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亲兄弟,也要明算帐-《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

  墨卿急了:“宋河!你这人怎么回事!我爹都这么说了,你还矫情什么!”

  宋河没有理他,而是直视着墨怀舟的眼睛,一字一顿。

  “墨伯父,小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贤侄但说无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子虽然年幼,也明白一个道理:钱债好还,人情债难偿。”

  宋河站起身,对着墨怀舟同样回了一礼。

  “今日若小子承了伯父这份厚礼,看似占了天大的便宜。可这份人情,却会像一座大山,压在小子心头。”

  “日后,我与墨兄的交往,便再也不纯粹了。这绝非小子所愿。”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语气诚恳。

  “生意归生意,交情归交情。我希望,我们能以生意伙伴的方式合作。”

  “我出书稿和点子,墨家出工坊和渠道,所得利润,我们按章程来分。”

  “如此,公私分明,才能长久。”

  墨怀舟定定地看着眼前的十岁孩童,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设想过宋河的无数种反应。

  感激涕零地接受、假意推辞后半推半就地收下、甚至是贪得无厌地索要更多。

  唯独没有想到,宋河会拒绝得如此干脆,理由还如此的……令人无法反驳。

  ‘人情债难偿’!

  一个十岁孩子,竟然能看透这层连许多成年人都想不明白的道理!

  此子……恐怖如斯!

  墨怀舟沉默了许久,终于,他长长吐出一口气,

  “好!好一个‘钱债好还,人情债难偿’!”

  他拍案叫绝。

  “贤侄这份心胸,这份见识,伯父佩服!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能交到你这样的朋友,是他三生修来的福分!”

  被当面N次拉踩的墨卿,气得脸都绿了,却又无从反驳,只能郁闷地拿筷子戳着碗里的米饭。

  “就依贤侄所言!”墨怀舟当场拍板,“我们谈合作!”

  “我不同意!”墨卿猛地抬头,梗着脖子喊道。

  他一把搂住宋河的脖子,嚷嚷道:“什么你的我的!咱们是兄弟!我的就是你的!将来你高中状元,当了当朝首辅,我这商贾之子,还得仰仗你这位阁老多多照顾呢!分什么账!”

  宋河被他勒得有点喘不过气,哭笑不得。

  这小子的脑回路,果然异于常人。

  最终,在宋河的一再坚持,以及墨怀舟的“强力镇压”下,双方敲定了合作方案。

  宋河以书稿和后续的经营方略入股,墨家提供所有硬件支持。

  最终利润,五五分账。

  对于这个结果,墨卿很不满意,嘟囔了半天,觉得他爹太小气,简直是在占兄弟的便宜。

  宋河却很满意,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晚宴结束,墨怀舟忽然对墨卿说道:“卿儿,今晚你跟我回家一趟。”

  “干嘛?我跟宋河还有事要商量呢!”

  墨卿一脸不情愿。

  墨怀舟脸色一板:“你祖母念叨你好几天了,让你回去给她请个安。怎么,祖母的话你也不听了?”

  听到“祖母”两个字,墨卿的气焰顿时矮了半截。

  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他那个最是疼爱他的祖母。

  “去就去……”他最终还是咬咬牙,不情不愿地答应了。

  三人一同走出清风楼。

  门口,一辆装饰华丽的巨大马车早已等候多时。

  马车由两匹神骏的北地大马拉着,车厢宽敞得能摆下一张小桌。

  “天色已晚,贤侄若不介意,伯父捎你一段。”

  墨怀舟客气地发出了邀请。

  宋河本想拒绝,但看了看天色,从青州城回到官学,少说还要走小半时辰。

  他无法拒绝这份看似平常的好意,便点头答应了。

  “那便有劳墨伯父了。”

  ……

  墨府,前厅。

  一踏入家门,远离了外人的视线,墨怀舟身上那股商人的圆滑彻底褪去。

  他猛地一回头,眼神有些锐利。

  “跪下!”

  一声断喝。

  墨卿双膝一软,“扑通”一声,结结实实地跪在了冰凉坚硬的金砖地面上。

  虽然他平日是个混世小魔王。

  但,墨家的规矩其实不少,尤其是作为青州首富,墨怀舟极其重视规矩。

  墨怀舟缓缓踱步到他面前,然后慢慢蹲下身,与跪着的儿子平视。

  他伸出手,拍了拍儿子的脸。

  “刚刚在外面,我可是给足了你面子……”

  “现在……”

  墨怀舟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脸上的冷峻忽然间如春雪般消融,换上了一张近乎谄媚的笑脸。

  ……

  青州,官学,宋河的房间。

  月光如水,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

  宋河脱下还有些酒气的外衫,随手搭在椅背上。

  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走到桌前,挽起袖子,开始研墨。

  墨锭在砚台上发出沙沙的轻响,伴随着清幽的墨香,他白日里有些浮躁的心,渐渐沉静下来。

  相比于卖书能带来的真金白银,他此刻更在乎另一件事——负面情绪值。

  相比卖书的利润,他更在乎的是负面情绪值。

  他深吸一口气,提起笔,饱蘸墨汁。

  奋笔疾书!

  笔尖在宣纸上急速划过,留下一个个鲜活而诡异的文字。

  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将前世记忆中那些足以成为无数人童年阴影的恐怖故事,一个个地搬运到这个世界。

  《画皮》、《尸变》、《喷水》、《瞳人语》……

  夜色渐深,烛火摇曳,将他专注的身影投在墙上,拉得长长的,微微晃动,竟也有了几分鬼气。

  一支毛笔的笔锋被他写得开了叉,散成了秃刷,他便换上一支新的。

  当窗外传来第一声鸡鸣,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宋河才终于停下了笔。

  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桌面上那零零散散,却数量可观的一大叠手稿,疲惫不堪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光芒。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然后重新取出一张崭新的宣纸,铺在桌案最上方。

  略作沉吟,他再次提笔,这一次,笔走龙蛇,气势非凡。

  “聊斋志异”!

  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奇诡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