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片又开始落了,像无数只白蝴蝶扑在窗纸上,簌簌的声响裹着北风,把整个村子都捂得严严实实。哑女坐在炕沿,手里穿引着红绒线,正给小虎的新棉鞋纳鞋底。线绳穿过厚厚的棉布,在油灯下拉出细细的影子,比去年给她纳的那双更密——今年的棉絮是托李婶新弹的,蓬松得像朵云,她特意多絮了两层,想着定能抵挡住年关的寒风。
“别太费眼。”小虎从仓房进来,肩上落着层薄雪,手里抱着个布袋子,“刚把最后一袋谷子归置好,今年的收成够吃到来年麦熟了。”他把袋子往墙角一放,凑到炕边看她手里的棉鞋,指尖轻轻碰了碰针脚,“比去年纳的匀实多了,你这手艺,快赶上镇上的鞋匠了。”
哑女抬头瞪他一眼,却把线拉得更紧了些。她记得去年此时,也是这样的雪夜,她给小虎补旧棉鞋,针脚歪歪扭扭像条爬错路的小蛇,他却宝贝似的穿了整个冬天,说“媳妇纳的鞋,暖脚”。那时的仓房漏风,谷子得用塑料布裹着才不返潮,他总半夜起来去查看,回来时冻得鼻尖通红,却笑着说“粮食比啥都金贵”。
灶膛里的炭火“噼啪”跳动,映得小虎眼角的细纹都暖融融的。他往炕桌旁的炭盆里添了块新炭,火星子溅起来,落在哑女的布鞋上,她却浑然不觉,只顾着把鞋底的花纹纳得更周正——鞋面上绣的是朵小小的梅花,是前几日跟着张婶学的,去年只会绣简单的十字纹,今年却能绣出花瓣的层次感了。
“尝尝这个。”小虎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糖酥果,是镇上点心铺新做的,“李伯家的小子结婚,分了些喜糖,这果子比去年的脆。”
糖酥果的甜香混着炭火的暖漫开来,哑女咬了一口,酥得掉渣。她想起去年过年,家里只有半袋冻硬的红薯干,小虎却把最软的那几块塞给她,说“这是咱的年糖”。那时的炭盆是裂了缝的,烧起来总冒黑烟,他就把她往炕里推,自己坐在风口,说“男人抗冻”,如今的炭盆换了新的,烧得旺旺的,屋里暖得能只穿单衣。
棉鞋的鞋底纳好了,哑女把鞋举起来看,针脚密得像撒了把芝麻,在油灯下泛着淡淡的光。小虎接过穿上,跺了跺脚,笑道:“比新鞋还合脚!你这手艺,赶明儿能去镇上开个鞋铺了。”
他忽然从仓房角落里拖出个木箱,打开来,里面是些花花绿绿的布块,还有几串晒干的红辣椒、玉米穗。“你看,”他指着那些布块,“前几日赶集扯的,给你做件新棉袄,过年穿正好。”布块里有块水绿色的,嫩得像春天的柳芽,“去年你说
“别太费眼。”小虎从仓房进来,肩上落着层薄雪,手里抱着个布袋子,“刚把最后一袋谷子归置好,今年的收成够吃到来年麦熟了。”他把袋子往墙角一放,凑到炕边看她手里的棉鞋,指尖轻轻碰了碰针脚,“比去年纳的匀实多了,你这手艺,快赶上镇上的鞋匠了。”
哑女抬头瞪他一眼,却把线拉得更紧了些。她记得去年此时,也是这样的雪夜,她给小虎补旧棉鞋,针脚歪歪扭扭像条爬错路的小蛇,他却宝贝似的穿了整个冬天,说“媳妇纳的鞋,暖脚”。那时的仓房漏风,谷子得用塑料布裹着才不返潮,他总半夜起来去查看,回来时冻得鼻尖通红,却笑着说“粮食比啥都金贵”。
灶膛里的炭火“噼啪”跳动,映得小虎眼角的细纹都暖融融的。他往炕桌旁的炭盆里添了块新炭,火星子溅起来,落在哑女的布鞋上,她却浑然不觉,只顾着把鞋底的花纹纳得更周正——鞋面上绣的是朵小小的梅花,是前几日跟着张婶学的,去年只会绣简单的十字纹,今年却能绣出花瓣的层次感了。
“尝尝这个。”小虎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糖酥果,是镇上点心铺新做的,“李伯家的小子结婚,分了些喜糖,这果子比去年的脆。”
糖酥果的甜香混着炭火的暖漫开来,哑女咬了一口,酥得掉渣。她想起去年过年,家里只有半袋冻硬的红薯干,小虎却把最软的那几块塞给她,说“这是咱的年糖”。那时的炭盆是裂了缝的,烧起来总冒黑烟,他就把她往炕里推,自己坐在风口,说“男人抗冻”,如今的炭盆换了新的,烧得旺旺的,屋里暖得能只穿单衣。
棉鞋的鞋底纳好了,哑女把鞋举起来看,针脚密得像撒了把芝麻,在油灯下泛着淡淡的光。小虎接过穿上,跺了跺脚,笑道:“比新鞋还合脚!你这手艺,赶明儿能去镇上开个鞋铺了。”
他忽然从仓房角落里拖出个木箱,打开来,里面是些花花绿绿的布块,还有几串晒干的红辣椒、玉米穗。“你看,”他指着那些布块,“前几日赶集扯的,给你做件新棉袄,过年穿正好。”布块里有块水绿色的,嫩得像春天的柳芽,“去年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