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 章 重逢之约
晨光微熹,穆清风站在竹林边缘,回首望向秦老的小屋。
昨日得到手札后,他彻夜未眠,细细研读了《九霄龙吟诀》的后续心法,以及龙陨之渊的秘密。
今晨,如秦老所言,他教授了穆清风最后一式剑法,完善了“惊鸿一刺”的连绵之势。
这一式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无穷变化,需一气呵成,首尾相接。
穆清风收剑入鞘,向秦老深深一揖:“弟子谨记师父教诲,他日若有成就,定当回山拜谢。”
秦老站在竹屋前,双手负后,目光如炬:“清风,你已练成惊鸿一刺,但真正的剑道无止境。
记住,剑在手中,却不在手中;心中有剑,天下无剑。”
穆清风郑重点头:“弟子铭记。”
“去吧,”秦老挥了挥手,“潜龙已蓄势,是时候出渊了。”
正当穆清风要转身下山,山路上传来轻快的脚步声。
他抬头望去,只见苏墨樵和沈清瑶一前一后走来。
苏墨樵一身青衫,背着药篓,步伐稳健;沈清瑶则穿着素色长裙,手中捧着一个小包袱,眼神闪烁,嘴角微抿。
“师叔,听闻清风今日下山,特来送行。”苏墨樵走近,向秦老行礼。
秦老微微颔首:“墨樵,你医术大进,不枉我推荐你来此学医。”
苏墨樵谦逊一笑,转向穆清风:“这半年来,你变化不小。”
确实,经过半年的修行,穆清风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满身戾气、警惕多疑的少年。
虽然他依旧谨慎,但言谈举止间更显内敛沉稳,眉宇间的锋芒收敛,却更显凝练。
“多亏苏大哥指路,得遇明师。”穆清风真诚道。
苏墨樵摆摆手:“你小子天资过人,我不过是顺水推舟。”
他从药篓中取出一个小瓷瓶,递给穆清风,“这是我配的活血化瘀丸,江湖行走难免磕碰,随身带着。”
穆清风接过瓷瓶,郑重道谢,将其收入怀中。
这时,沈清瑶轻步上前,她的目光在穆清风身上停留片刻,又迅速低下头去。
“师姐,你也来了。”穆清风看向沈清瑶,语气柔和了几分。
半年来,沈清瑶留在山中专研药理,与穆清风朝夕相处。
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熟识,她亲眼见证了穆清风的蜕变——从一个对世界充满戒备的少年,到如今这个内敛沉稳的青年。
那些月夜里他练剑的身影,那些晨曦中他冥想的背影,那些瀑布下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都深深刻在她的心中。
不知何时起,这份欣赏已悄然生根,化为了更深的情愫。
沈清瑶抬起头,双眸清澈见底:“听说你要下山了。”
穆清风点头:“嗯,是时候了。”
沈清瑶咬了咬下唇,从包袱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香囊,递给穆清风。
香囊用淡青色丝线绣成,上面绣着几片云纹,做工精细,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
“这里面是我配制的凝神香,对你练功有好处。”
沈清瑶轻声道,眼神飘忽不定,“黑木崖之会,江湖险恶,你……万事小心。”
穆清风接过香囊,指尖微触,感受到沈清瑶手指的温度。
他低头看了看香囊,又抬头看向沈清瑶清澈的眼眸中流露的担忧。
山风徐徐,吹动两人的衣角。片刻的沉默后,穆清风郑重地点了点头:“等我回来。”
简单的四个字,却胜过千言万语。沈清瑶眉头微扬,唇角轻勾,点了点头。
苏墨樵看着这一幕,轻轻点头,嘴角微扬,却未多言。
秦老站在一旁,看着这三个年轻人,嘴角微扬,目光柔和:“清风,下山之后,先去哪里?”
