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回家,告知喜事-《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

  人群之外,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里。

  王瑞放下车帘,脸上是掩不住的惊奇。

  “小九。”

  “公子,小的在。”

  车外一个机灵的书童立刻应声。

  “去,查查这个叫宋河的娃娃。”

  “正好,我还没有弟子呢……”

  “明白!”

  书童小九领命,悄无声息地混入散去的人群中。

  ……

  另一边,宋河几乎是被卢晚和墨卿他们扛着走出人群的。

  “老大,你太牛了!案首啊!青州府试第一名!”

  墨卿声音都有些破音。

  “回家我爹要是不把我的腿打断,我非得让他给你包个天大的红包!”

  李魁和赵雷也是一脸狂热,仿佛中案首的是他们自己。

  “老大,你家在龙泉村是吧?那也太远了!”

  卢晚心思活络,立刻想到了关键问题,“这会儿天色不早了,走回去都得半夜。坐我的车!”

  他指了指不远处一辆由两匹高头大马拉着的华丽马车,车厢上还挂着知府衙门的标识。

  “对对对!坐卢晚他爹的车,气派!”

  墨卿连连点头。

  宋河被他们闹得有些头晕,不过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他独自一人回去确实是个麻烦。

  “那就多谢了。”

  宋河也不客气,坦然接受了他们的好意。

  卢晚立刻屁颠屁颠地跑去安排,没一会儿,那辆气派的马车就停在了他们面前。

  “老大先上!”

  “老大慢点!”

  在几个人的簇拥下,宋河登上了马车。

  车厢内铺着厚厚的软垫,还有一个小小的几案,上面摆着精致的点心和茶水。

  卢晚几人本想跟着挤上来,却被宋河拦住了。

  “你们也快回家报喜吧,家里人肯定都等着急了。”

  宋河看着他们,“等回头我安顿好了,在城里请你们吃饭。”

  “好嘞!听老大的!”

  “老大你可别忘了啊!”

  几人虽然不舍,但也知道家里长辈肯定翘首以盼,便纷纷告辞,各自回家报信去了。

  马车缓缓启动,朝着城外龙泉村的方向驶去。

  龙泉村,宋家小院。

  屋里,一个穿着打了补丁的青色儒衫,面带愁容的中年男人正低声下气地跟宋老三和何氏说话。

  “三弟,三弟妹,我知道这事让你们为难了。”

  男人正是宋河的叔父,宋德,“可我娘这病……城里的大夫说了,得用那百年的人参吊着命,一钱就要二两银子啊!我……我是实在没办法了!”

  何氏叹了口气,从怀中取出了还剩下的五两银钱:“德弟,不是嫂子不帮你。”

  “咱家就这些了,你都拿去了!”

  “另外的……家里的钱,都是河儿辛辛苦苦赚回来的,我们老两口也做不了主。”

  自从宋河写的那几本算学启蒙书托墨卿家的商行发售以来,家里每个月都能拿到一笔不菲的分红。

  老两口早就告别了整日泡在染缸里的辛苦日子,不仅吃穿用度好了许多,还在村里添了几亩上好的水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可这笔钱,在他们心里,是儿子的“读书钱”,是万万动不得的。

  宋德的脸瞬间垮了下来,眼眶泛红,声音哽咽:“我懂,我懂……都怪我没本事,连累老娘受苦……”

  他一个大男人,说到最后,竟忍不住用袖子抹起了眼泪。

  宋老三把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站起身,正要说些什么。

  “嗒嗒嗒……”

  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在寂静的村道上显得格外清晰。

  村里养牛的多,养马的,那可是稀罕物。

  几人都是一愣,下意识地朝院外看去。

  只见一辆他们只在镇上远远见过,属于达官贵人的那种华丽马车,正稳稳地停在了自家院门口。

  驾车的车夫穿着一身利落的短打,神气十足。

  宋老三和何氏都看傻了。

  这是……谁家的车?停俺家门口干啥?走错门了?

  在他们和宋德震惊的目光中,车帘被一只白净的小手掀开,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车上跳了下来。

  “爹,娘,二叔,我回来了。”

  是宋河!

  宋德看着从那辆豪华马车上下来的宋河,再看看马车上那个若隐若现的官府标识,脸上的谦卑之色更浓了。

  他张了张嘴,原本想说的话,全都堵在了喉咙里。

  这孩子……出去学习一趟,怎么像是变了个人?连坐的马车都这么……吓人。

  “河儿!你可算回来了!”

  何氏最先反应过来,一个箭步冲上去,拉着宋河的手上上下下地打量,眼泪都快下来了。

  “没瘦吧?在城里吃得好不好?咋坐这么好的车回来的?是不是你那些同窗……”

  宋老三也扔了烟杆,快步走过来,眼神里满是骄傲。

  自己的儿子,就是有出息!

  “是同窗送我回来的,他们的家就在城里。”

  宋河笑着解释,然后看向宋德,“二叔,你怎么来了?”

  宋德的脸“刷”一下就红了,有些手足无措:“我……我就是过来看看三弟和弟妹。”

  何氏是个心直口快的,便把宋德的来意说了:“你二叔的娘病了,想借点钱……”

  宋河闻言,眉头微蹙。

  他看向宋德:“二叔,二奶奶病的很重吗?村里的大夫怎么说?”

  宋德叹了口气,满脸愁云:“村里的赤脚大夫哪看得了这种病,说是油尽灯枯,让……让我们准备后事。”

  “我不甘心,托人带到城里找大夫看了方子,说得用好药材温养着,或许还有救。”

  “那就去城里治。”

  宋河毫不犹豫地说,“城里的大医院,好大夫多,总比在村里耗着强。钱的事,二叔你不用担心。”

  “这……这怎么行!”

  宋德连连摆手,“城里看病抓药,那得是多大一笔开销?我欠你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

  “二叔。”

  宋河打断了他,“你先别急着拒绝,我这次回来,还给家里带了个好消息。”

  此言一出,宋老三、何氏和宋德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他身上。

  好消息?

  他们虽然是村里人,但也知道这个时节,正是府试放榜的日子。

  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