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清珞依旧每日雷打不动地打理着王府内务,精心准备胤桁的饮食起居。
她像是认准了一条路,便固执地要走到底,用自己笨拙又真诚的方式,一点点渗透进他冰冷的世界。
而胤桁,自那晚之后,虽依旧话少,但面对她时,那拒人千里的寒气似乎淡薄了些许,偶尔甚至会回应她一两个关于菜品的问题。这对云清珞而言,已是莫大的鼓舞。
然而,这表面细微的缓和,却并非云皇后乐见的。凤仪宫内,皇后听着安插在宸王府眼线的禀报,脸色越来越沉。
“你说什么?胤桁至今未曾与云清珞圆房?反而常去那个侧妃的院子?”皇后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那个夕颜,查清楚底细了吗?”
“回娘娘,据打听,夕颜姑娘是宸王在南境时遇到的孤女,父母双亡,王爷怜其孤苦,又似乎对她……一见钟情,故而带回府中,宠爱有加,甚至免了她向王妃行礼之礼。王妃性子软,也免了她的晨昏定省。”跪在下方的内侍小心翼翼地回禀。
“废物!”皇后猛地一拍桌案,气得胸口起伏,“真是白白浪费了那一副好皮囊!连个男人的心都抓不住!本宫和她父亲苦心经营多年,难道就养出这么个不中用的东西?!”
侍立一旁的秋韵见状,连忙上前,一边为皇后顺气,一边低声道:“娘娘息怒。王妃年纪尚小,又自幼被保护得好,于男女之事上或许懵懂,手段稚嫩也是有的。那宸王性子冷硬,又因旧事对云家心存芥蒂,一时难以攻克也在情理之中。”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声音压得更低:“娘娘,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帮帮王妃。若是王妃能早日获得宸王宠爱,甚至怀上子嗣,那她在宸王府的地位才算是真正稳固。届时,枕边风一吹,还怕不能慢慢影响宸王,为我们所用吗?总好过现在这样,让那个来历不明的侧妃占了先机。”
皇后闻言,冷静了下来,眼中重新凝聚起算计的光芒。
秋韵说得对,光靠云清珞自己,恐怕难成大事。她需要推波助澜,需要制造机会。
“你说得对。”皇后缓缓坐直身体,指尖轻轻敲着扶手,“是需要……帮他们一把。得想个万全之策,务必让他们….早日成为真正的夫妻。”
就在皇后暗中谋划之际,一个消息传遍了宫廷———在千岁山静养多年的大宛国太后,凤体渐愈,因思念孙儿们,不日将回宫
太后回宫,乃是后宫大事。
皇帝下旨,命皇后全权负责迎接事宜,务必隆重周全。
这一日,宫门口旌旗仪仗林立,以皇后、太子为首,后宫妃嫔、诸位皇子公主、宗室亲王及家眷,皆按品级大妆,肃然等候。
云清珞作为宸王正妃,自然也位列其中。她穿着亲王妃的正式朝服,站在一众女眷中,容貌气度皆是拔尖,只是目光时不时悄悄逡巡,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胤桁一早便被皇帝召去商议国事,并未与她一同前来。
终于,太后的凤驾在羽林卫的护卫下,缓缓驶入宫门。
凤辇停下,宫女搀扶着一位身着深紫色凤纹宫装、头发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慈祥中带着威严的老妇人走下马车。
她便是大宛国的太后,皇帝的生母。
“儿臣(臣妾)等,恭迎太后娘娘回宫,太后娘娘千岁千岁
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众人齐刷刷跪倒在地,声音响彻云霄。
太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抬手虚扶:“都起来吧,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哀家不过是回来看看皇帝,看看你们这些孩子们,闹出这么大动静,倒叫哀家心里过意不去了。”
虽是谦辞,但无人敢怠慢。皇后上前,亲自搀扶住太后,笑容满面地说着吉祥话。一番简单的寒暄和仪式后,众人簇拥着太后,浩浩荡荡地前往她所居的翊坤宫。
在翊坤宫正殿,众人再次依序拜见。
太子胤澈携太子妃周婉凝率先上前,行三跪九叩大礼。太后看着端庄得体的太子妃,温和地夸赞了几句:“太子妃端庄贤淑,与太子甚是相配,很好。”
接着是齐王胤湛与齐王妃。
轮到云清珞时,她独自一人上前,依礼跪拜:“孙媳云氏,参见皇祖母,愿皇祖母凤体康健,福寿绵长。”
太后目光落在云清珞身上,带着几分打量和回忆。她依稀记得,这丫头刚出生时,自己还抱过她,粉雕玉琢的一个小人儿。本以为她会按云家的规划嫁给太子,没想到阴差阳错......