穆清风转身面对秦老:“先回铁匠村取剑,然后前往黑木崖。”
秦老沉吟片刻:“记住,潜龙出渊,当以智取胜。
幽冥阁势力庞大,切莫正面硬抗。”
“弟子明白。”穆清风点头应道。
“路上小心,若有危急,可按手札中所记,寻找龙陨之渊。”
秦老叮嘱道。
穆清风拍了拍胸前,示意手札安然无恙:“弟子记下了。”
“黑木崖屠魔大会在即,江湖中人蠢蠢欲动。”
苏墨樵提醒道,“你初入江湖,要处处留心。”
穆清风微微颔首:“多谢苏大哥提醒。”
沈清瑶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声道:“路上...多加小心。”
穆清风看向沈清瑶,目光坚定而温和:“放心,我会回来的。”
秦老挥手示意:“去吧,莫要耽搁。”
穆清风向三人深深一揖,随后转身,沿着山路向下而去。
走到拐角处,他回首望了一眼,只见沈清瑶静静站在原地,目送他离去,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道纤细而坚韧的轮廓。
穆清风轻轻触摸了一下怀中的香囊,转身消失在山路转角。
沈清瑶看着穆清风的背影渐渐远去,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半年的相处,让她看清了这个少年的本质——刚毅而不失柔情,坚韧而不失温度。
“他会回来的。”苏墨樵走到她身旁,轻声安慰。
沈清瑶点了点头,抬头挺胸,双手放松:“我知道,我会等他。”
秦老看着远去的穆清风,目光深邃:“墨樵,你觉得他能改变黑木崖的局势吗?”
苏墨樵沉思片刻:“一人之力,难挑千斤。但若是以智取胜,未必没有可能。
何况...”他看了看沈清瑶,“他有牵挂,会更加谨慎。”
秦老点点头:“或许,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山路上,穆清风步履坚定,身形挺拔。香囊在胸前轻轻摇晃,散发出淡淡的草药香气。
这是沈清瑶的心意,也是他的承诺。
这一次下山,不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迎接挑战。
他的身后,有了牵挂;他的前方,有了目标。
“等我回来。”穆清风再次在心中默念这四个字,脚步更加坚定了。
晨光微熹,穆清风站在竹林边缘,回首望向秦老的小屋。
昨日得到手札后,他彻夜未眠,细细研读了《九霄龙吟诀》的后续心法,以及龙陨之渊的秘密。
今晨,如秦老所言,他教授了穆清风最后一式剑法,完善了“惊鸿一刺”的连绵之势。
这一式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无穷变化,需一气呵成,首尾相接。
穆清风收剑入鞘,向秦老深深一揖:“弟子谨记师父教诲,他日若有成就,定当回山拜谢。”
秦老站在竹屋前,双手负后,目光如炬:“清风,你已练成惊鸿一刺,但真正的剑道无止境。
记住,剑在手中,却不在手中;心中有剑,天下无剑。”
穆清风郑重点头:“弟子铭记。”
“去吧,”秦老挥了挥手,“潜龙已蓄势,是时候出渊了。”
正当穆清风要转身下山,山路上传来轻快的脚步声。
他抬头望去,只见苏墨樵和沈清瑶一前一后走来。
苏墨樵一身青衫,背着药篓,步伐稳健;沈清瑶则穿着素色长裙,手中捧着一个小包袱,眼神闪烁,嘴角微抿。
“师叔,听闻清风今日下山,特来送行。”苏墨樵走近,向秦老行礼。
秦老微微颔首:“墨樵,你医术大进,不枉我推荐你来此学医。”
苏墨樵谦逊一笑,转向穆清风:“这半年来,你变化不小。”
确实,经过半年的修行,穆清风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满身戾气、警惕多疑的少年。
虽然他依旧谨慎,但言谈举止间更显内敛沉稳,眉宇间的锋芒收敛,却更显凝练。
“多亏苏大哥指路,得遇明师。”穆清风真诚道。
苏墨樵摆摆手:“你小子天资过人,我不过是顺水推舟。”
他从药篓中取出一个小瓷瓶,递给穆清风,“这是我配的活血化瘀丸,江湖行走难免磕碰,随身带着。”
穆清风接过瓷瓶,郑重道谢,将其收入怀中。
这时,沈清瑶轻步上前,她的目光在穆清风身上停留片刻,又迅速低下头去。
