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紫微星明亮和皇帝没关系-《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戴思恭和王履一直对“仙药”念念不忘。

  明明前天的时候才见识过“仙药”,

  可这几天下来,他们总觉得度日如年、夜不能寐。

  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一如不见,如隔三秋”!

  两人其实都非常想要前往江宁县,去找到李去疾,当面向他请教医术。

  但朱元璋已经派密探告诫了他们,不能去骚扰李去疾。

  两人只好作罢,只能自己买了大蒜进行研究。

  这两天,两人的府邸都是挥之不去的蒜味。

  可无论两人怎么做,都无法提炼出那种碧绿色的油液。

  两人都觉得,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再接触到那种“仙药”了。

  如今却有机会直接学到!

  “拜谢陛下、娘娘!”

  两人激动下跪,已经高兴到无法思考了。

  马皇后却摇了摇头,说道:

  “戴先生!王先生!”

  “你们不该感谢我们。”

  “你们该谢的,是李先生!”

  平时,马皇后说话都是温温柔柔的。

  但此刻,声音却有几分严厉。

  两个御医回过神,对视一眼,转向朝着江宁县的位置,直接磕了一个头。

  这是拜师礼。

  虽然,李去疾没有收他们为徒。

  但能学到“辟瘟翡翠汁”,他们在心里已经把李去疾当成师父。

  这一拜,也是对李去疾品格的敬仰。

  他们也是有名的大夫,戴思恭更是师出名门,手里也是掌握了一些秘方的。

  换成他们,有了“辟瘟翡翠汁”的秘方,肯定是要死死捂在手里。

  然后当做传家宝,只会将秘方教给自己的传人。

  李去疾公开秘方的行为,让他们钦佩不已。

  一旁的刘伯温也跟着他们一起,朝着他们跪拜的方向鞠了一躬。

  “那位高人不只是智慧高超,德行也是如此高尚!”

  “如此德才高叡,可谓圣人!”

  刘伯温在心里感叹,同时也越发渴望与那位高人见上一面。

  “咳、咳、咳……”

  朱元璋轻咳了几声,将几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戴院使……王院使……”

  “教给你们秘方后,你们暂时先不要外传。”

  “等到北伐结束,天下大定,你们就将秘方传授给更多人,让我大明百姓少受疾苦。”

  “北伐时你们多预备一些大蒜。”

  “‘仙药’不只可以救伯仁,其他将士生病,也能用这个药。”

  两个御医领命。

  “伯温……”

  “到时候伯仁就拜托你了。”

  “标儿的师父说了。”

  “伯仁是因为过度操劳透支潜能,才会导致得病暴毙。”

  “北伐时,你帮伯仁多分担一些军务。”

  “也尽可能让伯仁不要以身犯险。”

  朱元璋没有强硬要求三人一定救下常遇春。

  他也明白这是天命。

  得到李去疾这位仙人转世的指点,也只是勉强争取一线生机。

  到时候,就看常遇春的造化了。

  朱元璋吩咐完,不由在心里叹息。

  也不知道李去疾那里怎么样了。

  “千里窥天镜”什么时候能做好?

  要是连那样的神器也能做出来,

  那“火囊云霄辇”也肯定能做!

  要是有这两个神器帮助北伐,常遇春活下来的几率必然大幅度增加!

  ……

  李去疾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在三个侍女的照顾下,过着每天闲云野鹤的日子。

  白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有时候坐着驴板车去城里逛街。

  晚上有三个侍女服侍暖床,安然入眠。

  县城里的生意,则交给二弟打理。

  当然,他也没忘了二弟送来的那几块水晶。

  测算折射率,计算弧度,设计图纸……

  然后教给锦绣制作打磨。

  水晶的打磨是精细活,

  李去疾自己出手,可能都要浪费好几块材料才能成功。

  但锦绣这丫头出手,一次性就成功了。

  只用了三天时间和两块水晶。

  然后,就将磨好的水晶,组装到竹筒上。

  “天啊!”

  “真的看得好清楚啊!”

  朱标拿着一个长筒望远镜,爱不释手。

  现在时间是晚上,远处太黑看不清,朱标干脆用望远镜看向月亮。

  这种望远镜又不是天文望远镜,放大倍率,自然看不到月亮表面。

  但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夜空的月亮和银河,视觉上的冲击力还是相当足的。

  “老二,晚上看月亮可以,但千万别在白天看太阳。”

  “会瞎的。”

  在院子里吹晚风的李去疾提醒道。

  朱标的样子,让他回忆起前世的自己。

  小时候自己得到第一望远镜时,也是这么开心。

  能够捧着望远镜玩上一整天。

  特别是晚上用来看星星,那时候光污染不严重,能清楚看到银河。

  “哇!”

  “大哥!”

  “紫薇星真的好亮啊!”

  “这是不是代表大明正是繁荣昌盛的时候!”

  朱标非常兴奋。

  “紫薇星”又被称为“帝星”,象征帝王权威,也代表国家气运!

  他是未来的大名继承人,未来,这颗也会成为他的象征,所以他特别关注。

  李去疾听到这些话,,忍不住轻笑起来。

  “紫微星”其实就是指“北极星”,

  中国古代认为,夜晚的星空隐藏天机,反映了人间的气运变化,

  通过观测星星,能预测未来。

  所以给夜空划分了各种星区和星官。

  因为“紫微星”在天空的位置几乎不会变化,所以被认为是“帝王之星”!

  虽然这种说法非常玄学,

  但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历朝历代,为了预测国家的气运,都会设置钦天监这类观星部门。

  夜空星星的变化,实际上无法真正反映气运,但能反映四季变化,确定历法农时。

  依靠准备的历法,可以确定节气,指导农业生产。

  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看破“天机”了。

  “老二,星星就是星星。”

  “星星发生什么变化,都不会影响人间。”

  “我们这里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影响到天上的星星。”

  “嗯……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站着的这片大地,也算是一颗小一些的星星或是大一些的月亮!”

  朱标闻言,只觉得脑子有些嗡嗡的。

  “小一些的星星?”

  “大一些的月亮?”

  “大哥你是不是说错了?”

  “而且……站在星星月亮上?”

  “大哥你别骗我!”

  “星星月亮是圆的啊!”

  “我们站在一个圆球上吗?”

  “不是都说‘天圆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