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失败了?但可以换个办法-《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

  宋河也不客气,直接开门见山:“福伯,我想请你帮我做个东西。需要一些猪油,或者牛油,还有草木灰滤出来的强碱水。”

  福伯愣了一下。

  猪油牛油好说,工坊里多的是。

  但这强碱水……一般是用来给布料去油污的,腐蚀性很强,很少有人会特意要这个。

  “不知宋小公子要做何物?”

  福伯小心翼翼地问。

  宋河微微一笑,也不隐瞒,将后世肥皂的简易制作流程,用这个时代工匠能听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描述了一遍。

  “……把油脂和强碱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持续加热,不停地搅拌,直到它变成糊状。然后加入盐,它就会分离出来。捞出来,冷却成型,就行了。”

  宋河说得轻松,福伯和周围几个偷听的工匠却听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还能这么干?

  把油和碱水混在一起煮?那不是要把油给“烧”坏了吗?

  福伯在工坊里干了一辈子,自认对各种材料的特性了如指掌,可宋河说的这个法子,他闻所未闻。

  他看着宋河,眼神里带着一丝怀疑,但更多的是一个老工匠对未知工艺的好奇。

  “这……这个法子,小人从未听过,不知……”

  没等他说完,墨卿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福伯,老大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哪来那么多废话!做坏了算我的!”

  “是是是,小人失言。”福伯连忙躬身告罪。

  少爷都发话了,他哪还敢多问。

  “宋小公子放心,”福伯拍着胸脯保证道,“这事简单!就是费点功夫搅拌。您几位先回吧,明日此时,小人保证把东西给您做出来!”

  “有劳福伯了。”宋河拱了拱手。

  他知道,对于这些经验丰富的工匠来说,只要提供了原理和步骤,剩下的操作对他们而言,确实没什么难度。

  第二天,同样的时辰。

  宋河几人再次来到墨家工坊。

  福伯早就恭候在院门口了,一见他们,立刻喜气洋洋地迎了上来。

  “宋小公子!成了!成了!”

  他献宝似的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十几块淡黄色的方块。

  那正是宋河要的肥皂。

  虽然颜色不均,边角也有些粗糙,但已经有了后世肥皂的雏形。

  “不错。”宋河拿起一块,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一股淡淡的油腥味,夹杂着碱的特殊气味。

  “老大,这就是你说的老大新胰子老大?”李魁好奇地凑过来,伸手戳了戳,硬邦邦的,“这玩意儿怎么用?”

  “当然是用来洗东西的。”

  宋河吩咐下人端来一盆清水,又让墨卿伸出手。

  墨卿昨天下学后在外面疯玩了一天,手上沾了不少泥灰,指甲缝里都是黑的。

  宋河将肥皂在他手心沾了沾水,然后让他自己搓。

  “嘿!”

  墨卿刚搓了两下,就惊奇地叫了起来。

  只见他手心泛起了大量细腻洁白的泡沫,比他平时用的澡豆起的沫子多多了!

  泡沫带着手上的污垢,迅速变黑。

  “快,用水冲冲!”

  宋河在一旁说道。

  墨卿把手伸进水盆里,清水一过,泡沫和污垢瞬间被冲得干干净净。

  当他把手拿出来时,所有人都凑了过去。

  那双手,白白嫩嫩,干净得仿佛会发光,连指甲缝里都找不到一丝污迹。

  “我的天!这么干净!”赵雷发出一声惊呼。

  “比我娘用澡豆给我洗的还干净!”李魁也瞪大了眼睛。

  福伯和几个工匠更是看得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就是那两种不相干的东西搅和在一起,怎么就有了如此神奇的去污效果?

  简直是点石成金的仙术!

  墨卿举着自己干干净净的手,左看右看,脸上满是新奇。

  他承认,这东西的去污能力,确实没得说。

  可是……

  他把手凑到鼻子下闻了闻,随即皱起了眉头:“老大,这东西洗的是干净,就是味道不太好闻,还有点……有点拉手。”

  他用另一只手摸了摸刚洗过的手背,感觉皮肤有些紧绷干燥。

  卢晚也凑过来说道:“是啊,老大。而且这颜色……黄不拉几的,看着就不怎么上档次。”

  墨卿点了点头,说出了最关键的一句话:“老大,说句实话,你这个胰子老大,去污是厉害。但是,跟我家用的香胰子比,还是差远了。”

  他掰着手指头给宋河数:“我家的香胰子,是用上好的羊脂,混着十几种花瓣的香露,还有蜜糖、豆粉一起熬出来的。”

  “洗完之后,手上滑滑的,还带着一股清香,能留好几个时辰呢!”

  “是啊是啊,”赵雷也附和,“我家的也是,还加了名贵的香料,一块就要一两银子呢!”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说自家用的高级货有多好。

  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宋河你这个肥皂,太粗糙了。

  它也许对那些用草木灰洗手的泥腿子来说是神器,但对于他们这些不差钱的富贵人家,完全没有吸引力。

  卖给穷人?穷人哪有闲钱买这个。

  卖给富人?富人又看不上。

  这买卖,怕是做不成了。

  几人看着宋河,眼神里带着些惋惜。

  宋河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是他想当然了。

  他一直以为,自己带着后世的化学知识,来到这个落后的古代,可以随便拿出点东西就形成降维打击。

  他总想着肥皂这种工业革命的产物,在这个时代应该是颠覆性的。

  却忘了,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大雍朝虽无现代化学,但千百年来,无数聪明的工匠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了类似皂化反应的经验。

  他们不懂什么叫“酯的水解”,但他们知道,把油脂和碱性的东西混在一起,就能得到清洁能力更强的产物。

  所谓的“香胰子”,不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良配方、添加各种辅料,最终形成的奢侈品吗?

  他引以为傲的“肥皂”,在这些精益求精的古代奢侈品面前,除了成本低廉,毫无优势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