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微微,”周海潮放下筷子,瞪大眼珠子,一脸的迫不急待,“快说快说,你又想到了什么挣钱的好法子?”
“老四!”周海洋最看不得弟弟那钻钱眼里的样子,带着威严出声低喊。
“没有,”周知微忙跟着放下筷子,给哥嫂们解释,“我只是在考虑线上教学这个问题。现在还只是在考虑和准备阶段,等时机成熟了,再试着做个尝试。”
“线上教学?”周海洋一听也来了兴趣。他曾听过京市那边的同学提过一嘴,只是他对这个不太懂,“微微,你也觉得线上教学可行?”
“可行!”周知微肯定的说道。
前世线上教学风行,甚至还有了视频直播教学。她记得九十年代末,在京市,有一位教培界大佬,试验性的开始了线上教学。她现在也开始琢磨这事,也许能跟他差不多同时期推出线上教学的模式。
“所谓的线上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录播。把内容事先录制好,然后将这些教育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做成多媒体课件。”
“这种形式,打破了地域限制,给把课程传递给更广泛的学生群体。这种录播课件做成熟了以后,还可以做远程直播,就跟远程会议一样。”
周知微手指微微蜷缩,脸上带着自信的光芒,“大哥,这是以后教培的发展之路。”
周海洋一边仔细听着周知微的话,一边欣赏的看着自己的小妹。他现在对小妹的话,是一种完全相信的态度。她的智商,她的前瞻性,她的统筹能力,无不令他折服。
“好,”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你既有这种远瞩,大哥支持你。我会跟京市那几个老同学打听,有关线上教学的事,也算给你一个借鉴。”
“谢谢大哥。”周知微有了前世的先知,自然是知道应该怎么做。只是以现在的条件和人们的认知来说,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宣传。不过,家人能支持她,她仍感到很开心。
一个月后,李红霞夫妇也来了省城。房子是周知微亲自找的,离建材市场不过四五里路,方便柱子他们几个上下班。
周知微一次性给他们付了一年的房租。她知道柱子和杏花有在省城买房子的打算,想着她能帮衬点是一点。毕竟,李家大姐前几年是真帮了她大忙。
李红霞是个忠厚诚实的人,虽然那几年二弟他们把母亲送到她那里,托她照顾。可是,她知道,二弟他们每年给的钱很多,几乎连他们夫妻的日常费用都够了。
两个儿子本来只能待在农村,在土里田里刨食。现在却因为弟媳的关系,可以在省城开着车子挣钱了。
更别说弟媳还帮他们租了这么大的房子,房租都帮他们交了。弟媳这份情,她牢记在心里。
她知道自从宏宇去了京市读大学,周知微和李卫民两人,都心于工作,吃饭便成了一件敷衍的事。
她来了省城后,经常做一桌子好菜,叫上忙碌了一天的弟弟弟媳,一大家子一起吃顿饭。正好柱子和喜子两兄弟,还有杏花都喜欢小舅妈,每次一大桌子人吃饭时,都欢声笑语的。
相较于省城的其乐融融,马草坪那两间木板屋里,显得格外的阴沉潮湿。
李卫国把一条瘸腿架在矮凳子上,身子斜躺在八成新的藤椅里,手里提溜着一个酒壶。
自从宋兰花被抓进去后,原本这个家变得更加冰冷空洞了,只剩下他守着这两间破木板屋。
腿瘸了,重活干不了,工作早没了。为了糊口,他只好开了点队上没有要的荒土,种了些蔬菜。幸好李翠翠时不时的寄些钱回来,他才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直到他妈从大姐家回家,情况才有了好转。
先是李卫平说大队有帮扶的指标,叫人把那两间漏风漏雨的木板彻底加固了,又在木板屋前面打了一口水井,安装了一个摇水泵。免了他要走一里多地去别人家打水。
还把靠近木板屋的那丘小田,分给他种,好歹不用跑到山脚下种那荒田了。家里的破烂家具也给换了一遍,虽然不是全新的,却都是结实合用的。
真正改善他生活的,是每个月李卫民一百块的供养,按时交到了李老太的手里。
这不,他喝的酒,抽的烟,都比以前要好了几个档次。
“卫国,你吃点东西填到肚子里,光喝酒,对身体不好。”李老太端了大半碗面条从屋里走出来,看着大儿子那架起来的瘸腿,虽然已经很久了,她的心仍像被针扎一样疼。
她原本在大女儿家住着,女儿家里干净明亮。女儿女婿都待她很好,什么事都不用她做,家里有好吃的,都是尽着她来。
可是她放心不下瘸腿的大儿子,更别说宋兰花被抓后,她更是在女儿家一天都待不下了,吵着要回马草坪。
她看着意气风发的大儿子,过得人不人鬼不鬼,一副颓废的样子,她心中对李卫民和周知微更加怨恨起来。
幸好李卫民的供养钱加到了一百块,她几乎把这些钱都花在了李卫国身上,只想着让大儿子能活得舒服点。
“不吃不吃,没胃口,拿走!”李卫国一边往嘴里灌酒,一边不耐烦的挥着手。这酒贵有贵的道理,比以前那劣酒好喝多了。
李老太无言的叹了口气,浑浊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她守在李卫国藤椅边站了一会儿,用瘦削的手指抹了一把眼角,“唉,你呀,这日子真是......要是兰花在,也算是有个啊......”
