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招工!被鄙视的三位皇子!-《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只见前方的大路上,黑压压地全是人头,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把进城的路给堵了个大半。

  人声鼎沸,吵吵嚷嚷,跟赶集似的。

  “去,问问前头出什么事了?”朱元璋对车夫吩咐道。

  车夫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就挤了回来,脸上还带着几分兴奋。

  “老爷!前头不是出事了,是好事!”

  “好事?”

  “是李先生的炼钢工坊,在招第二批工人!”车夫一脸的与有荣焉。

  朱元璋一愣。

  常遇春和刘伯温也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

  就这么巧?

  朱元璋还没来得及说话,旁边一个挑着担子,正踮着脚尖往里瞅热闹的本地老乡就搭上了话。

  “这位老爷,您是外地来的吧?”那老乡满脸羡慕地说道,“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哦?怎么说?”朱元璋来了兴趣。

  “您是不知道哇!”老乡一说起这个,唾沫星子横飞,“进了李大善人和李二善人这工坊,那可就等于捧上铁饭碗了!不,比铁饭碗还铁!”

  “工钱给得高不说,一天三顿,顿顿都是白面馒头管饱!而且还有肉吃!”

  “干得好的,年底还有分红!最近大善人和二善人还准备开学堂了,家里孩子上李先生办的学堂,一文钱不收!”

  “您说,这江宁县,不,放眼整个应天府,您上哪儿找这么好的活计去?”

  老乡说得是眉飞色舞,听得朱元璋是龙心大悦。

  好!

  好啊!

  他自动忽略了“大善人”,只关注“二善人”。

  毕竟,这“二善人”就是他的儿子朱标。

  咱的标儿,就是有本事!给咱朱家挣脸,让这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念着好!

  他脸上露出了老父亲般欣慰的笑容,与有荣焉。

  可就在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刘伯温,眼神忽然一凝。

  他透过拥挤人群的缝隙,看到了几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说熟悉,是因为那几张脸,他刚刚才见过。

  说陌生,是因为那几位的模样,实在是……变得有点多。

  只见人群的外围,三个半大的小子正挤在那儿。

  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麻衣,还沾着泥点子,脸上灰扑扑的,头发也有些散乱,活脱脱就是三个从乡下进城找活干,结果碰了一鼻子灰的穷小子。

  正是那三个来“体验生活”三个皇子!

  刘伯温倒吸一口凉气,连忙提醒旁边的朱元璋。

  “主……老爷,您看那边。”

  朱元璋顺着他指的方向望过去,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僵住了。

  没错!

  化成灰他都认得!

  那就是他老朱家的三个崽子!

  老大朱樉,老二朱棡,还有那个最让他得意的老四,朱棣!

  这才多久的功夫?

  一个个都跟从泥地里滚过一遍似的!

  瞧瞧那衣服,皱巴巴的,还破了几个小口子。

  再瞧瞧那脸色,哪还有半点皇子的金尊玉贵?感觉就像流浪了好几天的难民!

  朱元璋的心,猛地就被揪了一下。

  心疼!

  那是他亲儿子啊!

  他自己可是亲身体验过流浪逃难,知道这有多苦!

  他拼了命地往上爬,当上皇帝,不就是想让他老朱的子孙不再受这种苦难吗?

  可转念一想,

  玉不琢,不成器。

  不让他们尝尝这世道的苦,他们永远不知道他们老子屁股底下那张椅子有多么来之不易!

  而且通过考验后还能跟着李先生学本事,值了!

  此刻,马车里安静得可怕。

  常遇春也看见了,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憋了回去。

  这是皇上的家事,他一个外臣,不好插嘴。

  朱元璋冲车夫使了个眼色,把车往路边靠一靠。

  他想听听,这几个臭小子在说些什么。

  距离有些远,而且很吵,但车夫很快找来了一个监视三位皇子都尉府密探,懂得读唇语,开始充当“翻译”。

  只听见秦王朱樉,正压着嗓子,满腹牢骚地抱怨。

  “真是晦气!跑了一整个下午,嘴皮子都磨破了,愣是没一个地方肯要我们!”

