴台堡。”
王锐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道:“父亲,您说师父去燕郡会做什么?是去军中还是民团呢?”
“依我看,不管他去哪里,都不会简单,对于他这类人来说,功名利禄简直是唾手可得。”王永龄沉思了一下,缓缓地说道。
再次上路却是风平浪静,想象之中马贼报复的情况并未出现,似乎是那些马贼被杀怕了,只有几名不明身份的骑士远远地望着商队,但没有露出敌意,只是看了几眼便离开了,也不知道是路过还是不敢袭击这支商队。
很快商队便抵达了汝罗城,说是城其实也没大到哪去,只是城墙高些厚些,城头上还有不少守城器械,守军也有不少装备精良的士兵,显然是边军,还有一些人穿着与官兵不同,胸口绣着不同的字样,李不争问了一下管事,果然这些人便是民团。
民团的装备比边军差了许多,他们没有装备铁甲,皮甲、布甲都算得上是稀罕物件,只有头目才穿着。
商队在城门口便停了下来,他们没有进城的打算,在这种边城商队的入城费十分高昂,他们是能省则省。
守门的士兵也是见怪不怪了,任由他们在城外售卖货物,这里也有不少其他的商队在驻扎,同样是摆成一圈,只留出一辆或者两辆马车的空隙,供人出入挑选物品。
“喂,小子,你这马卖不卖?”李不争正和商队中的几个伙计给战马梳洗、喂食,几名民团士兵走了过来气势汹汹地发问道。
李不争眯着眼睛看着对方,这些人身上都穿着灰色的劲装,只在胸口处有一块黄褐色的皮革,胸腹处用白线绣着“果勇”两个大字,显然这个民团的旗号便是“果勇”。
也不知道陈登峰买下来的那个民团叫什么,若是难听一定要改一下,不知道民团改名困不困难。
看到李不争有些走神,为首的大汉气不打一处来,喝骂道:“好小子,老子踏马的问你话呢竟然敢走神!”
说着便伸手去抓李不争,李不争听得他口中不干不净,眉头一皱闪身躲开了这一抓,抬腿一脚便将大汉踹飞出去,大汉跟身后的民团士兵撞在一起,四五个人都变成了滚地葫芦。
几人站起身来又惊又怒,纷纷拔出刀来,向两侧散开竟然就要对李不争展开进攻。
李不争心中不喜,这边塞果然民风彪悍,一言不合便要拔刀相向,他毫不畏惧伸手便要摸向腰间的血杀刀。
“干什么的!”一声呼喊喝止了要动手的双方,众人望去只见一队边军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名队正,也正是他喝止双方的进一步动作。
“军爷,我们准备买马,这小子不卖不说还打人。”民团士兵们纷纷将兵刃归鞘,为首的大汉竟然满脸赔笑凑到队正面前叫屈,也不复之前的嚣张气焰。
那队正早就看透了这大汉的所作所为,并未理会他的颠倒黑白,而是看了看那些战马,突然目光一凝疑问道:“是剽勒贼的马?”
说着他便望向李不争,上下打量了一下,突然笑道:“听说前几日剽勒贼被人单骑杀得大败连首领都战死了,阁下这里竟然有这么多留有剽勒贼标记的战马,此事不会是你做的吧。”
这些战马的后腿上都有一个弧形的烙印,显然是一种标识,只要是熟悉此地的老手都能认出来这是谁家的东西。
李不争笑了笑说道:“不过是顺手为之!”
队正冲着他竖起了大拇指,笑道:“了不起,在下营州军右翼丁字营余德庸,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雄壮了得。”
李不争也是笑着拱手:“在下李不争,见过余兄。”
余德庸转头冲着大汉骂道:“不长眼的东西,前几日剽勒贼被人重创的消息都忘了吗?还敢拔刀,人家杀你们都用不了一顿饭的功夫。”
众民团士兵这才明白自己撞到的是怎样的人物,连忙惶恐地告罪,为首的大汉更是哐哐扇了自己几个耳光,鼻血都流了下来,他瓮声瓮气地说道:“不知道是李大侠当面,我牛璞出言不逊,在这给您赔罪了。”
李不争也懒得跟这种人较劲,摆了摆手说道:“无妨,以后招子放亮点便是。”
牛璞见对方轻描淡写地放过了自己,也是满心欢喜地松了口气,告罪一声后便带人离开了。
余德庸看着李不争有些可惜地说道:“我这两日都是值日,不能与李兄一醉甚是可惜,李兄可否在汝罗多盘桓几日,让我能尽一尽地主之谊。”
李不争笑道:“我与余兄一见如故,本该留下一叙,不过我和友人有约,需要尽快赶往燕郡,等安顿下来我便来找余兄痛饮。”
“这太好了!”余德庸一拍大腿道,“燕郡离汝罗不远,我在那里也有些好友,等我休沐当去燕郡找李兄。”
二人约定好,余德庸便告辞,带着士兵继续巡逻起来。
出了这一档子事之后,附近的人都知道李不争是个惹不得的人物,走在附近连喧哗声都小了许多。
李不争心中不住地想:这边塞之地果然不同,人人慕强,世家豪强的影响力十分薄弱,只要有能力就会有人认可,就算是那牛璞在知道自己惹不起后都能坦然认错,真的是每一地都有不一样的风气。
管事也凑到李不争的身边,小声说道:“李大侠,在边关要当心这些民团士兵,他们都是民团团佐私下招募的,平日里最爱逞勇斗狠,一言不合便会大打出手,受伤身死都是常事。”
看着商队远去的身影,王永龄对王锐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位师父是个本领高强的人物,你要好好学习他的本事,以后才能护佑这兴台堡。”
王锐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道:“父亲,您说师父去燕郡会做什么?是去军中还是民团呢?”
