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经济战!杀人不见血的刀!-《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李去疾看着朱元璋那张写满了绝望和不甘的脸,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那动作很轻,很慢。

  但在朱元璋的眼里,却好似一座无形的大山,轰然压下,将他心中刚刚燃起的最后一丝火苗,彻底碾碎。

  完了。

  连先生都摇头了。

  这位无所不能,能拿出各种仙术、仙器,能找到亩产千斤神物的谪仙人,都对此束手无策。

  那这天下的边患,这缠绕了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噩梦,就真的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朱元璋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手脚都有些发麻。

  他戎马一生,什么场面没见过?尸山血海,九死一生,哪怕是被逼到绝境,也从未像此刻这般,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无力。

  因为这一次,他的敌人,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不是某个具体的部落。

  而是历史的规律。

  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十个字背后,那冷冰冰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一般的法则。

  他可以杀光所有的鞑靼人,但他杀不死草原。

  他可以毁掉所有的帐篷,但他毁不掉那片土地。

  只要草原还在,人性的贪婪和求生的本能还在,新的敌人,就总会从那片草原意想不到的角落里冒出来。

  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绝望。

  “先生……”朱元璋的声音干涩无比,像是两块粗糙的石头在摩擦,“当真……就没法子了?”

  然而,李去疾看着他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却忽然笑了。

  “马大叔,谁跟你说没法子了?”

  朱元璋猛地一怔,整个人像是被雷劈了一样,呆立当场。

  啥?

  啥玩意儿?

  你刚刚不是摇头了吗?

  你这摇头,难道不是“没救了,等死吧,告辞”的意思?

  “我摇头的意思是,您刚才那个想法不对。”李去疾好笑地看着他,“想单纯靠武力,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这条路走不通。但这不代表,咱们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朱元璋的脑子“嗡”的一声,瞬间转过弯来了!

  对啊!

  先生说的是“单纯靠武力”不行!

  潜台词就是,不能光靠武力,还得加上点别的手段!

  那颗刚刚沉入谷底的心,瞬间又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捞了起来,悬在了半空中。

  他整个人又活了过来,两眼放光,像个三伏天看到冰镇酸梅汤的赶路人,急不可耐地凑上前去。

  “先生!快!快说说!是啥法子?”

  朱元璋急得抓耳挠腮,他现在就像一个守着宝山,却找不到钥匙的穷光蛋。

  可李去疾并没有直接回答他。

  他反而转过头,将目光投向了一直安静地站在旁边,听得入神的朱标。

  “二弟。”

  李去疾这一声,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朱标也是一愣,他没想到先生会突然点自己的名,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大哥!”

  “这事儿,你怎么看?”李去疾的语气很平和,就像一个普通的兄长在考校自己的弟弟,“你跟着我这三年,零零碎碎也听了不少道理。今天这事,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我?”朱标指了指自己,脸上露出一丝紧张和为难。

  这问题太大了。

  大到他爹,大明朝的开国皇帝,都感到束手无策。

  自己一个毛头小子,说的不好,岂不是要贻笑大方?

  “大哥,我……和你学的,大都是些纸上谈兵的理论,怕是……怕是说不好。”朱标有些窘迫地说道。

  “怕什么?”李去疾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

  “咱们今天就是闲聊而已,集思广益,头脑风暴。不怕说错,就怕不说。”

  说着,他又冲着不远处的几人招了招手。

  “老三,老四,小五,常护院,你们也别杵在那里,都过来,现在不是上课,大家一起聊聊天,放轻松点。”

  朱元璋见状,心里头跟猫抓似的。

  他当然是想第一时间就听到李去疾这位谪仙人亲口说出那个惊天动地的答案。

  可现在先生摆出了这副要考校他几个儿子的架势,他也不好催促。

  罢了罢了。

  他的目光,也落在了朱标身上,充满了期待。

  马皇后也是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里满是鼓励。

  一时间,朱标成了全场的焦点。

  他感受着来自父亲、母亲、兄弟,以及自己大哥的目光,只觉得压力山大。

  他深吸了一口气,将胸中那股紧张的情绪缓缓吐出,脑海里飞速地整理着这几年从李去疾那里学到的,那些颠覆三观的知识和理论。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目光变得清澈而坚定。

  “爹,大哥,各位弟弟。”

  朱标先是对着众人一一拱手,礼数周全,尽显风范。

  “我认为,想要彻底平定北方边患,武力,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他一开口,就先声夺人。

  “菩萨心肠,也要有雷霆手段。我们必须拥有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大军队,要能把他们打痛,打怕,打得他们听到我大明的军号就两腿发软,闻风丧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后续的一切手段,才有施展的根基和可能。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话音落下,朱元璋的脸上,瞬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嗯!

  说得好!

  不愧是咱的种!

  没有被先生那些个稀奇古怪的道理给带偏了,知道这世上,拳头硬才是根本!

  咱这儿子,虽然仁厚,但骨子里还是有股子杀伐决断的狠劲儿!

  朱棣也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看向自己大哥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同。

  然而,就在朱元璋捻着胡须,准备夸奖几句的时候。

  朱标话锋一转。

  “但是,光有雷霆手段,还远远不够。”

  “在将他们彻底打怕,打服之后,我认为,应该立刻进行第二步。”

  他顿了顿,迎着众人好奇的目光,缓缓吐出了两个字。

  “通商。”

  这两个字一出口,田埂上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他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问题。

  通商?

  跟谁通商?跟那些草原蛮子?

  没等朱元璋反应过来,旁边一个暴躁的声音就炸了。

  “大哥!你说什么胡话!”

