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救人强军富民,圣人之学能做到吗-《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朱元璋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件事!

  大本堂,乃是他钦定的,专为皇子们读书进学之所。

  而宋濂,是朱标小时候的老师,如今也是大本堂的讲师。

  上次朱标回宫,他就跟宋濂保证过,让标儿尽快去大本堂恢复学业。

  结果第二天,标儿就又离开皇宫了……

  宋濂看着朱标,眼中既有师长的关切,也有一丝难以掩饰的焦急。

  上次大皇子回宫,他满心欢喜地备好了课业,准备考校殿下的学问。

  结果,只是匆匆见了一面,殿下第二天就又莫名其妙离开皇宫了。

  这一等,又是四天!

  宋濂忧心忡忡,

  只能去找那天朝会的几个文官打听,想知道大皇子殿下出宫去干什么。

  李善长和刘伯温,自然不会把那天小朝会的内容透露出去,

  只能含糊表示,殿下在宫外拜了一位高人为老师。

  殿下出宫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高人学习制作一些东西。

  制作什么东西?

  该不会只是贪玩吧?

  拜了高人为师?

  什么高人连名字都不透露!

  不会是什么江湖骗子吧!

  朱标已经三年没来他这里学习了!

  耽误了圣人教诲,那还了得。

  他可是未来的储君啊!

  国本动摇,莫过于此!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又看了一眼宋濂,心里有些犯难。

  宋濂是大本堂的讲师,他说的话,确实在理。

  标儿是未来的太子。

  储君的学业,确实是头等大事。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只是,如今朱标,还需要继续研读“圣人之道”吗?

  朱标听着“大本堂”、“圣人之道”这些词,心中却毫无波澜。

  甚至,还有些许的疏离感。

  他的记忆中,确实有着大量儒家经典的知识。

  应该是失忆前研读的知识。

  对宋濂也有几分亲切的熟悉感。

  但在听过李去疾所描绘的“仙界”后,再去皓首穷经,去钻研那些纸堆里的微言大义,似乎变得索然无味。

  更何况,他这次回来,空闲时间并不多。

  首先给父皇母后做一桶“霹雳甘霖露”,以及表演“霜盐凝冰术”,让他们高兴高兴。

  还要教两位御医如何提炼“大蒜素”,并制作几套提取工具,为将来北伐做准备。

  还有“望远镜”,他已经和李去疾学习了制作方法,要教给工部匠人。

  之后,还有研究“四时长春庐”,以及思考整理“化肥”、“育苗”、“土豆番薯”这些“天机”。

  除了第一件,其他的都比去大本堂念书要重要很多。

  朱标上前一步,对宋濂躬身一礼。

  “宋师,学生这几日还有要事在身,大本堂的课业,可否暂缓几日?”

  “要事?”

  宋濂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他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语气也严厉起来。

  “殿下!于您而言,修习圣人之学,体悟治国之道,便是天下第一的要事!”

  “除此之外,皆为末节!”

  “臣听说,殿下在宫外,寻了一位老师,学习一些……新奇的玩意儿。”

  他痛心疾首,声音也拔高了几分。

  “此皆奇技淫巧,玩物丧志!”

  朱标皱起眉头。

  朱标还没开口,一旁的马皇后却先轻声开口说道:

  “宋提举,您先别动气。”

  马皇后温婉地笑着,目光平和地看着宋濂。

  “您是标儿的老师,关心他的学业,这份心意,我们都明白。”

  “只是,您不妨先仔细看看我,我今天的气色如何?”

  宋濂一愣。

  他下意识地抬眼望向马皇后,顿时充满了掩饰不住的惊讶。

  作为皇子讲师,他时常出入宫廷,对皇后娘娘的身体状况,比其他官员要更清楚一些。

  这几年的皇后娘娘,感染肺疾,脸上总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病气。

  那些御医都对皇后的病症束手无策,只能靠名贵药材温养续命。

  甚至,最近传出谣言,说马皇后活不过今年冬天。

  可眼前的马皇后,面色红润,双眸清亮有神,那股病气几乎消失了!

  “皇后娘娘神采奕奕,比起往日确实是天差地别!臣恭喜娘娘!”

  皇后娘娘身体康复,他也很高兴。

  马皇后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她轻轻握住朱标的手,眼中满是慈爱与骄傲。

  “宋提举可知,若不是标儿带回来的东西,我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轰!

  马皇后的声音虽然轻柔,落在宋濂耳中,却不亚于一道惊雷。

  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什么?

  皇后娘娘的身体好转,竟是因为大皇子的……那些“奇技淫巧”?

  这怎么可能!

  但宋濂知道皇后的秉性,知道皇后绝对不是在诓骗他!

  大皇子殿下这是出去学医了?

  宋濂犹豫了一会儿,转向朱元璋,说道:

  “陛下……”

  “学医毕竟不是正途,大皇子殿下不该荒废学业。”

  别的皇子学医也就算了,

  但朱标是未来大明的继承人!

  皇帝学医?

  难不成将来每天给人看病?

  岂不有失体统?

  朱标见宋濂顽固的模样,微微摇头。

  他知道,仅仅是这样,还不足以动摇宋濂根深蒂固的观念。

  “宋师,我并非出去学医。”

  “我学的是一种叫‘科学’的‘仙法’。”

  宋濂脸色巨变。

  什么!?

  仙法!?

  大皇子殿下……不会是遇到什么江湖术士……迷上了什么修仙问道吧?

  没等宋濂说话,朱标转身从锦盒里拿出了那支“千里窥天镜”。

  “您再看看此物。”

  宋濂下意识地看过去,眼中满是困惑。

  这是什么?

  一个竹筒?

  朱标展示了一下用法,将望远镜递到宋濂面前。

  “此物名为‘千里窥天镜’。”

  “通过它,可以看到很远地方的景物,便如在眼前一般。”

  “这只是‘科学’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宋濂将信将疑地接过,学着朱标的样子,将一端凑到眼前,望向远处。

  下一刻。

  宋濂的瞳孔猛然收缩。

  “这……这……这……”

  宋濂握着竹管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远方清晰的画面冲击着他的认知!

  他虽然是推崇圣人学说的儒生,但不是那种酸腐儒生,

  知道这个东西,能在战场上发挥什么作用!

  一旦大量使用,一定能拯救无数大明将士的性命!

  他推崇的圣人之学能做到吗?

  越想,越是感到心惊!

  他口唇翕动,却发不出半点声音,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太违背常识了!

  这不是幻术!

  更不是妖法!

  他能感觉到,这里面蕴含了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力量!

  一种超越了他毕生所学,会颠覆他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力量!

  “科学……仙法……”

  宋濂放下望远镜,喃喃自语。

  朱标静静地看着他,等到这位大儒的情绪稍稍平复。

  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安静的大殿之中。

  “宋师……。”

  “我记得……圣人之道,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标顿了顿,目光直视着宋濂那双失焦的眼睛。

  “但我所学之‘科学’,能救人,能强军,能富民。”

  “圣人之道,可做到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