“好孩子,快起来吧。”太后语气和蔼,“抬起头让哀家瞧瞧。”
云清珞抬起头,露出那张精致绝伦却带着几分乖巧怯生生的脸。
太后点了点头,语气温和:“是个齐整孩子。既嫁给了桁儿,往后要夫妻和睦,好好照顾他。”
“是,孙媳谨记皇祖母教诲。”云清珞恭敬应道,退至一旁。
接下来是六皇子靖王胤骞。胤骞性子跳脱活泼,是众皇子中心思最单纯的一个,很得太后的
她像是认准了一条路,便固执地要走到底,用自己笨拙又真诚的方式,一点点渗透进他冰冷的世界。
而胤桁,自那晚之后,虽依旧话少,但面对她时,那拒人千里的寒气似乎淡薄了些许,偶尔甚至会回应她一两个关于菜品的问题。这对云清珞而言,已是莫大的鼓舞。
然而,这表面细微的缓和,却并非云皇后乐见的。凤仪宫内,皇后听着安插在宸王府眼线的禀报,脸色越来越沉。
“你说什么?胤桁至今未曾与云清珞圆房?反而常去那个侧妃的院子?”皇后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那个夕颜,查清楚底细了吗?”
“回娘娘,据打听,夕颜姑娘是宸王在南境时遇到的孤女,父母双亡,王爷怜其孤苦,又似乎对她……一见钟情,故而带回府中,宠爱有加,甚至免了她向王妃行礼之礼。王妃性子软,也免了她的晨昏定省。”跪在下方的内侍小心翼翼地回禀。
“废物!”皇后猛地一拍桌案,气得胸口起伏,“真是白白浪费了那一副好皮囊!连个男人的心都抓不住!本宫和她父亲苦心经营多年,难道就养出这么个不中用的东西?!”
侍立一旁的秋韵见状,连忙上前,一边为皇后顺气,一边低声道:“娘娘息怒。王妃年纪尚小,又自幼被保护得好,于男女之事上或许懵懂,手段稚嫩也是有的。那宸王性子冷硬,又因旧事对云家心存芥蒂,一时难以攻克也在情理之中。”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声音压得更低:“娘娘,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帮帮王妃。若是王妃能早日获得宸王宠爱,甚至怀上子嗣,那她在宸王府的地位才算是真正稳固。届时,枕边风一吹,还怕不能慢慢影响宸王,为我们所用吗?总好过现在这样,让那个来历不明的侧妃占了先机。”
皇后闻言,冷静了下来,眼中重新凝聚起算计的光芒。
秋韵说得对,光靠云清珞自己,恐怕难成大事。她需要推波助澜,需要制造机会。
“你说得对。”皇后缓缓坐直身体,指尖轻轻敲着扶手,“是需要……帮他们一把。得想个万全之策,务必让他们….早日成为真正的夫妻。”
就在皇后暗中谋划之际,一个消息传遍了宫廷———在千岁山静养多年的大宛国太后,凤体渐愈,因思念孙儿们,不日将回宫
太后回宫,乃是后宫大事。
皇帝下旨,命皇后全权负责迎接事宜,务必隆重周全。
这一日,宫门口旌旗仪仗林立,以皇后、太子为首,后宫妃嫔、诸位皇子公主、宗室亲王及家眷,皆按品级大妆,肃然等候。
云清珞作为宸王正妃,自然也位列其中。她穿着亲王妃的正式朝服,站在一众女眷中,容貌气度皆是拔尖,只是目光时不时悄悄逡巡,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胤桁一早便被皇帝召去商议国事,并未与她一同前来。
终于,太后的凤驾在羽林卫的护卫下,缓缓驶入宫门。
凤辇停下,宫女搀扶着一位身着深紫色凤纹宫装、头发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慈祥中带着威严的老妇人走下马车。
她便是大宛国的太后,皇帝的生母。
“儿臣(臣妾)等,恭迎太后娘娘回宫,太后娘娘千岁千岁
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众人齐刷刷跪倒在地,声音响彻云霄。
太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抬手虚扶:“都起来吧,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哀家不过是回来看看皇帝,看看你们这些孩子们,闹出这么大动静,倒叫哀家心里过意不去了。”
虽是谦辞,但无人敢怠慢。皇后上前,亲自搀扶住太后,笑容满面地说着吉祥话。一番简单的寒暄和仪式后,众人簇拥着太后,浩浩荡荡地前往她所居的翊坤宫。
在翊坤宫正殿,众人再次依序拜见。
太子胤澈携太子妃周婉凝率先上前,行三跪九叩大礼。太后看着端庄得体的太子妃,温和地夸赞了几句:“太子妃端庄贤淑,与太子甚是相配,很好。”
接着是齐王胤湛与齐王妃。
轮到云清珞时,她独自一人上前,依礼跪拜:“孙媳云氏,参见皇祖母,愿皇祖母凤体康健,福寿绵长。”
太后目光落在云清珞身上,带着几分打量和回忆。她依稀记得,这丫头刚出生时,自己还抱过她,粉雕玉琢的一个小人儿。本以为她会按云家的规划嫁给太子,没想到阴差阳错......
“好孩子,快起来吧。”太后语气和蔼,“抬起头让哀家瞧瞧。”
云清珞抬起头,露出那张精致绝伦却带着几分乖巧怯生生的脸。
太后点了点头,语气温和:“是个齐整孩子。既嫁给了桁儿,往后要夫妻和睦,好好照顾他。”
“是,孙媳谨记皇祖母教诲。”云清珞恭敬应道,退至一旁。
接下来是六皇子靖王胤骞。胤骞性子跳脱活泼,是众皇子中心思最单纯的一个,很得太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