“师姐,你也来了。”穆清风看向沈清瑶,语气柔和了几分。
半年来,沈清瑶留在山中专研药理,与穆清风朝夕相处。
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熟识,她亲眼见证了穆清风的蜕变——从一个对世界充满戒备的少年,到如今这个内敛沉稳的青年。
那些月夜里他练剑的身影,那些晨曦中他冥想的背影,那些瀑布下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都深深刻在她的心中。
不知何时起,这份欣赏已悄然生根,化为了更深的情愫。
沈清瑶抬起头,双眸清澈见底:“听说你要下山了。”
穆清风点头:“嗯,是时候了。”
沈清瑶咬了咬下唇,从包袱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香囊,递给穆清风。
香囊用淡青色丝线绣成,上面绣着几片云纹,做工精细,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
“这里面是我配制的凝神香,对你练功有好处。”
沈清瑶轻声道,眼神飘忽不定,“黑木崖之会,江湖险恶,你……万事小心。”
穆清风接过香囊,指尖微触,感受到沈清瑶手指的温度。
他低头看了看香囊,又抬头看向沈清瑶清澈的眼眸中流露的担忧。
山风徐徐,吹动两人的衣角。片刻的沉默后,穆清风郑重地点了点头:“等我回来。”
简单的四个字,却胜过千言万语。沈清瑶眉头微扬,唇角轻勾,点了点头。
苏墨樵看着这一幕,轻轻点头,嘴角微扬,却未多言。
秦老站在一旁,看着这三个年轻人,嘴角微扬,目光柔和:“清风,下山之后,先去哪里?”
穆清风转身面对秦老:“先回铁匠村取剑,然后前往黑木崖。”
秦老沉吟片刻:“记住,潜龙出渊,当以智取胜。
幽冥阁势力庞大,切莫正面硬抗。”
“弟子明白。”穆清风点头应道。
“路上小心,若有危急,可按手札中所记,寻找龙陨之渊。”
秦老叮嘱道。
穆清风拍了拍胸前,示意手札安然无恙:“弟子记下了。”
“黑木崖屠魔大会在即,江湖中人蠢蠢欲动。”
苏墨樵提醒道,“你初入江湖,要处处留心。”
穆清风微微颔首:“多谢苏大哥提醒。”
沈清瑶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声道:“路上...多加小心。”
穆清风看向沈清瑶,目光坚定而温和:“放心,我会回来的。”
秦老挥手示意:“去吧,莫要耽搁。”
穆清风向三人深深一揖,随后转身,沿着山路向下而去。
走到拐角处,他回首望了一眼,只见沈清瑶静静站在原地,目送他离去,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道纤细而坚韧的轮廓。
穆清风轻轻触摸了一下怀中的香囊,转身消失在山路转角。
沈清瑶看着穆清风的背影渐渐远去,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半年的相处,让她看清了这个少年的本质——刚毅而不失柔情,坚韧而不失温度。
“他会回来的。”苏墨樵走到她身旁,轻声安慰。
沈清瑶点了点头,抬头挺胸,双手放松:“我知道,我会等他。”
秦老看着远去的穆清风,目光深邃:“墨樵,你觉得他能改变黑木崖的局势吗?”
苏墨樵沉思片刻:“一人之力,难挑千斤。但若是以智取胜,未必没有可能。
何况...”他看了看沈清瑶,“他有牵挂,会更加谨慎。”
秦老点点头:“或许,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山路上,穆清风步履坚定,身形挺拔。香囊在胸前轻轻摇晃,散发出淡淡的草药香气。
这是沈清瑶的心意,也是他的承诺。
这一次下山,不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迎接挑战。
他的身后,有了牵挂;他的前方,有了目标。
“等我回来。”穆清风再次在心中默念这四个字,脚步更加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