“你少给我提她!”李卫国猛的从藤椅上坐起来,一张脸在酒精的作用下通红通红的,声音也带着嘶哑,“这个丧门星,心太贪了,活该她被抓进去。”
他心里恼恨极了,这个蠢婆娘,什么事都干不成,换个孩子被发现了,搞得弟弟跟自己反目成仇。弄点假收据,钱还没捂热,就被抓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尽干些连累他的事。
“老四!”周海洋最看不得弟弟那钻钱眼里的样子,带着威严出声低喊。
“没有,”周知微忙跟着放下筷子,给哥嫂们解释,“我只是在考虑线上教学这个问题。现在还只是在考虑和准备阶段,等时机成熟了,再试着做个尝试。”
“线上教学?”周海洋一听也来了兴趣。他曾听过京市那边的同学提过一嘴,只是他对这个不太懂,“微微,你也觉得线上教学可行?”
“可行!”周知微肯定的说道。
前世线上教学风行,甚至还有了视频直播教学。她记得九十年代末,在京市,有一位教培界大佬,试验性的开始了线上教学。她现在也开始琢磨这事,也许能跟他差不多同时期推出线上教学的模式。
“所谓的线上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录播。把内容事先录制好,然后将这些教育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做成多媒体课件。”
“这种形式,打破了地域限制,给把课程传递给更广泛的学生群体。这种录播课件做成熟了以后,还可以做远程直播,就跟远程会议一样。”
周知微手指微微蜷缩,脸上带着自信的光芒,“大哥,这是以后教培的发展之路。”
周海洋一边仔细听着周知微的话,一边欣赏的看着自己的小妹。他现在对小妹的话,是一种完全相信的态度。她的智商,她的前瞻性,她的统筹能力,无不令他折服。
“好,”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你既有这种远瞩,大哥支持你。我会跟京市那几个老同学打听,有关线上教学的事,也算给你一个借鉴。”
“谢谢大哥。”周知微有了前世的先知,自然是知道应该怎么做。只是以现在的条件和人们的认知来说,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宣传。不过,家人能支持她,她仍感到很开心。
一个月后,李红霞夫妇也来了省城。房子是周知微亲自找的,离建材市场不过四五里路,方便柱子他们几个上下班。
周知微一次性给他们付了一年的房租。她知道柱子和杏花有在省城买房子的打算,想着她能帮衬点是一点。毕竟,李家大姐前几年是真帮了她大忙。
李红霞是个忠厚诚实的人,虽然那几年二弟他们把母亲送到她那里,托她照顾。可是,她知道,二弟他们每年给的钱很多,几乎连他们夫妻的日常费用都够了。
两个儿子本来只能待在农村,在土里田里刨食。现在却因为弟媳的关系,可以在省城开着车子挣钱了。
更别说弟媳还帮他们租了这么大的房子,房租都帮他们交了。弟媳这份情,她牢记在心里。
她知道自从宏宇去了京市读大学,周知微和李卫民两人,都心于工作,吃饭便成了一件敷衍的事。
她来了省城后,经常做一桌子好菜,叫上忙碌了一天的弟弟弟媳,一大家子一起吃顿饭。正好柱子和喜子两兄弟,还有杏花都喜欢小舅妈,每次一大桌子人吃饭时,都欢声笑语的。
相较于省城的其乐融融,马草坪那两间木板屋里,显得格外的阴沉潮湿。
李卫国把一条瘸腿架在矮凳子上,身子斜躺在八成新的藤椅里,手里提溜着一个酒壶。
自从宋兰花被抓进去后,原本这个家变得更加冰冷空洞了,只剩下他守着这两间破木板屋。
腿瘸了,重活干不了,工作早没了。为了糊口,他只好开了点队上没有要的荒土,种了些蔬菜。幸好李翠翠时不时的寄些钱回来,他才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直到他妈从大姐家回家,情况才有了好转。
先是李卫平说大队有帮扶的指标,叫人把那两间漏风漏雨的木板彻底加固了,又在木板屋前面打了一口水井,安装了一个摇水泵。免了他要走一里多地去别人家打水。
还把靠近木板屋的那丘小田,分给他种,好歹不用跑到山脚下种那荒田了。家里的破烂家具也给换了一遍,虽然不是全新的,却都是结实合用的。
真正改善他生活的,是每个月李卫民一百块的供养,按时交到了李老太的手里。
这不,他喝的酒,抽的烟,都比以前要好了几个档次。
“卫国,你吃点东西填到肚子里,光喝酒,对身体不好。”李老太端了大半碗面条从屋里走出来,看着大儿子那架起来的瘸腿,虽然已经很久了,她的心仍像被针扎一样疼。
她原本在大女儿家住着,女儿家里干净明亮。女儿女婿都待她很好,什么事都不用她做,家里有好吃的,都是尽着她来。
可是她放心不下瘸腿的大儿子,更别说宋兰花被抓后,她更是在女儿家一天都待不下了,吵着要回马草坪。
她看着意气风发的大儿子,过得人不人鬼不鬼,一副颓废的样子,她心中对李卫民和周知微更加怨恨起来。
幸好李卫民的供养钱加到了一百块,她几乎把这些钱都花在了李卫国身上,只想着让大儿子能活得舒服点。
“不吃不吃,没胃口,拿走!”李卫国一边往嘴里灌酒,一边不耐烦的挥着手。这酒贵有贵的道理,比以前那劣酒好喝多了。
李老太无言的叹了口气,浑浊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她守在李卫国藤椅边站了一会儿,用瘦削的手指抹了一把眼角,“唉,你呀,这日子真是......要是兰花在,也算是有个啊......”
“你少给我提她!”李卫国猛的从藤椅上坐起来,一张脸在酒精的作用下通红通红的,声音也带着嘶哑,“这个丧门星,心太贪了,活该她被抓进去。”
他心里恼恨极了,这个蠢婆娘,什么事都干不成,换个孩子被发现了,搞得弟弟跟自己反目成仇。弄点假收据,钱还没捂热,就被抓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尽干些连累他的事。