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大明皇家远洋贸易总行章程-《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呵!”

  一声轻笑,像一根羽毛,轻轻拨动了院子的空气。

  刘伯温的注意力瞬间被勾了过去。

  只见朱元璋,正慢条斯理地端起茶杯,对着那根本不存在的浮沫,轻轻吹了一口气。

  他的脸上,是一种全然的、洞悉一切的从容。

  那神情,活脱脱就是一个考了满分、正襟危坐,只等先生点名表扬的得意门生。

  他眼角的余光瞥了刘伯温一下,声音不紧不慢地响起:

  “老刘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好。”

  “但是,你问错人了。”

  刘伯温一怔:“老爷此话何意?”

  朱元璋的下巴,不着痕迹地朝李去疾的方向扬了扬,嘴角噙着一抹高深莫测的笑意。

  “这搞钱的法子,先生……早就教给咱了。”

  此言一出,仿佛一道无声的惊雷在刘伯温脑中炸响!

  他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教了?

  什么时候的事?

  我为何会一无所知?

  他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眸,此刻写满了惊疑,猛地望向李去疾。

  然而,他却看到,李去疾本人也是一脸的错愕,眼神里明晃晃地写着三个字:

  我教过?

  李去疾的脑子飞速转动。

  我什么时候教过你这个?我怎么不记得……

  哦。

  电光石火间,一个被他自己都快忘了的理论浮现在脑海。

  “割韭菜”。

  建立那个什么远洋总行,发售商股,十年为期,到期再用原始本金强行赎回。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割尽天下富户的韭菜,充盈国库。

  好家伙!

  这位皇上的效率,未免也太恐怖了点!

  这就打算活学活用了?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那副世界观崩塌、陷入自我怀疑的模样,心里简直比三伏天灌下一大碗冰镇酸梅汤还要舒坦!

  让你天天跟在咱屁股后面,一副算无遗策、天下尽在你掌握的样子!

  傻眼了吧?

  咱,可是得了谪仙人私下开小灶、传授真经的!

  这种“你们都还被蒙在鼓里,唯独朕早已洞悉天机”的快感,实在是妙不可言!

  不过,他可不打算直接解释“割韭菜”这种听起来过于市侩的骚操作。

  那玩意儿,有损他“天命圣君”的光辉形象。

  他放下茶杯,脸上的笑容敛去,神情变得庄重肃穆,一股无形的威严弥漫开来。

  “其实,今天来先生这里,除了让先生帮我瞧瞧那三个不成器的儿子,还有一件更要紧的大事,要与先生商议。”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件事,事关大明国本,乃是动摇根基、开天辟地之策。”

  “此前,此事一直被列为最高机密,除了咱,陛下也只与大皇子一人详谈过。”

  朱元璋的声音里,刻意透出一股沉甸甸的信息量。

  “甚至,连当朝的李相国,至今都还被蒙在鼓里。”

  轰!

  刘伯温感觉自己的后背都僵直了。

  什么事?

  究竟是什么事,能大到这种程度?

  竟然绕过了中书省,绕过了他这个御史中丞,甚至连左丞相李善长都毫不知情?

  陛下竟然只和一个尚未册封的皇子商议国之大本?

  这……这完全不合祖宗规矩!

  然而,朱元璋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心神剧震,几乎要站立不稳。

  “不过嘛,这事儿也无需再瞒着了。既然要推行,迟早要公之于众,今日索性就拿出来,请先生斧正斧正。”

  说着,他从怀里,小心翼翼地、甚至带着一丝虔诚,取出了一卷厚厚的文书。

  他亲自走到李去疾面前,双手将文书递了过去。

  他的语气,无比郑重。

  “先生,请看。”

  “这,便是皇上与大皇子,根据先生您当初的提点,日夜不休,一起琢磨出来的……”

  “《大明皇家远洋贸易总行章程(草案)》!”

  李去疾:“???”

  他有些呆滞地接过那卷尚有余温的文书,脑子彻底宕机了。

  居然……真的是这件事!

  我当初,就只是为了解决开海禁的难题,随口画了个大饼啊!

  你们……

  你们居然还真给我把商业计划书给写出来了?!

