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落魄的书生
忠义堂的喧嚣隔着三重院落仍隐约可闻。穆清风倚在西厢后院的青石井栏边,右半身的麻痹感如附骨之疽。
五月十三的午后天光正好,晒得他青布衫泛暖,却驱不散经脉间的阴寒。
“咳咳...岂有此理!简直欺人太甚!”
竹丛后突然传来激动的呵斥,接着是毛笔掷地的声响。
穆清风眉头微蹙,指节扣住井沿青苔,无声挪至月洞门旁。
只见个破旧凉亭里,穿着洗得发白蓝布长衫的书生正气得满脸通红。
他脚边散落着写满字的宣纸,石桌上摆着劣质笔墨。
最显眼的是幅刚写就的状纸,墨迹未干便已被揉作一团。
“卜秀才,您消消气。”旁边老农搓着草帽檐,黝黑脸上尽是愁苦,“俺就知道告不赢的...”
“王法昭昭,怎容他们如此横行!”书生梗着脖子,捡起状纸小心摊平,“刘老伯您再看,学生这就重写一份更详实的...”
穆清风目光扫过亭外。两个佩刀汉子正晃悠过来,腰带缠着金丝,显然是庄里贵客的随从。
“哟,这不是要告我们公子的穷酸吗?”高个汉子一脚踢飞地上的砚台,“怎么?
真当忠义山庄是你家县衙了?”
书生吓得后退半步,却仍挺直瘦削的脊背:“光天化日强占民田,纵马踏毁青苗,便是走到金銮殿前学生也要说个明白!”
矮个汉子突然抽刀劈向石桌。寒光闪过,状纸裂作两半。
“再写一张,老子剁你一根指头。”刀尖抵住书生颤抖的手,“滚回你的狗窝写酸诗去!”
老农慌忙拉扯书生衣袖:“算啦算啦,俺不要那地了...”
待二人扬长而去,书生颓然坐倒。他呆呆望着碎裂的状纸,忽然抓起毛笔,在残纸上疾书三个大字:天地愧。
穆清风轻轻咳嗽一声。
书生惊得跳起来,墨汁溅了满袖:“你、你是...”
“过路的。”穆清风瞥向那些状纸,“告谁?”
书生警惕地打量他,见他衣衫朴素且带伤,稍松口气:“陇西赵家的公子,说是来共商抗魔大计的侠士。”
他冷笑一声,“抢地夺粮时倒与魔教无异。”
老农忙打岔:“秀才莫乱说!赵公子许是手下人胡来...”
“马蹄印深三寸,分明是故意践踏麦田!”书生越说越激动,“庄主推说查无实据,凌女侠劝我顾全大局。
哈!好一个正道联盟!”
穆清风拾起半张状纸。字迹工整如刻,列着五月初八赵家马队毁田亩数、伤农工名册,连马蹄铁纹样都拓印得清清楚楚。
“证据确凿,为何不递?”
书生突然泄了气,慢吞吞收拾笔墨:“递了三次。
第一次门房说庄主事务繁忙,第二次被赵家管事,第三次...”他指指自己青肿的额角,“昨夜回来路上跌了一跤。”
暮色渐浓,演武场方向传来阵阵喝彩声。老农惴惴告辞,留下书生对着一堆废纸发呆。
“他们在那儿比试武功呢。”书生忽然道,“听说今日彩头是柄镶宝石的匕首。”
他蘸墨在纸上画了柄夸张的短剑,又狠狠涂黑,“若我有荆轲之勇...”
亭外忽然喧闹起来。七八个醉醺醺的武林人簇拥着赵家公子经过,看见书生便哄笑:“状元公还在写状子啊?”
赵公子抛来一锭银子:“拿去治治脑子!”银锭滚进草丛,书生却僵立不动。
穆清风弯腰拾起银子。入手沉甸甸的足十两,够买下被踏毁的整片麦田。
他递向书生,书生却后退三步,如同躲避毒蛇。
“不要他的脏钱!”
赵公子哈哈大笑,同伴们跟着起哄。有人突然抽刀劈向凉亭立柱,削下大片木屑:“穷酸!
