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膛里的炭火明明灭灭,映得哑女的侧脸忽明忽暗。她坐在小板凳上,膝盖上铺着块厚棉布,手里拿着只快完工的棉鞋,针脚在灯影里穿梭,像条游弋的银鱼。
“还差几针?”小虎往灶里添了块炭,火星“噼啪”溅起,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拉得老长。他手里捏着双旧布鞋,鞋头磨出了洞,露出里面的稻草——是他白天扛柴时磨破的。
哑女举起棉鞋晃了晃,鞋底纳得密密麻麻,像片整齐的田垄,鞋帮上绣着圈简单的云纹,是她跟着张婶学的。她往小虎脚上比划了下,长度正好,鞋口留得宽松,说“冬天穿厚袜子也不挤”。
“你这手艺,能去镇上开鞋铺了。”小虎笑着说,视线落在她冻得发红的指尖上。针尾的顶针把指节磨出了道浅痕,是纳鞋底时用力太猛留下的。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她也是这样坐在灶前缝鞋,手指冻得僵硬,就把针凑到灶火上烤烤再缝,结果把鞋面烫出个小洞,急得直掉眼泪。
哑女没说话,只是把顶针往指根推了推,继续缝鞋口。油灯的烟往上飘,在房梁上绕了个圈,混着炭火的焦香和棉布的浆味,像团暖融融的雾。她忽然想起白天去李大叔家弹棉时,看见他家墙上挂着副绣绷,绷着块红绸子,上面绣着龙凤呈祥——张婶说,那是给儿子准备的新婚被褥面子。
“明天去扯块红布吧。”哑女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飘落的雪,“张婶说,做双红绣鞋,踩在喜毯上吉利。”
小虎添炭的手顿了顿,炭块掉在灶膛里,溅起串火星。他转过头,看见哑女的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手里的针在鞋口打了个结,打得又紧又实。“好,”他声音有点发紧,“扯最红的那种,像过年贴的春联。”
灶上的水壶“呜呜”地响起来,水汽顺着壶嘴往上冒,在灯影里凝成片白。哑女起身去倒水,指尖碰到壶柄的烫,慌忙缩回来,被小虎攥住了手。他把她的手指凑到嘴边呵气,掌心的温度烫得她心尖发颤。
“慢点,”他说,“水开了不急。”
两人重新坐下,灶膛里的炭火渐渐稳了,发出“明明”的轻响。哑女拿起另一只棉鞋,这只鞋面上要绣朵并蒂莲,是她前几日画的花样,针脚走得格外慢,生怕绣歪了花瓣。小虎则坐在对面,用布巾擦她纳鞋底用的木锥,锥子上的毛刺被磨得干干净净。
“等鞋做好了,”小虎忽然说,“咱去后山砍棵松树,做个新鞋架。就放在炕边,冬天穿鞋不用摸黑找。”
哑女抬头看他,眼里的光比油灯还亮,用力点了点头。她想起去年冬天,两人总在半夜摸鞋,他的脚常伸进她的鞋里,被冻得直哆嗦,她就把他的脚揣在怀里焐,直到他的脚趾暖得像颗颗小石子。
油灯里的油渐渐少了,灯芯发出“滋滋”的响。哑女的并蒂莲终于绣好了,粉白的花瓣挨着,像对依偎的影子。她把两只棉鞋摆在一起,红绸里子衬着白棉,好看得让人舍不得穿。
“试试?”她把鞋往小虎脚边推了推。
小虎脱了旧鞋,把脚伸进去,棉絮立刻裹住了脚趾,暖得他舒服地叹了口气。鞋底贴着脚心,纳的花纹硌得人发痒,却踏实得像踩在晒暖的土炕上。“合脚,”他走了两步,鞋底在地上发出“噗噗”的响,“比哪双鞋都跟脚。”
哑女看着他的样子,忽然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灯影。她把鞋收进木盒里,上面盖了块红布——张婶说,新鞋要盖红布,能挡住邪气。小虎凑过来,看见木盒里还放着双小小的红绣鞋,是给她自己做的,鞋面上绣着只振翅的蝴蝶。
“这蝴蝶绣得比上次的好。”他伸手想碰,又怕弄脏了,缩了回去。
哑女把红绣鞋往棉鞋旁边放了放,两只鞋挨在一起,像对分不开的影子。灶膛里的炭火还在燃,壶里的水已经凉了,却没人去管。窗外的雪不知何时下了起来,落在窗棂上,悄无声息,像在给这对新鞋,盖上层薄薄的喜被。
小虎忽然想起张婶白天说的话:“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日子过得暖不暖,也只有心里清楚。”他看着哑女低头收拾针线的侧脸,觉得这冬夜的暖,不只是炭火给的,还有这双棉鞋里藏着的针脚,红绣鞋上停着的蝴蝶,和身边人眼里落满的星光。
