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的夜来得格外早,刚过酉时,窗外就已经黑透了。北风卷着残雪敲打着窗棂,发出细碎的声响,像谁在外面轻轻叩门。哑女把最后一盏油灯点在堂屋的条案上,灯芯“噼啪”爆了个火星,把供桌上的香炉、烛台都照得明明灭灭。
“添点柴?”小虎蹲在灶膛前,往里面塞了块松木板。火光“腾”地窜起来,映得他侧脸的轮廓毛茸茸的。去年守岁时,两人嫌柴烧得太快,半夜去柴房抱柴,黑灯瞎火的撞翻了柴堆,滚了满身的木屑,现在想起来,那刺痒的感觉还在身上似的。
哑女摇摇头,往灶上的铜锅里添了瓢水。锅里煮着的是年初酿的米酒,此刻正冒着细密的白汽,甜香混着酒香漫出来,比去年那坛带着焦味的酒醇厚多了。她想起去年守岁,两人喝着寡淡的米酒,就着一碟炒花生,话没说几句就困得直点头,今年却备了满满一碟瓜子、两盘蜜饯,连米酒里都加了些桂圆和红枣,甜得暖人。
条案上摆着刚包好的元宝形饺子,是留着子时吃的。哑女用布巾把饺子盖好,指尖拂过瓷盘的边缘,冰凉的触感让她清醒了几分。去年的饺子是半夜匆匆包的,皮擀得厚薄不均,煮出来碎了一半,今年她特意提前包好,连褶子都捏得比往常仔细,像一个个小小的金元宝,码在盘里透着股喜庆。
“你看这个。”小虎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两串冰糖葫芦,山楂红得发亮,糖壳上还沾着点芝麻,在灯光下闪着晶莹的光。“集上老李头最后两串,被我抢来了,”他献宝似的递过来一串,“去年想买时早就卖完了,你当时瞅着别家孩子吃,眼都直了。”
哑女接过来,咬了一口,山楂的酸混着冰糖的甜在舌尖炸开,像含了口浓缩的年味儿。她把另一串递回给小虎,见他吃得满嘴糖渣,像只偷食的小獾,忍不住掏出帕子替他擦了擦嘴角。他的脸颊在灯光下泛着红,像被灶膛的火烤过似的,连耳根都透着热意。
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走着,指针慢慢往子时挪。小虎从柜里翻出副新牌九,是用檀木做的,牌面光滑,带着淡淡的木香。“来玩两把?”他把牌洗得“哗啦”响,“去年玩的时候我总耍赖,今年保证规矩。”
哑女笑着点头,接过他递来的牌。牌九在手里沉甸甸的,比去年那副磨得边角发白的竹牌趁手多了。两人凑在灯下打牌,小虎故意把好牌让给她,自己手里捏着副散牌却笑得格外欢。灯光落在他睫毛上,投下浅浅的阴影,牌面上的“长三”“板凳”在他指尖转着圈,像群听话的小鱼。
忽然,院门外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接着是“砰砰”的鞭炮声,零零星星的,像在预告子时的到来。小虎把牌往桌上一推:“我去拿鞭炮!”他跑出去没多久,就抱着捆小鞭回来,引线红得像根小舌头。“去年的鞭炮受潮了,响得有气无力,”他把鞭炮挂在门框上,“今年这是新做的,保准响!”
哑女往灶上看了眼,铜锅里的米酒已经煮得翻滚,桂圆和红枣浮在水面,像颗颗圆润的珠子。她盛了两碗,端到条案上,米酒的甜香混着烛火的暖,在屋里漫开来。“等子时一到就喝,”小虎搓着手,眼睛盯着墙上的钟,“去年喝早了,后半夜困得直打盹。”
挂钟“当”地敲了一声,子时到了。几乎是同时,村里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响成一片,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小虎点燃引线,小鞭“嗖嗖”地窜着火星,炸出满地的红纸屑,像铺了层碎红毯。哑女站在门内看着,他的影子被火光拉得老长,和满地的红纸屑叠在一起,像幅热闹的年画。
回到屋里,两人端起米酒碰了碰碗,温热的酒液滑进喉咙,带着桂圆的甜、红枣的香,暖得人从舌尖一直热到心口。小虎从怀里摸出个锦囊,红绸面的,绣着朵小小的并蒂莲。“给你的,”他把锦囊塞进她手里,“里面是我求的平安符,比去年那枚边角磨破的新。”
哑女打开锦囊,里面的黄纸符叠得整整齐齐,还带着点檀香。她把锦囊系在腰间,指尖摩挲着上面的并蒂莲,针脚细密,是他偷偷绣了好几晚的——她前几日在他枕下发现过绣坏的绸布,却假装没看见。
挂钟又“滴答”响了一声,新的一年开始了。窗外的鞭炮声渐渐稀了,只剩下远处偶尔的几声闷响。小虎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光重新亮起来,把两人的影子在墙上拉得紧紧的。哑女靠在他肩头,闻着他身上的檀木香和米酒气,忽然觉得这守岁的灯火,比去年的更暖,因为身边有个人,把日子里的细枝末节都记在心上,用一把牌、一碗酒、一个锦囊,把岁末的夜填得满满当当,像这永不熄灭的灯火,亮堂堂的,照着往后的路。