爷给你修修破亭子!”
书生气得浑身发抖,突然抓起墨汁泼去。众人哄笑着躲开,反倒更觉有趣。
穆清风移步挡在书生身前,右手悄悄按上腰间软剑。
“哟?还找了个瘸子当护卫?”赵公子眯起醉眼打量穆清风,“听说你就是那个从魏煞手下...”
话未说完,凌霜带着两个镖师匆匆赶来:“赵公子!
铁庄主正寻您商议要事。”
众人悻悻离去。凌霜瞥见满地状纸,轻叹一声:“卜先生,庄主答应补偿刘老伯二十两银子。”
书生冷笑:“二十两买他五年心血?真是公道!”
凌霜沉默片刻,转向穆清风:“你怎么到后院来了?
晚宴就要...”
“闷。”穆清风截断话头,“透透气。”
凌霜看看书生又看看他,最终无奈道:“酉时三刻东厢有大夫会诊,别忘了。”
临走前悄悄塞给书生一小块碎银:“买些纸墨也好。”
夜幕彻底笼罩院落时,书生终于收拾好文具。
他抱着破旧的藤箱蹒跚而行,穆清风默不作声跟在后面。
穿过两道回廊,最偏僻的柴房旁有间堆放杂物的耳房。
书生推门进去,屋里除了一床一桌,满墙都贴着写满字的废纸。
窗台晒着干硬的馒头片,床头破陶罐里插着野花。
“寒舍简陋,见笑了。”书生点亮油灯,小心烘烤被墨汁浸湿的衣袖,“阁下若无事...”
“看看你的状纸。”
书生愣了愣,还是抽出三卷文书。除了麦田案,还有记录某派弟子强买强卖、某镖师调戏村女的状子,皆时间地点人证俱全。
穆清风一页页翻看:“为何留在这里?”
书生正在煮茶,陶罐里的陈茶梗翻滚着:“三个月前路过,听说要开武林大会,想着总能遇见几个真侠士。”
他苦笑,“现在倒像专程来看戏的。”
窗外飘来酒肉香气,前厅宴席正酣。书生啃着馒头片,就着劣茶下咽:“初见铁庄主时,他夸我字好,还让我抄录英雄帖。”
他指指墙上裱糊的请柬,“如今嫌我碍事了。”
穆清风注意到床头有本《侠义传》,书页卷边,显然常被翻阅。
“读过《游侠列传》吗?”书生忽然问,“郭解少年时何尝不是快意恩仇,后来却成了调和纷争的贤者。”
他摩挲着书脊,“你说,侠之大者,究竟该是何种模样?”
窗外忽然响起烟花。夜空中绽开金色巨鼎图案——那是忠义山庄的信号。
书生仰头望着,侧脸被映得忽明忽暗。
“二月时他们在此歃血为盟,发誓除魔卫道。”
他轻声道,“那日我替他们写盟书,墨里掺了朱砂,写出的字殷红如血。”
烟花熄灭后,院里传来女子啜泣声。书生扒着窗缝看去,是个被撕破衣袖的丫鬟。
“造孽!”书生气得捶墙,“定是那姓钱的...”
穆清风突然按住他肩膀。柴堆后闪过戴斗笠的人影,很快消失在暗处。
书生压低声音:“你认得那人?最近常在山庄附近转悠。”
穆清风不答,只将赵公子的银锭放在桌上。
“我说了不要...”
“买纸墨。”穆清风推开窗,“多写几份。东街文铺掌柜的侄女,上月被镖局的人欺辱过。”
书生瞪大眼睛:“你怎知...”
夜风涌入,吹得满墙状纸哗哗作响。有一张飘到穆清风脚边,写着五月十一某派弟子醉酒纵马的罪状。
“明日雨。”穆清风望着云层,“状纸受潮就糊了。”
书生怔怔望着他,突然抓过银锭揣进怀里,眼睛亮得惊人:“你要去哪份?”