“依我看,不管他去哪里,都不会简单,对于他这类人来说,功名利禄简直是唾手可得。”王永龄沉思了一下,缓缓地说道。
再次上路却是风平浪静,想象之中马贼报复的情况并未出现,似乎是那些马贼被杀怕了,只有几名不明身份的骑士远远地望着商队,但没有露出敌意,只是看了几眼便离开了,也不知道是路过还是不敢袭击这支商队。
很快商队便抵达了汝罗城,说是城其实也没大到哪去,只是城墙高些厚些,城头上还有不少守城器械,守军也有不少装备精良的士兵,显然是边军,还有一些人穿着与官兵不同,胸口绣着不同的字样,李不争问了一下管事,果然这些人便是民团。
民团的装备比边军差了许多,他们没有装备铁甲,皮甲、布甲都算得上是稀罕物件,只有头目才穿着。
商队在城门口便停了下来,他们没有进城的打算,在这种边城商队的入城费十分高昂,他们是能省则省。
守门的士兵也是见怪不怪了,任由他们在城外售卖货物,这里也有不少其他的商队在驻扎,同样是摆成一圈,只留出一辆或者两辆马车的空隙,供人出入挑选物品。
“喂,小子,你这马卖不卖?”李不争正和商队中的几个伙计给战马梳洗、喂食,几名民团士兵走了过来气势汹汹地发问道。
李不争眯着眼睛看着对方,这些人身上都穿着灰色的劲装,只在胸口处有一块黄褐色的皮革,胸腹处用白线绣着“果勇”两个大字,显然这个民团的旗号便是“果勇”。
也不知道陈登峰买下来的那个民团叫什么,若是难听一定要改一下,不知道民团改名困不困难。
看到李不争有些走神,为首的大汉气不打一处来,喝骂道:“好小子,老子踏马的问你话呢竟然敢走神!”
说着便伸手去抓李不争,李不争听得他口中不干不净,眉头一皱闪身躲开了这一抓,抬腿一脚便将大汉踹飞出去,大汉跟身后的民团士兵撞在一起,四五个人都变成了滚地葫芦。
几人站起身来又惊又怒,纷纷拔出刀来,向两侧散开竟然就要对李不争展开进攻。
李不争心中不喜,这边塞果然民风彪悍,一言不合便要拔刀相向,他毫不畏惧伸手便要摸向腰间的血杀刀。
“干什么的!”一声呼喊喝止了要动手的双方,众人望去只见一队边军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名队正,也正是他喝止双方的进一步动作。
“军爷,我们准备买马,这小子不卖不说还打人。”民团士兵们纷纷将兵刃归鞘,为首的大汉竟然满脸赔笑凑到队正面前叫屈,也不复之前的嚣张气焰。
那队正早就看透了这大汉的所作所为,并未理会他的颠倒黑白,而是看了看那些战马,突然目光一凝疑问道:“是剽勒贼的马?”
说着他便望向李不争,上下打量了一下,突然笑道:“听说前几日剽勒贼被人单骑杀得大败连首领都战死了,阁下这里竟然有这么多留有剽勒贼标记的战马,此事不会是你做的吧。”
这些战马的后腿上都有一个弧形的烙印,显然是一种标识,只要是熟悉此地的老手都能认出来这是谁家的东西。
李不争笑了笑说道:“不过是顺手为之!”
队正冲着他竖起了大拇指,笑道:“了不起,在下营州军右翼丁字营余德庸,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雄壮了得。”
李不争也是笑着拱手:“在下李不争,见过余兄。”
余德庸转头冲着大汉骂道:“不长眼的东西,前几日剽勒贼被人重创的消息都忘了吗?还敢拔刀,人家杀你们都用不了一顿饭的功夫。”
众民团士兵这才明白自己撞到的是怎样的人物,连忙惶恐地告罪,为首的大汉更是哐哐扇了自己几个耳光,鼻血都流了下来,他瓮声瓮气地说道:“不知道是李大侠当面,我牛璞出言不逊,在这给您赔罪了。”
李不争也懒得跟这种人较劲,摆了摆手说道:“无妨,以后招子放亮点便是。”
牛璞见对方轻描淡写地放过了自己,也是满心欢喜地松了口气,告罪一声后便带人离开了。
余德庸看着李不争有些可惜地说道:“我这两日都是值日,不能与李兄一醉甚是可惜,李兄可否在汝罗多盘桓几日,让我能尽一尽地主之谊。”
李不争笑道:“我与余兄一见如故,本该留下一叙,不过我和友人有约,需要尽快赶往燕郡,等安顿下来我便来找余兄痛饮。”
“这太好了!”余德庸一拍大腿道,“燕郡离汝罗不远,我在那里也有些好友,等我休沐当去燕郡找李兄。”
二人约定好,余德庸便告辞,带着士兵继续巡逻起来。
出了这一档子事之后,附近的人都知道李不争是个惹不得的人物,走在附近连喧哗声都小了许多。
李不争心中不住地想:这边塞之地果然不同,人人慕强,世家豪强的影响力十分薄弱,只要有能力就会有人认可,就算是那牛璞在知道自己惹不起后都能坦然认错,真的是每一地都有不一样的风气。
管事也凑到李不争的身边,小声说道:“李大侠,在边关要当心这些民团士兵,他们都是民团团佐私下招募的,平日里最爱逞勇斗狠,一言不合便会大打出手,受伤身死都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