“添点柴?”小虎蹲在灶膛前,往里面塞了块松木板。火光“腾”地窜起来,映得他侧脸的轮廓毛茸茸的。去年守岁时,两人嫌柴烧得太快,半夜去柴房抱柴,黑灯瞎火的撞翻了柴堆,滚了满身的木屑,现在想起来,那刺痒的感觉还在身上似的。
哑女摇摇头,往灶上的铜锅里添了瓢水。锅里煮着的是年初酿的米酒,此刻正冒着细密的白汽,甜香混着酒香漫出来,比去年那坛带着焦味的酒醇厚多了。她想起去年守岁,两人喝着寡淡的米酒,就着一碟炒花生,话没说几句就困得直点头,今年却备了满满一碟瓜子、两盘蜜饯,连米酒里都加了些桂圆和红枣,甜得暖人。
条案上摆着刚包好的元宝形饺子,是留着子时吃的。哑女用布巾把饺子盖好,指尖拂过瓷盘的边缘,冰凉的触感让她清醒了几分。去年的饺子是半夜匆匆包的,皮擀得厚薄不均,煮出来碎了一半,今年她特意提前包好,连褶子都捏得比往常仔细,像一个个小小的金元宝,码在盘里透着股喜庆。
“你看这个。”小虎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两串冰糖葫芦,山楂红得发亮,糖壳上还沾着点芝麻,在灯光下闪着晶莹的光。“集上老李头最后两串,被我抢来了,”他献宝似的递过来一串,“去年想买时早就卖完了,你当时瞅着别家孩子吃,眼都直了。”
哑女接过来,咬了一口,山楂的酸混着冰糖的甜在舌尖炸开,像含了口浓缩的年味儿。她把另一串递回给小虎,见他吃得满嘴糖渣,像只偷食的小獾,忍不住掏出帕子替他擦了擦嘴角。他的脸颊在灯光下泛着红,像被灶膛的火烤过似的,连耳根都透着热意。
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走着,指针慢慢往子时挪。小虎从柜里翻出副新牌九,是用檀木做的,牌面光滑,带着淡淡的木香。“来玩两把?”他把牌洗得“哗啦”响,“去年玩的时候我总耍赖,今年保证规矩。”
哑女笑着点头,接过他递来的牌。牌九在手里沉甸甸的,比去年那副磨得边角发白的竹牌趁手多了。两人凑在灯下打牌,小虎故意把好牌让给她,自己手里捏着副散牌却笑得格外欢。灯光落在他睫毛上,投下浅浅的阴影,牌面上的“长三”“板凳”在他指尖转着圈,像群听话的小鱼。
忽然,院门外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接着是“砰砰”的鞭炮声,零零星星的,像在预告子时的到来。小虎把牌往桌上一推:“我去拿鞭炮!”他跑出去没多久,就抱着捆小鞭回来,引线红得像根小舌头。“去年的鞭炮受潮了,响得有气无力,”他把鞭炮挂在门框上,“今年这是新做的,保准响!”
哑女往灶上看了眼,铜锅里的米酒已经煮得翻滚,桂圆和红枣浮在水面,像颗颗圆润的珠子。她盛了两碗,端到条案上,米酒的甜香混着烛火的暖,在屋里漫开来。“等子时一到就喝,”小虎搓着手,眼睛盯着墙上的钟,“去年喝早了,后半夜困得直打盹。”
挂钟“当”地敲了一声,子时到了。几乎是同时,村里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响成一片,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小虎点燃引线,小鞭“嗖嗖”地窜着火星,炸出满地的红纸屑,像铺了层碎红毯。哑女站在门内看着,他的影子被火光拉得老长,和满地的红纸屑叠在一起,像幅热闹的年画。
回到屋里,两人端起米酒碰了碰碗,温热的酒液滑进喉咙,带着桂圆的甜、红枣的香,暖得人从舌尖一直热到心口。小虎从怀里摸出个锦囊,红绸面的,绣着朵小小的并蒂莲。“给你的,”他把锦囊塞进她手里,“里面是我求的平安符,比去年那枚边角磨破的新。”
哑女打开锦囊,里面的黄纸符叠得整整齐齐,还带着点檀香。她把锦囊系在腰间,指尖摩挲着上面的并蒂莲,针脚细密,是他偷偷绣了好几晚的——她前几日在他枕下发现过绣坏的绸布,却假装没看见。
挂钟又“滴答”响了一声,新的一年开始了。窗外的鞭炮声渐渐稀了,只剩下远处偶尔的几声闷响。小虎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光重新亮起来,把两人的影子在墙上拉得紧紧的。哑女靠在他肩头,闻着他身上的檀木香和米酒气,忽然觉得这守岁的灯火,比去年的更暖,因为身边有个人,把日子里的细枝末节都记在心上,用一把牌、一碗酒、一个锦囊,把岁末的夜填得满满当当,像这永不熄灭的灯火,亮堂堂的,照着往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