“还差几针?”小虎往灶里添了块炭,火星“噼啪”溅起,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拉得老长。他手里捏着双旧布鞋,鞋头磨出了洞,露出里面的稻草——是他白天扛柴时磨破的。
哑女举起棉鞋晃了晃,鞋底纳得密密麻麻,像片整齐的田垄,鞋帮上绣着圈简单的云纹,是她跟着张婶学的。她往小虎脚上比划了下,长度正好,鞋口留得宽松,说“冬天穿厚袜子也不挤”。
“你这手艺,能去镇上开鞋铺了。”小虎笑着说,视线落在她冻得发红的指尖上。针尾的顶针把指节磨出了道浅痕,是纳鞋底时用力太猛留下的。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她也是这样坐在灶前缝鞋,手指冻得僵硬,就把针凑到灶火上烤烤再缝,结果把鞋面烫出个小洞,急得直掉眼泪。
哑女没说话,只是把顶针往指根推了推,继续缝鞋口。油灯的烟往上飘,在房梁上绕了个圈,混着炭火的焦香和棉布的浆味,像团暖融融的雾。她忽然想起白天去李大叔家弹棉时,看见他家墙上挂着副绣绷,绷着块红绸子,上面绣着龙凤呈祥——张婶说,那是给儿子准备的新婚被褥面子。
“明天去扯块红布吧。”哑女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飘落的雪,“张婶说,做双红绣鞋,踩在喜毯上吉利。”
小虎添炭的手顿了顿,炭块掉在灶膛里,溅起串火星。他转过头,看见哑女的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手里的针在鞋口打了个结,打得又紧又实。“好,”他声音有点发紧,“扯最红的那种,像过年贴的春联。”
灶上的水壶“呜呜”地响起来,水汽顺着壶嘴往上冒,在灯影里凝成片白。哑女起身去倒水,指尖碰到壶柄的烫,慌忙缩回来,被小虎攥住了手。他把她的手指凑到嘴边呵气,掌心的温度烫得她心尖发颤。
“慢点,”他说,“水开了不急。”
两人重新坐下,灶膛里的炭火渐渐稳了,发出“明明”的轻响。哑女拿起另一只棉鞋,这只鞋面上要绣朵并蒂莲,是她前几日画的花样,针脚走得格外慢,生怕绣歪了花瓣。小虎则坐在对面,用布巾擦她纳鞋底用的木锥,锥子上的毛刺被磨得干干净净。
“等鞋做好了,”小虎忽然说,“咱去后山砍棵松树,做个新鞋架。就放在炕边,冬天穿鞋不用摸黑找。”
哑女抬头看他,眼里的光比油灯还亮,用力点了点头。她想起去年冬天,两人总在半夜摸鞋,他的脚常伸进她的鞋里,被冻得直哆嗦,她就把他的脚揣在怀里焐,直到他的脚趾暖得像颗颗小石子。
油灯里的油渐渐少了,灯芯发出“滋滋”的响。哑女的并蒂莲终于绣好了,粉白的花瓣挨着,像对依偎的影子。她把两只棉鞋摆在一起,红绸里子衬着白棉,好看得让人舍不得穿。
“试试?”她把鞋往小虎脚边推了推。
小虎脱了旧鞋,把脚伸进去,棉絮立刻裹住了脚趾,暖得他舒服地叹了口气。鞋底贴着脚心,纳的花纹硌得人发痒,却踏实得像踩在晒暖的土炕上。“合脚,”他走了两步,鞋底在地上发出“噗噗”的响,“比哪双鞋都跟脚。”
哑女看着他的样子,忽然笑了,眼角的细纹里盛着灯影。她把鞋收进木盒里,上面盖了块红布——张婶说,新鞋要盖红布,能挡住邪气。小虎凑过来,看见木盒里还放着双小小的红绣鞋,是给她自己做的,鞋面上绣着只振翅的蝴蝶。
“这蝴蝶绣得比上次的好。”他伸手想碰,又怕弄脏了,缩了回去。
哑女把红绣鞋往棉鞋旁边放了放,两只鞋挨在一起,像对分不开的影子。灶膛里的炭火还在燃,壶里的水已经凉了,却没人去管。窗外的雪不知何时下了起来,落在窗棂上,悄无声息,像在给这对新鞋,盖上层薄薄的喜被。
小虎忽然想起张婶白天说的话:“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日子过得暖不暖,也只有心里清楚。”他看着哑女低头收拾针线的侧脸,觉得这冬夜的暖,不只是炭火给的,还有这双棉鞋里藏着的针脚,红绣鞋上停着的蝴蝶,和身边人眼里落满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