  朱棣第一个跳了出来,脖子梗得像一只斗胜了的公鸡,满脸都写着“我不理解”。

  “跟他们通商?那不是资敌吗!”

  “我们卖给他们盐、茶、铁锅,他们才能在草原上活下去!我们卖给他们布匹、粮食,他们才能积攒实力!”

  “等他们缓过劲来,吃饱喝足了,养肥了胆子,掉过头来不还是继续抢我们?”

  “这不就是拿咱们大明的钱粮,去养一群随时会反咬一口的白眼狼吗?!”

  朱樉也在一旁连连点头,瓮声瓮气地说道:“大哥,四弟说得对。朝廷断绝对草原的贸易,就是为了削弱他们。哪有主动送上门的道理?”

  兄弟俩一唱一和,说出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心声。

  就连没说话的朱棡,此刻也是眉头微蹙,显然对朱标这个提议,也持保留意见。

  朱元璋的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

  他幽幽地瞥了一眼旁边气定神闲的李去疾。

  那眼神,像是个受了委屈的幽怨小媳妇。

  (李先生啊!)

  (你可是谪仙人啊,不多教咱儿子点仙家正法,治国大道,怎么把他往“奸商”的路子上带啊!)

  他觉得,朱标有这种想法,是因为跟着李去疾的那三年,被带歪了。

  商人是什么?

  逐利之徒!

  为了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跟敌人做生意这种事,在那些商人眼里,恐怕根本不算什么。

  可他朱标是谁?

  他是大明的太子!未来的皇帝!

  怎么能有这种“唯利是图”的短视想法?

  这是动摇国本!

  马皇后看出了丈夫的不快,也看到了儿子们对朱标的质疑,心里不由得有些着急。

  她轻轻扯了扯朱元璋的袖子,示意他别急着发火,想开口为儿子解围。

  然而,就在这剑拔弩张,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朱标说错了话的时候。

  站在风口浪尖的朱标,却并没有半分慌乱。

  他那张温润如玉的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

  面对兄弟们的激烈反对,面对父亲那几乎要化为实质的失望目光,他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

  这种平静,本身就带着一种强大的力量。

  仿佛他接下来要说的话,足以颠覆所有人的认知。

  朱棣等人,看着这样的大哥,不知为何,心里那股子火气,竟也慢慢平息了下来,只剩下满腹的疑惑。

  他们想看看,大哥到底能说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

  朱标的目光,缓缓扫过自己的两个弟弟,最后,落在了面色不快的父亲身上。

  他知道,父亲在想什么。

  他再次深吸一口气,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父亲,二弟,四弟。”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他先是肯定了众人的疑虑,没有急于反驳。

  “如果只是单纯的,没有管制的,像普通商人那样的通商,那确实是资敌,是养虎为患。”

  “但是……”

  又是一个“但是”!

  朱元璋听到这两个字,眼皮子猛地一跳。

  他现在对这两个字,已经产生生理性厌恶了。

  因为每次听到这两个字,就意味着他刚刚建立起来的世界观,又要被掀翻一次。

  他娘的,原来标儿你跟着李先生把这招也学会了!

  果不其然。

  只听朱标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说道:

  “我所说的‘通商’,并非你们想的那样。”

  他挺直了胸膛,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们,那眼神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

  “这不叫资敌。”

  “这叫……”

  “经济战争。”

  经济战争?

  这四个字,让在场的朱家众人和常遇春都愣住了。

  他们呆呆地看着朱标,脸上写满了茫然。

  经济?

  这个词他们懂。

  无非就是经世济民,说白了,就是跟钱粮赋税打交道。

  战争?

  这个词他们更懂了。

  常遇春和朱元璋,那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打仗。

  可是……

  经济战争?

  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用钱粮去打仗?

  怎么打?

  难道是学宋朝那样,给敌人送岁币,用钱把敌人喂饱了,让他们别来打自己?

  那不还是肉包子打狗,不仅没用,还丢人现眼吗!

  朱元璋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他活了大半辈子,打了半辈子仗,听过水战,听过陆战,听过火攻,听过奇袭,可就是没听说过,这“经济”还能当成“战争”来打。

  这玩意儿,听着就玄乎。

  “大哥,你……你说清楚点。”朱樉挠了挠头,他那直来直去的脑子,第一个宣告宕机,

  “什么叫经济战争?难道是咱们带着银子去跟他们打架吗?”

  朱标看着弟弟们那一脸懵的样子,不由得笑了。

  他没有直接解释这个深奥的现代词汇,而是换了一种他们更能理解的方式。

  “几位弟弟,我问你们。”

  “草原上的牧民,最缺什么?”

  朱棣不假思索地答道:“那还用说?盐、茶、铁锅!没了盐,他们浑身没力气,牲口也长不好。没了茶,他们天天吃牛羊肉,刮不掉油水,容易生病。没了铁锅,他们连口热水都喝不上,肉都得烤着吃!”

  “说得对。”朱标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这些东西,他们自己能造吗?”

  “当然不能!”朱棣嗤笑一声,“他们连个像样的铁匠铺都凑不齐,整天赶着牛羊跑来跑去,哪有功夫去研究怎么煮盐,怎么炒茶?这些东西,不都得靠咱们中原卖给他们?”

  “好,问题来了。”朱标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起来。

  “既然盐、茶、铁器,是他们的命脉,而且生产的权力,完完全全掌握在我们手里。”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这个,来当成一把刀呢?”

  一把刀?

  朱元璋的心,猛地一跳!

  他好像……抓住了一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