穆清风已走到门口,右臂依然垂着不便,背影却挺得笔直。
“去该去之处。”
柴门合拢时,他听见书生重新铺纸研墨的声响。
狼毫擦过砚台,沙沙的,如同春蚕食叶。
忠义堂的喧嚣隔着三重院落仍隐约可闻。穆清风倚在西厢后院的青石井栏边,右半身的麻痹感如附骨之疽。
五月十三的午后天光正好,晒得他青布衫泛暖,却驱不散经脉间的阴寒。
“咳咳...岂有此理!简直欺人太甚!”
竹丛后突然传来激动的呵斥,接着是毛笔掷地的声响。
穆清风眉头微蹙,指节扣住井沿青苔,无声挪至月洞门旁。
只见个破旧凉亭里,穿着洗得发白蓝布长衫的书生正气得满脸通红。
他脚边散落着写满字的宣纸,石桌上摆着劣质笔墨。
最显眼的是幅刚写就的状纸,墨迹未干便已被揉作一团。
“卜秀才,您消消气。”旁边老农搓着草帽檐,黝黑脸上尽是愁苦,“俺就知道告不赢的...”
“王法昭昭,怎容他们如此横行!”书生梗着脖子,捡起状纸小心摊平,“刘老伯您再看,学生这就重写一份更详实的...”
穆清风目光扫过亭外。两个佩刀汉子正晃悠过来,腰带缠着金丝,显然是庄里贵客的随从。
“哟,这不是要告我们公子的穷酸吗?”高个汉子一脚踢飞地上的砚台,“怎么?
真当忠义山庄是你家县衙了?”
书生吓得后退半步,却仍挺直瘦削的脊背:“光天化日强占民田,纵马踏毁青苗,便是走到金銮殿前学生也要说个明白!”
矮个汉子突然抽刀劈向石桌。寒光闪过,状纸裂作两半。
“再写一张,老子剁你一根指头。”刀尖抵住书生颤抖的手,“滚回你的狗窝写酸诗去!”
老农慌忙拉扯书生衣袖:“算啦算啦,俺不要那地了...”
待二人扬长而去,书生颓然坐倒。他呆呆望着碎裂的状纸,忽然抓起毛笔,在残纸上疾书三个大字:天地愧。
穆清风轻轻咳嗽一声。
书生惊得跳起来,墨汁溅了满袖:“你、你是...”
“过路的。”穆清风瞥向那些状纸,“告谁?”
书生警惕地打量他,见他衣衫朴素且带伤,稍松口气:“陇西赵家的公子,说是来共商抗魔大计的侠士。”
他冷笑一声,“抢地夺粮时倒与魔教无异。”
老农忙打岔:“秀才莫乱说!赵公子许是手下人胡来...”
“马蹄印深三寸,分明是故意践踏麦田!”书生越说越激动,“庄主推说查无实据,凌女侠劝我顾全大局。
哈!好一个正道联盟!”
穆清风拾起半张状纸。字迹工整如刻,列着五月初八赵家马队毁田亩数、伤农工名册,连马蹄铁纹样都拓印得清清楚楚。
“证据确凿,为何不递?”
书生突然泄了气,慢吞吞收拾笔墨:“递了三次。
第一次门房说庄主事务繁忙,第二次被赵家管事,第三次...”他指指自己青肿的额角,“昨夜回来路上跌了一跤。”
暮色渐浓,演武场方向传来阵阵喝彩声。老农惴惴告辞,留下书生对着一堆废纸发呆。
“他们在那儿比试武功呢。”书生忽然道,“听说今日彩头是柄镶宝石的匕首。”
他蘸墨在纸上画了柄夸张的短剑,又狠狠涂黑,“若我有荆轲之勇...”
亭外忽然喧闹起来。七八个醉醺醺的武林人簇拥着赵家公子经过,看见书生便哄笑:“状元公还在写状子啊?”
赵公子抛来一锭银子:“拿去治治脑子!”银锭滚进草丛,书生却僵立不动。
穆清风弯腰拾起银子。入手沉甸甸的足十两,够买下被踏毁的整片麦田。
他递向书生,书生却后退三步,如同躲避毒蛇。
“不要他的脏钱!”
赵公子哈哈大笑,同伴们跟着起哄。有人突然抽刀劈向凉亭立柱,削下大片木屑:“穷酸!
爷给你修修破亭子!”