  什么皇股、官股、军股、商股……

  他当时就是信口胡诌,提供一个天马行空的思路,本以为这事儿八字还没一撇,光在朝堂上扯皮都得吵个一年半载。

  结果呢?

  这才过去多久?

  人家连章程草案都给整出来了!

  这行动力,简直吓得人头皮发麻!

  而且还是皇帝和未来的太子亲自操刀?

  这对父子的执行力也太变态了吧!

  李去疾强行压下心头的狂澜,目光飞快地扫过章程内容。

  总则、股权划分、各方权责、分红机制、监管条例……

  一条条,一款款,罗列得清清楚楚,逻辑分明。

  虽然有些地方的措辞还略显粗糙,但整个商业帝国的骨架,已经稳稳地立了起来。

  而且,其中许多细节,甚至比他当初的设想还要周密!

  比如,“官股”部分,明确提出要与官员的品级、职权、绩效考核、任职年限挂钩,形成一套复杂的积分算法,以此来防止某个衙门一家独大。

  再比如,“军股”的“忠勇基金”,竟然还设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由皇帝、太子、兵部、户部等多方共管,从制度上杜绝了被挪用的可能。

  李去疾越看越是心惊。

  这东西,根本不像是朱元璋这种土生土长的古代帝王能搞出来的。

  这分明更像……更像是后世某个顶级的cEo,熬了无数个通宵才设计出的完美方案!

  难道是……老二?

  他下意识地抬眼,看了一眼对面的马大叔。

  马大叔正满脸“期待”地看着他,那眼神,活像个刚刚交了满分作业,等着老师盖小红花的小学生。

  李去疾心里顿时雪亮。

  这份草案,八成就是自家那个“二弟”的手笔。

  至少老二肯定是“主编”,控制着这份章程的大方向。

  也只有那个被自己用现代商业思想熏陶了许久的老二,才能如此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核心理念,并将其转化为一份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

  这位马大叔肯定也参与了,毕竟当初他全程听完了自己的讲解。

  当然,这份章程的泼天功劳,将来注定要落在皇帝和那位大皇子身上。

  李去疾最近也听到了风声,等胶东水患彻底平息,大皇子朱标,就要被正式册封为太子。

  将来这大明远洋总行,必然是由皇帝和太子亲自监管的国之重器。

  这份章程,就是为太子登基铺路,为他积累无上威望的最好工具。

  至于马家,更不可能吃亏,皇帝必然许诺了天大的好处。

  这,就是政治。

  同一战线,从来不只靠口号,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利益捆绑,合作共赢。

  李去疾自然不会蠢到去揭穿。

  他缓缓合上文书,将其递还给朱元璋,郑重地点了点头。

  “不错。”

  “陛下与大皇子殿下,高瞻远瞩,思虑周全,这章程的架子,已经立得非常稳了。”

  李去疾清了清嗓子,瞬间进入了“总设计师”的角色,派头十足。

  “回去告诉陛下,具体推行之前,最好再召集几位信得过的心腹重臣,关起门来,再仔细推敲每一条细节,务必查漏补缺。”

  “就像我上次说的那样。”

  “这事儿,急不得。”

  朱元璋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菊花。

  “先生说的是!马某一定将先生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告陛下!”

  得到了李去疾的最终肯定,他心里那块最重的石头,算是彻底落了地。

  这感觉,简直不要太美妙!

  朱元璋拿余光看向刘伯温。

  之间刘伯温像一尊被雷劈过的石像,杵在原地,除了眼珠子还能动,浑身上下都僵了。

  朱元璋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

  这种感觉,比当初打下整个大都还要舒坦。

  他享受着刘伯温那副见了鬼的表情,这可是老刘啊,平日里永远一副智珠在握、稳如老狗的模样,什么时候这么失态过?

  在谪仙人先生面前,你这凡间的顶级谋士,也得给我盘着!

  不过,装逼归装逼,戏还得演全套。

  他看着刘伯温那几乎要冒出火来的求知眼神,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刘伯温嘴唇哆嗦了半天,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那声音干涩得像是秋天的枯叶。

  他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揖。

  “老爷,能否让老刘我也拜读一下这份……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