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天高路远-《施万里春风,步青云之志》

  在车上的张逸和黄士奇早在车稳住后就注意到了路上的情况。

  此时的黄土路上挤满了人群,尽是一些老人孩子和妇女。

  黄士奇朝张逸使了个眼色。张逸叫司机打开了车门,下了车,就朝人群走去。

  “老乡,你们干嘛拦车?”

  “娃儿,你是燕京来的吗?我们都是榆林乡夏家湾村的,听说燕京来了大官,我们就想来问问,我们夏家湾村的事,当官的还管不管?”

  “老人家,你们夏家湾出了什么事?”

  “狗牙子,你出来,你来和这娃儿说说。”

  人群中,走出一个五十多岁老汉,穿着稍显得干净,但衣服上,上有小洞下有大洞,在一群人里也就稍微好一点点。

  “娃,你们是燕京来的扶贫办的人吗?”狗牙子稍显紧张。

  “大叔,我们是扶贫办的,你们都是夏家湾的吗?”

  “是的,娃儿呀,大官在哪呢,我有情况反应呀。”

  “大叔,有事您说我听,我会向领导汇报。”

  张逸刚说完,黄士奇已经下了车,走了过来,身后跟着吴不凡,任少辉,还有张逸小组的组员及几个随从干部。

  “小张,是发生了什么事吗?”黄士奇脸色严肃。

  “黄主任,”

  张逸刚开了个口,人群呼啦啦的跪在地上。

  张逸一见,哪还能再说下去,忙到人群中扶起刚说话的老人。

  “老人家,这可使不得,有什么事,都起来说,现在可不兴这个。”

  “领导,去我们夏家湾看看吧,都快要饿死人了。”狗牙子站了起来,对着黄士奇就鞠个躬。

  “张逸,通知夏临县,派几辆车过来,你留在这里处理事情,吴省长,我们改道夏家湾。”黄士奇吩咐完,上了车。

  任少辉在后面追问了一句:“黄主任,我们不是先去县政府吗?县里四套班子都在县里等着呢。”

  “那就让他们等着,把那老人带上,和我们一辆车。”说完脸带怒气,上了车。

  任少辉无奈,扶着老人上了车,随后汽车发动,转向另一条黄土路,朝榆林乡夏家湾方向驶去。

  张逸留下一位组员,陪着自己等夏临镇政府的人到来。

  组员叫潘殿辉,燕京人,四十多岁,脸圆圆的,是央扶贫办综合处一个科的副科长。

  “张市长,这事呀我们常见,拦车无非就是要油要粮。这事没人指使,谁相信。”

  张逸当然猜到了肯定是有人指使,才有拦车一事。他走向旁边的狗牙子。

  “大叔,你们夏家湾到底出了什么事?”

  张逸通过了解,这夏家湾一个多月前,受风沙的影响,村里民房倒了十几间,所幸的是在大白天,村民下地干活去了,没人死亡,但有十几二十位群众受伤。

  村小学受影响最大,瓦背被大风掀翻,伤了十多名学生,乡里县里派人来了一次,结果没有了下文。

  房屋一直没人修缮,而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十几户人家简单搭了个棚生活,学校更是有一个月没再上课。

  乡里倒是派人来做了统计,层层上报,等着拨款。

  “大叔,你们就没去找县里,市里?”

  “找了,还是我们榆林乡的乡长带大伙去找的,但是没人来处理呀,由于这事呀,我们夏乡长还被停了职。”

  “哦,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官老爷不高兴了。听夏乡长说,中央早就拨了笔应急款下来,但钱到不了我们榆林乡。”

  “潘科长,你对这事有印象吗?”张逸转而问潘殿辉。

  “扶贫办拨款太多,不过这笔应急款我倒真是有印象,是我们处去处理的,但这房屋统计数目我清楚,表格我亲手做的。好像是三十多户房屋倒沓,学校房子有十七间吧。”

  “哪有,咱村十三户,学校房子满打满算才6间房。”

  潘殿辉听了也不惊讶,反而对张逸一笑:“张市长,别吃惊,现在这都成为一种现象了,见怪不怪,只是,这次有人恐怕要遭殃了。”

  “有人敢那么大胆,不但虚报,而且还……”

  “有什么不敢的,天高路远,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