书生气得浑身发抖,突然抓起墨汁泼去。众人哄笑着躲开,反倒更觉有趣。
穆清风移步挡在书生身前,右手悄悄按上腰间软剑。
“哟?还找了个瘸子当护卫?”赵公子眯起醉眼打量穆清风,“听说你就是那个从魏煞手下...”
话未说完,凌霜带着两个镖师匆匆赶来:“赵公子!
铁庄主正寻您商议要事。”
众人悻悻离去。凌霜瞥见满地状纸,轻叹一声:“卜先生,庄主答应补偿刘老伯二十两银子。”
书生冷笑:“二十两买他五年心血?真是公道!”
凌霜沉默片刻,转向穆清风:“你怎么到后院来了?
晚宴就要...”
“闷。”穆清风截断话头,“透透气。”
凌霜看看书生又看看他,最终无奈道:“酉时三刻东厢有大夫会诊,别忘了。”
临走前悄悄塞给书生一小块碎银:“买些纸墨也好。”
夜幕彻底笼罩院落时,书生终于收拾好文具。
他抱着破旧的藤箱蹒跚而行,穆清风默不作声跟在后面。
穿过两道回廊,最偏僻的柴房旁有间堆放杂物的耳房。
书生推门进去,屋里除了一床一桌,满墙都贴着写满字的废纸。
窗台晒着干硬的馒头片,床头破陶罐里插着野花。
“寒舍简陋,见笑了。”书生点亮油灯,小心烘烤被墨汁浸湿的衣袖,“阁下若无事...”
“看看你的状纸。”
书生愣了愣,还是抽出三卷文书。除了麦田案,还有记录某派弟子强买强卖、某镖师调戏村女的状子,皆时间地点人证俱全。
穆清风一页页翻看:“为何留在这里?”
书生正在煮茶,陶罐里的陈茶梗翻滚着:“三个月前路过,听说要开武林大会,想着总能遇见几个真侠士。”
他苦笑,“现在倒像专程来看戏的。”
窗外飘来酒肉香气,前厅宴席正酣。书生啃着馒头片,就着劣茶下咽:“初见铁庄主时,他夸我字好,还让我抄录英雄帖。”
他指指墙上裱糊的请柬,“如今嫌我碍事了。”
穆清风注意到床头有本《侠义传》,书页卷边,显然常被翻阅。
“读过《游侠列传》吗?”书生忽然问,“郭解少年时何尝不是快意恩仇,后来却成了调和纷争的贤者。”
他摩挲着书脊,“你说,侠之大者,究竟该是何种模样?”
窗外忽然响起烟花。夜空中绽开金色巨鼎图案——那是忠义山庄的信号。
书生仰头望着,侧脸被映得忽明忽暗。
“二月时他们在此歃血为盟,发誓除魔卫道。”
他轻声道,“那日我替他们写盟书,墨里掺了朱砂,写出的字殷红如血。”
烟花熄灭后,院里传来女子啜泣声。书生扒着窗缝看去,是个被撕破衣袖的丫鬟。
“造孽!”书生气得捶墙,“定是那姓钱的...”
穆清风突然按住他肩膀。柴堆后闪过戴斗笠的人影,很快消失在暗处。
书生压低声音:“你认得那人?最近常在山庄附近转悠。”
穆清风不答,只将赵公子的银锭放在桌上。
“我说了不要...”
“买纸墨。”穆清风推开窗,“多写几份。东街文铺掌柜的侄女,上月被镖局的人欺辱过。”
书生瞪大眼睛:“你怎知...”
夜风涌入,吹得满墙状纸哗哗作响。有一张飘到穆清风脚边,写着五月十一某派弟子醉酒纵马的罪状。
“明日雨。”穆清风望着云层,“状纸受潮就糊了。”
书生怔怔望着他,突然抓过银锭揣进怀里,眼睛亮得惊人:“你要去哪份?”
穆清风已走到门口,右臂依然垂着不便,背影却挺得笔直。
“去该去之处。”
柴门合拢时,他听见书生重新铺纸研墨的声响。
狼毫擦过砚台,沙沙的,如同春蚕食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