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涨了水,漫过岸边的青石板,带着上游融化的雪水,凉得像块浸在井里的玉。哑女把木盆放在水流较缓的地方,里面泡着刚织好的粗麻布,灰扑扑的布面在水里舒展开,像片皱巴巴的云。她拿起捣衣杵,“砰砰”地捶打,水花溅在蓝布裤脚上,洇出深色的斑,却半点不觉得冷。
“这布织得密,得多捶两遍才软和。”小虎蹲在下游剖竹篾,青黄的竹条在他手里翻飞,剖得薄如蝉翼,“去年你织的那块,我总说糙得硌人,其实是没捶透,后来垫在褥子底下,倒越睡越软了。”他抬头时,竹篾的尖角差点划到脸,哑女慌忙用捣衣杵指了指他的手,他嘿嘿一笑,把竹篾往水里浸了浸,“这样就滑溜了。”
哑女嗔怪地瞪他一眼,捣衣杵却轻轻落在他的草鞋上。草鞋的麻绳松了口,是前几日上山砍柴磨的,她早看在眼里,打算今晚就拆开重编。去年他也是这样,鞋破了总说“还能穿”,结果在结冰的山坡上摔了跤,膝盖肿得像个馒头,她守在灶边煎药,守到后半夜才合眼。
溪对岸的野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簌簌落在水面,顺流漂到木盆边。哑女伸手捞起一片,放在鼻尖闻了闻,清甜味混着麻布的草木香,像浸了蜜的凉茶。她想起去年此时,也是在这溪边,小虎摘了大把樱花插在她的发间,说“比镇上绣坊的绢花好看”,结果被蜜蜂蛰了手背,肿得像个红萝卜,却还笑“这花招蜂,说明你招人疼”。
“篾条泡得差不多了。”小虎把浸软的竹篾捞起来,在膝盖上压出弧度,“编个小竹篮给你,装针线正好,比那个豁口的笸箩强。”他的手指被竹篾划了道细口,渗出血珠滴在水里,晕开一小片红,他却不在意地往嘴里吮了吮,“这点伤,不及你织布磨的茧子疼。”
哑女停下手里的活,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去年冬天熬的猪油膏,用蜂蜡封着,专治小伤口。她拉过他的手,把膏体抹在伤口上,指尖的温度透过膏体传过去,小虎的手微微一颤,像被溪水里的暖阳烫了下。
“前儿张婶说,镇上的布庄收新麻布,”他忽然说,眼睛望着远处的田埂,“咱多织几匹,换点钱给你扯块花布,做件新衣裳。”
哑女摇摇头,指了指他磨破袖口的褂子。他这才想起,自己的衣裳补丁摞着补丁,却总惦记着给她添新物。去年秋收后换的那匹蓝布,他说“你穿蓝的好看”,结果自己依旧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褂子,说“庄稼人不用讲究”。
日头爬到头顶时,麻布已经捶得半干,灰扑扑的布面透出点柔软的白。哑女把布拧成麻花,往竹篮里塞,小虎则把剖好的竹篾捆成一束,说“回去就编篮子,晚饭前准能成”。
往家走的路上,溪水在脚边叮咚响,像在数着他们的脚印。路过菜园时,张婶正在浇菜,见了他们就喊:“哑女的手真巧,这麻布捶得发亮,比布庄卖的还匀净!”
