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落满窗台时,哑女把西厢房的陶缸彻底洗刷干净。缸沿的水渍在阳光下泛着亮,她用干布擦了三遍,直到指尖触到陶土的粗粝,才满意地直起身。墙角堆着新收的黄豆,饱满的豆粒滚圆饱满,像撒了一地的碎金。
“泡上了?”小虎扛着捆新劈的柴火进来,肩头沾着点草屑。他把柴火靠在墙根,凑到陶缸边闻了闻,“嗯,洗得够干净,一点杂味都没有。”
哑女点点头,从灶房端来半盆温水,往缸里倒了些,又抓起把黄豆撒进去。黄豆遇水立刻变得饱满,在缸底轻轻晃,像群刚睡醒的鱼。她比划着“泡一夜”,又指了指灶膛——意思是明天一早就煮,得用文火慢慢煨,才能把豆香炖出来。
小虎蹲在缸边,帮她把漂在水面的瘪豆捡出来:“去年的豆瓣酱太咸了,今年少放两把盐,多搁点辣椒面,你不是爱吃辣吗?”
哑女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从窗台拿起个纸包,打开是晒干的花椒叶。这是她开春时特意晒的,揉碎了掺进酱里,能添点麻香。去年张婶尝了她家的酱,说比镇上酱园的还多股清劲,问她放了啥秘方,她当时红着脸没说——其实哪有秘方,不过是多揉了几遍豆子,多晒了几日太阳。
夜里起风,吹得窗纸“哗啦”响。哑女披衣起来,见小虎正蹲在陶缸边,往缸口蒙粗纱布。“怕夜里进潮气,”他抬头看她,眼里带着点惺忪,“这豆子娇贵,潮了要发霉的。”
她走过去,帮他把纱布系得更紧,绳结打了个双扣,像系住了满缸的盼头。月光从窗棂漏进来,在黄豆上投下片银斑,泡得发胀的豆粒在水里轻轻晃,像在酝酿一场关于香气的梦。
第二天一早,豆子煮得烂熟,满屋都是醇厚的豆香。哑女把豆子倒进竹匾里晾凉,小虎则在石臼里捣辣椒面,红通彤的粉末簌簌落在瓦盆里,呛得他直打喷嚏,逗得哑女直拍手。
“等豆子凉透了,拌上辣椒面、盐和花椒叶,再晒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吃了。”小虎用布擦了擦石臼,“到时候抹在馒头上,炒在菜里,保管香。”
哑女往竹匾里撒了把草木灰——这是张大爷教的,说能吸潮气,还能让酱带点回甘。她的手指在豆粒间翻动,煮软的豆子被捏得微微变形,渗出黏糊糊的浆,像裹了层蜜。
日头爬到正中,晾透的豆子拌上调料,装进陶缸里,压得实实的。小虎在缸口盖了块青石,上面压着块红砖,哑女则往缸边摆了圈艾草——防虫子,也添点清芬。两人蹲在缸前看了半天,像在守护什么宝贝。
“等酱熟了,先给王婶送一碗,”哑女忽然说,声音轻得像风吹过杏花,“她上次送的发糕,甜得很。”
小虎点头,伸手拂去她发间的片杏花——不知何时落上去的,粉白的花瓣沾着点香。“再给张大爷送点,他教的草木灰法子,得谢。”
陶缸放在西厢房的窗下,阳光正好能晒到多半缸。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杏花的甜和新草的青,吹得缸口的纱布轻轻鼓。哑女每天都要去翻搅一次酱坯,木勺插进酱里,发出“咕嘟”的轻响,像在和春天说悄悄话。
她知道,这缸酱里藏着的,不只是黄豆的香、辣椒的烈,还有两个人一起泡豆、煮豆、晒酱的暖。等秋日来时,酱色会变得像琥珀,舀一勺拌进菜里,定能吃出整个春天的味道。
“泡上了?”小虎扛着捆新劈的柴火进来,肩头沾着点草屑。他把柴火靠在墙根,凑到陶缸边闻了闻,“嗯,洗得够干净,一点杂味都没有。”
哑女点点头,从灶房端来半盆温水,往缸里倒了些,又抓起把黄豆撒进去。黄豆遇水立刻变得饱满,在缸底轻轻晃,像群刚睡醒的鱼。她比划着“泡一夜”,又指了指灶膛——意思是明天一早就煮,得用文火慢慢煨,才能把豆香炖出来。
小虎蹲在缸边,帮她把漂在水面的瘪豆捡出来:“去年的豆瓣酱太咸了,今年少放两把盐,多搁点辣椒面,你不是爱吃辣吗?”
哑女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从窗台拿起个纸包,打开是晒干的花椒叶。这是她开春时特意晒的,揉碎了掺进酱里,能添点麻香。去年张婶尝了她家的酱,说比镇上酱园的还多股清劲,问她放了啥秘方,她当时红着脸没说——其实哪有秘方,不过是多揉了几遍豆子,多晒了几日太阳。
夜里起风,吹得窗纸“哗啦”响。哑女披衣起来,见小虎正蹲在陶缸边,往缸口蒙粗纱布。“怕夜里进潮气,”他抬头看她,眼里带着点惺忪,“这豆子娇贵,潮了要发霉的。”
她走过去,帮他把纱布系得更紧,绳结打了个双扣,像系住了满缸的盼头。月光从窗棂漏进来,在黄豆上投下片银斑,泡得发胀的豆粒在水里轻轻晃,像在酝酿一场关于香气的梦。
第二天一早,豆子煮得烂熟,满屋都是醇厚的豆香。哑女把豆子倒进竹匾里晾凉,小虎则在石臼里捣辣椒面,红通彤的粉末簌簌落在瓦盆里,呛得他直打喷嚏,逗得哑女直拍手。
“等豆子凉透了,拌上辣椒面、盐和花椒叶,再晒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吃了。”小虎用布擦了擦石臼,“到时候抹在馒头上,炒在菜里,保管香。”
哑女往竹匾里撒了把草木灰——这是张大爷教的,说能吸潮气,还能让酱带点回甘。她的手指在豆粒间翻动,煮软的豆子被捏得微微变形,渗出黏糊糊的浆,像裹了层蜜。
日头爬到正中,晾透的豆子拌上调料,装进陶缸里,压得实实的。小虎在缸口盖了块青石,上面压着块红砖,哑女则往缸边摆了圈艾草——防虫子,也添点清芬。两人蹲在缸前看了半天,像在守护什么宝贝。
“等酱熟了,先给王婶送一碗,”哑女忽然说,声音轻得像风吹过杏花,“她上次送的发糕,甜得很。”
小虎点头,伸手拂去她发间的片杏花——不知何时落上去的,粉白的花瓣沾着点香。“再给张大爷送点,他教的草木灰法子,得谢。”
陶缸放在西厢房的窗下,阳光正好能晒到多半缸。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杏花的甜和新草的青,吹得缸口的纱布轻轻鼓。哑女每天都要去翻搅一次酱坯,木勺插进酱里,发出“咕嘟”的轻响,像在和春天说悄悄话。
她知道,这缸酱里藏着的,不只是黄豆的香、辣椒的烈,还有两个人一起泡豆、煮豆、晒酱的暖。等秋日来时,酱色会变得像琥珀,舀一勺拌进菜里,定能吃出整个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