  “那些个掌柜的,眼睛都长到天上去了!一看我们年纪小,手也白净,就跟哄苍蝇似的把我们往外赶!”

  “我说了我有一身力气,码头扛大包都行!可人家连个试的机会都不给!”

  他语气里满是憋屈和不甘。

  想他堂堂大明秦王,什么时候受过这种鸟气?

  晋王朱棡的眉头紧锁,比他大哥要沉得住气一些。

  “二哥,别抱怨了。我们这副样子,确实不像干惯了粗活的。人家不信也正常。”

  他冷静地分析道:“眼下最要紧的,不是找个活儿就算了。那些打零工的短工,干一天歇三天,根本撑不过一个月。我们必须得找一个能长期干下去的地方,先稳住脚跟再说。”

  朱樉哼了一声,没说话,显然是默认了弟弟的说法。

  而一直沉默的朱棣,此刻的眼睛里,却像是烧着一团火。

  他的目光,越过层层人头,死死地盯着不远处那个临时搭起来的招工高台。

  “大哥,三哥,别争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那些小工坊、小店铺,看不上我们,也给不了我们机会。”

  “想在这江宁县活下去,咱们最好的指望,就在那儿!”

  他指的,正是前面聚集的人群!

  “这工坊肯定需要大量的人手。只要咱们能挤进去,就不愁没饭吃!”

  朱棣的话,像是一剂强心针,让两个哥哥都安静了下来。

  他们顺着朱棣的目光望去,眼神里也燃起了希望。

  是啊,这里是他们好机会!

  马车里,朱元璋把三人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他心里头,五味杂陈。

  有对朱樉那扶不上墙的烂泥心态的恼火。

  有对朱棡那份冷静分析的些许赞许。

  但更多的,是看到朱棣在逆境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时,从心底涌起的骄傲!

  好小子!

  不愧是咱的种!

  这股子狠劲儿,像咱!

  就在这时,人群忽然安静了下来。

  一个身材魁梧,膀大腰圆的汉子,走上了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

  那汉子穿着一身短打劲装,露出的胳膊比朱棣的大腿还粗,脸上还有几道横肉,看着就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

  他手里拿着一个铁皮卷成的大喇叭,往台子上一站,自有一股彪悍之气。

  “都给老子安静!”

  他吼了一嗓子,声如洪钟,底下嗡嗡的议论声瞬间消失。

  “我叫王大锤,是这炼钢工坊的管事工头之一!”

  “今儿个来负责招工,规矩我只说一遍,都给老子听清楚了!”

  王大锤环视一圈,目光如刀。

  “咱们这儿,是炼钢的!是出苦力的地方!不是公子哥儿游山玩水的地方!”

  “咱们要的,是能扛得起百十斤钢锭,能在炉子前头忍得住那火烤的汉子!”

  他顿了顿,声音里充满了不加掩饰的鄙夷。

  “所以,那些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手掌心比姑娘家脸蛋还嫩的娘炮,趁早给老子滚蛋!”

  “别在这儿浪费老子的时间,也别浪费你们自己的时间!”

  “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底下响起一片粗豪的应和声。

  王大锤的话,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人群,激起了一片现实而残酷的浪花。

  许多应募的汉子,立刻兴奋地举起了自己的手,互相炫耀着。

  “瞧见没?我这手!”一个黑瘦的汉子,摊开一双满是裂口和老茧的手掌,像是在展示军功章。

  “你那算啥?看我的!”另一个壮汉,直接挽起袖子把自己的胳膊亮了出来,上面虬结的肌肉,像是盘踞的蛟龙。

  整个场面,瞬间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比惨……不,比谁更能吃苦”的现场。

  气氛热烈,又无比的残酷。

  马车里,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沉得快要滴出水来。

  他看到了。

  他看到王大锤说那番话的时候,他那三个儿子,不约而同地攥紧了拳头,把手悄悄地往袖子里缩了缩。

  他也看到了,周围那些人投向他们的,那种带着审视和轻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