“等织好了给您送半匹,做个新口袋装粮食。”哑女笑着应,心里却想着,今晚得把小虎的草鞋编好,再把他那件旧褂子的袖口补补,用新染的青线,绣朵小小的樱花,像此刻漂在溪水里的花瓣,藏着说不出的春意。
到家时,炊烟已经缠上了屋檐。哑女把麻布晾在绳上,灰布在风里轻轻晃,像面朴素的旗子。小虎坐在门槛上编竹篮,篾条碰撞的“哒哒”声混着灶房的柴火声,把春日的暖都织进了寻常的烟火里。
“篮子的提手给你缠上布条,”他忽然抬头,眼里的光比溪水里的碎阳还亮,“免得硌手。”
哑女没说话,只是往灶膛里添了根柴。火光映着她的脸,她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这浣纱的溪水,看着平淡,却在捶打的力道里,编织的细密里,慢慢变得柔软、绵长,带着股淡淡的草木香,藏着说不出的踏实。
“这布织得密,得多捶两遍才软和。”小虎蹲在下游剖竹篾,青黄的竹条在他手里翻飞,剖得薄如蝉翼,“去年你织的那块,我总说糙得硌人,其实是没捶透,后来垫在褥子底下,倒越睡越软了。”他抬头时,竹篾的尖角差点划到脸,哑女慌忙用捣衣杵指了指他的手,他嘿嘿一笑,把竹篾往水里浸了浸,“这样就滑溜了。”
哑女嗔怪地瞪他一眼,捣衣杵却轻轻落在他的草鞋上。草鞋的麻绳松了口,是前几日上山砍柴磨的,她早看在眼里,打算今晚就拆开重编。去年他也是这样,鞋破了总说“还能穿”,结果在结冰的山坡上摔了跤,膝盖肿得像个馒头,她守在灶边煎药,守到后半夜才合眼。
溪对岸的野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簌簌落在水面,顺流漂到木盆边。哑女伸手捞起一片,放在鼻尖闻了闻,清甜味混着麻布的草木香,像浸了蜜的凉茶。她想起去年此时,也是在这溪边,小虎摘了大把樱花插在她的发间,说“比镇上绣坊的绢花好看”,结果被蜜蜂蛰了手背,肿得像个红萝卜,却还笑“这花招蜂,说明你招人疼”。
“篾条泡得差不多了。”小虎把浸软的竹篾捞起来,在膝盖上压出弧度,“编个小竹篮给你,装针线正好,比那个豁口的笸箩强。”他的手指被竹篾划了道细口,渗出血珠滴在水里,晕开一小片红,他却不在意地往嘴里吮了吮,“这点伤,不及你织布磨的茧子疼。”
哑女停下手里的活,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去年冬天熬的猪油膏,用蜂蜡封着,专治小伤口。她拉过他的手,把膏体抹在伤口上,指尖的温度透过膏体传过去,小虎的手微微一颤,像被溪水里的暖阳烫了下。
“前儿张婶说,镇上的布庄收新麻布,”他忽然说,眼睛望着远处的田埂,“咱多织几匹,换点钱给你扯块花布,做件新衣裳。”
哑女摇摇头,指了指他磨破袖口的褂子。他这才想起,自己的衣裳补丁摞着补丁,却总惦记着给她添新物。去年秋收后换的那匹蓝布,他说“你穿蓝的好看”,结果自己依旧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褂子,说“庄稼人不用讲究”。
日头爬到头顶时,麻布已经捶得半干,灰扑扑的布面透出点柔软的白。哑女把布拧成麻花,往竹篮里塞,小虎则把剖好的竹篾捆成一束,说“回去就编篮子,晚饭前准能成”。
往家走的路上,溪水在脚边叮咚响,像在数着他们的脚印。路过菜园时,张婶正在浇菜,见了他们就喊:“哑女的手真巧,这麻布捶得发亮,比布庄卖的还匀净!”
“等织好了给您送半匹,做个新口袋装粮食。”哑女笑着应,心里却想着,今晚得把小虎的草鞋编好,再把他那件旧褂子的袖口补补,用新染的青线,绣朵小小的樱花,像此刻漂在溪水里的花瓣,藏着说不出的春意。
到家时,炊烟已经缠上了屋檐。哑女把麻布晾在绳上,灰布在风里轻轻晃,像面朴素的旗子。小虎坐在门槛上编竹篮,篾条碰撞的“哒哒”声混着灶房的柴火声,把春日的暖都织进了寻常的烟火里。
“篮子的提手给你缠上布条,”他忽然抬头,眼里的光比溪水里的碎阳还亮,“免得硌手。”
哑女没说话,只是往灶膛里添了根柴。火光映着她的脸,她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这浣纱的溪水,看着平淡,却在捶打的力道里,编织的细密里,慢慢变得柔软、绵长,带着股淡淡的草木香,藏着说不出的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