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小冰河,两百年后的灭国天灾-《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哈哈……”

  “很简单,近大远小。”

  “月亮离我们近,所以看着大。”

  “星星离我们远,所以看着小。”

  “至于我们站在一颗球上……”

  “不是都说嫦娥居住在月亮上吗?”

  “月亮这个球能住人。”

  “我们站着的大地是个更大的球有什么奇怪的?”

  李去疾随口解释道。

  朱标恍然大悟,接着又兴奋地问道:

  “大哥大哥!”

  “月亮上真住着嫦娥吗?”

  “还有还有!”

  “古人不是都说‘天圆地方’吗?”

  “他们怎么没发现大地是一个球?”

  “等等,先别说,我去拿笔记。”

  朱标兴奋地跑回房间,拿了纸笔,蹲在李去疾旁边,眼睛亮晶晶的。

  他知道,大哥肯定又要传授一些“天机”了!

  锦书、锦绣、锦鱼三人,也搬来小板凳,坐到李去疾身边。

  李去疾面带微笑,这种分享知识的感觉相当舒服。

  李去疾躺在摇椅上,望着天空的月亮,说道:

  “月亮上住不了人,”

  “这等以后做出天文望远镜,你们自己看就知道了。”

  “至于‘天圆地方’……可不是这么用的。”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意思是观察测量天空时,要把天空看做一个圆盖。”

  “因为人无法接触天空,但天空的太阳月亮星星,肉眼看到运动轨迹几乎都是圆弧。”

  “要用弧线去测算天体间的运动轨迹。”

  “观察测量大地时,要把地面看做一个棋盘。”

  “因为人站在大地上,感知到的,就是四面方正、横平竖直。”

  “要用直线去测算地面物体间的距离面积。”

  “这更多的是指一种观察思考的方式,以及一种哲学思想。”

  “不是说天空就是方的,大地就是四方的。”

  “你要说‘天圆地平’才对,这是‘盖天说’的说法。”

  李去疾侃侃而谈,把“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这些古人总结思考的内容解释了一下。

  最后和几人说了一些“万有引力”之类的天体知识。

  朱标听得如痴如醉。他奋笔疾书,将李去疾讲的内容记录了下来。

  大哥不愧是仙人转世!什么都知道!

  “大哥你太厉害了!”

  朱标不由发出赞叹。

  李去疾摇了摇头,感叹说道:

  “我有什么厉害的?”

  “我只是知道这些知识。”

  “并不是发现人。”

  “像东汉张衡,他经过自己观察测算,认为大地是圆的。”

  “战国时期,‘宣夜说’就出现了,”

  “认为‘天’是无形无体无质的,是一个没有边际的‘宇宙’,日月星辰没有任何依仗,直接漂浮在‘宇宙’中。”

  “这些思想虽然有一定局限性,但部分理论,与现实情况已经相当符合了。”

  “或许,早就有古人发现了‘真理’。”

  “只是他的发现没有流传下来罢了”

  朱标不由有些奇怪,说道:

  “大哥……”

  “既然是‘真理’,为什么会失传?”

  李去疾微微摇头,叹息道:

  “因为有些‘真理’会动摇统治阶级的地位啊。”

  “统治阶级肯定要毁掉!”

  坚持“日星说”的布鲁诺,就是个相当经典的例子。

  布鲁诺坚持的是‘真理’,可他宣扬的‘真理’会影响教会的权威,

  于是他就被当时掌握权柄的教会烧死了。

  朱标大吃一惊。

  “怎么可能!”

  在朱标看来,对的东西,就该宣扬才对。

  为什么会被毁掉?

  李去疾思考了一下,说道:

  “举个例子吧。”

  “就比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认为‘天’是有意志的。”

  “一个人当上君王,是得到‘天’的承认。”

  “可实际上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天爷哪里会管谁当皇帝?”

  “但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直接将这套理论定为正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时,诸子百家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他们找出了各种论点和证据,反驳‘天人感应’。”

  “他们说的不一定都是‘真理’,但其中有很多确实是相当科学的。”

  “但对统治者而言,这些真理与科学会影响他的权威。”

  “到了汉宣帝时期,董仲舒的儒学被推举成了唯一官学,”

  “其他诸子百家大量的思想着作被封禁销毁!”

  “‘愚昧’战胜了‘真理’。”

  李去疾有些唏嘘。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其实就是套了一层皮的神学宗教。

  “教会”这玩意儿能有多坑,看看欧洲中世纪就知道。

  从此以后,“诸子百家”那种大量思想碰撞的浪漫时代,在中国历史几乎绝迹。

  取而代之的,是长久的僵化直至麻木。

  朱标只觉得脑子被重锤砸了一下。

  如果是以前,他只会感叹震惊大哥的博学。

  但如今,他知道自己就是未来的皇帝!

  就是“天人感应”最大的受益者!

  “大哥……这‘天人感应’就是全错的吗?”

  朱标有些失魂落魄。

  李去疾又轻笑一声,说道:

  “老二啊,这就相当于一把柴刀。”

  “能用来砍柴,也能用来杀人。”

  “这‘天人感应’虽然僵化了思想。”

  “但某种程度上,也有着积极意义。”

  “董仲舒的这个理论,虽然能帮统治者巩固统治。”

  “但也给统治者挖了大坑!”

  “他将人间发生的灾难,与皇帝的政治得失联系在了一起。限制了当时开始无限膨胀的皇权。”

  “以前的统治者,在民间发生各种灾难,百姓受尽苦难时,还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只要那些帝王,依靠‘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皇位……”

  “那就是给自己套上一个限制器。”

  “一个无法对灾难置之不理的限制器!”

  “只有发生灾难,那就是你这皇帝的责任!”

  “一旦发生灾难,百姓受苦,你这个皇帝就必须管!”

  “那些荒淫无道的昏君,在发生灾难时,多多少少会克制自己减少做出出格的事情。”

  “那些励精图治的明君,在发生灾难时,肯定会努力治理灾情,消解灾难,以免影响自己名声。”

  朱标有些回过神,又有些疑惑地问道:

  “大哥,既然灾难不是因为皇帝失德出现的。”

  “那又是因为什么?”

  “像是唐朝宋朝元朝,灭亡的时候都出现了大量天灾啊?”

  李去疾随口说道:

  “哦……”

  “那只是正常的自然气候现象,不受人力影响。”

  “两百多年后,大明也会来一次足以灭国的天灾。”

  “叫做‘小冰河期’。”

  “嗯……而且这是中国历史上四次‘小冰河期’中最严重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